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王小青
王小青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脾胃病,脑病,情志病,心脑血管,妇科杂病
中医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林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1.2.21
    问诊仔细,非常敬业。态度和蔼。
    电话问诊

展开更多

中医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头上总是大汗淋漓,而身体其他部位却不出汗?这种看似奇特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它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体质、疾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头上出汗身体不出汗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头上出汗身体不出汗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疾病因素:佝偻病是一种可能导致头部多汗而身体其他部位不出汗的疾病,尤其是儿童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此外,某些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2. 心理因素:人们在紧张、焦虑、压力等心理状态下,往往会刺激到汗腺的非自然分泌,导致头部出汗。因此,心理调节在预防和应对头上出汗身体不出汗的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3. 生活方式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头部出汗身体不出汗。例如,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及长时间熬夜等都会加重这一症状。4. 体质因素:部分人群可能由于先天体质的原因,导致头部出汗较多,而身体其他部位出汗较少。为了预防和应对头上出汗身体不出汗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2. 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3. 学习心理调节技巧,保持心态平和,减轻心理压力。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5.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潮湿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如何健康度夏,成为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唐先平教授,为大家带来一系列夏季养生食疗方案,帮助大家平安度夏。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气虚体质的表现。气虚体质的人通常表现为肌肉不健壮,语音低怯,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容易出汗,面色偏黄或苍白,目光无神,口淡,唇色无华,毛发不泽,容易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便秘,小便正常或偏多。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气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选用一些益气养阴的药膳,如黄芪山药粥、参芪老鸭汤等。如果是夏季梅雨季节,气候潮湿多雨,则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气祛湿的药膳,如益气袪湿消暑汤、黄芪薏苡仁粥等。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药膳的具体制作方法。1. 黄芪山药粥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养胃,清心安神。材料:黄芪、山药、麦冬、白术各20克,糖适量,粳米50克。制作: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黄芪、麦冬、白术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2. 参芪老鸭汤功效:益气养阴、补中安脏、清火解热。材料:老鸭1只,黄芪30克,沙参50克。制作:老鸭剁块,飞水,油锅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将浸泡好的沙参、黄芪入净布包起,同老鸭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软,加入调料上桌即可食之。3. 黄芪薏苡仁粥功效:益气清热、祛湿解暑。材料:黄芪30克,薏苡仁60克,白茅根60克,白米100克,冰糖适量。制作:把薏苡仁、白米洗净,将浸泡好的白茅根、黄芪入净布包起,煮粥,待熟后再加入冰糖,拌匀即可食用。这也是一道平日可吃的健康粥。4. 益气袪湿消暑汤功效:益气祛暑、利湿清热。材料:白扁豆、赤小豆、生熟薏苡仁、黄芪、佛手各30克。制作:将材料入锅内,加开水10碗慢火煲约2小时,加瘦肉类煲亦宜,食时用盐调味食用。除了以上药膳,夏季养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5.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想要成为健康美丽的“S”型女性,保持良好的体型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首先,饮食方面要注重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热量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其次,保持适量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此外,良好的睡眠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代谢。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口干口涩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胃火旺盛、糖尿病、内分泌功能障碍、唾液腺分泌功能障碍等。1. 胃火旺盛:体内阳气过盛,导致阴液消耗,从而出现口干口涩。这种情况可能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稳定,会导致口干、口渴等症状。此外,糖尿病还可能引起多尿、消瘦等并发症。3. 内分泌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都可能影响唾液腺的分泌,导致口干口涩。4. 唾液腺分泌功能障碍:唾液腺炎症、唾液腺萎缩等疾病,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口干口涩。5. 口腔疾病:口腔炎症、腮腺炎等口腔疾病,也可能导致口干口涩。6. 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会破坏人体的唾液腺等腺体,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出现口干。7.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口干。8. 温病初期:温病初期的邪热伤津液,也会导致口干。针对口干口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口干口涩。2.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4. 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5.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针对引起口干口涩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