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疾病,多发于成年人,儿童极少发生。以鼻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为重要症状,一般会持续或超过3个月,另伴有头痛,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和味觉减弱或丧失,晚上睡觉打呼噜等。 鼻息肉若不及时采取治疗的话就会侵袭鼻窦,造成慢性或频繁的鼻窦炎感染,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还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而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少数巨大息肉还会引起侵袭性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哮喘等,严重者还会改观容貌,形成蛙鼻。   依据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将鼻息肉分为浆细胞型、淋巴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型、嗜酸细胞型五种类型。其中最常出现复发情况的就是嗜酸细胞型鼻息肉,因为该型患者往往不仅仅是鼻腔局部的问题,而是体质问题,是患者全身高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在鼻部的具体表现。所以对于此类鼻息肉的治疗不能像其他类型一样一刀切,而是一个慢病管控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术后一切正常,症状改观良好即是痊愈了,无需再去复查。这种认知绝对是一种误区,很多时候这种病症的复发是没有临床症状的,只有定时去医院复查,才能及时了解鼻腔环境,是否形成黏膜水肿,囊性增生,分泌物,残留物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将复发的可能扼杀在萌芽 人们的感觉具有滞后性,当你感觉到了症状,说明病情就已经加重了。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术后没有完成上皮化,就预示着复发,需要再次治疗。因此如何防止息肉复发是每一位患者的必备常识。      

  • 早泄和阳痿是一种病吗?是常见的男性病,但早泄和阳痿是不同的两种疾病。因为早泄是从射精的快慢来定的,而阳痿是从勃起的硬度来看的。大家要区分清楚这两种情况,这很重要的。因为这两种病的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 怎样理解射精控制力对早泄的影响?如果你是一个正常男性,你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射精控制力,可以随时决定自己的射精时间,想要3分钟就3分钟,想要5分钟就是5分钟。但对于早泄患者来说,他的意志力是无法控制自身射精的,因此,有人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改善早泄,降低龟头的刺激和敏感度,期望达到延时的效果。 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会降低性快感吗?手淫是造成早泄的原因吗?因为性生活是两个人的事情,双方只有在很投入的时候才会有满足的性生活。至于手淫,因为长时间的手淫都是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中进行的,希望是越快越好,赶紧射精。这样长时间就会脑中会形成一个兴奋点,只要一过性生活,脑子里面就会催促它快点快点,赶快射精。那么,这个人以后出现早泄的机率就会比较大。即便你把这个手淫的习惯戒掉了,但是兴奋点的消除、刺激的减弱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比那些没有长时间手淫的病人要消除得慢,治疗效果也要差一些。 西医认为,早泄跟大脑神经有关,那么早泄的治疗可以通过神经方面的影响去实现吗?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五羟色胺,是一个神经递质,神经互相传递信息的中间需要这个东西。如果五羟色胺减少了,对神经的刺激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性生活。如果产生多了,它就会产生一些转移或者是抑制性的信号,这样抑制了你的性冲动,从而达到延长性生活的时间。 以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早泄,为什么现在放弃了?因为采用治疗抑郁症药物时,药的功能不是专一的,医生要多方面考虑。另外,采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药量相对较大,随着药量的增加,药的副作用同等增加,对于患者的损害会很大。 现在出现必利劲这种专门治疗早泄的药,对患者信心会有影响吗?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以前患者的时间可能是几十秒或者1分钟,但是服用必利劲后,早泄的情况可能大大改善了,信心自然也提高了。另外,我要强调几点:首先,早泄跟不良的性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第二,早泄并不可怕,一般情况下它并不影响生育所以不必过分害怕;第三,治疗早泄需要夫妻双方配合,要互相理解,这样有助于患者的治疗顺应性。虽然是小小的一个早泄,往小了说事关夫妻生活的和谐,往大了说关乎整个家庭甚至牵涉许多社会问题,因此,早泄的问题一定不能忽视。

  • 肌阵挛是一种症状,是突然、快速、短暂、闪电样的肌肉收缩或放松,一般多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可以是皮层型、皮层下、脊髓型,可以是癫痫性也可以是非癫痫性,可以是正性也可是负性,可以是病理性也可以是生理性的。 睡眠抽动 睡眠抽动,又叫入睡后抽动、睡前抽动或睡前肌阵挛。睡眠抽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仅发生在睡眠中,临床表现主要是身体抽动,下肢抽动多于上肢,可能伴有尖叫、瞬间感觉异常,或幻视、做梦,可能突然间做梦过程中有跌落感、肢体突然抖动。 睡眠抽动的频率、强度因人而异,成人较多见,在疲劳、压力大、睡眠剥夺时,睡眠抽动发生频率较高。此外,喝过多咖啡、可乐,吃过多巧克力等兴奋性物质,睡眠抽动发生次数也会较多。所以,平常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对于防止睡眠抽动很重要。 睡眠肌阵挛 睡眠肌阵挛是在人体睡眠时大脑控制功能低下,脊髓释放,造成头部、颈部、四肢等部位一块肌肉或肌肉群,突然出现痉挛,马上又会终止的现象。通常在睡眠初期时出现,具体原因如下:生理情况:比如疲劳、紧张过度;病理情况:比如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情况,也会有肌阵挛发生。此外癫痫发作,大脑细胞病变造成放电现象,出现肌阵挛,即癫痫发作的表现。 负性肌阵挛 一般很少把肌阵挛和正负性联系起来,但是负性肌阵挛是确实存在的。肌阵挛是指某一块或某一组肌肉突然、快速、闪电样的不自主收缩,因为肌肉的收缩是主动的,所以称正性。但是,通过多导生理描记可证实负性肌阵挛的存在,它是指肌肉收缩突然的中断,表面 EMG 可显示肌电活动突然的停止。它可以来源与皮层,皮层下,小脑或脊髓,可以是癫痫性的可以是非癫痫性的。有时又称负性肌阵挛为扑翼样震颤,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局部肌张力的短暂丧失,上肢更明显,频繁的上肢下垂。非癫痫性的是皮层下的,多见于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中,如肝性脑病。 其他相关情况 新冠治疗时大量应用莫西沙星后,老年人可见负性肌阵挛,其他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癫痫,精神症状,幻觉、兴奋、躁狂、胡言乱语,重症肌无力也不少见。 临床也治疗过腭肌阵挛患者,这是一种持续的,节律性的软腭抽动运动,腭肌阵挛。继发腭肌阵挛常发生在涉及格-莫三角(Guillain-Mollaret,由中脑红核-延髓橄榄核-对侧小脑齿状核构成)的脑干或小脑病变,特点的腭帆提肌收缩。通常继发于卒中,神经退变疾病,感染,脱髓鞘,及肿瘤。原发腭肌阵挛没有(格-莫三角)结构病变,特点是腭帆张肌收缩,耳中常听到重复性滴答声及耳鸣。

  • 来源:临床前线慢阻肺是危害最大的慢性呼吸疾病,2018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成果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从2007年的8.2%上升到了13.7%,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全国总计慢阻肺患者约1亿,相当于40岁以上人群当中每8个人就有1个是慢阻肺患者。慢阻肺除了高患病率,还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占全球慢阻肺总死亡人数的30.3%,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控慢阻肺,你我携手行”。健康界就慢阻肺防治方面的内容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控烟是慢阻肺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现象时有发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禁烟是慢阻肺早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杨汀教授强调,二手烟、职业接触有害气体粉尘、大气污染、厨房油烟、燃料烟雾等都是慢阻肺发病的高危因素。例如,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家庭妇女不吸烟,但是慢阻肺的发病率并不低,究其原因发现与庄稼秸秆等生物燃料有关,主要因为长期暴露在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导致了慢阻肺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使用清洁能源或者加强室内的通风改造,减少生物燃料暴露的危害等能够改善以上状况。另外,对于职业粉尘暴露者来说,应加强职业防护和定期的体检,将有助于避开危险因素及有利于慢阻肺的筛查。40岁以上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国家出台的相关卫生政策明确提出,对于40岁以上抽烟、长时间咳嗽伴有咯痰、运动时气急、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粉尘的慢阻肺高危人群,都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对于很多基层地区来说,许多设备不完善,医生对于肺功能仪的了解也不够,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如今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来提高慢阻肺的防控,如尽早识别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暴露,对肺功能进行早期筛查和确诊,这样才能使后期药物干预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合理用药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众所周知,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死亡风险,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一旦出现下呼吸道受累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咳嗽、咳脓痰、持续高烧等,很有可能出现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另外,环境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气候的骤变、空气污染等等。”杨汀教授还表示,合并症也会致使慢阻肺发生急性加重,如合并肺炎、肺栓塞、气胸等。患者擅自停药和减量也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之一,杨汀教授提醒患者,合理规范的用药、提高依从性能够的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信息系统助力患者肺康复康复是慢阻肺患者除了药物以外最重要的治疗干预方法。多数医院会给患者做一些康复呼吸操以及其他康复锻炼措施的培训,为了督促患者在家里也能够坚持康复训练,“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开发了慢阻肺患者居家管理APP。“它使康复指导更加便捷,可以将康复指导的信息通过医生端直接传送到患者的手机端,这相当于医生给患者的康复处方。”杨汀教授补充道,这个APP能够提醒患者每周的锻炼内容和频率,如康复训练的指导视频。杨汀教授认为,只有患者的居家康复和用药治疗都达到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另外,APP会定期给患者推送相关的宣教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APP向医生提问,实现患者与医生及时有效的互动。其中APP的疾病管理系统,会每天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患者咳嗽、咳痰、喘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症状加重,APP则会提醒患者是否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并建议尽快就诊。基层患者呼吸康复将实现个体化临床上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是肺康复计划,但根据选取的场所、方法、患者、周期的不同,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杨汀教授表示,不同的慢阻肺患者都有其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肺康复强调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制定的处方,包括全面的心肺功能、平衡性、柔韧性以及全身的肌肉耐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因此每个人的评估结果都是不同的。“在杨汀教授看来,肺康复综合评估不仅需要运动干预,同时还需要心理干预、营养干预以及睡眠干预等,也需要建设一支多学科团队为患者进行肺康复计划的制定。杨汀教授表示,在基层慢阻肺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呼吸康复个体化走向基层作为重点工作,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杨汀,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秘书长。受邀任《BM·中文版》、《国际呼吸》、《内科理论与实践》、《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医药》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国际合作和北京市科委、首发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气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诊治。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康复。

  • 通常认为,秋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不管是伤风感冒、肠胃疾病还是皮肤过敏,只要招惹上,都是让人苦不堪言。但是除了上述这些常见疾病之外,还有一类疾病非常容易被我们忽视,那就是痔疮!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秋季如何防治我们的“难言之隐”吧! “十人九痔”是指痔疮的发病率高,据有关数据显示,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其中20岁~45岁的人较为多见。 可你知道吗?“十人九痔,无需去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无需治疗是指没有表现出症状的痔疮,而一旦有了出血、脱出、疼痛等症状,却拖延不治,只能加重自身痛苦,也给健康造成危害。 防治痔疮的方法很多,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去做,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痔疮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痔疮的病人,也可以使其症状减轻,减少和防止痔疮的发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是贮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脓肿。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诱发痔疮。因此,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熏洗,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2.预防便秘 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时间有早、中、晚饭后的不同习惯。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排便时不感到排便困难,便后有轻松舒适的感觉,这表明胃肠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结坚硬,不仅排便困难,而且由于粪便堆积肠腔,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而使痔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为防止大便秘结,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调配饮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也可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所以,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这对于预防痔疮的发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晨起喝1杯凉开水能刺激胃肠运动,预防便秘。另外,当有便意时不要忍着不去大便,因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习惯性便秘。(3)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对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调配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3.加强锻炼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踢毽子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这是因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可以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预防痔疮。4.孕期保健女性妊娠后可致腹压增高,特别是妊娠后期,下腔静脉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迫,直接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容易诱发痔疮,此种情况在胎位不正时尤为明显。因此怀孕期间应定时去医院复查,遇到胎位不正时,应及时纠正,不仅有益于孕期保健,对于预防痔疮及其他肛门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另外怀孕女性一般活动量相对减少,引起胃肠功能减弱,粪便停留于肠腔,粪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干燥,诱发痔疮。因此怀孕期间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并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5.其他方法腹压增高,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临床上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肿瘤压迫腹腔内血管,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可致肛门直肠血管扩张,而引起痔疮,此时应首先治疗肝硬化。不应急于治疗痔疮,因为肝硬化缓解后痔疮症状是可以改善的。

  • 在血管瘤疾病,肝血管瘤是很常见的,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是很大的,因此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那么,肝血管瘤要如何诊断呢?据有关专家指出:只有了解了一些肝血管瘤的诊断项目,就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了。   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肝血管瘤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的现象,要及时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那么,肝血管瘤要如何诊断呢?   一般的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是: 1、超声检查:   通过仪器诊断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2、CT检查: 平扫:在肝血管瘤的检查中,在ct平扫的图像上会发现密度均匀且一致的低密度区,病变组织的边界比较清楚,有的血栓机化,形成纤维瘤的样状结构。可以结合快速注射造影剂来增强显像,延迟扫描会发现肿瘤已经完全被充填,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变。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增强扫描: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3、同位素检查   在常见肝血管瘤的检查中,可以通过对其扫描以及肝血管的造影检查来检查诊断该病,该方法可以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疾病的诊断,主要表现为无肿瘤的染色,病灶部位的边缘较为清楚锐利,且血管瘤的显影时间也较长。   通过常见肝血管瘤的检查确诊后,希望在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避免发生误诊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现在发现肺结节的朋友有很多,大部分肺结节都需要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一少部分肺结节发生了改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很多朋友会关心自己的肺结节应该去什么医院复查?是到家门口的医院?还是到比较权威的医院?理论上,到每一家正规的医院复查都是可以的。但有时大家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随便找了一家医院复查肺结节,结果拿到另一家医院找医生看,医生说看不清,又得重新再做CT,无形中增加了辐射,本来想着省事,反而倒费事了。从临床实际出发,我自己的体会是假设自己的这个肺结节将来真的有一天增大了,需要做手术,您打算到哪家医院做这个手术,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的前提下,现在就到这家医院复查。这样不论是外科医生,还是放射科医生都可以尽早的看到您肺结节的片子,并且从连续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其细微的变化,这是最不走弯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