当前位置:京东健康>临沂市中心医院>口腔黏膜科>

科普文章

临沂市中心医院

口腔黏膜科

科普文章
  • 1、痤疮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2、一般治疗: 应注意温热清水洗脸,忌用手挤压及搔抓粉刺,在泌油高峰尚未得到控制之前,原则上不应使用油膏类化妆品。应尽可能避免辛辣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此外,调节情志、心态平和、劳逸适度、纠正便秘也十分重要。3、热喷雾机的作用: 热喷雾,直接作用于皮肤,可以有效的开放毛孔,促进其内容物的排除。同时喷雾的作用,可加强皮肤的水合作用,增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铺垫。4、复方硫氯洗剂的组成及作用: 复方硫氯洗剂是周主任在海慈医院自制剂硫氯洗剂的基础上,加入自制经验方,以加强其抑制皮脂分泌、杀菌、消炎的目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因皮肤敏感而对硫氯洗剂过敏的副作用。针对痤疮病因,靶向治疗。效果显著。5、超声波简介及导入的目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 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声波作用后,细胞膜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加速代谢,改善组织营养。 因此,每当我们用超声波导入硫氯洗剂时,可有效促进表皮对硫氯洗剂的吸收,从而增强硫氯洗剂在治疗痤疮时的作用,同时加速组织代谢,改善组织营养,从而加速痤疮皮损的愈合。。6、红(660nm)、蓝(415nm)光的原理及其作用: 痤疮丙酸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主要产生粪卟啉 Ⅲ,它对光的吸收峰在415nm,处于蓝光的波长范围。因此,蓝光对该菌有抑制作用,可以诱导细胞pH值的改变,通过影响跨膜蛋白转运使细菌被破坏。 红光对组织的穿透性更好,而且具有抗炎特性,可以影响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此外,红光可使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因此,红蓝光结合可安全、有效地协同治疗痤疮的炎性和非炎性痤疮皮损。7、中药泡膜的组成及作用: 痤疮泡膜液,是用金银花、菊花、黄芩、蒲公英、当归等中药,按特定比例精心熬制后,加入基质类物质制成的凝胶。功效:清热解毒、去腐排脓生肌、补血活血,润泽肌肤。因而可以有效去除痤疮皮损,去红、润肤。8、石膏硬膜的作用及其原理: 石膏在变硬的过程中可释放一定热量,且石膏硬膜表面坚实,密封性好,可以加强皮肤的水合作用,从而可以软化皮质,有效缓解毛囊皮脂腺开口处的过度角化。释放热量,一方面可开放毛孔,促进其内容物的排出,另一方面可温经活血,促进皮肤生理循环,根除毒素,消除皮肤深层的炎症。

  •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都害怕中风,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科普说得最多的也是警惕几大中风前兆。事实上,等到真的观察到这些前兆了,也只能赶紧送医院,然后医生尽人事,家属听天命了。因为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医学手段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都是为了稳定病情、防止病情恶化,不能逆转脑细胞的损伤。临床的医生做久了,真的看了太多特别倔,过了六十岁也不知天命的老人家,在生死线上走一回才知道改变生活方式,多活动多锻炼才是健康之本。预防真的很重要!预防真的很重要!预防真的很重要!一定要:- 控制体重,拒绝腹型肥胖;- 严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坚决戒烟戒酒! 我们老百姓称为中风的,是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如果脑血管病真的发生在了我们自己、我们亲爱的家人身上,最可怕的就是它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高达70%-80%的患者因为偏瘫、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后遗症留下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跟大众误区“中风后要卧床休息“相反,长期卧床不活动或者等出现了后遗症才想起来要康复训练,就已经晚了:- 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痉挛等也明显增多;- 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脑血管病情稳定之后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这也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床边康复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在监护条件下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加速康复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预防并发症,让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康复不是简单的活动胳膊、拉拉腿一个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必须有丰富的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经验,必须懂得肢体康复、语言功能康复等。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坐位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由医生评估后再进一步增加活动水平。早期康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交流。每一项都需要在丰富的医学知识指导下,根据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并且每一步都要求专业的评估。避免关节损伤很多来就诊的患者都因为在康复训练中乱来,肩关节和髋关节出现了损伤。比如偏瘫患者由于韧带和关节囊的老化,平时手臂向前抬起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只能达到150度,但由于瘫痪时肌肉松弛,肌肉的反射性收缩消失了,没有了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不注意,肩关节就能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同时使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受伤。而且这种损伤比较隐蔽,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不知不觉中就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一般认为每天的训练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训练时间至少要达到45分钟,在提高患者的功能目标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训练强度提高训练效果,但需要医生来评价安全性。训练很重要但又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避免肌肉痉挛加重比如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训练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协调,从而使痉挛得到缓解,但如果一昧地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阻碍手功能的正常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避免形成划圈步态笨拙的划圈步态也是操之过急的结果。偏瘫患者的各个关节均称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抬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是该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无用综合症表现。若是康复训练后再进行步行练习则可以恢复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点击下方医生名片,定制老人的康复训练↓

  •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达到多少时才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入侵?1 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途径✿ 曾经感染的乙肝病毒,但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强大,消灭了乙型肝炎病毒并且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 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所以在打完乙肝疫苗后检查乙肝抗体滴度主要是看其浓度,乙肝抗体滴度的值越大,那就说明患者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越强。2 抗体滴度的参考范围一般情况下,乙肝抗体滴度的参考范围为10mIU/ml,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这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便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体。一旦乙肝抗体滴度小于此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能力减弱,此时,一旦患者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者与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亲密接触时,便有感染乙肝的可能。这个时候,最好还是要到医院注射一支乙肝疫苗加强针,以增强保护力。3 抗体滴度注意事项乙肝抗体滴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的,乙肝抗体的维持时间,根据接种者自身的免疫力来决定的,大多数接种者的乙肝抗体能够维持长达5年之久,但有的接种者仅能够维持2-3年,因此为了避免感染乙肝,患者最好在2-3年后到医院做一个检查。✿ 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测1次;✿ 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第一次注射后1~2年内复测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抗体滴度在1001~10000mIU/ml时,应于2~4年内复测;✿ 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000mIU/ml时,可以在4~6年内复测;✿ 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段办法进行。4 判断方法乙肝抗体滴度可以通过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来获得,那么乙肝抗体滴度怎么看呢?在化验单上可以直接查看滴度就可以判断滴度的大小。点击医生名片,即可问诊 ↓杨松主任是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层留学美国,是北京市优秀人才,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炎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   肺癌被称为癌症第一杀手,其发病与死亡已成为我国城市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5年生存率仅15%,小细胞肺癌的两年生存率仅为1%,由于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Ⅲb/Ⅳ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预后较差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很多患者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和斗志,未能进行规范治疗,甚至有患者完全放弃治疗,因此而丧失的生存机会是很让人痛心的。肺癌大部分患者为晚期,不能手术治疗,这一时期的主要治疗目的为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大部分的肺癌患者需要化疗。   化学治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是在第1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发现了芥子气可以杀死一般的白细胞,就认为芥子气可以杀死导致白血病的变异白细胞,于是芥子气就作为杀死变异白细胞及其他癌细胞的良药,但在治疗中患者普遍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脱发,乏力,感染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成为肿瘤患者恐惧治疗的根源。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辅助化疗药物的发展,医药工作者对化疗药物的进一步认识,肿瘤患者对化疗的毒副反应已经较明显降低,肺癌患者对于化疗的恐惧也逐渐降低至消失。   肺癌的化疗可分为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胸腔及心包腔化疗。 是否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需要或都适合化疗呢?在选择晚期肺癌化疗方案时,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病理类型, 2、病人的体质状态, 3、基础疾病,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对于需要用糖皮质激素预防过敏的紫杉类,应该评估是否能很好控制血糖, 4、患者对毒副作用可能的耐受情况,比如不能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使用长春瑞滨则有一定的困难, 5、经济情况, 另外肿瘤细胞上的一些分子的改变可能会是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下降,如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改变使得某种药物的解毒受到影响,从而使其副作用明显增加,一旦研究数据进一步成熟,我们在选择化疗方案时,还应该尽可能获取上述分子标记的监测资料,在选择化疗方案时,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以提高化疗疗效,并最大限度减轻毒性。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适合化疗,化疗的禁忌症包括以下几个常见的方面。 1、kps<60或ecog>2的肺癌患者不宜进行化疗; 2、白细胞少于3.0*10^9/L,血小板少于60*10^9/L,红细胞少于2×10^12/L的肺癌患者不宜进行化疗; 3、肺癌患者伴有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或有炎症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者不宜化疗; 4、在化疗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减药,停药或换药:治疗两周期后病变仍进展,或在化疗周期的休息期中再度恶化者,化疗不良反应达4级,对患者生命有明显威胁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铂类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药。Ⅰ-Ⅲ期的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一般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作为ⅢA期患者的术前治疗,Ⅳ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可以行局部的姑息性放疗。虽然对于NSCLC有效的化疗方案很多,但是总体疗效不高,一般在20%-40%,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能够达到CR(完全缓解)的患者较少,因此绝大部分不能通过化疗取得根治,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手术。而对于小细胞肺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目前最佳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总缓解率可达80%-90%,完全缓解率40%-50%, 中位生存期可达20个月。与无接受治疗的病人相比,有效的联合化疗能提高病人的中位生存期4-5倍,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方案的有效率大约60%,中卫生存期7-9个月,有效率和生存期均低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人。   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来说。除了化疗的疗效是最受关注的之外,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是患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化疗药物主要为细胞毒药物,除了杀伤肿瘤细胞之外,对正常的人体组织及器官都有一定的损伤。针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化疗药物来看,顺铂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和肾毒性,卡铂主要为胃肠道和血液学毒性,长春瑞宾为血液性毒性,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紫杉类药物除了血液性毒性外,还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神经肌肉毒性,吉西他滨的胃肠道反应较小,主要分为血液性毒性和非血液性毒性两大方面。血液性毒性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下降。非血液性毒性主要表现为第一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腹泻是化疗中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 2、肺毒性:发生率约为3%左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有干咳,呼吸困难,疲乏,进行性加重,很快出现发绀,静息下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等。大多与特定药物如博来霉素,甲胺蝶呤有关, 3、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包炎等,使用不同药物发生的几率也不相同,常见的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4、神经毒性:急性中枢毒性可表现为脑膜炎,慢性有脑白质病变几率下降。外周神经毒性表现为末梢神经如四肢及口周的麻木,感觉障碍,肌肉疼痛痉挛的常见药物如长春新建紫杉类的神经头像吉祥中枢毒性可表现为脑膜炎慢性慢性有脑白质病变,记忆力下降;外周围神经毒性表现为末梢神经,如四肢及口周的麻木,感觉障碍,肌肉疼痛,痉挛等。常见药物如长春新碱,紫杉类等等。   怎样把化疗对机体伤害减到最小呢? 这是肿瘤医师、肿瘤患者及家属最为关心的话题。 1、首先营养支持治疗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化疗均可导致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造成营养丢失,补充不足,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应及时尽早给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口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合理的饮食十分重要,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使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2、止吐治疗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在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方案,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呕吐的常用药物,对延迟性呕吐联合应用胃腹安和皮脂激素亦有良好的效果。 3、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技术绝对值小于500/μ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除了并发症增多外还可引起化疗推迟或药物剂量调低。这后两种情况对肺癌的根治性化疗不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能有效的缩短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如果已有一次的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症出现。 4、止痛治疗癌性疼痛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之一,应该引起癌症患者及家属、医务工作者充分重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三阶段止痛治疗原则,单独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可待因、吗啡等药物,配合其他辅助药物能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疼痛感。 5、其他: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可减少组织水肿和过敏反应。 总之,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药理学的发展性药物的不断问世,个体化治疗模式的推进,“化疗”不再是令患者和家属恐惧的代名词,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肺癌患者的生存也会得到逐步改善。   作者:胡牧  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   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6110658069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