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科普文章
  •   我们在临床工作当中,经常都能遇到,孕妇已经怀孕了四个月、五个月、六个月,这个时候发病,而据患者所述,自从她知道自己怀孕呢到发病这个时候,这一时间段没有任何性行为,那么为什么会发病呢?那么这里主要跟两个方面有关系,第一个是尖锐湿疣这个疾病,它不是接触病毒就发病的而是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长度一般两周到八个月不等,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发病时间不一样,那么就是有可能患者在知道怀孕以前,有过这样的性行为,接触到了这个HPV病毒,所以在潜伏期的产生而导致一个发病,通过这样子是可以解释的,那么还有一种就是在怀孕期间,通过间接接触的方式,接触到了引起尖锐湿疣的HPV病毒,在经历一段潜伏期之后再发病,那么这样子我们就可以理解,孕妇在怀孕期间没有过性行为,照样也会发生尖锐湿疣。

  • 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包括手术治疗,肝动脉结扎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以及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的病症,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患者,因此大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谨慎。本文,小编就为大家具体说说如何治疗早期肝癌效果佳。 1、手术治疗肝癌 手术是当前治疗早期肝癌的一个首选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包括了: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的患者可根据其具体的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2、化学药物治疗肝癌 经剖腹探查发现癌肿不能切除,或作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者,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皮下埋藏灌注装置)作区域化疗栓塞;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也可行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部分肝癌患者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3、放射治疗肝癌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肝癌者,可采用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 4、生物治疗肝癌 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与化疗联合应用。 5、中医中药治疗肝癌 采取辨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中药治疗肝癌的效果见效相对来说较慢,效果也因病人自身情况而定。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作者:于康教授

  • 肺癌被称为癌症第一杀手,其发病与死亡已成为我国城市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5年生存率仅15%,小细胞肺癌的两年生存率仅为1%,由于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Ⅲb/Ⅳ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预后较差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很多患者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和斗志,未能进行规范治疗,甚至有患者完全放弃治疗,因此而丧失的生存机会是很让人痛心的。肺癌大部分患者为晚期,不能手术治疗,这一时期的主要治疗目的为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大部分的肺癌患者需要化疗。化学治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是在第1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发现了芥子气可以杀死一般的白细胞,就认为芥子气可以杀死导致白血病的变异白细胞,于是芥子气就作为杀死变异白细胞及其他癌细胞的良药,但在治疗中患者普遍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脱发,乏力,感染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成为肿瘤患者恐惧治疗的根源。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辅助化疗药物的发展,医药工作者对化疗药物的进一步认识,肿瘤患者对化疗的毒副反应已经较明显降低,肺癌患者对于化疗的恐惧也逐渐降低至消失。肺癌的化疗可分为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胸腔及心包腔化疗。是否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需要或都适合化疗呢?在选择晚期肺癌化疗方案时,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病理类型,2、病人的体质状态,3、基础疾病,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对于需要用糖皮质激素预防过敏的紫杉类,应该评估是否能很好控制血糖,4、患者对毒副作用可能的耐受情况,比如不能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使用长春瑞滨则有一定的困难,5、经济情况,另外肿瘤细胞上的一些分子的改变可能会是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下降,如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改变使得某种药物的解毒受到影响,从而使其副作用明显增加,一旦研究数据进一步成熟,我们在选择化疗方案时,还应该尽可能获取上述分子标记的监测资料,在选择化疗方案时,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以提高化疗疗效,并最大限度减轻毒性。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适合化疗,化疗的禁忌症包括以下几个常见的方面。1、kps<60或ecog>2的肺癌患者不宜进行化疗;2、白细胞少于3.0*10^9/L,血小板少于60*10^9/L,红细胞少于2×10^12/L的肺癌患者不宜进行化疗;3、肺癌患者伴有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或有炎症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者不宜化疗;4、在化疗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减药,停药或换药:治疗两周期后病变仍进展,或在化疗周期的休息期中再度恶化者,化疗不良反应达4级,对患者生命有明显威胁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铂类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药。Ⅰ-Ⅲ期的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一般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作为ⅢA期患者的术前治疗,Ⅳ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可以行局部的姑息性放疗。虽然对于NSCLC有效的化疗方案很多,但是总体疗效不高,一般在20%-40%,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能够达到CR(完全缓解)的患者较少,因此绝大部分不能通过化疗取得根治,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手术。而对于小细胞肺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目前最佳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总缓解率可达80%-90%,完全缓解率40%-50%, 中位生存期可达20个月。与无接受治疗的病人相比,有效的联合化疗能提高病人的中位生存期4-5倍,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方案的有效率大约60%,中卫生存期7-9个月,有效率和生存期均低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人。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来说。除了化疗的疗效是最受关注的之外,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是患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化疗药物主要为细胞毒药物,除了杀伤肿瘤细胞之外,对正常的人体组织及器官都有一定的损伤。针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化疗药物来看,顺铂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和肾毒性,卡铂主要为胃肠道和血液学毒性,长春瑞宾为血液性毒性,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紫杉类药物除了血液性毒性外,还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神经肌肉毒性,吉西他滨的胃肠道反应较小,主要分为血液性毒性和非血液性毒性两大方面。血液性毒性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下降。非血液性毒性主要表现为第一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腹泻是化疗中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2、肺毒性:发生率约为3%左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有干咳,呼吸困难,疲乏,进行性加重,很快出现发绀,静息下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等。大多与特定药物如博来霉素,甲胺蝶呤有关,3、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包炎等,使用不同药物发生的几率也不相同,常见的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4、神经毒性:急性中枢毒性可表现为脑膜炎,慢性有脑白质病变几率下降。外周神经毒性表现为末梢神经如四肢及口周的麻木,感觉障碍,肌肉疼痛痉挛的常见药物如长春新建紫杉类的神经头像吉祥中枢毒性可表现为脑膜炎慢性慢性有脑白质病变,记忆力下降;外周围神经毒性表现为末梢神经,如四肢及口周的麻木,感觉障碍,肌肉疼痛,痉挛等。常见药物如长春新碱,紫杉类等等。怎样把化疗对机体伤害减到最小呢?这是肿瘤医师、肿瘤患者及家属最为关心的话题。1、首先营养支持治疗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化疗均可导致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造成营养丢失,补充不足,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应及时尽早给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口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合理的饮食十分重要,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使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2、止吐治疗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在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方案,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呕吐的常用药物,对延迟性呕吐联合应用胃腹安和皮脂激素亦有良好的效果。3、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技术绝对值小于500/μ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除了并发症增多外还可引起化疗推迟或药物剂量调低。这后两种情况对肺癌的根治性化疗不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能有效的缩短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如果已有一次的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症出现。4、止痛治疗癌性疼痛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之一,应该引起癌症患者及家属、医务工作者充分重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三阶段止痛治疗原则,单独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可待因、吗啡等药物,配合其他辅助药物能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疼痛感。5、其他: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可减少组织水肿和过敏反应。总之,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药理学的发展性药物的不断问世,个体化治疗模式的推进,“化疗”不再是令患者和家属恐惧的代名词,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肺癌患者的生存也会得到逐步改善。作者:胡牧 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6110658069

  • 患者朋友到了眼科门诊,最关心的问题往往都是“大夫,我这个白内障到了该做手术的地步了吗?”“大夫,手术疼吗?”“大夫,白内障手术风险大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从了解白内障开始。白内障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有一个生活常识,就是鸡蛋清是透明的,但是煮熟了之后就会变成不透明的鸡蛋白,这个就是蛋白质的变性过程。白内障的发生原理也是类似的,在人体缓慢的老化过程中,原本透明的晶状体蛋白逐渐发生变性,失去透明度,于是屈光间质失去了清晰度,就像照相机的镜头磨花了,没办法照清楚相一样,随着白内障的出现,视力将会下降,视物也将越来越模糊。白内障患者的视物模糊,是整个视野的,且不伴随疼痛感以及眼红等表现。白内障的发生是逐渐加重的过程,并非一夜之间完成。正如煮熟的鸡蛋白没法变回鸡蛋清,晶状体由完全透明到混浊,也是不可逆转的,患者就诊时常常说“看不清有好几年了,越来越厉害”。为什么我长了白内障常常有老年朋友在知道自己长了白内障之后追问医生“为什么是我长了白内障,而没听说其他人长。”其实,白内障就像长白头发、皮肤出现皱纹一样,是人体老化的一个现象,只要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说都有白内障,只是程度或轻或重,部位不一,对视力的影响不同而已。有些患者刚过50岁,视力就很差;有些患者年过七旬,视力还能保持的很好;这些都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白内障。眼药能治好白内障吗看着眼前越来越模糊的世界,白内障患者纵然内心万分焦急,却也无能为力,毕竟正如前文所说,白内障造成的视物模糊是不可逆的,想要它自己好转当真绝无可能。去医院,医生的建议都是手术治疗,想着要在自己的眼睛做手术,一时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有没有不用开刀就能治好白内障的方法呢?当然有!报纸上、药店里,有着数不清的号称能够“滴一滴”治疗白内障的眼药。然而,真的如广告所宣传的,白内障只需用眼药,就可以避免手术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迄今为止,被临床所使用的白内障眼药有不少,例如抗氧化损伤的谷胱甘肽、阻止醌型物质氧化的吡诺克辛等,但没有哪种眼药对白内障有逆转作用。也就是说,这些眼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白内障的发展,但无法做到逆转!想想,临床上使用的处方药尚且如此,那些在药店可以随意购买的标注为“非处方药”的眼药,对白内障究竟能有几许作用呢?另外,在治疗白内障的眼药里,都含有一定的防腐剂,眼睛长时间地接触这些物质,会使结膜和角膜上皮发生一定的毒性损伤反应,导致干眼症,所以即便是那些对于眼药的治疗效果抱有可有可无态度的患者,也不建议持续使用眼药超过3个月。白内障手术安全吗相信所有的眼科医生都会告诉白内障患者一个事实,那就是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然后即便如此,患者还是会对手术的安全性心存顾虑。事实上,在眼科诸多手术中,白内障手术可以说是近30年来发展最快、操作次数最多的一种,在比较大型的眼科中心,每天都在完成数十台乃至上百台白内障手术。手术主要是把混浊的晶状体蛋白清除,再置换上透明的人工晶体。手术切口只有1.5~3.0mm,每台手术的操作时间5分钟左右,基本不出血,没有缝线,手术第二天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到不错的视力。看了这些,您对于白内障手术,还担心吗?白内障只能“熟了”才能做手术吗?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白内障要“熟”了才能做,相信也是因为这种说法的存在,才会使一些患者在刚刚发现白内障,视物还没有特别模糊的时候选择用眼药。这种说法有根据吗?如果是在三十年前,眼科医生的做法是要等白内障“熟”了,也就是混浊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视力比较差的时候再做手术。这种说法的原因是那时的白内障手术技术还不太成熟,手术效果不敢保证,所以初始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做手术,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是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突飞猛进,和当年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目前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身对于视觉质量的要求,例如平时用眼就不怎么看比较小的字,那就可以等等再做,而追求高视觉质量的患者,就可以早些就做。通过这篇文章,我总结了一些和白内障相关的谣言,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正在被白内障困扰的朋友们。更多白内障和眼科的问题,点击下方图片,您可以直接与本文作者沟通。

  • 首先,我们来看下面在前三个阶段,女性是没有感觉的,还以为是普通炎症,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所有的宫颈癌都是因为炎症久拖不治导致的最终结果。也许,你觉得宫颈癌离你很远,但是它就在你的身边。因为起初它只是最好治愈的阴道炎而已。 洗液、打针、吃药、乱用抗生素、手术治疗,这一切的传统妇科治疗方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好了三五个月,妇科又复发了!亲爱的女同胞们变成了医院药店的常客,走上了与妇科斗争的漫漫长路。 我只问你两个问题? 1、为什么久治不愈:如果我们的手指不小心割伤了,是去医院打针、吃药好得快,还是直接在受伤的部位局部用药,药效到达得快呢?女同胞们几十年了,你可曾对自己的生殖系统有过了解?生殖系统和手指一样,是神经末梢,受伤了,打针吃药,药效不能直达病灶,只吸收了不到 2%而已。 2、为什么反复发作:如果我们家的垃圾桶里因为装了垃圾而惹来苍蝇蚊子,请问你是买杀虫剂来喷(治标);还是把垃圾倒掉,再把垃圾桶清理干净(治本)。朋友们,子宫内残留很多垃圾,变成毒素,是产生一切妇科病的根源,大家现在接受的是用洗液,打针吃药,甚至手术,都仅仅是治标。而没有把垃圾毒素清理出来,所以苍蝇虫子会再生。妇科问题才会反复发作,是治标还是治本,聪明的你应该有个正确的选择。 这个时候,就有人说了,我很爱干净的,我也很自爱,只有一个性伴侣,我的子宫内怎么会有垃圾毒素呢?亲爱的,你试试两天不刷牙,不洗脸,看看会怎样?家里两星期不打扫,你再看看会怎样?子宫几十年你有为她清洗过吗?所以,妇科疾病不等于生活不检点。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子宫内的垃圾都从何而来: 剥落不干净的子宫内膜和干枯的经血。 身体新陈代谢产生及脱落的老旧细胞。 “夫妻生活”残留物等。 炎症产生的炎性分泌物。 人流、生儿育女的残留物,及产后羊水、恶露等。 以上这些垃圾日积月累,堆积成山,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毒素,万病起源于毒素。子宫是女人的根,如果子宫出现了问题,那么色斑、痘痘、烦躁失眠、内分泌失调、夫妻生活不和谐等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继而影响到生活状态,严重的还会影响生育。所以,想要解决各种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关键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 关爱女性健康,从自身做起!

  • 点击查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其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不良情绪和因素(长期紧张、情绪激动、过度运动和饮酒等)可能诱发房颤的发生。 房颤的危害主要包括:会诱发血栓和栓塞,导致中风、偏瘫、甚至死亡,还可引起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长期的房颤会加重心脏负担,最终引发心功能不全,出现心慌、气短、乏力,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房颤可诱发血栓风险,针对患者具体的缺血和出血评分,由专科医师决定是否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另外,部分患者可使用药物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部分无法使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 房颤射频(冷冻)消融手术对于房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绝大多数患者可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消融手术以后有一定可能发生房颤复发,但仍可以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避免摄入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

  • #大v之声# 今天,我们在网上看到北京地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闫杰分享的医患问答。问:小三阳,吃替诺福韦1年,最近换了一家医院,那个老专家说长期吃这个药不好,会骨质疏松等等很多副作用,建议换国产药。我记得看科普说过,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再吃1年半就可以停药了,问我目前还没有转阴。如果我换了国产药,还需要吃多久药呢?而且替诺福韦真如老专家说的一样副作用大的话,我虽然没打算要怀孕,但是有了也希望能留下来,考虑这个因素的话,是否建议换药还是继续用替诺福韦? 对此闫杰医生回复到:替诺福韦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血磷下降,我看了你的检查报告,你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不需要换药。而且替诺福韦酯的替换产品丙酚替诺福韦酯即将在中国上市。 闫杰医生说的这个丙酚替诺福韦酯不就是前几天搞出了“治愈乙肝”大新闻的吉利德公司吗?日前,有媒体报道吉利德公司即将研发新药,“彻底根治”乙肝病毒,战友们纷纷奔走相告,额手相庆。吉利德是传染病药物研发的领头公司,如果新药靠谱,将造福我国九千万乙肝大军,甚至肝硬化肝癌人群也将因为乙肝病毒的灭绝而减少。但是这个医患都翘首以盼的好消息,目前还不是真的。吉利德确实宣布计划用一种创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研发乙肝治愈药物,理论上说很有希望,但是离药物到手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技术开发、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工厂生产……最乐观估计也还需要5-10年时间,而让一款新药流产的意外又太多太多,所以一切都没有定数呢。对此,医生的建议是,我们始终要对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有信心,但也要做好每天日常的病情管理,医生的嘱托还是要认真执行,该吃的药还是得吃,该做的检查也不能落下哦。 “神药”的诞生之路还有十万八千里,这个新一代药物丙酚诺福韦酯却即将进入战友武器库。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alafenamide,TAF,商品名韦立得)是得到最新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指南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推荐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一线用药。TAF比起上一代药物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功效相似,但对于肾脏和骨骼安全性更好。包括中国在内,全球乙肝患者人群面临着老龄化,患者平均年龄升高,这意味着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机会增加。这些合并疾病增加了患者出现骨病或肾功能不全的风险。由于当前应用的抗乙肝药物的用药时间相对较长,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用药安全问题。从更好的长远安全性考虑,选择TAF会更为合适。抗病毒效果:与TDF相比,只需要十分之一的给药剂量,即可实现相同的抗病毒疗效。耐药变异:与TDF相同,基本不存在耐药变异的可能性。副作用:TDF服用者需要定期检测肾功能、血磷和骨密度。TAF将大大减少这些副作用。但是!不建议宝妈们在哺乳期间使用TAF。12岁以下儿童,抗病毒治疗首选仍然是恩替卡韦。乙肝合并艾滋病感染的患者,不建议使用TAF。 TAF上市后暂时不会进入医保,一个月用药价格不会小于1000元。所以没必要都跟风换药。如果恩替卡韦效果不错,可以等耐药变异了再换;用TDF的可以请医生具体判断副作用的情况来建议用药。更多问题请点击下图(TAF还未上市)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