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

小儿保健科

科普文章
  • 1.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的一般心理困扰。生活中难免遇到风雨,我们的心情也难免有起伏波动,有了心理专家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快康复过来。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2.心理咨询需要提前预约一般来说,来访者做心理咨询都需要提前预约。这样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会提前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的心理困扰等,可以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安排合适的咨询师。提前预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帮助来访者对于咨询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知,另一方面能够以真诚和友好的态度为后面的咨询铺路。3.我能在咨询时间以外的时间联系心理咨询师吗?最好不。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是单纯的咨询关系,最好只在咨询时间接触。要尽可能避免发展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因为咨询师的要求是必须保持情感中立,除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关系都会影响咨询师的情感中立。但是,在咨询时间之外,你如果有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跟医生谈一谈,你可以跟他联系。另外,每次咨询时间以45-60分钟为宜;也需要每位来访者完全的信任咨询师,才能达到心理咨询最大的效果。

  • 我们常常会看到医生建议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没事儿可以喝点茶,但又看到很多科普说茶叶中有咖啡因,会加快心率、提升血压,不建议喝。那到底哪个是对呢?小编就来给大家捋一捋。 大红袍 碧螺春普洱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关注的是茶叶炮制过程中的发酵程度。茶叶中既含有有益于心血管的茶多酚、类黄酮,也有不利于心脏的咖啡因。根据茶叶发酵程度不同,这两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也不一样。茶叶发酵程度越轻,其茶多酚、类黄酮物质被氧化的就越少,越有益于心脏健康。其中白茶是几乎没有发酵的,而绿茶发酵程度很低,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红茶发酵程度最高,前面提到的大红袍就是红茶的一种,碧螺春是一种很有名的绿茶,而普洱茶比较复杂,生普洱就是完全没有发酵的,而熟普洱就是完全发酵的。除此之外,每个人对咖啡因的耐受浓度也不一样,在喝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自己心率的变化,如有心率加快、心悸等感觉,要马上停止。而由于大部分茶叶中含有天然血液稀释成分,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之类的血液稀释剂时,可能会增加瘀伤和出血的几率,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喝茶。 白茶:能改善血液循环白茶中黄酮类物质保留较多,可有效扩张动脉、稀释血液、降低血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因此,白茶不仅可以保护心脏,还可以保护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绿茶:降低血脂,减少斑块绿茶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并同时降低甘油三脂的含量,因而具有较好的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绿茶中含有一种名为EGCG的抗氧化剂,它可以帮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乌龙茶:降低胆固醇乌龙茶被认为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但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红茶:对心脏有好有坏红茶由于发酵使大部分有益心脏的成分被氧化消失了,不建议有高血压或心律失常的患者饮用。 洋甘菊茶助眠洋甘菊茶是一种有益睡眠的花茶。有睡眠问题的人容易代谢紊乱,使三高问题恶化。保持睡眠充足对每个人的心脏健康都非常重要,对三高患者更是如此。茶树的茶叶都含有咖啡因,进入体内后没有代谢完之前可能影响睡眠,有的网友甚至反映:下午喝茶晚上都睡不着。但是甘菊茶就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睡前喝一杯。但有冠状动脉支架或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的患者则不建议喝洋甘菊茶,有增加内出血的风险。 参茶有益心脑血管健康在很多影视剧里,千年人参通常能够救起奄奄一息的病人,而正常人喝了参汤参茶则会流鼻血——这是人们对人参「大补」非常朴素和具象的理解。其实并非如此,吃人参易流血,与人参里面富含天然血液稀释成分有关。血脂高、血液循环不畅的人适当饮用人参茶,的确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加速血液循环,有利心脑血管的健康。也有部分研究指出,人参还能改善胆固醇的含量。但如果同时服用血液稀释剂,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则务必要减少喝人参,这可能会使血液的凝结能力过度降低,导致内出血。 看完了,快向爱喝茶的朋友科普吧!

  • 有一位年轻的男士在线上问诊平台联系到我,他之前发现了肺部有一个结节,现在到了约定复查的时间,他想来我们医院复查,但因为医保关系没有理顺,现在拍CT还得自费,所以想先在我们医院复查一个低剂量螺旋CT,想着可以省点钱。   我们医院有低剂量螺旋CT,但是只在体检中心,并不在门诊和急诊,在门诊和急诊的CT都是普通剂量的。我自己的体会,如果是正常人群筛查,也就是之前不知道肺里有结节,需要做低剂量螺旋CT。但如果已经知道了肺里有结节,需要观察肺结节的变化,低剂量螺旋CT是看不好细节的,需要到正规医院门诊拍CT,知道了这点,您就知道为什么体检中心是低剂量螺旋CT,而正规医院不是这种CT了,但我们医院的CT剂量也不高。我觉得做人办事算账要算大账,不要算小账,和健康比起来,几百元的差距实在不算什么,如果做的CT不清楚,看不好,还得重做,无形中又增加了辐射,多花了钱。再说了,如果要去体检中心做这个低剂量CT,也走不了医保,也是完全自费的,钱也省不下来。      

  • 古人云:“一白遮百丑。”因此,很多人总希望皮肤能白一点,最好是能白如天鹅,美出仙境,但是有一种白却让人望而生畏,那就是“白癜风”。白癜风的白对常人而言并不是好事,患者精神压力大,甚至降低生活质量!患有白癜风并不可怕 在我国,对白癜风的认识已有千年以上。《素问•风论篇》记载:“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部得通,外不得泻”,久而血瘀,皮肤失养变白而成此病。白癜风的发病率并不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2%。 白癜风是常见的皮肤、粘膜局部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早期会伴随着局部的轻度瘙痒,但最主要的症状是皮肤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很多人对白癜风存在误解,对白癜风有恐惧的心理。 在目前来说白癜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患者皮肤明显变白且对日光较正常皮肤敏感,稍晒太阳即发红。除此之外,患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与常人没有太大的差异。 白癜风的缘由与特点 皮肤的颜色来源于角质形成细胞内储存的黑色素。人体的正常与健康的肤色使黑色素合成与代谢平衡等的结果。黑色素细胞损伤、脱失吼,被损伤的黑色素细胞可再释放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康黑色素细胞抗体,使更多的黑色素细胞被破坏,因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大量的黑色素细胞失活,从而在皮肤表面形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色素缺失性斑点,也就是白癜风。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就其脱色程度来讲通常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肉眼可见的明显皮肤色素缺失呈白色,边缘清楚或不清楚。 第二,是皮肤淡白,色素未见完全脱失。 第三,是“三色”白癜风。即白癜风色白斑的色素脱失分为白色、灰色、近于正常肤色三层次。 对于第一种情况,肉眼即可判断,而对于第二、三种不太明显的白癜风皮损,可借助wood氏灯来检测。皮肤在wood氏灯检测下发出蓝亮的光那就是白癜风,如果照出来没有那种蓝亮的光那就不一定是白癜风,长在脸上腿上都可以有类似的表现。 白癜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 西医认为精神神经化学变化,内分泌变化、黑素细胞自毁、自身免疫、遗传因素、酪氨酸铜离子相对缺乏、角阮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等都会导致白癜风的发生。 中医角度来看,这主要是由于人体气血失和、气血瘀滞、气血两亏、风湿致病、肝肾不足、脾胃不和、心肾不交、血热风燥等导致。

  • 乙肝病人一边恐惧着乙肝,一边却又往往对乙肝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很多人并不清楚肝病有哪些必要的检查项目。其实,这些检查项目都是要根据您的身体状况而定的。那么,这样辨别呢?下面我们将告诉你几点辨别的方法: (1)有接触史(输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的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灸,文身,拔牙和手术) (2)有乙肝的临床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黄疸发热。 (3)化验结果异常,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 乙肝两对半: 一般两对半和肝功能同时检查,肝功能稳定时即使大三阳、小三阳也不用特别紧张,不一定需要治疗。如果肝功能不好,转氨酶长期升高,则病情可向肝纤维、肝硬化转变。 HbsAg HBsAb HBeAgHbeAb HBcAb 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 e抗原 e抗体 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 +--++①④⑤阳性,俗称“小三阳”,传染性弱 +-+-+①③⑤阳性,俗称“大三阳”,HBV病毒复制性强 +---+急性HBV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 医生认为,在一次体检中,当检验数据高于或低于参考值时,有时有确诊价值,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警讯。所以,应进一步查清异常数据的真正意义,并遵从医生建议,改善日常生活习惯,以减少致病危险因子,或是到医院做进一步的确定诊断和治疗。 无论是单位福利好,还是个人经济条件好,有些人年年都体检,但是对体检报告却不太重视,可能都找不着以往的体检报告了。 专家认为,即使每年都没问题,即使你现在壮得像头牛,也该把以往的体检报告好好保存起来,以供每年的体检报告对比参考。而且,前几年的体检报告单都应作为私人健康档案的一部分存档归类,并把重要身体数据统统制成表格,密切追踪,这样做,可以提前预知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几率,便于更加及时提醒自己,不可忽视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等。 乙肝的诊断,常依据以下的几点: (1)病史:不久前有接触史如输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的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灸,文身,拔牙和手术等 (2)表现:有乙肝的临床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黄疸发热。 (3)检查:化验结果异常,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检查的结果。

  • 得了妇科疾病,遇见男医生确实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但是生病了再尴尬也得认真对待,不论是再脸红心跳的遭遇,但是有病要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检查时可能会碰到的尴尬事,提前了解就不会那么的尴尬啦。 一、遇到“妇科男医生” 遇到男医生为自己做妇科检查,很多女性都是硬着头皮“宽衣解带”,更为难堪的是,碰上医生当着实习生的面问“某某地方会不会发痒”、“性生活是否正常”等尴尬的问题,真的头皮发麻……还有的女患者因为觉得害羞,不对男医生说实话,隐瞒病情也是时有发生的事。 其实换个角度想:男医生在妇科是个宝,因为他们有着独特优势:一是体力好,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工作。住院部医生做手术经常一天要站 10 个小时,女同志往往吃不消。二是逻辑性强,定位能力强。现在的微创手术,需要较强的定位能力和方向感,男性在这方面的天赋比女性好,他们做手术往往更精细,所以现在最好的妇产科大夫大多是男性。 二、体检场地布置“太简单” 除了面对异性医护人员的尴尬之外,在很多集体体检中,对女性隐私的保护也不到位。拉一个帘子,体检场地就布置完毕。体检高峰,人数众多,常常是前一个人还没有穿好衣服,医生就叫:“下一个进来”。后边的同事不好意思进来,个别医生还会催促:“都是女的,怕什么啊?”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当然会尴尬了,何况还是面对同事。 说起就医的尴尬经历,李小姐深有感触。有一次她正在医院做妇科检查时,帘子被掀开了。“医生,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你帮我看看。”一位患者探身进来问医生。李小姐顿时脸就红了,觉得特别别扭。但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不用放在心上。李小姐认为,医生关爱病人,不仅要体现在治病救人上,也要体现在保护患者的隐私上。 怎么看待“看病 or 体检被围观”? 大部分女性都表示“不喜欢”、“肯定很介意有旁人在”。有患者说,就诊时身体本来就不舒服,有其他患者围观更增加了心理负担。为配合医生,又不能说,所以尽管很介意自己的病情、病因在众人面前暴露,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三、医疗器械“令人紧张” 被奇形怪状的医疗器械“深入体内”是妇科检查中的另一大尴尬。躺上那张小小的“妇科检查床”,很多人就有一种“任人鱼肉”的感觉。看着医生拿着各种器械靠近,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很多时候,会听到医生说:放松!放松身体!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一起来感受下妇科检查的基础工具: 阴道窥器。阴道平时像一根压扁的软管,想观察它的内部和子宫颈,就得先把它撑开,阴道窥器就是干这个用的。现代的阴道窥器是一种鸭嘴形的金属或塑料(一次性)工具,用于探索阴部内部和采集分泌物。 阴道镜。阴道镜是一种妇科临床诊断仪器。适用于各种宫颈疾病的诊断,它能将观测到的图像放大 10-60 倍,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微小病变。借着这种放大效果,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宫颈表皮上的血管,发现宫颈癌的前期病变。 妇科床。有了好工具,还得有正确的姿势,妇科床就是一种专门为妇科检查的病人或顺产的女性保持便于医生操作的体位而设计的医疗器材。病人背部平躺在腰板上,双脚踏在脚板上,双腿分开,根据身材大小调整头部位置,以便病人能完全露出阴部,这个姿势看起来就像半平躺或坐在椅子上。 四、医生态度“冷冰冰” 女性患者作为一个敏感、羞怯的群体,在就诊时的确会出现很多别扭的场景,这个时候其实更需要医生的引导,如果医生语气粗暴只会令女患者更加紧张。但事实上医生的职业习惯让他们“就病论病”,缺乏对女性心理情感上的关怀与体贴。 比如,即便面对女医生,女性“宽衣解带”也不会那么洒脱,医生就会说“别磨蹭啊,裤子再往下脱一点”,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指责会让她们缺乏心理安全感和尊严感,以后更加抗拒做妇检了。不过,如果身体和心理出现不适请及时说出来,现在的医生在态度和素质方面也会改善。 其实在国外,女性很重视妇科检查,不论有没有觉得不舒服,都会很自觉地定时去查体。那我们现在了解了妇科检查的一些尴尬是认识上的误解造成的,接下来就不要那么抗拒医生尤其是男医生了,放松心情,定期检查。

  • 作者:Springstep   来源:周鹏心视野 人到中年,生活不易,但好在健康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者是指,符合以下标准任意一条:(1)单个危险因素显著升高,尤其是TC>8mmol/L(>310mg/dL)、LDL-C>4.9mmol/L(190mg/dL)或BP>_180/110mmHg(2)无其他主要危险因素的FH患者(3)无靶器官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10年或存在其他附加危险因素(4)中度CKD(eGFR 30-59mL/min/1.73m²)(5)10年致命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计算分数≥5%但<10%以上的缩略语:      TC: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H:家族性高胆固醇患者;CKD:慢性肾脏病;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对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者,指南推荐的LDL-C降幅和目标值如下:对于高危患者,推荐LDL-C需要较基线降低≥50%,以及LDL-C目标值为<1.8mmol/L(<70mg/dL),即在他汀或他汀基础上,把“坏”胆固醇LDL-C的幅度降低50%或以上,并且其水平应在1.8mmol/L(即70mg/dL)以下,俗称5018。点评:      这类人群,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就比较高。当代医学科学水平,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长期带残疾生存,不如正确加强防控,好好享受生活,把未来心血管疾病事件最大程度上推迟,做到无疾而终。周鹏 ,男,临床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留美博士后、研究员,北京明德国际医院内科主任。周鹏医生是《全科艺苑》编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肺复苏学组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协会会员,美国生理学会会员,美国心脏骤停基金会义务教员,美国科研协会会员,国际心电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和欧洲心脏协会官方杂志Cardiovascular Research等国际专业期刊的论文评阅人,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JCDR)总编辑、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NAHA)学术/教育委员会主席(2012-2018)、公共健康教育部部长(2018-)。从2007年以来,49篇科研摘要被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接受并已发表在美国的《循环》杂志增刊上。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