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乙肝不同于其他疾病,即便是病情正在恢复中的乙肝病情也是很容易再次加重恶化,而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主要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了损害。 那么乙肝患者转氨酶高是病情加重了吗?转氨酶升高是乙肝疾病的病情出现恶化的最普遍因素,转氨酶通常存在于肝细胞里面,如果肝细胞发生病变或者坏死,就会造成肝细胞受损,因而引发血液里的血清出现转氨酶上升。但是,除了乙肝外,其他原因也会引起乙肝患者转氨酶高,比如心肌炎、心肌梗死、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等,另外,过度劳累、大量运动、饮酒或吃了有损肝脏的食物等非病理性原因也会引起转氨酶高。 乙肝病情加重有哪些症状 01乙肝病情加重时的全身症状: 乙肝病情加重会有食欲不振,疲惫乏力,低热,肌肉或关节痛,呕吐恶心,腹痛腹泻,肝脏轻度肿大等症状表现。还可以触摸到肝脏质地比较软,或者有中等硬度的肝脏,还会有压痛以及叩击痛。 02乙肝病情加重时的黄疸现象: 通常以肝细胞性黄疸的症状最多见,黄疸程度加重,全身的皮肤以及巩膜都有深黄色,尿黄如浓茶样。如黄疸出现一周后,患者发现身体没有改善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尤其是食欲下降,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证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加重,需及时进行治疗。 03连续性的低烧发生现象: 乙肝病情出现严重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乙肝患者会在早期发病时出现低热,但是发病后几天会好转,如果发病后多天,伴随着黄疸,此时仍持续低烧或升高的趋势,应及时采取治疗。 04乙肝病情加重时的出血症状: 乙肝患者病情加重时常会出现牙龈出血、鼻衄、皮肤黏膜淤斑或呕血、便血,均表示凝血机能障碍,同样也反映出肝细胞损坏的轻重,标志着肝细胞走向衰竭。 由此可见,乙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有病情加重的可能,但是也不一定,因此患者要想弄清楚转氨酶高的原因以及是否是病情恶化了,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点击下图即可咨询

  •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饥饿感,不过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低血糖会引起这种饥饿感。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赵益业教授曾在家庭医生在线“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专家答疑平台上表示,糖尿病患者产生饥饿感是由于其他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患者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吗? 一般说来,健康人在进食后血糖升高,血糖刺激了负责饥饿和饱感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使人产生饱感。如果血糖降低,下丘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产生了饥饿感。糖尿病朋友发生饥饿,大多是由于低血糖,但有时却不尽然,因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分别以细胞内糖原和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需要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进入细胞内,才能像汽油进入汽车的发动机一样产生能量,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内,血液中的葡萄糖虽然浓度很高,但细胞内却缺乏糖,由此出现“细胞内饥饿”,而产生饥饿感。所以,出现“饥饿”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查一下血糖,血糖结果不一定低,如果此时大量进食,会使血糖更高。 赵益业教授认为,糖尿病患者当感觉饥饿时,如果有条件,最好应先查血糖,以鉴别血糖是低还是高,然后根据血糖结果决定是否加餐。当吃完规定食物后觉得饥饿时,可以适当增加充饥的副食,主要是选用含糖量在4%以下的蔬菜。 怎样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症? (1)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0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0l/L即可。 (2)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3)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4)1型糖尿病做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mm0l/L为宜,餐后血糖 (5)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表现包括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昏迷。赵教授还提到, 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物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 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如何急救? (1)让糖尿病患者卧床,保持安静状态。 (2)病情较轻且神志清醒者,可用25~50克红糖、白糖或葡萄糖,温水化开后喝下,一般十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消失。 (3)病情重且神志不很清醒,但能吞咽者,可将糖调成糊状,慢慢咽下,如服糖后仍不能苏醒,应送医院抢救,可静脉注射40~60毫升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或静脉滴注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 (4)患者苏醒后可进食米、面类食物,以防再度昏迷。 另外,赵益业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重症者补糖时应注意误吸食物引起吸入性肺炎。

  • 点击查看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生,鱼小南

  • 脂肪肝属于一种比较隐性的疾病,很多时候不易发现,但是还是有一些症状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它。如果有以下症状出现,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脂肪肝已经“找上了门”:1.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 2. 恶心、呕吐、腹胀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 3. 疲倦乏力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劳的表现。 4. 蜘蛛痣 它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经常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径可从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是用指尖或棉签压迫痣的中心,其呈辐射状的“小血管网”即可褪色,去除压力后又会出现。最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5. 维生素缺乏症脂肪肝时由于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那么人就容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少数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 6. 内分泌失调 重度脂肪肝人群中有人可以有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月经过多、闭经。病人体重减轻或增加等表现。 7. 黄疸 脂肪肝时黄疸类型常为肝细胞性,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脂肪肝病人会出现轻度黄疸,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退。 医生提示及早发现这些早期表现,并及早就医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早干预,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对脂肪肝的早期调理意义重大。

  • 好孕科普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