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肝病科>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 作者:Springstep   来源:周鹏心视野 人到中年,生活不易,但好在健康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者是指,符合以下标准任意一条:(1)单个危险因素显著升高,尤其是TC>8mmol/L(>310mg/dL)、LDL-C>4.9mmol/L(190mg/dL)或BP>_180/110mmHg(2)无其他主要危险因素的FH患者(3)无靶器官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10年或存在其他附加危险因素(4)中度CKD(eGFR 30-59mL/min/1.73m²)(5)10年致命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计算分数≥5%但<10%以上的缩略语:      TC: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H:家族性高胆固醇患者;CKD:慢性肾脏病;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对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者,指南推荐的LDL-C降幅和目标值如下:对于高危患者,推荐LDL-C需要较基线降低≥50%,以及LDL-C目标值为<1.8mmol/L(<70mg/dL),即在他汀或他汀基础上,把“坏”胆固醇LDL-C的幅度降低50%或以上,并且其水平应在1.8mmol/L(即70mg/dL)以下,俗称5018。点评:      这类人群,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就比较高。当代医学科学水平,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长期带残疾生存,不如正确加强防控,好好享受生活,把未来心血管疾病事件最大程度上推迟,做到无疾而终。周鹏 ,男,临床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留美博士后、研究员,北京明德国际医院内科主任。周鹏医生是《全科艺苑》编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肺复苏学组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协会会员,美国生理学会会员,美国心脏骤停基金会义务教员,美国科研协会会员,国际心电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和欧洲心脏协会官方杂志Cardiovascular Research等国际专业期刊的论文评阅人,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JCDR)总编辑、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NAHA)学术/教育委员会主席(2012-2018)、公共健康教育部部长(2018-)。从2007年以来,49篇科研摘要被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接受并已发表在美国的《循环》杂志增刊上。

  • 前几天,FDA批准了一种名为Zulresso的药物。我们终于,有了可以被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许多人都期待着它能够把陷入产后抑郁症(PPD)的妈妈们解救出来。 然而,新药的药效虽好,许多妈妈们却在看了价格以后“更抑郁了”。没错,这款新药一个疗程的价格是34,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3万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确实难以承受。不过,买不起新药我们就对产后抑郁症束手无策了吗?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认真了解产后抑郁症的成因和危害,在产后抑郁情绪出现时积极自我调整,预防抑郁情绪进一步恶化成产后抑郁症。 没有生过宝宝的人也许会认为,产后抑郁是一个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名词,她们可能从未想过,产后抑郁会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自己身上。但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会明白,产后抑郁,和我们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那么远。 我们都是坏脾气的妈妈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一向以阳光开朗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袁咏仪就自爆她曾经陷入产后抑郁的痛苦之中。回想起刚刚生产以后的那段日子,她苦笑着说,那时候就是什么都看不过眼,看见妈妈买菜回来,觉得妈妈太辛苦就哭,老公一句有意无意的话也会惹她哭。  霍思燕也曾自爆生完嗯哼以后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里,觉得自己除了喂奶之外毫无用处。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在面对产后抑郁的时候,和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据统计,在中国,超过50%的产后妈妈在一段时间里会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其中15%-30%则会发展成为抑郁症。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发生在产后6周内,但是,也有严重者的症状可以持续1-2年。(数据来源:科普中国) 产后抑郁,这个听起来陌生又熟悉的名词,是笼罩在新生的喜悦上的一片乌云。 产后抑郁究竟为什么会缠上我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许多妈妈都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所以她们在生产之前做了各种计划,希望这样就能让自己轻松应付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调整好生产后的自己。可是,许多人会发现,一切预想在孩子出生后就都落空了,她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失落,甚至在某些瞬间萌生出了带着孩子自杀的念头,而这些都是她们无法控制的情绪。 这样令人沮丧的现实让产后妈妈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我做好了所有准备,却还是没能开产后抑郁的魔爪?             其实,有时候生产后的抑郁,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基因问题。人体内的5-羟色胺转运体(5-HTT)能够特异性地介导5-羟色胺的转运,使人的大脑产生愉悦的情绪。如果5-HTT的数量较低,则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换句话说就是,我永远不会再快乐了。部分人体内的5-HTT基因表达活性低,相对于其他人群更易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1 ]。 就算躲过了5-HTT基因的魔咒,由于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设定,孕妇体内的黄体酮能达到未怀孕时期的10-20倍,雌激素中的雌二醇和雌酮水平能达到未孕期的100倍,雌三酮的量则可以达到1000倍。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是经过整个漫长的孕期累积起来的。但是,孕妇在生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会经历了一次不啻于蹦极的减退,这种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易怒,敏感,失落,这听起来像是每一个妈妈都逃不开的怪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患上了抑郁症呀!没错,当你面对从未有过的困境的时候,一个好队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靠谱的超级奶爸,一个相处得来的婆婆或者一个给力的妈,这些都能给新手妈妈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不会让她们面对生活的巨变却束手无策。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在熬月子的日子里,觉得自己实在撑不住了,告诉家人自己想要自杀,却被家人说不要矫情。 除了精神上的失落,身体上的折磨同样令人崩溃。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里得不到一次完整的睡眠,催奶、喂奶、涨奶的疼痛,生产后尚未愈合的伤口的剧痛(剖腹产更甚),所有的一切,都令这群新上岗的妈妈们心力交瘁。进而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如果你仍然感到痛苦,请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以上提到的内容只是出现抑郁情绪时的应对方法,它们可以帮助你在抑郁的边缘躲开抑郁症的魔爪,却并不能医治已经到来的产后抑郁症。 《产科医鸿鸟》中曾提到:产后抑郁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却因为带有“产后”两个字,而被人们看轻了它的严重性。产后抑郁症,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用来表达情绪的名词,更是一种切实存在且危害巨大的疾病,当抑郁情绪过重,自救方法已经效果甚微的时候,不要犹豫,请立刻到正规医院精神科或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们的宝宝们,他们那么天真,那么可爱,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美丽的妈妈。也许很多的妈妈还处在人生黑洞中,但是我们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产后抑郁,重视产后抑郁,每一位妈妈都可以顺利的度过那段艰难的初产时光。 每一位妈妈,都值得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1]  彭建铁,黄晓文.产后抑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区多态性及社会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6):547-550.[2] 仇剑崟,王祖承,罗来敏,梅丽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临床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4):219-221.

  • 癫痫发作又称羊角风,在古代是个很吓人的病。其实癫痫多数预后比较好。多数人以为癫痫发作就是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翻。其实癫痫的发作不全部都是这样的。还有很多种发作都是癫痫:比如有的表现为失神:突然定住了,数秒后意识又回来了。有的表现为肢体抖动一下,有的表现为某种感觉异常,有的甚至是幻觉或错觉。有的表现为跌倒,有的表现为单个肢体抽动,有的表现突然无力。有的表现为眼睑快速眨动,有的发笑,有的做无意识动作,有的找不到家门,有的甚至合并有精神症状,暴力行为等等。所以只从癫痫的表现上看就十分的复杂。 癫痫容易与如下疾病相混淆,需要鉴别。 1.晕厥,是暂时性的脑缺血缺氧引起突然发作的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四肢是软的,看不到抽搐。 2.癔症,又称歇斯底里,大多是以突然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暂时的精神异常。发作常与情绪改变有关,易受暗示,女性较多见。 3.发作性睡病,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大多病因不明,部分是由于丘脑下部或中部灰质病变所致。 4.低血糖症,血糖过低时出现意识障碍、乏力、出汗等。 5.高热惊厥,一般小儿在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惊厥发作,伴意识丧失。 6.偏头痛,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少数在发作前或头痛时伴有视觉、感觉、运动或情绪的紊乱。 7.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见于儿童,以眨眼、面部抽搐、做鬼脸、多动、不自主地发声、重复秽语为主要特征。 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是指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缺血引起的局部脑动能丧失,通常在数分钟内症状完全缓解,可反复发作。 9.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叫屏气发作,往往在精神受刺激,如疼痛、惊恐、不如意、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发生。以上情况根据脑电图、病史、症状及体征不难鉴别。

  •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子在体检中被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多囊样变化”。然后去网上搜索,多囊卵巢到底是什么回事?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办?但在网络信息中,甚至是一些医生问答网站中,由于医生专业范围、专业水平等原因,会有一些比较局限、片面的观点和结论,让女孩子们越看越焦虑。下面我就我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一些错误论断,进行一个辟谣。 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一定要吃达英-35达英-35的作用是抗雄激素,并能控制月经周期。如果单纯雄激素升高,但月经周期正常、没有生育问题,可以暂时不用达英-35。如果有高雄激素的症状,不管合并或不合并月经问题,都可以吃达英-35。如果要求生育,在促排卵之前有高雄或卵泡过多,可以用达英-35将升高的雄激素或LH降至正常再促排卵。 2 多囊卵巢综合征要怀孕不一定要促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可能不排卵,有可能稀发排卵,也有可能正常排卵。有正常排卵的可以自然妊娠,不需要促排卵;稀发排卵的也有可能自然妊娠,只是机会较少,如果怀不上也可以促排卵;不排卵想要怀孕的才要促排卵。 3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不一定会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合并有一些内分泌问题,比如:雄激素升高、泌乳素升高、胰岛素抵抗和甲状腺功能不正常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怀孕后有可能引起流产和胚胎停育。如果没有问题,或者在调整解决这些不正常因素后再怀孕,将减少流产的几率。 4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不一定要保胎保胎不是一个明确的医学术语,在现代医学中类似的操作就是用雌激素、孕激素等相关药物去增加妊娠顺利的几率。如果是做试管婴儿,是需要黄体支持的。如果是自然怀孕,没必要进行所谓“保胎”操作。常有人说是孕酮低导致流产,所以常常要求补充孕激素。其实到底是孕酮低导致流产还是要流产导致孕酮低,是无法分清的。如果是前者,补充孕激素可能有效,如果是后者,补充再多孕激素也无效。因此,自然怀孕没有症状不需要保胎。如果有先兆流产或者有前次流产的病史,可以保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也是同样的情况。 总之,医学上没有那么多“一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点击下面医生名片即可咨询

  • 作者:六滴滴,第十一诊室

  • 痛经是大多数女人都面临的痛苦的疾病,但有些女性结婚后还有很严重的痛经,就可能患有妇女中比较多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下面我们看看痛经女性该禁食哪些食物? 痛经该禁食三类食物一、忌食刺激性食物 有一部分痛经病人,是由于”湿热”蕴结胞宫所致。如此类病人再食辛辣温热之品,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 辛辣温热之品有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烟、烈性酒及辛辣调味品等,痛经病人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二、忌食生冷寒凉食品 妇女平时或经期,如嗜食寒凉生冷食品,血为寒凝,以致血行受阻,不通则痛,可致痛经;又”多食”此类食品,易伤脾阳,使寒湿不化,伤于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致痛经。所以素体气阳虚者,或妇女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应忌食生冷和寒凉性食品。 此类食品包括:各类冷饮、各种冰冻饮料、冰镇酒类、生拌凉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黄瓜、荸荠、柚、橙子等。三、忌食酸涩食物 酸性食品味酸性寒,具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管收缩、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故痛经者忌食此类食物。 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杨梅、草莓、杨桃、樱桃、酸枣、芒果、杏子、李子、柠檬等。 痛经的女性最好吃什么 含镁丰富的食物。有外国的研究显示,女性痛经与体内缺乏镁元素有关系,镁元素有助于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的兴奋,因此多食用一些含镁的食物,对于缓解痛经是有好处的。含镁丰富的食物包括荞麦、小米、玉米,黄豆、豌豆、豆腐、雪里蕻、苋菜、荠菜、紫菜等。 活血行气的食物。香菜、胡萝卜、佛手、生姜、空心菜、菠菜等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要常吃,身体虚弱的人也要常吃禽肉、蛋类、奶类、鱼类、豆类、大枣、桂圆、核桃、花生等食物,也可以多喝红糖姜水,用于补气补血。 痛经如何远离方法一:经前须吃易消化食物 在饮食方面注意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宜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可以避免或减轻痛经症状。继发性痛经则是由于生殖器存在某些病变所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黏膜下肌瘤以及子宫颈阻塞,以上应到专科医院经医生检查后明确病因积极治疗,病因若去除,痛经自然消失。方法二:日常要多注意保健 平日的自我调理亦很重要,自我调理的原则在于改善体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针对这一点,必须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要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愉悦的心情。

  • 老年痴呆,也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它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病症,通常在 60 岁以上的人中较为常见。 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空间定向能力减弱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丧失。患者可能会忘记熟悉的人、时间、地点以及常见的任务,逐渐变得困惑和失去自理能力。 老年痴呆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据研究表明,蛋白质异常积聚、神经元退行和突触损失可能与该病的发展有关。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心血管健康等也可能对老年痴呆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 尽管老年痴呆是一种无法完全康复的疾病,但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心理支持以及日常生活辅助措施。 为了预防老年痴呆,人们可以采取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社交互动和认知刺激、控制慢性疾病等。此外,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总而言之,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对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尽管目前无法完全康复,但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老年痴呆需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的健康检查。 老年痴呆症与癫痫的关系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虽然老年痴呆症本身并不直接诱发癫痫发作,但研究表明,在一些老年痴呆患者中,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癫痫是一种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可能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视觉或听觉异常等症状。老年痴呆症患者由于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能会出现脑电活动异常,从而增加癫痫的风险。研究认为,老年痴呆症患者中约有 10-20%的人可能会同时患有癫痫。 虽然老年痴呆症和癫痫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非所有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都会患上癫痫。癫痫的发生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脑部损伤、感染等。 因此,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来说,及早识别和治疗癫痫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脑部损伤和感染等因素,也有助于减少癫痫的风险。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