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生活中导致尖锐湿疣的复发率极高,正如一些患者不注意清洁,关于尖锐湿疣疾病的常识并不清楚,一些患者还认为尖锐湿疣疾病在治疗后就没什么了,不必在意太多,可不见得,正是患者这种心理,直接导致尖锐湿疣再次复发: 尖锐湿疣复发率那么高是因为什么? 再感染,夫妻一方治好了,而另一方却是亚临床感染或病毒携带者,通过性生活又可被传染,形成乒乓球式的传染,导致反反复复。 传统的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灼、手术、外用药等,仅能去除肉眼所见的疣体,不能解除亚临床感染和 HPV 病毒的携带,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是受外因烟、酒刺激后,潜伏的病毒就会变成肉眼能见的疣组织。 免疫力低下也是导致尖锐湿疣复发原因,比如说妊娠、艾滋病病毒感染等其他免疫力低下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尖锐湿疣复发。 尖锐湿疣的复发几率要看病情的程度,一般根据病情的程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率,但是复发率会比较高,只要在做完治疗后的三个月内不出现复发,一年后没有复发,那么很少就会再次复发的,所以大家在这一年之内要抓紧预防,洁身自好,不要乱性生活,也不要把自己平时的衣服和别人的一同清洗。  

  • 游川湘浙粤河山,大饱眼福。 吃煎炸烤卤美食,大饱口福。 烧烤火锅串串香,奶茶啤酒小龙虾。 胡吃海喝上腹痛,急危重症胰腺炎!   这种吃出来的病,真的很危险!   胰腺是人体负责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   其中胰岛承担内分泌功能,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血糖稳定;而腺泡细胞承担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之一,富含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蛋白水解酶等消化酶。能强有力的分解消化食物中各种蛋白质和脂肪。   但当胰液外漏之时,这些功能强大的消化液,也会同时消化胰腺自身和腹腔内各脏器,这就是急性胰腺炎。   「胡吃海喝」很危险   胡吃海喝,即大量进食和过度饮酒。   大量进食:胰腺被刺激分泌更多消化酶,加之各种原因所致胰液排泄不畅,胰腺泡破裂,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 过度饮酒:胰腺被刺激分泌更多消化酶,并在胰腺内过早激活,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   因此,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畅快纵情在前,急性胰腺炎发作在后。     急性胰腺炎的严重性   1. 大量的胰液外漏:腹腔内各脏器皆可能受累。   2. 胰腺周围的血管被胰液侵袭:可能引发腹腔大出血。   3. 胰腺周围的肠壁被胰液侵袭:肠道内的细菌通过受损的肠道屏障进入腹腔,引发脓毒血症。   4. 胰液侵蚀胰腺自身:人体免疫反应激活,并形成逐级放大的瀑布式的恶性循环,大量体液渗出引发休克,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危重疾病,处理不当容易迅速进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康复的效果较差,即后续大概率会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的情况。   这些饮食要注意   旅途享受美食理所应当,但为了胰腺着想,还是要适量品尝。     因此,纵然贪恋旅途美景,可不要贪嘴贪食哦。   急性胰腺炎发作,如何自救?   想要检测是否有急性胰腺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自查。     用药指南   ● 轻度胰腺炎   轻度胰腺炎的治疗原则是:减少胰液分泌、止痛镇痛、营养支持。     ● 急性胰腺炎   急性重症胰腺炎绝对是病重病危的存在,如果出现请尽快就医!   呵护胰腺健康,这些习惯要不得   酗酒 长期和单次大量饮酒是胰腺炎的主要诱因之一。   酒精可以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消化酶,导致自身消化和胰腺炎症的发生。   高脂饮食 高脂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增多,胰管内压力增加,从而引起胰腺炎的发生。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频繁地大餐、快餐或高糖食品的摄入可能增加胰腺负担,提高胰腺炎的风险。   超重和肥胖 肥胖会加重胰腺负担,引起胰腺内炎症的风险升高。     吸烟 吸烟是胰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缺乏运动 缺乏体育锻炼和久坐不动可能与胰腺炎发病相关。   药物滥用   1. 某些抗生素: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和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在罕见情况下可能与胰腺炎发生相关。   2. 免疫抑制剂:如氮芥和硫唑嘌呤,被认为与胰腺炎的发生有关。 3. HIV治疗药物:一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特别是类似于胸腺苷的药物,例如地尔托那韦,与胰腺炎的发生有关。   总而言之,大吃大喝要不得,急危重症胰腺炎。    

  • 来源:公众号 胡大一大夫管住嘴,迈开腿。零吸烟,多喝水。好心态,莫贪杯。睡眠足,不过累。乐助人,心灵美。家和睦,寿百岁。迈开腿管住嘴 对于现在严重缺乏运动的国人,动起来尤为重要。(2012年长城会开幕式与白岩松领跑2000名医生“医起跑”)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心血管医生应该主动站出来对公共场所吸烟者说:若能推动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一年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40%~50%。我呼吁心血管领域广大医生更积极、更踊跃地投入到控烟事业和行动中。医生,特别是科学带头人应带头戒烟,推动无烟科室建设。心血管医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公共场所站出来制止吸烟。(2015年长城会戒烟活动)(2016 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术会医生戒烟宣誓)                                    1.带瓶水上路  渴了就要喝水,少量、多次不给肠胃增加负担。 2.餐前有适度饥饿感  常有饥饿感,肠胃无负担,每顿都可口。3.日行万步路,健康自然来快步行走是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之一,更是老年人的明智选择。4.运动贵在持久  选择一项有兴趣的运动,悠着点儿劲,耐心点儿,6星期后就能尝到甜头。 5.运动是人生态度与能力的体现  科学锻炼的目的就是养成随时、随地、生活化的健康生活方式, 是健康人生态度与时间管理能力的体现。 “万步路”对心身健康的价值中医讲: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前辈们已经把心理和心脏的关系说得很清楚。我讲万步路,“10000步”是追求健康的目标,是追求健康的心态,“10000步”是对身体机能考量以及内啡肽效应的掌握,10000步让运动成瘾。 “目标”的抗衰老作用生活中是否有追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 使大脑不过早衰老。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所以,用脑还可以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有氧代谢运动的“内啡肽效应”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而且对身体有益,与其抽烟、喝酒有害的东西上瘾,倒不如运动起来让有益的“内啡肽”上瘾。内啡肽效应还有助于抵消戒烟产生的身体不适。“好心态”的预防疾病作用《黄帝内经》曾说道:“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人的心与身,为何有如此紧密联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或者碰到危机时,它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各种“资源”被重新调配,减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给,将重心放到心脏的供血和肌肉的运动中去,以让我们迅速应对危机,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乐助人”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有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付出友善,收获友善,有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付出”包括: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 倾听等,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家和睦”的长寿作用家庭关系是一个人整个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近20年的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人是群体动物,活着就是活在人际关系中。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 的人生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际关系有关, “需求”获得满足,即会收获快乐!人在快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 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 协调、平衡,促进健康。关于健康长寿,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追求和研究的方向。曾经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而心理平衡占到50%。 

  • 近期,流感患者挤爆三甲医院的新闻不断刷屏,占据朋友圈,引得人心惶惶。据北京疾控中心报道,全球每年约有 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例死亡。   今年这一数字比往年有所增加! 患病人数不断刷新纪录!What??这么多人!!   既然这么多人患流感,那到底要不要接种疫苗预防流感??   别着急,听我娓娓道来………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中国常见的是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被中国卫计委纳入季节性流感的范畴。流感RNA病毒的复制过程不是完美的,像人一样也会犯错,每复制1万次会出错一次,所以会“漂移”和“转变”而发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   而流感季,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流感病毒监测的情况分南北半球给予推荐意见。但是病毒的类型和亚型这么多,而疫苗的种类有限, 怎么保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不出错呢??答案是:没办法保证!!!     很遗憾,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押错宝了。目前国内除了甲型流感以外,流行最多的是B型乙型流感的其中一株(Yamagata系),恰好不含在公布的疫苗种类中,这是由于流感疫苗的发展和技术现状造成的。   听到这里,有没有绝望的感觉?不过没关系!     事实上今年可以接种的疫苗除了无法覆盖B型流感Yamagate系外,对其他流感仍有45%左右的覆盖率,虽然没有达到每个人都有效,但是至少有一半的患者可以受益。   而且病毒每年的流行菌株会发生波动,今年流行的,近两年都不会流行了。 因此,疫苗接种仍然是首选且有效的预防方式!   最后, 什么样的人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以下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也应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一旦得了流感,建议立即咨询医生,以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