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都害怕中风,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科普说得最多的也是警惕几大中风前兆。事实上,等到真的观察到这些前兆了,也只能赶紧送医院,然后医生尽人事,家属听天命了。因为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医学手段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都是为了稳定病情、防止病情恶化,不能逆转脑细胞的损伤。临床的医生做久了,真的看了太多特别倔,过了六十岁也不知天命的老人家,在生死线上走一回才知道改变生活方式,多活动多锻炼才是健康之本。预防真的很重要!预防真的很重要!预防真的很重要!一定要:- 控制体重,拒绝腹型肥胖;- 严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坚决戒烟戒酒! 我们老百姓称为中风的,是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如果脑血管病真的发生在了我们自己、我们亲爱的家人身上,最可怕的就是它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高达70%-80%的患者因为偏瘫、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后遗症留下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跟大众误区“中风后要卧床休息“相反,长期卧床不活动或者等出现了后遗症才想起来要康复训练,就已经晚了:- 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痉挛等也明显增多;- 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脑血管病情稳定之后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这也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床边康复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在监护条件下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加速康复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预防并发症,让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康复不是简单的活动胳膊、拉拉腿一个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必须有丰富的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经验,必须懂得肢体康复、语言功能康复等。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坐位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由医生评估后再进一步增加活动水平。早期康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交流。每一项都需要在丰富的医学知识指导下,根据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并且每一步都要求专业的评估。避免关节损伤很多来就诊的患者都因为在康复训练中乱来,肩关节和髋关节出现了损伤。比如偏瘫患者由于韧带和关节囊的老化,平时手臂向前抬起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只能达到150度,但由于瘫痪时肌肉松弛,肌肉的反射性收缩消失了,没有了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不注意,肩关节就能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同时使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受伤。而且这种损伤比较隐蔽,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不知不觉中就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一般认为每天的训练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训练时间至少要达到45分钟,在提高患者的功能目标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训练强度提高训练效果,但需要医生来评价安全性。训练很重要但又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避免肌肉痉挛加重比如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训练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协调,从而使痉挛得到缓解,但如果一昧地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阻碍手功能的正常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避免形成划圈步态笨拙的划圈步态也是操之过急的结果。偏瘫患者的各个关节均称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抬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是该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无用综合症表现。若是康复训练后再进行步行练习则可以恢复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点击下方医生名片,定制老人的康复训练↓

  • 第一,这种疾病带给患者的健康困扰是不容忽视的,很多风湿病人都会陷入极大的健康危机难以解脱。风湿的发病率很高,而且有很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活动和健康。患者瘫痪在床会给家庭带来很多负担,需要有不少的劳力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风湿的发病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无法抹灭的痛苦折磨,这是因为风湿的治疗过程漫长,患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很多健康的家庭支离破碎,一些贫困地区的风湿病患者更是欠下大量债务,给整个家庭带来阴霾。 第三,患者在发病期间如果不能有效的遏制病情,那么就会导致生命危险的降临。专家指出该病还会损害内脏重要器官而危及患者生命,有一定的死亡率。风湿病反复发作后会引起病变如心脏受到损坏,病从出现心慌、气短、消瘦、多汗等,形成风湿性心脏病。 想必现在大家都非常了解和认识风湿病的表现,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积极的发现,一旦出现类似于和上述的发病症状,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待做好更好的确诊这样起到积极对症实治的有效效果。

  • 前日一篇生死急救的文章再次刷爆朋友圈,作者急救医生巍子写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做医生做久了,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里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医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说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以下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这是我在急诊夜班时发生的事。医院的急诊无论何时都是人来人往,一位50岁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医生,给我看看,刚才被蜜蜂蜇了,现在全身痒,起了不少疹子。”病人边说边把一只被拍死的蜜蜂递给我看:“这是这种土蜂蜇的,劲儿还挺大。”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除了痒,有心慌憋气的感觉吗?”我急切地问。 “没有,您给我开点外用止痒的药就行。”他若无其事地说。 “止痒药肯定要给您用,但是您现在已经过敏了,没有出现憋气、呼吸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需要去抢救室,给您系统抗过敏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不用,不用,就被蜇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都不想过来,孩子非不放心,您给我开点止痒药,我就回家了,还去什么抢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烦了。 “过敏可能会引起休克、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话还没说完,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我赶紧一把抱住了他,他的身子完全软了下来,我们俩差点一起摔倒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临走时特意到诊室和我说了声谢谢,说我救了他一条命。我说还是谢谢你自己吧,幸亏你听从了孩子的建议,能第一时间来医院,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不禁想起曾接诊过的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也是在夏天,父母带着她回农村姥姥家。被蜜蜂蜇到了手后涂了点牙膏蜇伤处,孩子不哭了,一家人就放心了,各自走开干别的事情去了。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切好了一盘水果端去给朵朵吃时,才发现朵朵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这时候,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需要30分钟路程的一家大医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努力地想把朵朵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努力地盼着奇迹出现,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我难受了好久,在这里也想把蜜蜂蛰后的自救技能和常识转给所有人—— 夏季户外游玩时,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过敏症状时,切记要立刻就近就医。(以上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除了蜜蜂,每当这个时节,还有一种不起眼的小虫,频频出现在急诊室抢救联系在一起,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小女孩突然瘫痪原因成谜的消息也是刷爆了朋友圈。 据《华盛顿邮报》,美国一名5岁的小女孩突然无法站立、说话困难。小女孩的妈妈发推特说“经过了无数次的血液检查和头部CT检查,才发现有一只蜘蛛形的小虫扒在小女孩的头皮上,因为吸满了血肿了起来,确诊为蜱麻痹!” 雌蜱在即将产卵时,吸饱血之后会向宿主分泌一种神经毒素。症状可能在叮咬后5-7天才出现,一开始仅表现为疲劳、麻木,从腿部开始蔓延到上肢,逐渐感到难以动弹。接着宿主可能会出现舌头僵硬和面瘫。如果还不进行治疗,毒素最终可能麻痹宿主的呼吸系统,使宿主难呼吸衰竭。 蜱麻痹往往在动物身上出现。但是小孩由于体重较轻,也容易受毒素影响,尤其是长发的小女孩容易中招,因为蜱虫藏在长发中很难被发现。 只要除去蜱后,蜱麻痹可迅速好转。 蜱麻痹相对来说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被叮咬部位的皮肤感染。如果蜱虫生活环境恶劣,它们吸血为生的特性,可能传播一些流行性病毒,或者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 所以对于预防蜱虫叮咬我们还是要了解的: 蜱虫在4-11月间都比较活跃。 如果去森林、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等野外,要穿长袖长裤,并且扎紧裤腿,佩戴帽子和其他护具,减少裸露部位;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避蚊胺(DEET)或百灭宁等驱虫剂。 从野外回来,要检查孩子身体,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比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等。 有宠物的朋友们要检查他们皮肤表面是否有蜱虫,避免从动物身上被传染。 如果最近去了野外,或经过了疫区,如出现发热或麻痹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发现蜱虫之后,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还是在衣物等物体表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因为蜱虫的「嘴」,结构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必须使用镊子完整夹住,垂直向上取出;如不小心接触到了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取出蜱虫后,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做局部消毒处理,严重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就医前应参考本文小女孩的妈妈,把蜱虫装起来带给医生做参考。暑假期间户外活动要警惕小虫哦小病慢病不出门,处方药品极速达↓ 点击下图,各科名医,低至0.1元↓

  • 一、要科学补水由于天热、出汗多,每日需饮水1500~2000毫升,以温开水、淡茶水、矿泉水为宜。不可贪凉,也不宜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引起血糖升高。糖友本身血液黏度高,再大量出汗,不及时补水,血液黏稠,血流缓慢,易诱发脑卒中。 二、要合理运动合理运动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好的作用。糖友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散步、跑步、健身操、游泳等多项运动。但不宜空腹运动,以免低血糖发生。夏季早、晚天气较凉,可在早晚进行锻炼。 三、水果和蔬菜糖友空腹血糖超过10.0mmol/L的时候,不要吃水果,可以吃含糖量低的蔬菜,若血糖较稳定,吃水果要注意吃水果的时间。 1.在两餐之间吃。如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之间或是晚上睡前1小时加餐。 2.在血糖控制好的前提下,适量吃含糖量少的水分多的瓜果蔬菜,如柚子、苹果、梨等都可以,但像红富士那样大的苹果一次可以吃1/3,要少食多餐,蔬菜可选西兰花、芹菜、黄瓜、丝瓜、苦瓜、西红柿、秋葵、芦芛和多种绿叶蔬菜。 四、保护好自己的双足天热脚底容易湿,足癣易发,要及时治疗。夏季是糖尿病足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足部患有未梢神经炎及外周血管疾病者,不宜穿凉鞋,应穿合脚的不露脚趾的软皮鞋,穿白色袜子,对足趾小伤口应高度重视,以免伤口不愈合,甚至溃烂、截肢、死亡。夏天,糖友护足莫大意。 五、预防感冒首先做到膳食平衡,规律进食。其次,要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血糖高时病菌容易侵犯人体,尤其是长期高血糖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第三,要保持情绪稳定,稳定情绪是保护免疫平衡的屏障。第四,多呼吸新鲜空气,户外清洁的流动空气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十分有利。第五,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不要在空调出风口下睡觉,经常开窗通风,如果不小心得了感冒,及时就诊,以免诱发肺炎。 六、预防中暑,避免熬夜1.防止暴晒。上午10:00至下午4:00少出门,户外活动选择在阴凉处进行。2.睡眠要充足,不要长时间工作熬夜。3.高温天气“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也要常补水。4.在家别把空调温度调的太低,出门时提前10分钟关掉空调,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当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更易发生中暑。日常饮食选择一些具有清凉解毒、健脾祛湿功效的低糖食品,如无糖薄荷薏米绿豆汤。 七、预防蚊虫叮咬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1/3糖友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皮肤疾患,对皮肤过敏的糖友,要防蚊虫叮咬。外出时最好穿上面料薄而透气的长裤,外露皮肤喷点花露水。 八、防暴晒夏季紫外线强烈,外出应注意防晒,穿透气的长袖衣衫,戴宽边帽子和墨镜,保护面部,特别是眼睛。太阳镜应选择那些能阻挡99%以上的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的镜片。一旦感到室外过热就应立即回到阴凉或室内。 九、随时带含糖的零食适合糖尿病病友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强度小,节奏慢,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体操等,随时带些含糖的零食,以备低血糖时食用。 十、降糖药物的保存口服降糖药应放阴凉干燥处保存。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放冰箱2-8℃,冷藏室可保存2年。开封后的胰岛素笔放在25℃以下的阴凉室温可保存4-6周,不需要放入冰箱。安装好的胰岛素笔在保存时应卸下针头,若不卸,天热胰岛素体积膨胀,从笔芯泄漏达不到有效浓度。针头是一次性的,使用6次针头就弯曲变形,注射部位流血、疼痛,针头不宜反复应用。 十一、病情要监测夏季血糖最容易变化,通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尽量使空腹血糖稳定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既要预防高血糖又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十二、皮炎要防治一旦患上皮炎,切忌搔抓,每天用温水清洗,擦干后外搽止痒剂或炉甘石洗剂。 十三、不要擅自调药夏季气温较高,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使胰岛素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夏天糖尿病病友食欲降低,进食量减少,但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增多,所以糖尿病患者夏天的血糖比其他季节偏低一些。但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因为降糖药物可以分为抗高血糖药物和降血糖药物,前者单独使用时不会导致低血糖,如果没有明显进食减少,一般不需要改变剂量,而后者过量可以导致低血糖,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监测血糖,调整药物。

  • 得了妇科疾病,遇见男医生确实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但是生病了再尴尬也得认真对待,不论是再脸红心跳的遭遇,但是有病要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检查时可能会碰到的尴尬事,提前了解就不会那么的尴尬啦。 一、遇到“妇科男医生” 遇到男医生为自己做妇科检查,很多女性都是硬着头皮“宽衣解带”,更为难堪的是,碰上医生当着实习生的面问“某某地方会不会发痒”、“性生活是否正常”等尴尬的问题,真的头皮发麻……还有的女患者因为觉得害羞,不对男医生说实话,隐瞒病情也是时有发生的事。 其实换个角度想:男医生在妇科是个宝,因为他们有着独特优势:一是体力好,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工作。住院部医生做手术经常一天要站 10 个小时,女同志往往吃不消。二是逻辑性强,定位能力强。现在的微创手术,需要较强的定位能力和方向感,男性在这方面的天赋比女性好,他们做手术往往更精细,所以现在最好的妇产科大夫大多是男性。 二、体检场地布置“太简单” 除了面对异性医护人员的尴尬之外,在很多集体体检中,对女性隐私的保护也不到位。拉一个帘子,体检场地就布置完毕。体检高峰,人数众多,常常是前一个人还没有穿好衣服,医生就叫:“下一个进来”。后边的同事不好意思进来,个别医生还会催促:“都是女的,怕什么啊?”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当然会尴尬了,何况还是面对同事。 说起就医的尴尬经历,李小姐深有感触。有一次她正在医院做妇科检查时,帘子被掀开了。“医生,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你帮我看看。”一位患者探身进来问医生。李小姐顿时脸就红了,觉得特别别扭。但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不用放在心上。李小姐认为,医生关爱病人,不仅要体现在治病救人上,也要体现在保护患者的隐私上。 怎么看待“看病 or 体检被围观”? 大部分女性都表示“不喜欢”、“肯定很介意有旁人在”。有患者说,就诊时身体本来就不舒服,有其他患者围观更增加了心理负担。为配合医生,又不能说,所以尽管很介意自己的病情、病因在众人面前暴露,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三、医疗器械“令人紧张” 被奇形怪状的医疗器械“深入体内”是妇科检查中的另一大尴尬。躺上那张小小的“妇科检查床”,很多人就有一种“任人鱼肉”的感觉。看着医生拿着各种器械靠近,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很多时候,会听到医生说:放松!放松身体!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一起来感受下妇科检查的基础工具: 阴道窥器。阴道平时像一根压扁的软管,想观察它的内部和子宫颈,就得先把它撑开,阴道窥器就是干这个用的。现代的阴道窥器是一种鸭嘴形的金属或塑料(一次性)工具,用于探索阴部内部和采集分泌物。 阴道镜。阴道镜是一种妇科临床诊断仪器。适用于各种宫颈疾病的诊断,它能将观测到的图像放大 10-60 倍,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微小病变。借着这种放大效果,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宫颈表皮上的血管,发现宫颈癌的前期病变。 妇科床。有了好工具,还得有正确的姿势,妇科床就是一种专门为妇科检查的病人或顺产的女性保持便于医生操作的体位而设计的医疗器材。病人背部平躺在腰板上,双脚踏在脚板上,双腿分开,根据身材大小调整头部位置,以便病人能完全露出阴部,这个姿势看起来就像半平躺或坐在椅子上。 四、医生态度“冷冰冰” 女性患者作为一个敏感、羞怯的群体,在就诊时的确会出现很多别扭的场景,这个时候其实更需要医生的引导,如果医生语气粗暴只会令女患者更加紧张。但事实上医生的职业习惯让他们“就病论病”,缺乏对女性心理情感上的关怀与体贴。 比如,即便面对女医生,女性“宽衣解带”也不会那么洒脱,医生就会说“别磨蹭啊,裤子再往下脱一点”,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指责会让她们缺乏心理安全感和尊严感,以后更加抗拒做妇检了。不过,如果身体和心理出现不适请及时说出来,现在的医生在态度和素质方面也会改善。 其实在国外,女性很重视妇科检查,不论有没有觉得不舒服,都会很自觉地定时去查体。那我们现在了解了妇科检查的一些尴尬是认识上的误解造成的,接下来就不要那么抗拒医生尤其是男医生了,放松心情,定期检查。

  • 尖锐湿疣已经上升到了性病危害榜的第二位。因为尖锐湿疣的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被疾病侵害还不自知的人越来越多。尖锐湿疣早期症状图片大全,权威医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熟知尖锐湿疣的症状,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那么,尖锐湿疣早期症状有哪些? 首先要了解尖锐湿疣的发病部位。尖锐湿疣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尖锐湿疣早期症状图片大全,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包皮、龟头及尿道口,有时可见于阴茎体及周围皮肤,但阴囊少见,男性也可见于肛周及直肠。尖锐湿疣早期症状图片大全,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口、肛周及宫颈。 尖锐湿疣的典型症状。尖锐湿疣早期症状图片大全,尖锐湿疣初发时为少数微小淡红色丘疹,渐渐增大及增多,通常无特殊感觉,表面凹凸不平,湿润而柔软,呈乳头样、红色或污红色。尖锐湿疣早期症状图片大全,其根部常有蒂,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易出血,皮损裂隙中常有混浊浆液或脓性分泌物,散发恶臭,常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有的女性患者从外阴到阴道、宫颈等处长了一片毛棘或很多突起像很多鸡冠花。 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为好发部位,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阴茎部、会阴,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蒂、阴道、宫颈、会阴及肛周,同性恋者多见于肛门及直肠内;偶见于口腔、腋窝、乳房、趾间等肛门生殖器以外部位。 皮损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逐渐增多、增大,可表现为丘疹状、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及蕈样状;疣体常呈白色、粉红色或污灰色,表面可有糜烂、渗液、浸渍及破溃等,可合并出血及感染;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异物感、灼痛、刺痒或性交不适。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