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紫金县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

科普文章

紫金县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科普文章
  • -1- 内膜调不上去,调了十几天内膜长到7.3mm,可以移植了吗? 子宫内膜薄是个比较头疼的事,往往可能与病人过去是否做过宫腔的操作,子宫内膜遭到了破坏有关系。除此之外,还与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影响雌激素分泌的问题有关,还有些人先天性子宫内膜厚度就比较薄。解决子宫内膜的问题主要用的还是补充雌激素,增加内膜血流的药物,生长激素等。一般生殖中心希望内膜长到8mm-15mm,在正常怀孕病人,也有内膜7mm以上就成功的,所以不是说绝对不能怀孕的。有医生说种子好生命力强在悬崖上都能生长。 -2- 我24岁。未婚。四年前检查说多囊,子宫薄,月经量一直很少,现在需要治疗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实际没有根治的办法。治疗的原则就是对症,想解决什么问题,医生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要结婚,有生育要求,就助孕治疗;如果有月经的问题就解决月经问题;如果有痤疮就解决痤疮问题。如果什么问题都没有,暂时可以不用治疗。 -3- 多囊为什么会造成月经不调呢? 月经是子宫内膜脱落,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下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是从卵巢分泌的。卵巢分泌雌激素让子宫内膜生长,排卵后又分泌孕激素让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如果没有怀孕,内膜脱落,就来月经。卵巢受大脑(下丘脑)指挥,下丘脑、垂体、卵巢形成一个生殖内分泌轴,这个轴如果协调,下丘脑就能正常指挥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就会正常排卵。但是多囊卵巢综合症会使这个轴调节紊乱,下丘脑不能正常指挥卵巢,不能正常排卵,也不能正常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也就会引起月经不调。 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www.healthjd.com/teacher?id=195810257709

  • 在血管瘤疾病,肝血管瘤是很常见的,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是很大的,因此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那么,肝血管瘤要如何诊断呢?据有关专家指出:只有了解了一些肝血管瘤的诊断项目,就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了。 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肝血管瘤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的现象,要及时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那么,肝血管瘤要如何诊断呢? 一般的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是:1、超声检查: 通过仪器诊断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2、CT检查: 平扫:在肝血管瘤的检查中,在ct平扫的图像上会发现密度均匀且一致的低密度区,病变组织的边界比较清楚,有的血栓机化,形成纤维瘤的样状结构。可以结合快速注射造影剂来增强显像,延迟扫描会发现肿瘤已经完全被充填,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变。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增强扫描: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3、同位素检查 在常见肝血管瘤的检查中,可以通过对其扫描以及肝血管的造影检查来检查诊断该病,该方法可以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疾病的诊断,主要表现为无肿瘤的染色,病灶部位的边缘较为清楚锐利,且血管瘤的显影时间也较长。 通过常见肝血管瘤的检查确诊后,希望在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避免发生误诊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什么是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的简称,是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抓或切取病变器官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或病变器官,进行组织学检查或诊断。 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疾病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活检的意义: 主要适用于明确疾病的性质,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必需的依据。 主要是明确疾病的播散范围,比如肿瘤的分期,用于指导临床的治疗和估计预后。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连续了解病变的发展情况和判断疗效。 还可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对疾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对于尖锐湿疣做病理活检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准确,目前我们临床诊断的手段有几十种,但是临床医生最为准确的方法就是病理活检,选择的治疗方法与此病的发病和复发有关,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简称 HPV )引起的,它的复发肯定和 HPV 脱离不了关系。事实的确如此,尖锐湿疣复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完全清除 HPV 病毒感染,包括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治标不治本,“治标”就是去掉疣体,“治本”就是清除 HPV 病毒感染,“标”去了“本”还在,当然容易复发啦。 2019 年 11 月第 28 卷第 11 期《中国性科学》杂志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使用专利中药处方治疗一例巨大型肛周尖锐湿疣》的学术性论文。论文以 2017 年 6 月南京优嘉病毒疣医学研究所诊治的 1 例肛周巨大型尖锐湿疣治疗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获得专利的中药制剂,给予患者以 1 周为 1 个疗程的治疗观察并记录转归。 目前医院普遍会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微波、激光、冷冻、光动力等,这些都是以将肉眼所能见到的疣体打掉为主,并未重视致病源 HPV 病毒的清除,所以这些方法很容易复发。 尖锐湿疣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系统性治疗应该是激发出病毒,排毒,清毒,巩固,与预防,这样子的一个系统性的治疗,而不是,去疣体,复发,再去疣体,一直循环下去。还有疑问。

  • 虚伪,换不来真心;欺骗,得不到尊重。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终于人品。容貌永远留不住人心,品行才能留得住真情。

  • 母乳喂养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妈妈与宝宝之间最温暖的回忆。虽说母乳喂养再久都不嫌累,可总有不得不结束的一天,这一天到来时,妈妈应该如何帮助自己和宝宝科学平稳地共同度过“难关”?来听听特邀儿保专家叶芳博士的建议吧!专家简介叶芳,医学博士,儿童保健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就职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的诊治,各月龄儿童体检,免疫接种咨询等。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及幼儿智力早期开发,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指导,儿童疾病预防等。 断奶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这一过程,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什么是断奶→为什么要断奶→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不要断奶→重点介绍如何断奶WHAT 断奶是什么?断奶的真正定义是在宝宝饮食中开始引入辅食,逐步脱离母乳的过程。也就是说,从给宝宝添加第一种母乳以外的食物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断奶的阶段。断奶分两类:自然离奶和计划断奶。自然离奶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步进行断奶,也叫做宝宝主导的断奶,是宝宝主动脱离母乳的过程。当宝宝逐渐接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辅食,同时仍给予母乳喂养,通常在2-4岁之间宝宝可以完全断奶。计划断奶是妈妈根据情况决定开始断奶,也叫做妈妈主导的断奶。考虑计划断奶的主要因素包括:休完产假回到职场、母乳不足、哺乳体验不佳或患有不宜哺乳的疾病、再次怀孕等。WHY 为什么要断奶?宝宝4-6个月开始,体内的铁储存已经耗尽,而母乳中铁含量较低使得需要额外给予宝宝含铁食物以保证铁的摄入;宝宝一岁左右开始,母乳已经不能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添加包括肉、鱼、蛋黄、豆腐、奶酪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延迟辅食添加的时间可导致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因此,宝宝需要逐步接受包括配方奶、辅食在内的其他食物,进入逐步脱离母乳(断奶)的阶段。WHEN 什么时候断奶?对于断奶,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推荐的时间段。通常认为在13-15月龄或3岁左右,是普遍意义上断奶的最佳时机,即错过1岁半-2岁半这个自我意识和独占欲增长的小高峰阶段,同时该时期宝宝的短期记忆力明显增强,能长时间寻找妈妈而不容易转移注意力。即便有规律可言,断奶也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即每个家庭、每个妈妈和每个宝宝,都有适合自己的断奶时间。WHEN NOT 什么时候不要断奶?湿疹—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纯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早期的皮肤湿疹和过敏。如果因添加辅食或配方奶导致少量湿疹,为避免湿疹严重,应恢复部分母乳并推迟断奶时间。宝宝生病—如果宝宝正在生病,应当坚持母乳喂养,适当推迟断奶的时间。生活环境出现较大转变—当家庭出现一些变化(如近期搬家、装修等引起家庭环境变化),应当推迟断奶的时间,待宝宝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后再行断奶。how 如何断奶?母乳喂养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妈妈可以选择哺乳和断奶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逐步断奶、偶尔满足宝宝的强烈需求进行哺乳。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哺乳,奶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每天仅哺乳2次,奶量会更少。每天仅哺乳一次,奶量几乎会降到0。断奶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以下按照月龄不同进行断奶的介绍。0-6月龄宝宝给6月龄内的宝宝断奶,妈妈需要完成两个重点任务。1、逐步适应奶瓶逐步适应奶瓶就是依次将母乳减量,用奶瓶代替哺乳,避免突然断奶。2、观察宝宝对配方奶有无不适应部分 6月龄内的宝宝肠道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从母乳过渡到配方奶时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以咨询医生意见,为宝宝更换最适合的奶粉:宝宝口唇周围发红;面部、身体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疙瘩;大便带血丝;大便发绿;肚子鼓鼓的,放屁较多;大便中奶瓣等,都在提示对配方奶中的部分物质过敏或不消化,或喂奶方式有问题。 另外需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脱水症状:前囟凹陷、嘴唇发干、哭闹时没有眼泪、皮肤没有弹性等。当宝宝出现一个症状时需要恢复部分母乳喂养,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6-12月龄宝宝除了以上提到的断奶技巧外,对于6-12月龄的宝宝,还需注意适当延迟每次哺乳的时间。当宝宝提出要求时,不要绝对拒绝,答应他会在某项活动之后再哺乳,尽可能通过讲故事、外出活动、玩游戏等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增加与除妈妈以外其他人的互动,等到宝宝与其他照顾者熟悉之后,就可以由他来喂奶瓶和辅食了。如果妈妈还在哺乳,每次哺乳时要逐渐缩短时间。可以试着用一个计时器,当设定时间结束时,就要停止哺乳。一段时间后,当宝宝意识到时间一到就不能吃奶了,但每天还能吃到妈妈的奶,几次之后就会接受这一现实了。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添加少量水或果汁,但建议每日包括水、果汁在内的饮水量不超过120ml,以免影响吃奶量。1岁以上宝宝给1岁之后的宝宝断奶难度较大,随着月龄的增大,此阶段的母乳对于宝宝来说,不再仅仅是营养来源,更是安全感的来源和与妈妈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断奶阶段要注意:1、不要主动提供也不要一味拒绝当宝宝一再要求哺乳,可以哺乳一次,但不要每次想吃奶时都满足他。2、规律给宝宝喂辅食和水尽可能减少宝宝饿和渴的感觉,要知道,此时期的宝宝大多是因为无聊、困倦、舒适等原因,而非饥饿,会要求妈妈哺乳,因此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后,分情况想办法来代替哺乳,例如:当宝宝感到无聊时,可以给他一块小点心(如磨牙棒、婴儿饼干、或自制胡萝卜条等)来分散注意力,或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在平时的哺乳时间不断地向他介绍能带来安全感的新食物,新玩具(如毛绒玩具)等。要注意,分散宝宝注意力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之前哺乳时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宝宝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每晚入睡时,对于母乳的需求特别强烈。如果你的宝宝属于其中一个,可以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哺乳。3、给宝宝直接使用杯子喝奶4、尽可能多与宝宝进行亲密接触但要尽量避免像以往哺乳那样抱着宝宝,否则会给宝宝带来错觉,以为妈妈要开始哺乳了。可以试着竖抱宝宝,并增加皮肤的直接接触。 还有想问的?点此和叶芳医生直接交流↓↓↓↓

  •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我国面临的较为棘手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对于开展近视防控工作十分不利,有必要一一辟谣和澄清。误区一:假性近视/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我:“王医生,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的孩子恢复恢复?”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需要明确的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是不可逆的。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在我的临床工作中,还从未见过一直能维持住最终不近视的患者。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而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突然出现的。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D左右的远视储备,6~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1.50D的远视储备。所有的近视眼的发生,都是从远视储备消失的那一刻开始的,尽管此时双眼的视力可能是1.0甚至更好。当远视储备消失后,由于青少年身体还在生长发育,眼轴会继续拉长,就必然会发展成为近视眼。因此,远视储备的珍惜和维护,在近视防控中至关重要。很多家长不理解这一点,经常说的话是:“我孩子上学期还1.0,才过了半年就0.5了!”视力突然的下降,实际上近视的启动从半年前远视储备消失就开始了。那么导致远视储备被迅速消耗的元凶包括哪些因素呢?原因很多,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包括手机、iPAD、看书、写作业、练琴)和缺乏日间的户外活动是主要原因。我们推荐的户外活动时间是至少2~3小时/天,但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做不到这一点。课间十分钟的户外活动对于近视防控至关重要,但很多学校为了避免课间学生打闹,索性禁止学生课间十分钟外出活动。误区二: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青少年的晶状体调节功能往往较强,为了验光准确,临床上常常采用不同种类的睫状肌麻痹药物进行散瞳验光。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而言,大多数患者调节功能相对正常的青少年偏弱,因此小瞳孔下验光的结果往往和散瞳验光下的结果十分接近。但是临床上的确能看到不少患儿,其小瞳孔验光的度数明显高于散瞳验光的度数。过矫的近视镜片对于近视控制是十分不利的,会促进近视的快速进展。此外,对于假性近视,散瞳后的结果接近正视,近视度数几乎就没有了,对于此类患者必须进行散瞳验光,这也是鉴别“假性”和“真性”近视的重要手段之一。散瞳验光的药物本身,除了导致眼部轻微刺痛不适以外,对眼睛本身是没有任何伤害的,在很多眼科手术术后,也必须点散瞳药物去减少眼部的炎症反应。青少年近视患者,每半年需要进行散瞳验光检查以判断近视的增长速度。误区三:眼镜不能戴,一旦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越戴越深。这种误区实际上是临床中或者家长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很多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的确是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越戴越深。这里面实际上少了另外一个对照方,就是不戴眼镜的患者会怎么样?由于模糊本身会增加近视加深的速度,青少年近视患者不戴眼镜,度数的增加一点都不比戴眼镜的慢。我经常能见到这样的家长,孩子600度近视了还不给孩子戴眼镜,固执的幻想着这种度数能慢慢回去,或者认为不戴眼镜度数不涨!青少年近视患者长期不戴眼镜或不采用其他矫正方式,有几大后果:首先是生活视力不良,看不清黑板,学习成绩下降,容易撞东西;其次是近视度数的加深速度不慢于戴镜矫正的患儿(甚至更快!);第三是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丧失,一旦戴镜后看近看不清,俗称“小花眼”。由于长期不戴镜,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丧失殆尽,矫正看远清楚了,看近往往表现为“花眼”状态,对于此类患者,要矫正近视的同时进行调节功能训练。误区四:隐形眼镜不能给孩子戴。目前临床上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方法主要有角膜塑形镜、渐变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离焦框架镜、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等。其中角膜塑形镜和渐变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属于隐形眼镜,其控制效果要优于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到正规医院或视光中心找有经验的医生验配。此外,对患者本身的眼部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不是人人都可配戴。很多家长不敢给孩子尝试隐形眼镜,认为会造成角膜感染,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是隐形眼镜在规范验配、护理得当、按时复查的基础上,发生感染的风险几乎为零。对于近视快速增长的青少年患者,在检查后确定属于适应证范畴,是可以进行验配的。    误区五:采用了全部的近视控制手段就万事大吉了。    目前临床上控制近视进展的最强组合,是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点眼。很多家长以为用上这种方法后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医疗的手段永远都是辅助的,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天天玩游戏,不注意多做户外活动,才好的控制手段都会打折扣。因此,行为学控制,仍然是近视防控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投稿专家:王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注:版权归作者所有,授权发布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5710658824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