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随州市中心医院>牙周科>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 医生给我开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抽血化验,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整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叶酸、维生素 B6 和维生素 B12 缺乏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原因之一。其代谢异常使血液水平升高,促进血管及微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进而增加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有什么危害? 目前,普遍认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即超过 15 μmol/L 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促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不仅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患有高血压的概率也会增加。 哪些人容易出现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营养不良、素食、偏食、衰老、嗜烟、长期饮酒、慢性胃肠疾病、肝胆疾病、肾病、恶性肿瘤、药物(甲氨蝶呤、避孕药等)。 如何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1)合理饮食,治疗原发病相比杂食者,素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30%素食者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 /L 比杂食者高 6%。建议普通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 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合理增加叶酸、维生素 B6 和维生素 B12 的摄入,低脂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停止高血压饮食。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既往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 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 (3)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酌情加用叶酸可能会减少首次脑卒中风险。

  •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高感染区,不同地区有50%-70%的人口受到感染。   H.pylori既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带菌者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而传播,也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饮水、餐具而传播。由于一些中国文化特有的餐饮习惯,如不用公筷,为他人布菜,长辈为幼儿用嘴处理食物等,造成H.pylori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   2015年,京都共识强调了H.pylori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ylori相关消化不良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根除H.pylori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了解到这种细菌的难缠和危险,多带着焦虑情绪寻求根除治疗。   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大家常见的问题予以解答。   -1- 有什么食物能够根除H.pylori? ▼   网络上一般主流的说法认为有四种食物能够帮助消灭H.pylori。   (1)酸奶   酸奶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益生菌作为根除 HP 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案已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如复方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抗H.pylori活性的作用,可以减低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但是综合多个指南,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在根除 HP 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佐证。   (2)蜂蜜   网络观点认为蜂蜜具有抗菌作用,其中就包括幽门螺杆菌,只要每天饮用一杯蜂蜜水就足够。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强有力的研究证据支撑这一说法,仅有少量体外实验证明部分蜂蜜有抑制H.pylori的作用,比如桉树蜜——并不是市场上主流的蜂蜜种类。   (3)大蒜、西兰花   花菜和大蒜都富含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一定程度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是所有食物要起到“疗效”,都有一个浓度问题。有研究认为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必须达到40μg/ml,基本比较难达到。注意浓度不是多吃少吃的问题,你可以吃一斤大蒜,如果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没达标还是没有用。   不过西兰花确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绿色经济的蔬菜,对预防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都有益。   -2-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根治吗? ▼ 首先根治治疗对每个人的收益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根治的。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指征:   (1) 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不明原因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 有可能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患者、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等;   (3) 有可能患消化性溃疡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或者已经在长期服用NSAIDs的人群。   除以上三种类型,不一定非要进行根除治疗,患者尤其不要把根除幽门螺杆菌当成解决所有胃部症状的必由之路,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根除 HP 可降低胃癌发展的风险,但不能逆转胃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状态。   -3- 为什么我根治失败了? ▼ 按照2014年发表在J Korean Med Sci的一项研究数据,即使规范使用根治Hp的治疗方案,仍有超过20%-30%的患者初次治疗Hp失败,在国内情况更不乐观,因为可能在医患双方都可能存在治疗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医生没有推荐联合用药,比如患者没有按照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排在前三的失败原因是细菌耐药,细菌定植在胃内的部位和细菌感染密度(临床常用的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值就能反映)。简单来说,如果感染的菌株特别耐药,或者在难以清除的部位,而且密度很高的话,会相对来说更难以清除一些。   特别是耐药问题,我国对抗生素的滥用对这个情况是雪上加霜的,而且如果治疗前短时间内曾服用过治疗所需药物的话,也会影响根除。   除此之外,吸烟饮酒、免疫功能差也不利于根治;   PPI类胃酸抑制药物浓度不足导致胃内环境强酸性,酸敏感抗生素迅速分解,不能起到作用,也可能导致根治失败;   环境和卫生习惯差、甚至口腔牙菌斑都可能会造成反复感染,影响清除成功率。   -4- 根治失败以后怎么办? ▼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不管是新的序贯治疗,还是包含铋剂的四联治疗。   如果根治指征依然存在,首先可以考虑找到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规范检查、规范治疗,可以提前做抗生素药敏检测,有目的地选择最佳抗生素组合来提高根除率,此外还要注意两次治疗间隔最好超过3个月,否则连续的治疗也会让细菌变的更耐药。   如果有上述根治失败原因中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因素的,也应及早改变。     参考文献: 2017,《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2019,中华中医药学刊Vol.37 No.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指南系统评价》

  • 作者:金钟一 张妍  来源: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订阅号  刘阿姨今年70多岁了,2个多月前开始出现胸闷、背痛、双上肢无力的状况,与活动无明显相关,白天和夜间均有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定,症状反反复复。1个多月前,曾到北京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心脏有一支血管狭窄了70%以上,征得本人与家属同意后,医生为其植入了1枚支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3天即出院。      回家几日后,刘阿姨之前的胸闷、背痛、双上肢无力等症状再次出现。这下可把她吓坏了,心里不由得犯慌起来:是不是支架堵了?还是又有别的血管也狭窄了?家属立即呼叫120返回手术医院,医生仔细检查后,证实支架没有发生问题,也没出现新的病变。可回家后刘阿姨还是反复胸闷不适,又呼叫120至他院急诊科,但检查结果显示依旧没有大问题。就这样,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刘阿姨呼叫120急救车就像呼叫出租车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每天虽然活动很少,但胸闷等不适还是反复不请自来,睡眠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刘阿姨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治疗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阿姨得知了胡大一教授心脏康复团队入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的消息,就在她居住的小区附近,刘阿姨在老伴儿护送下来到我院急诊就诊。当心血管科心脏康复负责人刘力松主任在急诊科见到她时,她还蜷缩着坐在轮椅上。经初步评估,考虑刘阿姨无心脏器质性问题,需要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刘主任当即建议其入院进行系统评估和心脏康复治疗。入院后,心肺运动负荷试验结果提示阿姨没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心肺耐力中等,焦虑抑郁评分轻、中度之间。心脏康复团队向刘阿姨详细介绍了评估结果,并为她量身定制了中西医结合的心脏康复方案。      在心脏康复中心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和严密的心电血压监护下,刘阿姨开始了心脏康复训练。运动训练以有氧踏车运动为主、抗阻器械训练为辅,并配合中医八段锦体操调畅呼吸、训练柔韧性及平衡性,每周训练3-5次,每次60分钟,整体提高心肺耐力。针对她焦虑抑郁状态,心脏康复医师和护士多次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普及冠心病知识,让她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在治病调神方面充分发挥我院中医优势,采用针刺、艾灸、中药治疗手段,扶正祛邪、运行气血、心身同调,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刘阿姨与心脏康复团队合影      经过一个疗程(12次)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再次评估刘阿姨的心肺功能状态,得到了明显提高,每搏摄氧量、肌力、肌耐力均有提升,自主神经功能也得到了改善。3周过去了,起初由老伴推轮椅接送至心脏康复中心的刘阿姨,现在一个人健步如飞自行来做康复,困扰她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刘阿姨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主动充当了心脏康复的宣传员,向跟她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宣传做心脏康复的好处。      近年来,在胡大一教授的大力推动下,国内心脏康复工作蓬勃发展,我院心脏康复团队更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优势,明显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效果,体现了对患者的全面服务和关爱,期待更多的心脏病患者能够体会到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并从中获益。文:心血管科三区 金钟一/心脏康复中心 张妍审核:刘力松 陈步星 潘国忠审阅:丁治国微信编辑:社会工作部

  • 【高脂血症性腺炎】一般是指的因血液中甘油三酯增高引起的胰腺炎,往往是在劳累、有吃夜宵、喝酒或是其他暴饮暴食或高脂食物的摄入(比如说吃扣肉、红烧肉、骨汤等等)才诱发的。 一般而言,甘油三酯浓度大于11.3mmol/ L 时极易发生,当小于5.65mmol/ L 时这种危险性就相对减小。 实质上,这种类型胰腺炎本身也是脂质代谢异常的并发症,是需要长期饮食和生活控制的。 其发病与其他类型胰腺炎症状来说没有什么太大差异,但它有比较高的向重症发展倾向,因此需要短期内将血脂降到安全值,必要时需要进行血透、血滤等治疗。 附图:高脂血症的血清静置后上方可以浮出一层厚厚的油脂  

  • 很多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无论哪种情感,有些人执着到,擦干眼泪继续爱你,有些人冷静到,权衡利弊放弃你。生不逢时,爱人逢人,所到之处,皆是命数。曾经早已过去,现在不是现在,而未来才是你现在的认知变现你的价值体现,派币,应运而生,顺应天道 大势所趋,不要记住今天你是谁,要清晰的知道明天你是谁,你能成为谁。

  • 十年前,一个 14 岁的女生,因为全身多个关节肿痛,按广告购买了抗风湿的「XX 胶囊」,按照说明用了 3 个疗程,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来到我们医院风湿免疫门诊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右侧股骨头早期坏死,股骨头坏死原因可能与广告药里含有大剂量的糖激素有关。当小姑娘得知情况后,咬牙切齿地说:「我想把那些造假药的人都给杀了」,她那悲愤的表情至今令我难忘。 作为一个医者,对这种情况,既痛心,又无奈。想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只有让大部分人正确认识风湿病。 风湿病,跟「风」「湿」无关 受到传统医学的影响,很多人还认为风湿就是受凉受寒导致的关节炎。现代医学中,风湿病里面的「风」和「湿」,跟传统医学里的风寒、湿气等没有任何关系。 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病是指一组与免疫、遗传、代谢等因素相关,发生于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还有血管、神经、结缔组织等部位的一组疾病,包括十大类近两百个疾病。 病因大多是各种因素导致自身免疫系统发生异常,本来该攻击外来入侵者的免疫系统,转而攻击自身的组织。由于风湿病和免疫系统关系密切,所以,好多医院的风湿科也叫风湿免疫科。 症状多样 前面说了,风湿病包括十大类接近两百个疾病,所以表现也多种多样,基本身体上各种不舒服都包括了。 疼痛:这是最常见的表现,包括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肌肉疼痛,常常早上起床或休息后加重,还伴有四肢僵硬、不灵活; 皮肤表现:在风湿病中也很常见,像久治不愈的皮疹、口腔外阴溃疡、面部红斑,手、足肢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变白、变紫; 其他多种表现:不明原因的口干、眼干,肌无力,胸腔、腹腔、心包腔同时积液,长期反复发热,多次流产、大量脱发等。 凡是出现以上表现,要警惕患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可能,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 各种偏方信不得 很多风湿病起病于壮年,且病因不明,迁延不愈,治疗起来见效慢,疗程长。有人甚至将风湿病比喻成「不死的癌症」。 受到这种极端说法的影响,很多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容易对治疗丧失信心。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寻求一些民间偏方「祖传老中医」等。 这些偏方,没有疗效的还好,有效果的很可能是违规添加了不明剂量的止痛药、糖皮质激素。虽然短期内症状得到了缓解,但由于不知道安全剂量,得不到及时的随访、复查。长期用药风险很大,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姑娘,就是因为服用了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 还有种民间说法是:得了风湿病,「发物」不能吃,比如米酒、牛肉、羊肉、海鲜、动物内脏等。 这种说法也是不可取的,首先,现代医学中没有「发物」的概念,其次,营养均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除痛风病人需要限制嘌呤的摄入外,大部分风湿病患者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如过分控制饮食,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治疗疾病不利。 耐心和信心最关键 风湿病治疗中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心态好疗效就好」。患者的耐心和信心很重要。 开始治疗,见效慢,需要及时复诊: 一般需要 1 ~ 2 个月才会见效。部分药物需要严密监测药物副作用,在治疗之初需要每 1 ~ 2 个月到风湿病专科复诊一次。 疾病稳定,停药别着急: 每 3 ~ 6 个月复查一次,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 病情反复,别灰心: 如果病情反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完全可以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绝大部分风湿病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 终身用药,别太在意: 需要终身用药的病人,不要太过于在乎自己的病没有「除根」,太过于追求「治本」。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控制在最小,也一样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很多风湿病目前是没办法治愈的,必要为了虚假的「除根」,去尝试各种偏方、土方,影响正常治疗,还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风湿病不可怕,只要正确对待,理性就医,积极治疗,遵从医嘱,就一定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快乐的人生。

  • 来源:公众号 胡大一大夫管住嘴,迈开腿。零吸烟,多喝水。好心态,莫贪杯。睡眠足,不过累。乐助人,心灵美。家和睦,寿百岁。迈开腿管住嘴 对于现在严重缺乏运动的国人,动起来尤为重要。(2012年长城会开幕式与白岩松领跑2000名医生“医起跑”)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心血管医生应该主动站出来对公共场所吸烟者说:若能推动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一年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40%~50%。我呼吁心血管领域广大医生更积极、更踊跃地投入到控烟事业和行动中。医生,特别是科学带头人应带头戒烟,推动无烟科室建设。心血管医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公共场所站出来制止吸烟。(2015年长城会戒烟活动)(2016 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术会医生戒烟宣誓)                                    1.带瓶水上路  渴了就要喝水,少量、多次不给肠胃增加负担。 2.餐前有适度饥饿感  常有饥饿感,肠胃无负担,每顿都可口。3.日行万步路,健康自然来快步行走是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之一,更是老年人的明智选择。4.运动贵在持久  选择一项有兴趣的运动,悠着点儿劲,耐心点儿,6星期后就能尝到甜头。 5.运动是人生态度与能力的体现  科学锻炼的目的就是养成随时、随地、生活化的健康生活方式, 是健康人生态度与时间管理能力的体现。 “万步路”对心身健康的价值中医讲: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前辈们已经把心理和心脏的关系说得很清楚。我讲万步路,“10000步”是追求健康的目标,是追求健康的心态,“10000步”是对身体机能考量以及内啡肽效应的掌握,10000步让运动成瘾。 “目标”的抗衰老作用生活中是否有追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 使大脑不过早衰老。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所以,用脑还可以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有氧代谢运动的“内啡肽效应”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而且对身体有益,与其抽烟、喝酒有害的东西上瘾,倒不如运动起来让有益的“内啡肽”上瘾。内啡肽效应还有助于抵消戒烟产生的身体不适。“好心态”的预防疾病作用《黄帝内经》曾说道:“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人的心与身,为何有如此紧密联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或者碰到危机时,它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各种“资源”被重新调配,减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给,将重心放到心脏的供血和肌肉的运动中去,以让我们迅速应对危机,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乐助人”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有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付出友善,收获友善,有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付出”包括: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 倾听等,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家和睦”的长寿作用家庭关系是一个人整个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近20年的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人是群体动物,活着就是活在人际关系中。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 的人生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际关系有关, “需求”获得满足,即会收获快乐!人在快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 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 协调、平衡,促进健康。关于健康长寿,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追求和研究的方向。曾经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而心理平衡占到50%。 

  • 脂肪肝属于一种比较隐性的疾病,很多时候不易发现,但是还是有一些症状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它。如果有以下症状出现,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脂肪肝已经“找上了门”:1.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 2. 恶心、呕吐、腹胀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 3. 疲倦乏力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劳的表现。 4. 蜘蛛痣 它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经常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径可从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是用指尖或棉签压迫痣的中心,其呈辐射状的“小血管网”即可褪色,去除压力后又会出现。最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5. 维生素缺乏症脂肪肝时由于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那么人就容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少数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 6. 内分泌失调 重度脂肪肝人群中有人可以有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月经过多、闭经。病人体重减轻或增加等表现。 7. 黄疸 脂肪肝时黄疸类型常为肝细胞性,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脂肪肝病人会出现轻度黄疸,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退。 医生提示及早发现这些早期表现,并及早就医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早干预,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对脂肪肝的早期调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