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如何在时间层面上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早泄?判断早泄,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非常统一的标准。但大体上可以通过三个要素判断:第一插入时间短,医学上叫阴道内潜伏时间;第二射精控制能力差;第三性生活满意度差。也就是说,即使阴道内潜伏时间超过一般标准,但没有达成性享受,也属于早泄。 从患者的角度,怎么通俗地理解器质性早泄?器质性,通俗来讲就是身体本身有问题,对于器质性早泄患者来讲,关键的是通过药物手段对症治疗,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国内唯一的一个通过药准字号的,只有必利劲这个产品。 通过药物治疗器质性早泄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它对患者有怎样的效果?在大脑中五羟色胺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对射精的控制能力,是决定射精控制力的主要因素,新的早泄药物是针对五羟色胺,通过增强细胞突触内五羟色胺的浓度,抑制五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来起到相应抑制早泄。 患者应该怎样理解射精控制力?射精控制力就是能在希望射精的时间点正常射精的能力。很多人用量化的时间标准来判断早泄,但更重要的是性生活质量,能否控制射精从而令双方都达到满意,这才是判断早泄的关键。 射精的控制力与时间相比,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影响更大吗?是的,目前的研究都认为射精控制力比射精时间更为重要。 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如何判断自己的射精控制力是否增强?我经常也跟病人讲,你除了看时间长短以外,更主要的是射精控制力。比如在治疗之前,你想控制,想停的时候停不下来的,你停得太早软了,停得太慢了它就射了。现在你通过服用一段时间药物以后,你能够体会到,你在想控制的时候能够停下来,能够继续进行性生活,这样就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自己的一个感觉。而且对射精控制能力的增强应该需要长期的坚持下去,最终用这种新的性行为模式来代替原来过快射精的这种模式。所以很多病人一旦体会到控制力的提升之后,他也更有信心了,这样就可以认为治疗取得了效果。 必利劲的使用者在没有性生活的情况下服药,对治疗效果会有影响吗?单纯吃药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提高控制射精的能力必须是通过性生活来完成的,而不是光吃药,在那儿一拍脑袋一想,我这儿是不是有效、没效等等。就像学习任何东西一样,早泄治疗也需要一个学习曲线或者一种训练曲线,应该是有一定的量的积累,起码要有一定的频率或一定的次数。我想最起码坚持三个月,在这三个月内有18至20次服药,每次服药后都保证有性生活,这是最低的要求。 对早泄问题保持怎样一种治疗预期是合理的?大量资料显示,目前男性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平均在7分至9分钟,这是普遍标准。在标准之内就没有问题,不必盲目追求长时间的性生活。因为长时间同房,但无法射精的情况也是非常痛苦的。总之,有没有问题,还是看射精掌控力。如果能很好地掌控射精,双方能够达到高潮,这个时间就是OK的。对于早泄患者,不管是服用药物还是接受其他治疗,只要现在的阴道内潜伏时间能够比治疗前延长2-3倍,这个效果就已经很好了,主要是和患者的基础情况有关,比如患者治疗前可能只有几十秒,或者一两分钟射精,这种情况下能延长到5至7分钟,就是合理的预期。因为中国传统嘛,我治病要除根,不管什么方法,我服药个十天半个月,我服药个一年,我就彻底脱离药物。对早泄这个病来讲,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是确实可以脱离药物帮助,但也有一些患者是没有办法脱离的。对于无法脱离药物帮助的患者而言早泄药物实际就类似于像降压药或者像降血糖药一样的,它是需要长期使用的。那么在长期使用之后有可能可以减量,个别的也可以停止服药一段时间,如果一旦出现病情反复可以再继续服用。让他不要对治疗效果有过高的心理预期,因为如果他达不到心理预期的效果的话,他也会对治疗过程产生怀疑。这一点,临床大夫应该需要注意。 早泄和阳痿经常被混淆,应该怎样区分?阳萎简单来讲,就是硬度问题。比如在同房的时候没有等到射精就软下来了,这是阳痿。而早泄是指进入之后,很快就射精了,这是二者之间重要的区别。阳萎和早泄实际上是两种病,有的时候是可以同时存在的,特别是作为阳萎的患者来讲,到一定时间,他可能会出现早泄的症状,但是对于早泄来讲,不一定都存在阳萎问题。 治疗早泄有一种阴茎背神经阻断术,对于这中治疗方式您有什么建议?早泄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明确,国际主流认为病变可能在大脑。至于阴茎背神经阻断,首先,它的手术部位是在阴茎,而阴茎距离大脑非常远,所以这个手术本身并没有针对发病关键环节进行治疗,效果可想而知。第二,这个手术最早是韩国人发明的,国内实践过后发现,具体在手术中要切断几根神经到现在都没有公论,是留得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同行之间莫衷一是。所以说,阴茎背神经阻断手术目前还不成熟,我们不建议患者去做这个手术。另外一点来讲,手术本身如果不太适合的话,那么术后可能会出现阳萎的后遗症,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

  • 生活中导致尖锐湿疣的复发率极高,正如一些患者不注意清洁,关于尖锐湿疣疾病的常识并不清楚,一些患者还认为尖锐湿疣疾病在治疗后就没什么了,不必在意太多,可不见得,正是患者这种心理,直接导致尖锐湿疣再次复发: 尖锐湿疣复发率那么高是因为什么? 再感染,夫妻一方治好了,而另一方却是亚临床感染或病毒携带者,通过性生活又可被传染,形成乒乓球式的传染,导致反反复复。 传统的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灼、手术、外用药等,仅能去除肉眼所见的疣体,不能解除亚临床感染和 HPV 病毒的携带,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是受外因烟、酒刺激后,潜伏的病毒就会变成肉眼能见的疣组织。 免疫力低下也是导致尖锐湿疣复发原因,比如说妊娠、艾滋病病毒感染等其他免疫力低下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尖锐湿疣复发。 尖锐湿疣的复发几率要看病情的程度,一般根据病情的程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率,但是复发率会比较高,只要在做完治疗后的三个月内不出现复发,一年后没有复发,那么很少就会再次复发的,所以大家在这一年之内要抓紧预防,洁身自好,不要乱性生活,也不要把自己平时的衣服和别人的一同清洗。  

  • 夏天要来了,又到了动一动就会流汗的季节,正常出汗促进新陈代谢,于身体有益。但男性外生殖器及周围部位出汗,却要警惕男科疾病。为什么呢?其实蛋蛋多汗在夏天比较常见,西医称为「阴囊潮湿」,中医则称之为「阴汗症」。 蛋蛋多汗的危害· 影响精子数量、质量阴囊局部的保持较低温度,有利于精子发育。若阴囊局部温度升高,将使睾丸生精能力及精子成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甚至导致精子畸形增多等。· 导致阴囊皮肤炎、龟头炎出现阴囊潮湿时,阴囊局部多汗、黏腻不适。会阴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细菌容易滋生,从而易导致阴囊皮肤炎、龟头炎,引发瘙痒等其他不适。 蛋蛋出汗的健康预警· 慢性前列腺炎阴囊出汗的同时,伴有尿痛、会阴部胀痛、睾丸的坠胀疼痛、小腹及腹股沟区胀痛、肛门下坠灼热感以及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感、阴茎不适感,提示慢性前列腺炎。· 精索静脉曲张多数患者缺乏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立位时阴囊肿胀,阴囊局部持续或间歇坠胀疼痛、隐痛或钝痛,可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后腰部放射。 这五种人要格外警惕这五种男人的蛋蛋最容易流汗,简直「可以拧出水」,严重者甚至需要佩戴尿不湿。§ 高温环境工作人员:如厨师、锅炉房工人等,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会增加人体排汗。§ 偏爱紧身裤的男性:内裤不科学,过紧不透气,影响散热,出现外生殖器局部出汗增多。§ 久坐的男性:通宵游戏的宅男子、高强度备考的高三男生、赶工期的程序员及设计师,容易因局部血运减弱,散热减少,增加排汗。如果再翘上二郎腿,蛋蛋可能会下起倾盆大雨。§ 酗酒、熬夜、频繁排精的人群:不良习惯容易导致慢性前列腺炎,引发瘙痒、尿频、尿分叉等不适症状。§ 老年人群:常见症状为阴部汗出异常、异味严重,需要加强运动提升体力,严重时要到医院疗养。 一般治疗 前四种情况(高温环境工作、穿紧身裤、久坐、酗酒、熬夜、),只要离开工作环境或改变生活习惯,症状会自动消失的,不需要药物治疗。而频繁排精的人群则需要适当安排性生活,过度劳累可能会留下器质性疾病。如果阴囊出汗是由慢性前列腺炎或静脉曲张引起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出汗明显、有明显异味的,应尽早咨询医生。 日常需注意蛋蛋的保养需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注意个人生殖卫生,每天晚上用温水清洗外生殖器,防止汗液积聚。洗完好最好晾干!· 清淡饮食,改变嗜酒、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熬夜、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 尽量穿宽松、棉质、吸汗、透气的内裤,增加散热,同时勤换内裤。· 有些男科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阴囊湿疹等也会表现出阴囊出汗、瘙痒不适,这属于疾病范畴,建议尽早治疗。青年男性易加重病情,影响性功能,甚至降低生育率。老年男性免疫力下降,可能增加龟头炎、阴囊湿疹的发病率。

  • 勃起功能障碍,也就是阳痿,它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器质性,可以理解为老百姓说的实病,一种是功能性的,可以简单理解为老百姓说的虚病,多数是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多数是年轻人,刚有性生活时,没有经验,紧张害怕,紧张害怕都能吓得屁滚尿流,当然也能吓得硬不起来。不少年轻人刚有性生活的时候,也容易早泄,因为早泄没有面子,从而影响自自信,也会导致不好。 这样的患者是否需要吃药?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医生给患者用中药,其实这个中药可能很大程度上是起了个安慰剂作用。还有的患者医生给患者开伟哥类药物,提高患者自信。我一般给患者讲勃起的机制,让他明白道理不紧张不害怕,让他尽量不吃药,因为是药三分毒,费钱伤肾损肝,如果能自己克服,就尽量不吃药,因为我见过不少人对药物产生心理性依赖,一直得靠药顶着。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病因就是害怕紧张焦虑,就是"心魔",吃药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起到增强自信的作用,就像酒壮怂人胆一样,黑社会胳膊上纹条龙一样。有的人相信跳大神,可能烧个符也好了。黄药师在腋窝搓下泥团成"灵丹"也能治病,信不?  

  • 一到冬天,医院的心内科、呼吸科、神内科、急诊骨科,好像更忙了,在这里排着队的中老年人比其他时节更加多。事实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冬季是一个“鬼门关”。英国国家统计局曾发布过一组数据: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冬季死亡人数比其他季节多4.4万,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6万,老人成为冬季死亡高发人群。2015 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也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那么为什么到了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老年人会容易生病呢?哪些疾病喜欢在冬天侵袭老年人呢?重点有以下 3 个。呼吸系统,首当其冲要问冬天哪个科最“热闹”,呼吸科绝对是其中之一。不但门诊熙熙攘攘,住院部也是一床难求。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冬季最为严重。老年人的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弹力降低,易积聚呼吸道分泌物,造成细菌滋生的环境而致带菌状态增多。再加上很多老年朋友本身就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比较低。所以,中老年人群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感人群。此外,很多老年人由于畏寒怕冷,家中门窗紧闭,很少开窗通风,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细菌病毒浓度可能增高,感染的风险也就进一步增加了。应该怎么降低风险?为了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老年朋友应该:1. 建议在每年秋季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大大降低感染风险。2. 存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的老年朋友,出门要戴好围巾口罩等,减少冷空气刺激。3. 将支气管扩张药备在自己可触及处并告知家人知晓,以备不时之需。4. 避免去粉尘较多或人群聚集的地方。5. 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要保暖,也要避免穿太多衣物,让身体太热。6. 常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动。7. 注意室内的保湿,有条件的家中备好加湿器。心血管疾病,不甘落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报告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而冬天,又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会有所升高。但因为不少老年人都有心脑血管的基础病变,血管壁弹性降低,对血压的缓冲作用降低,血压升高会更明显。这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的负荷加重,从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而对于气候干燥的地区或者是室内温度高不注意补充水分的人群来说,干燥和干热会造成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或加重。应该怎么降低风险?1.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朋友,一定要按时定量服用药物,控制好各项指标。2. 冬季到来前,可以做一次检查,并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量。3. 要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避免过低温度的刺激。4. 适度锻炼,但一定做好热身,也要避免剧烈运动。5. 避免情绪激动。6. 依然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冬天也要吃够新鲜蔬果。摔倒骨折,不能承受之痛冬天也藏着其它的隐患,老年人的骨折也更容易发生在冬季。跌倒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中国大于65岁的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 58.03/10 万,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是18.3%。老年人跌倒不但会造成扭伤、擦伤、撕裂伤,更让人害怕的是,可能造成的骨折、脑出血等等。在超过65岁、因跌倒造成髋关节骨折患者中,有25%在一年内死亡,25%的跌伤老年人失去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有50%的老年人行动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本身由于年龄的增长,关节僵硬不协调,肌肉萎缩力量下降,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变差等原因,本身就容易跌倒。如果再加上天气寒冷,关节僵硬加重,厚重的衣服让行动更不灵活,地面湿滑等因素,跌倒的风险就进一步升高了。应该怎么降低风险?1.视力听力减退、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骨骼肌肉病变的老年朋友,需要及时科学地治疗。2.有基础疾病需要服用抗抑郁药、催眠药、镇静药、降压药、抗过敏药、降糖药的老人,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要格外注意自己服药后的精神状态和体能情况,量力活动。3.在家里,建议在卫生间、厨房等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无障碍。4.如果不小心摔倒骨折了,建议听从医生建议,该手术的,果断手术,因为需要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反而会增加脑梗、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死亡率。6.卧床期间,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家人朋友要悉心照料,包括不限于要帮病人更换体位、协助排痰、及时排尿,做好皮肤清洁护理等。对于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冬天是一个相对高危、需要格外留意自己身体状况的季节。总得来说,就是要记得维持基础疾病的治疗,把各项身体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意保暖,减少寒冷的刺激,居住环境不要太干燥。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做好适当的运动。有条件的,提前接种疫苗,防患于未然。不要在恶劣的天气出门,避免摔倒跌伤。总之呢,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和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度过冬天。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哪怕再小也不能忽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不仅有专业的三甲名医,提供治疗方案,指导你正确用药,还能够在京东App凭处方在线购药,方便快捷。

  • (1)合理饮食,治疗原发病。相比杂食者,素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建议普通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合理增加叶酸、维生素 B6 和维生素 B12 的摄入,低脂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停止高血压饮食。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既往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 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 (3)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酌情加用叶酸可能会减少首次脑卒中风险。

  • 腰椎极易由于椎间盘退变而出现颈腰综合征症状,这种退行性变化有时可以是多节段的甚至影响整个脊柱。有部分病人同时合并有较严重的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部或脊髓、神经根症状,称为颈腰综合征。   出现颈腰综合征时,病人常诉全身疼痛,颈部痛可放射到枕部、双肩并可向上肢放射,有时还可放射到胸部。腰椎病变则可引起双下肢的疼痛。这种情况可能会被医师认为病人是神经官能症,或医师由于抓不住要领而草率处理。   这种病人除描述腰背痛及下肢坐骨神经痛以外,常合并颈项痛。这种疼痛常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剌激或压迫相邻的脊髓和神经根等组织,引起症状,即颈椎病症状。当压迫颈神经根时,表现为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同时有感觉障碍、感觉减弱和感觉过敏等。神经支配区的肌力减退,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和骨间肌为明显。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因脊神经根被膜的窦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出现颈项痛。   当颈椎间盘和骨赘压迫神经根,则有明显的颈项痛和上肢痛。由于 C4/5、C5/6和C6/7发病率最高,病人表现颈肩痛,前臂桡侧痛,和手部桡侧三根手指痛。压颈试验出现阳性,诱发出根性疼痛。当压迫脊髓时病人出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足尖不能离地,触觉障碍,胸部束缚感,双手精细动作笨拙,夹东西、写字颤抖,手持物经常掉落。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等大小便功能障碍。   检查时有感觉障碍平面,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Hoffmann 征、髌阵挛及 Babinski 征等为阳性。   有学者对行颈椎间盘手术的病例进行调查随访,以确定并存腰椎间盘病变或腰椎异常的发病率。发现其中多数是腰椎间盘膨出,少数为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以腰5/骶1多见,31%的病例随访中已有腰椎间盘手术史。表明颈椎病并发腰椎间盘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两项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研究显示,髓核具有抗原性,患者血清中存在高免疫球蛋白,表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颈、腰椎间盘病变并存的基础。 当出现颈、腰椎间盘均有退变并引起症状时,需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查体后,行颈椎和腰椎的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应作电生理检查。然后结合病史和查体以及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病人的症状,必要时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判断当前以颈椎病症状为主还是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为主,或两者并重。   颈腰综合征常发生于老年人,由于颈段和腰段压迫症状可互相干扰,因此常造成漏诊和误诊。一般认为,颈、腰症状并重者,应首先进行颈椎手术;颈、腰症状一轻一重者,应先选择症状较重的节段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前应清楚地告知患者,颈腰综合征的手术效果较一般单发的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要差。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