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陈业
陈业

2011年扬州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2019年苏州大学硕士毕业。2011年开始在肿瘤内科工作至今。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肺癌,胃癌,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食管癌,脑瘤,黑色素瘤,骨肉瘤,胰腺癌,胆囊癌,肾癌,膀胱癌的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
冀晓辉
冀晓辉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援黔核心专家,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肿瘤学专业,从事肿瘤临床工作10余年,国家肿瘤诊疗服务与管理能力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委员兼秘书,重庆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医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等核心期刊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5篇,外泌体相关科研成果在2020年美国质谱年会(ASMS)交流,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卵巢癌、宫颈癌、鼻咽癌,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疼痛、胸水(胸腔积液)、腹水(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皮炎、营养不良、水肿、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肠梗阻等各类肿瘤相关症状控制处理;健康体检肿瘤指标异常解读;重视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程鹏
程鹏

1998年毕业于安徽省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胃癌、肠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精准治疗研究,擅长靶向治疗、化疗等综合性治疗、化疗毒副反应的处理 、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曾进修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徽省中西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主编(参编)著作2部。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肿瘤内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吕东来
吕东来

本科毕业于第一军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实习于301医院,硕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 博士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癌症中心/教育部肿瘤免疫重点实验室 师从全国神经肿瘤院士,18年肿瘤专科工作学习经验。 安徽省肿瘤学及肿瘤内科学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营养学组委员, 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 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临床课题多项。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恶性胶质瘤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肺癌、乳腺癌及常见消化道肿瘤的精准综合治疗与全程管理。
李磊
李磊

2009年吉林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工作,2020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至今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肿肿瘤,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化疗靶向治疗,恶性胸腹水治疗
崔双林
崔双林

工作在广州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事各种外科手术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真诚无私贡献社会!欢迎垂询!少走弯路合理治疗,省钱省力! 三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不愿埋入泥土,真诚贡献社会!挽救生命!发挥余热!用自己生命的宽度换取病友生命的长度与质量!愿大家更健康!更快乐!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腺瘤、乳腺肿瘤、血管瘤、脂肪瘤、粉瘤、腱鞘囊肿,各类癌症,肿块、黑痣、神经纤维瘤、皮肤癌、纤维外科、手外科、整形外科。从事各种外科手术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符晓芬
符晓芬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肿瘤学博士,从事肿瘤疾病诊治工作8年余,发表SCI论文5篇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食管癌,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治,在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徐刚
徐刚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工作二十余年。两次获得北京科技奖,目前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工作,工作在临床一线,二十多年,两次获得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30多篇,任多个杂志审稿专家,参与临床课题研究多项目,北京市科委专家,荣获北京创新进步奖励, 2017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 2016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人物突出贡献者奖CAQE-2016-509 2017北京科协北京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 2016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7年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 2017年11月北京科协,ntcp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评估工具获得北京市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肺癌食管癌直肠癌头颈部肿瘤脑肿瘤,胸部肿瘤包括胸腺瘤,乳腺癌,腹部肿瘤包括胃肠道肿瘤,如肝癌胰腺癌,淋巴瘤,脑转移骨转移,妇科肿瘤宫颈癌等综合治疗
马佳
马佳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肿瘤学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员; 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武汉市青年医学骨干人才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的诊断与治疗
张帆
张帆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学专业,肿瘤学博士在读。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乳腺肿瘤的诊治及个体化治疗。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的诊治及个体化治疗。
肿瘤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肿瘤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汉川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疾病推荐专家
湖北孝感市肿瘤科疾病推荐专家
肿瘤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近视手术 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眼科医生白大勇 #医学科普

  • 了解疾病的不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防治该疾病,疾病的分类不同,治疗方法和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你知道小儿脑瘫的分类吗?小儿脑瘫分为哪五大类别呢? 据脑瘫儿全身的肌张力情况分为一下五类,一起来看下吧:

    一、痉挛型肌 张力明显高于同类的正常儿童。当其受到各种刺激:如使劲、激动、失去平衡、害怕或焦虑,都会进一步导致肌肉张力升高。痉挛程度较为严重的儿童肢体运动明显减少,而且动作刻板、别扭,头经常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常常是转向一侧或后仰,手肩向内、向下旋转、屈曲或伸展;双手常成握拳状,拇指贴掌心,其余四指将拇指握住,手背朝前,掌心向下; 脊柱常不同程度出现后凸或者侧弯,髋关节部位常不能充分伸展而保持一定程度屈曲;下肢常出现交叉,跟腱紧张导致扶站时足底无法放平,只能脚尖着地。

    二、手足徐动型 全身肌张力的强度不断变化,所以不断出现变化莫测,无法自我控制的颤抖,这种规律的不自主动作在情绪激动时或用力时会变的更加明显。多数手足徐动型的孩子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头部位置和手、脚的位置,因此整体的运动能力较差,胎部常因面部表情肌肉的不规则、不协调收缩而出现各种怪样。口腔常不能很好的闭合,流口水较常见,进餐时有一定的咀嚼和吞咽困准:这些儿童往往不能正确发音,但都能较好地理解大人的语言他们的智力常不易被人察觉。

    三、软型(肌张力低下型) 软型通常是一个暂时的阶段,可见于婴儿,一般来说,软瘫可延续至2—3岁,如果给予足够的刺激,肌张力会渐渐提高。大部分会发展成为手足徐动型,另一部分则发展成为痉挛型。软瘫的孩子在早期极易被误诊为低钙 或其他疾病而耽误了早期治疗,家长要引起充分重视。软瘫的儿童在婴儿期由于肌肉收缩乏力,没有能力进行有效地吮吸和吞咽,因此,家长在喂奶时感到很困难,软瘫的儿童在婴儿期由于咳嗽反射无力,不能将气管内的分泌物异常物咳出,因此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极易发生。软瘫婴儿在仰卧位时象仰面朝天的青蛙,很容易因口鼻阻塞而导致窒息,家长应该高度 警惕,不要让孩子再无人照看的情况下单独俯卧。

    四、共济失调型 单纯共济失调型极为少见,这类儿童的动作缺乏稳定性和协调性,四肢动作过度,有时会伴有节奏的震颤,走路时步伐蹒跚,脚接触地面时往往过度用力

    五、混合型 这类孩子即有痉挛状况又有不自主动作。

    据运动功能障碍出现的部位还可分:

    单侧瘫:仅一侧肢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另一侧肢体正常;通常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比下肢的情况较为严重。   双侧瘫:两侧肢体都出现障碍,两侧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比两侧下肢的情况轻的多有一部分双瘫的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可以基本正常,只有做精细动作时显得笨拙。

    单肢瘫:运动功能障碍只累及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但事实上极为少见,有些单肢瘫痪,若进一步检查会发现其实是单肢瘫痪

    四肢瘫痪:两侧肢体都出现障碍。两侧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比两侧下肢的情况严重,病情往往累及腰部,整体运动能力较差。

    以上我们介绍了小儿脑瘫的五大类别的相关资料,家长们了解了吗?了解了小儿脑瘫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 据病因来诊断,希望以上的资料可以给家长们带来帮助,我们也希望脑瘫患儿能健康的成长。

  •   近日,有女士因脚跟皮肤出现皲裂而前来求诊,检查时发现,她皮肤皲裂的情况严重,裂缝已深入真皮层,患处红肿并伴有渗血及化脓现象,皮肤有感染症状。

      脚跟皲裂的主要原因是角质层过度厚化。这是因为脚跟部位的皮肤缺乏皮脂腺滋润,角质层越厚,皮肤的弹性便越低,当活动时的拉扯力大于皮肤的弹性时,便会发生皲裂。除脚跟外,脚掌、手掌及手指等表皮层较厚及经常暴露在外的部位都有可能出现皲裂。导致角质层增厚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可分为两大类:

      1.不当的穿着和护理习惯。经常穿高跟鞋、拖鞋和喜欢光脚穿鞋的人易出现角质层增生。脚跟每天要承受来自全身的重量,加上经常活动,易出现磨损过度的情况。在光脚没穿袜子的情况下,更会加重磨损程度。此外,若是没有保持好足部的湿润度,角质层也会增生。

      2.皮肤病。角化型香港脚、寻常性鱼鳞癣,以及角化过度型湿疹,都有可能令脚跟部位出现角质化,引起皲裂。要改善由皮肤病引起的脚跟皲裂情况,需向皮肤专科医生求诊,接受医生处方的药物治疗。

      脚跟皲裂的初期一般只会在表皮出现一条条细长的裂痕,可能没有疼痛感。但久而久之,裂痕会深入到皮下组织,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

      由穿着及护理习惯引起的脚跟皲裂,一般需要加强日常的皮肤护理以改善情况。可每天在患处涂含油脂成分的润肤膏,如凡士林及羊脂膏等,尽可能每隔数小时补擦一次。若发现情况持续甚至恶化,应立即咨询医生,对症下药,切勿自行购买未经处方的药物。

      预防胜于治疗,平时应多穿舒适鞋袜以减少摩擦对脚跟的刺激,并做好防止脚跟水分挥发的工作,如多涂润肤膏以增加角质含水量等,以避免角质层的不正常增厚。

  • #全喉切除 术后!#医学科普 #北京协和医院李五一

  • 孩子经常大声喊导致#声带小结 #声音嘶哑 !#北京协和医院李五一

  • 经骶尾入路手术切除骶前巨大囊肿体会(四)

  • 原本可以避免的脑出血。

  • 甲状腺癌少喝三种水可以改善甲状腺。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