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聂晶
聂晶

主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以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为代表的鞍区肿瘤的内镜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鞍区肿瘤的围手术期内分泌重建具有丰富经验。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鞍区肿瘤的内镜、显微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内分泌重建
刘忆
刘忆

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 业委员会脑积水与脑功能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广东省医 院协会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神经外科联盟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青 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3 项,省市各级基金 5 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0 余篇;编写中文专著 4 部,其中(副)主编 2 部;英文专著 2 部,其中(副) 主编 1 部;获省部级科二等奖 2 项。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内镜下治疗以颅咽管瘤、脑膜瘤、垂体瘤为代表的的颅底肿瘤、脑积水、颅内囊性病变等;对复发性颅咽管瘤,难治性垂体瘤的靶向治疗有前沿的认识和临床实践。
潘军
潘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垂体瘤协作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手术及相关技术委员会委员 年鞍区颅底手术量200-250台次/年。近五年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三篇,出版英文专著两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等鞍区疾病显微外科及内镜经鼻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对鞍区疾病内分泌紊乱的治疗。
陆云涛
陆云涛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脊髓脊柱及神经痛疼痛亚专科主任,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肿瘤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脊柱专业访问学者。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各种椎管内外肿瘤、椎间盘突出及其伴发的肩颈痛和腰腿痛的微创治疗,Chiari畸形及其伴发的寰枕交界区畸形和寰枢椎脱位,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和脊髓栓系、骶管囊肿,各种神经性疼痛,顽固性下腰痛等神经脊柱脊髓相关疾病的治疗
王兴勤
王兴勤

王兴勤,男,医学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美国Emory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治医师,长期专注于功能性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Neuropharmac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先后共发表SCI论文11篇,参与或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7项。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三叉(面部)神经痛、脑出(淤)血、顽固性癫痫(羊癫疯)、帕金森病、脑外伤、脑积水、脑脓肿、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转移瘤(各系统癌症转移至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治疗。
龙浩
龙浩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癫痫)、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震颤、脑瘫等)、恶性肿瘤(脑转移瘤、淋巴瘤、胶质瘤等)、精神心理疾病(强迫症、抑郁症、药物成瘾等)的诊断和治疗。
邱炳辉
邱炳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NSICU及颅脑创伤组负责人, 擅长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的综合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的早期综合救治、围手术期病人尤其是重大疾病手术后的优化管理、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兼具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和重症医学治疗的著名专家。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伤学组 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常委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学组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神经专家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颅脑创伤学组 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伤重症组 副组长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的综合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的早期综合救治、围手术期病人尤其是重大疾病手术后的优化管理、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
陈纪超
陈纪超

待补充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特别神经肿瘤,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脑出血的诊治
包贇
包贇

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擅长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脑肿瘤术后支持治疗以及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救治。在Metabolism、Journal of neurosurgery、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世界脑水肿及细胞损伤大会、全国脑创伤大会优秀论文获得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主持人 颅咽管瘤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等4部中国专家共识发起单位主要执笔者之一 中国医学促进会创伤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会脑创伤组秘书、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青年委员 全国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获得者 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 金奖指导老师

好评率:88%

立即咨询
擅长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脑肿瘤术后支持治疗以及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救治。
李志勇
李志勇

擅长胶质瘤手术及术后化疗,TTFields电场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复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电场治疗
神经外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宪仁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71498649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401095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和平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283656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秀贞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257862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梦涵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254540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志娟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71213913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和平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1970530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跃豪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194109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妍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1502340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来富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1446772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神经外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神经外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双侧PEEK颅骨修补+proGAV可调压重力智能分流系统植入治疗外伤后双侧额颞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恢复好

  • 遇到需要打开椎管切除椎管内的占位病灶,例如各种肿瘤,囊肿,清除血肿,处理血管畸形等,是否需要做脊椎内固定确实是一件令人揪心的事。传统来讲当手术影响到脊柱稳定性的时候需要做内固定,不然脊柱就像被拆掉承重墙的房子会坍塌,后果不堪设想。那有没有微创的方法达到既可以切除或清除椎管内的病变,又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因而可以省略内固定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里简介几种微创方法,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1、半椎板入路:简单来讲就是切除半侧椎板,在显微镜下显露和切除椎管内病变。相当于在墙角开了扇门,墙面不会倒。本方法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故此不需要内固定。适用于脊椎的各个节段,一般来讲多用于椎管内脊髓外的病灶,以及偏侧的脊髓内肿瘤。

    2、微创通道下半椎板入路:在直径约一元硬币大小的专用扩张器辅助下,在显微镜下切除半边椎板,然后再处理椎管内的病灶。多用于较小的椎管内病灶切除,尤其是圆锥马尾部位的肿瘤切除。

    3、椎板间入路:这种方法是切除上位椎板的下半和下位椎板的上半,形成一个骨窗。打个比喻,就像在墙上开个窗,不影响承重。由于椎板的连续性是完整的,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因而不需要做脊柱内固定。本方法适用于横径较大、上下较局限的髓内病变,目前少用。

    4、劈开棘突:这一方法是从后方中央劈开椎骨,撑开椎管,切除病变后让劈开的椎骨自动弹回去,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所以不必做内固定。

    5、在颅颈交界部(寰枕部),例如枕骨大孔区域或者 C1-C2 的哑铃型肿瘤,常常只需要打开枕骨大孔后缘,切除寰椎后弓,部分患者还需要切除 C2 的部分椎板,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很小也可以不做内固定。

    上述方法均需要术者具备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要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完成操作,目前多在有脊柱神经外科亚专科的神经外科中心开展。术式各有优劣,具体的适应证要咨询专科医生,切不可自作主张。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组熟练开展了上述术式,成功治疗了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病患。

  • 点击查看
    å

    一、简介

    垂体腺瘤为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15%, 可分为发生率可达到 22 人/10 万人次。按肿瘤起源、免疫表型、转录因子等分为 GH 细胞腺瘤、PRL 细胞腺瘤、TSH 细胞腺瘤、ACTH 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裸细胞腺瘤及多激素呵双激素细胞腺瘤等,根据直径大小分为微腺瘤(<1cm)、大腺瘤(1~4cm)、巨大腺瘤(>4cm)。

    虽然垂体腺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临床无功能性,但其中半数为激素分泌型垂体腺瘤,由于腺垂体激素的高分泌状态以及大腺瘤对周围正常腺垂体功能的影响,可导致垂体-性腺轴、甲状腺轴、肾上腺 皮质轴和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轴等多个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或低减,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脂代谢紊乱和骨代谢异常等全身多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垂体大腺瘤会造成视交叉受压迫,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症状,这在老年患者中极易被误诊为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等眼病,从而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治疗,而且症状不改善。以最常见的泌乳素瘤为例,过量的泌乳素分泌可造成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甚至闭经,育龄期女性无法怀孕,以及非哺乳期的异常乳汁分泌等;男性患者常出现性欲减退及性功能障碍。患者多因这些临床症状来医院就诊。另外,生长激素垂体腺瘤往往造成患者肢端肥大症,临床表现为容貌改变,比如前额斜长、下颌突出、唇厚舌大、皮脂分泌增多、全身骨骼肥大,手足增大、新发糖尿病、打鼾,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性欲减退、月经紊乱、视力、视野改变等。库欣病也一样,由于垂体过量分泌促肾上腺激素,作用于患者的肾上腺,继而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引起“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症状。

    二、治疗

    垂体瘤多数表现为良性肿瘤的生长特性,通过手术和(或)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

    泌乳素瘤可选择药物治疗,泌乳素瘤通常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治疗的反应良好,部分病人可通过药物治疗长期控制肿瘤;但男性泌乳素瘤属于难治性垂体瘤,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不佳,部分患者因肿瘤生长控制不佳需要手术治疗。此外,直径小于 25px 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即垂体微腺瘤)可先不急于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定期 MRI 检查随访观察肿瘤是否呈进行性增大生长,再决定是否需要行手术治疗。其他的功能性腺瘤是需要积极手术治疗的,这类垂体腺瘤往往造成患者肢端肥大症、库欣病等。经手术切除后,大多数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可恢复正常,症状得到缓解。其次,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由于难以手术彻底切除、药物治疗疗效有限,导致病情迁延也成为临床诊疗中的挑战。

    垂体瘤手术包括经颅及经鼻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漆松涛主任带领下,神经内镜手术量已达 400 余例/年,其中高难度复杂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颅底肿瘤手术的比例超过 25%,部分垂体瘤手术有望达到“日间手术”标准。对垂体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上发表了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章,结合伽马刀治疗、激素替代等治疗,致力攻坚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机制及综合治疗。

     

  • 椎管内肿瘤或囊肿是看骨科还是神经外科?人们可能很纠结,或者是听熟人朋友推介,要不就是凭感觉。这是因为骨科和神经外科都在做椎管内肿瘤手术,一般人、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对如此专业的问题确实不了解。现在就这 2 个专科各自的特点简单分析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椎管内包含脊髓和神经根,而脊髓和神经根是非常娇嫩的组织,必须精心的保护,一旦损伤则难以恢复,可能遗留永久性的感觉障碍、肢体单瘫、偏瘫或截瘫,大小便失禁或困难,性功能障碍甚至性无能;在上颈段甚至会导致呼吸与吞咽困难、咳嗽无力,危及生命,因此后果显然很严重。手术是否精细、准确直接关系到预后,所以要求解剖清晰,操作精准。首先看得清楚无疑是解剖清晰的基础,毫无疑问显微镜(而不是戴在头上仅仅放大 2-3 倍的放大镜)可以让医生看的更加清楚,因为显微镜可以放大十几倍、二十几倍,举例来说显微镜可以让头发丝变得像筷子一样粗;其次显微外科操作技术也是精细操作的前提。

    骨科在国外叫做矫形外科,顾名思义就是纠正骨性畸形,例如脊柱侧弯、脊柱后凸或前凸,各种脱位、骨折以及脊柱的退行性疾病等。对象决定了风格,骨科医生行事多大刀阔斧,注重脊柱稳定性的保护与重建,所以喜欢内固定,常常是先做脊椎内固定然后再处理肿瘤。传统上脊柱手术不需要显微放大,因此基本上是裸眼手术(也许有戴放大镜的),极少用显微镜。而神经外科医生注重脊髓和神经根的保护,显微镜使用和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娴熟,动作较精细。既往是切除椎板来显露和切除肿瘤,不做内固定,对于多节段肿瘤手术潜在脊柱稳定性不足的可能。目前有多种手段可以做微创手术、既能够切除肿瘤或囊肿,还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故而不需要脊柱内固定,省时、省钱,效果还好。因此,神经外科医生做椎管内手术不一定要做脊柱内固定。 [请参考本人的另外一篇文章《椎管内手术一定要内固定吗?有没有不需要内固定的微创方法?》]

    兼容并蓄是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早已有融合了神经外科和脊柱骨科的脊柱外科,集中了 2 个专科的优势,形成了 1+1>2 的格局。它属于神经外科的一个分支(亚专科),专门诊治与脊柱和脊髓相关的疾病,包括肿瘤、囊肿、各种先天性畸形、出血、创伤、血管疾病等。国内部分医院逐渐在神经外科建立专门的脊髓脊柱亚专科(组),涌现了一批掌握了脊柱内固定技术的神经外科医生,广泛开展前述疾患的诊治。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与神经疼痛亚专科已经成立,早已全面开展了脊髓/神经及相关脊柱疾病的诊治,在脊髓血管瘤、神经鞘瘤、脊膜瘤、脊髓圆锥和马尾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脊髓室管膜瘤和胶质瘤、Chiari 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与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综合征以及哑铃型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欢迎有需要的人士垂询。

  • 这是很多癫痫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癫痫在老百姓中又被成为“羊角风”,事实上癫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大类以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的脑功能失调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癫痫患者一般病史较长,多次经历类似癫痫症状的短暂性发作。
     
    癫痫的发病率较高(人群年发病率为50-70/10万),是神经系统中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尤为多见,其中,儿童患病率高达1.25%,可以理解为每100个小朋友就有一个是癫痫患者。
     
    癫痫发作时,患者通常大叫一声,随即倒地,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数秒或几分钟消失,也有的病人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或者局部的肢体抽动。2017版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将癫痫发作大致分为局灶性起源,全面性起源,未知起源三大类。癫痫的病因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遗传性、感染性、结构性、免疫性、代谢性及病因未明六大类。
     

    不同人的癫痫可能是由于不同病因导致,即便是同一病因,临床表现也千差万别。诊治癫痫,尤其是初次诊断,需要到正规大医院的相关专科,最好是找癫痫中心的癫痫专家。总体而言,大约七成的癫痫是可以通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控制、甚至治愈的;经过抗癫痫药物系统治疗后仍然频繁发作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转载自王军博士谈癫痫)

     

    关于难治性癫痫的确切定义尚有争议,大部分情况下认为,两种以上抗癫痫药物的正规两年以上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仍然无法控制,即可确诊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颞叶癫痫(TLE),病理改变主要是海马硬化,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等,大部分情况下,手术效果好。约70%的颞叶癫痫患者经过手术,结合抗癫痫药物,可以达到长时间无癫痫发作,即可认为癫痫治愈。再比如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导致的癫痫,绝大部分也是可以治愈的。(见王军大夫工作站文章,这种难治性癫痫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

    目前认为,癫痫是跟高血压、糖尿病类似的长期病、慢性病,是脑神经网络异常导致的系统性疾病。只是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术前致痫灶定位技术,才使得部分患者经过系统的癫痫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合理的术后管理,达到癫痫控制,甚至治愈。

     

    癫痫的治疗,尤其是难治性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以合理的抗癫痫药物为基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外科手术、神经调控及生酮饮食等。

     

     

     

     

     

  • 1. 脑膜瘤是良性的吗?术前是否可以判断其良恶性?

    2. 无症状、偶然发现的脑膜瘤是否要手术切除?

    3. 脑膜瘤术后会复发吗?复发了怎样处理?

    4. 脑膜瘤除了手术还有其它治疗方法吗?

    5. 非良性脑膜瘤怎样治疗?

    上述 5 点应该是多数人非常关心的事情,也是临床医生经常需要回答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国际文献报道尝试给予简捷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脑膜瘤种类较多,按照 WHO 2016 分类标准可以分为 3 级 15 种亚型。然而,绝大多数脑膜瘤(约 80%为 WHO I 级)是良性的,换言之,我们日常见到的脑膜瘤几乎都是良性的,因此,临床医生时常会告诉您脑膜瘤是良性肿瘤。当然,少部分脑膜瘤非良性,例如非典型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可以按照其病理分级判断其良恶性,WHO I 级是良性的,II 级就非良性,III 级肯定是恶性。那么,术前能不能判断脑膜瘤的良恶性呢?根据本人临床发现并结合国外文献报道,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提示肿瘤可能非良性甚至是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3cm3/年;MRI 图像 T2 加权显示高信号和肿瘤周围水肿,肿瘤边缘不规则;瘤周脑脊液信号消失,肿瘤突破蛛网膜或者侵犯邻近大血管与破坏颅骨;肿瘤初始体积(第一次发现时)较大。这些肿瘤,常常为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多发脑膜瘤却并不一定恶性,术前做 PET 扫描可以协助判断良恶性和有无转移灶,确诊需要术后病理诊断。

    2.随着 CT 与 MR 等仪器设备的普及和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偶然发现的脑膜瘤逐渐增多。临床上因为健康体检或其它原因做头颅 CT 或 MRI 扫描者中偶然发现的脑膜瘤逐年增多,还有一些人由于外伤后做头颅影像扫描意外发现脑膜瘤等其它疾病。因为无症状,脑膜瘤也不大,是否要手术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2020 年 2 月《Neuro-Oncology》的 1 篇文章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在回顾性分析 9 年共 441 例(其中单发 426 例,多发 15 例)共 459 个脑膜瘤,随访发现 44 例(11.4%)进展,包括肿瘤变大,出现新发症状,瘤周信号改变和侵犯静脉窦。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 5 年 83%和 10 年 70%。作者根据 MRI-T2 或 FLAIR 加权序列高信号与肿瘤体积建立模型 1,又按照瘤周信号和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建立模型 2。依据年龄调整的查尔顿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ACCI)以及患者功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 PS)作风险分层,得出以下结论: ACCI<6 和 PS 为 0-1 的低、中风险组可以观察,无需接受临床或影像学监测(也就是什么都不用做),但应告知需要复查的临床症状(出现什么状况需要看诊);其余 4 类需要监测(定期门诊随访)。ACCI≧6 或 PS 在 2-4 的高危患者要行影像学随访(定期查 MRI),个性化设置随访时间点,评估肿瘤生长、疾病进展、瘤周信号、与毗邻神经血管关系及治疗时机等,酌情决定治疗或随访方案。近期国外有人研究用 18F-FLT PET 显像来预测脑膜瘤进展,论文发表在 2020 年 12 月的《Brain》杂志上,其结论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认为好是好,但是用得起的人不多。

    3.脑膜瘤的复发多与切除不彻底、肿瘤级别高和生长快相关。总体来说脑膜瘤多是良性肿瘤,切除彻底(Simpson I 级切除)不容易复发;非良性、尤其是恶性脑膜瘤比较容易复发,少数恶性脑膜瘤即使综合了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也不能阻止其复发。临床统计脑膜瘤复发率可以达到 20%,因此,术后需要长期随访。临床上还见到有些良性脑膜瘤术后可以很快复发,而另一些高级别(非良性)脑膜瘤却能够长期保持无进展状态,这是为什么?德国海德堡 Ruprecht-Karls 大学神经病理科 2017 年 5 月发表在《Lanct Oncil》的 1 篇论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分子生物学分类以帮助预测脑膜瘤的预后。通过对 497 例脑膜瘤的高通量测序,根据不同临床预后、基因表达和突变,共分为 2 大类 6 种亚型——A 类: MC ben-1,MC ben-2,MC ben-3,MC int-A;B 类: MC int-B,MC mal。各种亚型脑膜瘤中,MC mal 预后最差,MC int-A 和 MC int-B 次之,MC ben-1,MC ben-2,MC ben-3 预后最好。这种分子生物学分类可以明显区别出 WHO I 级中高复发与 WHO II 级中低复发脑膜瘤。国外新近研究提示 TERTp 突变是与脑膜瘤不良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志,有在高级别脑膜瘤中富集的表现,在高级别脑膜瘤中可以高达 14%-23%(在全部脑膜瘤中约占 4.5%-11%),继续深入研究有可能产生针对突变基因的靶向药物,进一步提高疗效。

    复发脑膜瘤多半还是先选择手术切除,然后再酌情辅助放疗/或和化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请参阅下一条)。

    4.手术是治疗脑膜瘤的优选和有效手段,效果立竿见影。除了手术还有没有其它治疗脑膜瘤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伽玛刀、射波刀或质子刀均是治疗脑膜瘤的有效方法,好处是无创,坏处是不一定显效、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这些治疗多用于术后残余、复发的早期、不愿意或者承受不了手术治疗者,深部的小型脑膜瘤。对于某些复发的恶性脑膜瘤也可能选择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此外,国外也有报道使用药物控制复发脑膜瘤,例如针对脑膜瘤的生长抑素 2 型受体表达增强和 Pi3k/Akt/mTOR 通路激活,用依维莫司+奥曲肽治疗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作用,20 例患者治疗 3 个月时 78%的肿瘤体积增长率下降>50%,包括 WHO I 级 2 例,WHO II 级 10 例,WHO III 级 8 例。中位生长速率从 3 个月前的 16.6%降到 3 个月时的 0.02%/3 个月和治疗 6 个月时的 0.48%/3 个月。因为样本不大,还需要更多病例来验证其效果。

    5.非良性脑膜瘤也是先做手术,术后酌情辅助治疗。如果是扩大或彻底切除的 WHO II 级脑膜瘤,一般来讲可以观察,如果有复发迹象可以选择放化疗。有条件做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患者,如果是属于 MC mal,MC int-A 和 MC int-B 这几种类型,最好术后做放化疗以减少复发机会和延长复发间隔。而对于 WHO III 级的恶性脑膜瘤,术后一定要做放疗,酌情选择化疗,且要严密随访,及时将复发肿瘤处理在早期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命和保存患者脑功能。

    最后提醒一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做!有需要的时候与专家面谈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 点击查看
    å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主要副作用为低血糖
     进餐延迟
          体力活动加剧
          药物剂量过大
    低血糖一般不严重,年老、肾功能差,长效
       制剂用量偏大,可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
    某些药物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促使与白蛋白结合的SU分离出来:阿斯匹林、 
       贝特类降脂药。
    抑制SU由尿中排泄:丙磺舒、别嘌呤醇。
    延缓SU的代谢:酒精、H2受体拮抗剂、抗凝药。
    本身有致低血糖作用:酒精、阿斯匹林。
    Β受体阻滞剂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并干扰低血糖时机体的升血糖反应。

     

  • 点击查看
    å

    位于马尾腹侧,间隙间分离,减瘤后切除,恢复良好,症状消失

     

     

  • 点击查看
    å

    打呼噜怎么办?

  • 我妈妈做完脑膜瘤手术后,晚上出现低烧的情况,我很担心她的健康。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位神经外科的医生进行了线上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妈妈的病情,要求我提供了相关的病例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医生仔细地分析了我妈妈的病情,建议我明天带我妈妈做一次尿常规检查,并做胸部CT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医生还告诉我,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术区皮下积液等,需要逐一排除。

    医生建议我妈妈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同时多活动,尽量下床走路,以促进康复。医生还告诉我,低烧一般不超过37.8℃就没有太大问题,但建议我在回家后要及时测量体温,并注意联系医生。

    通过与医生的线上咨询,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细致的态度让我对我妈妈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相信她会尽快康复。我决定明天按照医生的建议带妈妈去做相应的检查,同时我也会严密关注她的身体状况,希望她早日康复。

  • 近日,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向医生咨询了关于脑外伤的问题。医生在诊疗前完整查看了我的病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专业的诊疗行为。他耐心倾听我的主诉,细致评估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建议。

    医生在与我沟通时非常友善,给予了我充分的支持和建议。他用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使我感到十分放心和舒心。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客观评价了我的病情,并为我提供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他关注着我的细节,给予了我充分的关心和呵护。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的体验非常愉快,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贴心的服务让我感到十分满意。

  • 我最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咨询了我的面部神经问题。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分析,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主诉,然后要求我提供病历和相关资料。医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确定了我的囊肿切除手术导致面部神经受损的情况,并建议我进行核磁共振扫描以进一步了解情况。医生在整个问诊过程中非常细心和耐心,对我的病情给予了专业的分析和建议,使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问诊结束时,医生还建议我与主治医师多交流,让我感到非常贴心和专业。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们的专业和贴心,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寻求对脚部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的解决方案。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医生要求我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描述,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医生非常耐心地解释了诊疗过程,并建议进行增强核磁共振检查,以确认胶质瘤是否复发。同时,医生还建议就诊麻醉疼痛科进行进一步诊疗,以寻求更多治疗方案。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专业和耐心,给予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指导。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这次线上问诊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医疗建议。

  • 我在网上预约了一家互联网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因为最近感觉听力下降,耳朵里还总是有嗡嗡的声音,很不舒服。医生很快回复了我的预约,提示我需要完整查看病例后才能开始诊疗。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的各种疑问,还提醒我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

    医生告诉我,根据我的报告显示可能是听神经瘤,肿瘤大小在22mm×12mm×13mm左右。我询问了医生有关治疗方法和风险的问题,医生友善地解释了手术和伽玛刀治疗的区别,还告诉我,伽玛刀治疗成功率高达90%。

    我和医生一起讨论了手术和伽玛刀治疗的利弊,医生告诉我,如果选择伽玛刀治疗,瘤体再次复发的话,会增加手术难度,面神经保留率也会降低。并且,医生还告诉我,因为是良性的肿瘤,没有药物能控制,而且肿瘤再次复发变成恶性的可能性极小。

    最后,医生建议我综合考虑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如果身体状况较好可以选择伽玛刀治疗,并定期复查。如果担心手术风险,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我对医生的建议感到很满意,决定在明年春天根据肿瘤情况进行治疗。

  • 我在2019年5月23日于广东某脑科医院确诊为癫痫,需要续方药品丙戊酸钠口服溶液*3。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我的病史和过往用药情况,确认了我的病情并开具了处方。经过药师审核后,我成功预约购药,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医生还提醒我及时就诊。整个问诊过程非常便捷,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满意。

  • 近日,一位患者向***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她描述了自己的病情:血管畸形出血形成脑疝,已经6个多月了,只有右手能够自己控制,需要人照顾,不能说话,不能站立,处于瘫痪状态。她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治疗建议。

    医生经过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他指出,防止血管畸形再次出血需要考虑手术或放疗,同时要注意血压控制和避免激动。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问题,医生建议开一些辅助作用的神经营养药物,并强调改善血供药物不推荐,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患者和医生就药物的具体选择进行了讨论,医生在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后,为她开具了合适的处方。然而,由于药品费用较高,患者表示了一定的困难。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开始考虑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然而,脑积水的问题也引起了医生的重视,他提醒患者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认知恢复。

    经过一番讨论和沟通,患者和医生决定先处理血管畸形,并对脑积水进行进一步检查。医生强调,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并给予了具体的建议。

    最终,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为自己确定了治疗方向,希望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 我在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因为最近头部核磁共振显示颞部硬膜下增宽,有些担心,医生态度非常友好,仔细听取我的主诉,并要求我提供最近一年的头部CT片。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医生耐心解答我的问题,并给予了合理的建议。通过医生的指导,我对自己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获得了专业的安慰和帮助。

    经过医生的解释,我了解到颞部硬膜下增宽可能是一种先天性的蛛网膜囊肿,医生建议我进行一年后的复查观察。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表示感谢。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信任医生的建议,感到非常满意和放心。

  • 我是一位患者,我妈妈在一次车祸中受伤,经过开颅手术后一直昏迷不醒。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位神经外科医生进行了在线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妈妈的情况,并通过CT片子对病情进行了详细解答。

    医生告诉我,从CT片子上看,手术效果很好,脑部情况良好,说明手术非常成功。他还安慰我说,从7号的片子看,醒过来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医生还对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耐心的解答,并建议我妈妈进行复查,以及后期的康复治疗。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没有掉以轻心,而是给予了我信心和希望。我知道,治疗需要时间,而医生的指导和关心将成为我妈妈康复的动力。

    我相信,在这位医生的帮助下,我妈妈一定能尽快康复。

  • 我在网上找了一家医院做了一个问诊,想咨询一下手术的情况。一开始我看了一下他们的提醒事项,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请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还有一些关于处方的规定。然后我跟医生进行了问诊,他提醒我本次问诊可持续2天,然后问我想咨询什么手术。我问能做密网手术吗,他让我先做一个cta加ctp评估手术指征,我又问风险有多高,他建议我咨询介入科医生。我又问介入科在哪咨询,他说天坛医院也有介入方面的专家,让我看一下大夫是否做介入手术,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后我想咨询一下治疗方案,他说不是他看的病能退款吗,我问怎么退款,他说已设置此轮消息不用回复。我又问怎么不给我退款,可是他没有回复我。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