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20亩,医疗用房近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3亿元。开设病床700张,设有20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和12个职能科室。全院职工880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5人,中级职称360人。2010年完成门诊3.2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3万人次。是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免费矫治项目合作医院、湖南省白内障免费复明定点医院、湖南省卫生厅重点联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协作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定点指导医院,是全县医疗救护和医学科研教学中心。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方针,实施“博学、厚德、精医、强院”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兴院,创新发展,医院品牌”三大战略;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百姓放心”的现代化医院,真抓实干,团结务实,医院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中华慈善总会和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授予“微笑列车项目突出贡献组织奖”,先后荣获全国医疗质量服务放心单位、湖南省卫生质量信得过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郴州市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先进单位、郴州市诚信维权示范单位等荣誉,医院党总支荣获“全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近年来,投资达1.028亿元实施了传染病区综合大楼、后勤保障大楼、外科大楼、医技大楼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医院整体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规模不断扩大,病床从2005年的300张增加到2010年700张,固定资产近2.3亿元。特别是外科大楼、医技大楼等项目投入使用以来,全面优化临床、医技等科室设置,体检中心、B超室、外科、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先后搬入新楼,住院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住院病室宽敞明亮、舒适温馨。近年来,投资3000余万元添置了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四维彩超、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CR、DR等一大批高科技医疗设备,总资产已达2.2亿元,医疗设备得到全面更新;投资2000余万元新开设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ICU、血透室、层流手术室、新生儿科、消毒供应中心均为全市一流水平;特别是新开设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顺应了医院药学从传统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安全用药的人性化药学服务转变的发展趋向,得到了各级领导好评,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通过多年发展,能开展腹腔镜、全髋关节置换术、胃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脑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拓展了血液透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ICU等业务。骨科被列入郴州市五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之一,口腔颌面外科为全市临床重点建设科室,心血管科、儿科正在申报全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省“十二五”县级医院临床科研能力培育项目3个。多项科研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每年在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医疗护理中,全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积极推行十项便民惠民措施,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创新服务模式,增设便民设施,提供人性服务,使每个患者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更便捷的医疗服务,真正让病人满意,让家属放心。近年来,该院先后被确定为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免费矫治项目合作医院、湖南省白内障免费复明定点医院。自2005年以来,已免费进行唇腭裂矫治600余例,免费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1300余例,全面高质量完成了项目工作任务,每年为病人减免医疗费用200余万元。2010年又实施了CBM“健康听力——2030”项目,建立健全防聋治聋三级网络,深入社区和乡镇开展听力筛查、专业人员培训及耳科手术培训,为贫困患者提供价廉质优的助听器,得到了世界防盲组织官员的好评。扎实做好了“三无”病人医疗救护、突发事件医疗救护以及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冠心病在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措施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其诊断方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冠心病的高发病率使得及时准确的诊断变得尤为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几种常见诊断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症状识别: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通过观察心绞痛的发作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以及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实时监测心脏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问题。 (3)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观察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可以进一步评估心脏功能,帮助诊断冠心病。 (4)冠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范围,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之一。 (5)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范围,为治疗提供依据。 (6)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7)心肌酶学检查:心肌酶学检查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8)核素心肌显像:核素心肌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了解冠心病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建议大家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症防治先锋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患者是否会导致心律不齐
糖尿病,作为我国危害人群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其他疾病。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也会出现心律不齐呢?他们是否属于心律不齐的高危人群呢? 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也是心律不齐的高危人群。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生房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血糖控制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这种风险。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它本身不会致命,但会增加脑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糖尿病与房颤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与肥胖有关。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和房颤的患病风险。一项涉及1410名房颤患者和2203名正常人的研究发现,房颤患者中18%患有糖尿病,而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为14%。也就是说,糖尿病引发房颤的风险增加了近4%。此外,研究发现,糖尿病病情越严重,房颤风险也越高。 为了评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使用了两种评价方法:糖化血红蛋白(即A1C值)和患者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持续时间。研究发现,发生房颤的风险会随着血糖控制的恶化而增加。从糖化血红蛋白A1C值来看,当A1C值为7或低于7时,表明血糖控制良好,房颤风险仅为6%;当A1C值在7-9之间时,房颤风险升高至50%;当A1C值超过9时,房颤风险翻倍。心律失常风险会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每增加一年,房颤风险升高3%。因此,糖尿病医生需要警惕患者的房颤风险。 研究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肥胖,发生房颤的几率增加了几成。为了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在平时的预防过程中,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病风险。 除了控制血糖和体重,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1. 均衡饮食:选择低糖、低盐、低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坚持每天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需要积极控制。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5.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生命之光传递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窦性心律不齐,顾名思义,是指心脏的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不规律,导致心跳节律不稳定。这种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首先,窦房结本身的功能或结构异常是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的主要原因。例如,窦房结病变、心肌缺血、心肌炎等疾病都可能影响窦房结的功能,导致心跳节律紊乱。 其次,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心脏传导系统包括心房、心室、房室结等,它们负责将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传递到全身。如果传导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心跳节律不规律。 此外,一些外在因素也可能诱发窦性心律不齐,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 为了明确诊断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医生通常会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窦性心律不齐,可能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即可。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等干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疾病。 总之,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守护者联盟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