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保健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暂无科室医生
小儿保健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暂无患者评价
小儿保健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暂无问诊记录
小儿保健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虾皮营养丰富,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老年人常食虾皮,还可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饭菜里放一些虾皮,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有好处。 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逸结合与精神调节 避免精神紧张、烦恼焦虑,生活要有规律,学会经常用脑,又要避免用脑过度。 2、合理饮食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饮食原则是限制脂肪摄入量。摄入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不宜过多,应少食肥肉、猪油、奶油或其他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不利的影响,可以促进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并使形成的脂蛋白易于附着在血管壁上,有的还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减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鱼类、植物油、豆制品等。另外,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钾、钙等,有益于营养素及植物纤维的摄入。摄入适量的盐(5克/天),不吸烟、少饮酒或不饮酒等,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体力活动 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可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并防止肥胖。 4、早期采取治疗措施 一级预防的重点有三个:干预血糖、干预血压、干预血脂。力争在早期采取治疗措施。 预防动脉硬化吃什么好 1、荞麦 荞麦中所含的脂肪酸均为不饱和油酸,且亚油酸十分丰富,其所含的大量叶绿素和芦丁有软化血管、增加血管弹性的作用。 2、洋葱 洋葱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硫氨基酸,它在降低有害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茄子 医学研究表明,茄子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因血脂异常而引起的血管损害,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4、山楂 山楂具有调节心肌,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及冠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5、苹果 苹果中所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6、燕麦 燕麦含有B族维生素、卵磷脂等,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三高食品的摄入也逐渐趋于理性,因为长期的高脂饮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基础病变大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多数伴有高脂血症及肥胖症。因此,在冠心病的防治中绝不可忽视饮食疗法。 1.逐步减少碳水化合物(糖类)的摄入,尤其是单双糖的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在总热量中构成比应为 55%~70%,是主要的热能物质。如果大量摄入糖类特别是单双糖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则易使甘油三酯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普通饮食中的谷类、稻米、小麦等所含为多糖,多糖对甘油三酯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含大量多糖的谷物常富含膳食纤维,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效果。因而,每日主食应以谷米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精米细面,并且要少吃高糖、高脂食品。 2.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 对于脂类的摄入,总的原则是低脂饮食,使脂肪比例仅占总热量的 15%~25%,其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 1~1.5,胆固醇控制在每日 300 克内。动物脂肪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可使总胆固醇升高,应加以限制。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米糠油及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可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这些油具有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作为机体脂类的主要来源及烹调食物的主要用油。 3.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 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 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欧美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亚洲的日本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我国的舟山渔民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患冠心病。欧美人平均每日吃鱼 20 克,日本人每日吃鱼 100 克,舟山和爱斯基摩人每日吃鱼 300~400 克。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影响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由此可见,多吃海鱼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膳食中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 300 毫克,一个鸡蛋中的胆固醇接近于 300 毫克,当患有冠心病时,应控制鸡蛋的摄入,应每日半个鸡蛋或每两日一个鸡蛋。不可一日吃数个鸡蛋。要限制动物的内脏、脑等。 4.避免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 否则,血脂会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会不断增加,动脉样硬化斑块早晚会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复发。肥肉、动物内脏、鱼卵、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应少食;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内脏、黄油、猪油、牛油、羊油、椰子油等应忌用或少用;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也是冠心病人不宜食用的食物。冠心病人,应少饮甜味饮品,减少奶油蛋糕的摄入。另外,忌食过多咸酱、咸菜等。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是冠心病人不宜食用的食物。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锅等,热性食物浓茶、绿豆、羊、狗肉等都不宜于冠心病人用。

  • 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类风湿关节炎让无数患者痛苦不堪,甚至有人用“不死的癌症”、“活着的僵尸”来形容这类病人。许多类风湿患者每逢降温或下雨,关节早早就开始不适,有的患者戏称自己的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所以,有不少人认为类风湿就是“风”和“湿”引起的。类风湿到底跟“风”和“湿”有没有关系呢?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风湿病中的一类。常以乏力、消瘦、低烧、手足麻木为前期症状,逐渐发展为某一关节病变,出现多关节对称性肿胀和疼痛。如果未经控制可引起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甚至累及心、肺等重要脏器。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较高,若3年内不及时就医治疗,70%的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的软骨和骨破坏,5到10年致残率为60%,30年致残率高达90%,伴有关节外受累者死亡率升高1倍。 类风湿关节炎跟“风”和“湿”无关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紊乱、性激素等有关。西医所讲的风湿病是指免疫等因素引起的与关节疼痛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中医讲的风湿病字面相同而意思相差很远。而吹风、潮湿等“风”、“湿”因素,可能诱发骨关节炎、筋膜炎等症状,和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的发病并无直接和明确的关系。比如,广东、江淮等南方地区要比北方潮湿得多,但不见得那里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人会比北方多,南方人插秧插稻也经常光腿踩在水里,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类风湿关节炎。所以,是否会患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取决于个人体质、遗传及其它多种因素。 为啥关节能“预报天气”? 那为什么每逢阴雨天,类风湿患者的关节会格外不适呢?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关节腔内压是要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调整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慢性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功能不健全,关节液循环不好,皮温升降迟缓,因而对气候的变化不能马上适应。而往往阴雨天之前,气压会变得比较低,这时关节内压不能适时随着气压的变化进行调整,所以引起关节在阴雨天疼痛加剧和肿胀。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必要在阴雨、寒冷的天气下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可以减轻症状。 中医里没有风湿病的概念 中医里并没有风湿、类风湿的概念,而是统称为“痹症”。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中医感受风斜中病叫行痹,感受湿斜中病叫着痹。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可以说,痹症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上的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相关,但与类风湿不同的是,痹症是可以治愈的。 类风湿患者也可以过有质量的生活 在过去十几年里,类风湿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大多数患者放弃治疗,却四处寻求偏方,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医学的发展,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的进展非常快,通过早干预、规范治疗,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控制病情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一旦关节畸形形成,就很难治疗了。 关节功能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常重要,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可以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的活动度、预防畸形,要尽可能在疾病的早期,就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但是,在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时,要尽量避免过度活动,如长时间走台阶、登山等,以免加重关节损伤。同时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使病情控制在理想状态。

  • 腹泻,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情况。有些坚信“排泄=排毒”或者平时受便秘困扰的朋友偶尔腹泻,甚至会有点窃喜。毕竟大部分的腹泻都是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然而,不日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范志伟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次“普通”腹泻引发的抢救,引发了网友热议。这位65岁的男性患者王先生(化名),距第一次腹泻仅12小时后,停止了呼吸。这样的情况在老人中常见吗?有哪些误区我们本该避免呢? 王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急诊时,主诉是”肚子痛,拉肚子“。医生本来不奇怪,因为季节原因,近来腹泻患者不少。【医生有话说:腹泻不能“随便吃点消炎药”】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此时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引起腹部着凉,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体质弱的人往往首当其冲,特别是卧床或者活动较少的老年人。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感染多种细菌、病毒,如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沙氏菌或病毒引起的腹泻以及急性肠炎等。这也是医生治疗腹泻,不是简单粗暴用抗生素消炎的原因,必须要化验大便,查查血常规,以便确认腹泻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 医生在问诊过程中注意到王先生脸色格外苍白,一测血压——非常低,达到了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标准,要求患者赶紧做心电图检查,并抽血化验。【医生有话说:“不吃就不会拉“大错特错】很多人在面对腹泻时,依然有“吃得多拉得多”的误区,用禁食来应对。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危险的。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减退, 营养不良比较普遍, 哪怕是在经济发达,老年人体形比较胖的美 国,据调查: 70岁以上相对健康的老年人当中, 约10 %患有营养不良, 住院的老年病人中, 营养不良的患病率高达68 % 。因此腹泻患者要注意营养,同时要及时补充水盐。大量失水,加上低血糖,对于本就体弱的老年人来说,会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本案例中,由于家属不了解腹泻的可能风险,以为只是小问题,医生劝说耽误了一点时间,第一份心电图出来后三分钟,患者出现了室颤。【医生有话说】室颤是一种致死性的心律失常,致死率很高,80%以上的心脏骤停,都是由室颤引起的。一旦室颤时不能得到紧急救助,绝大部分患者心脏骤停3-5分钟后都会死亡。 本案例中,尽管医生马上组织了抢救: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却没能敌过死神。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患病,更加不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病情变化。大多数情况是人们没有注意到悄悄发生、悄悄积累着的量变,和那些无声的求救信号。比如这位年过六旬的患者,常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很可能心脏早已存在一定问题。而出现腹痛腹泻后,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诱发了心脏功能异常,并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实际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发热、腹泻、呕吐、大量出汗后的电解质紊乱,都有可能诱发严重的恶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无小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的心血管问题,要掌握一定的家庭护理知识。【医生有话说:康复中、康复后这样吃才对】首先,要注意观察老人的精神状态、面容、四肢温度和脉搏等变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其次,注意观察患者大便次数、量及性状,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保留一些新鲜大便送附近医院化验,有助于病因诊断,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以下几点必须做到:1 坚持进食。常选用稀饭、软面条等清淡饮食,另可给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并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沫或鱼沫等,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平常饮食。2 早用口服补液盐。对急性腹泻引发的轻中度脱水,治疗首选是用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疗法。老人每腹泻一次,服口服补液盐约 150~200 毫升, 能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3 重视食具消毒。 对老年患者来说,食具的消毒特别重要。病人用过的食具,洗净后放入消毒柜内消毒,或用开水煮沸消毒,每天消毒 1~2 次。4 腹泻康复后应加餐。专家强调,腹泻康复之后的老人,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必须每天加餐 1~2 次。主要理由是,急性腹泻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拉稀水便、发烧等症状,体液大量丢失,造成体重减轻,进而迅速变得营养不良。腹泻康复后老人食欲增加,已无呕吐症状,合理的饮食能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并且帮助老人更快地恢复。5 如果老人出现下列情况,须及时送附近正规医院就诊:患者在 4 小时内发生 5~8 次稀水便或者有便血;患者已发生严重脱水,表现出精神萎靡、两眼窝凹陷、非常口渴、嘴唇干燥、皮肤弹性较差、手足冰凉等。↓ 更多问题,可点击下图进入义诊专场 ↓

  • 1. 高蛋白。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长期慢性消耗,常有底热肌肉萎缩、贫血等症状,以及蛋白质不足,全身骨质疏松等,故应增加优质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多吃肉、蛋、奶、和豆类食品。 2. 高维生素。风湿病患者要多补充维生素,多吃胡萝卜、油菜、菠菜、韭菜、红果、鲜枣、柿子椒、西红柿、菜花、油菜等。 3. 高纤维素。纤维素可以维持人体血糖稳定性,想菠菜、黑木耳、麦麸、谷物、大麦、;燕麦片、马铃薯、白薯、黑豆、红小豆等。 4. 补充钙和锌。风湿病患者要多吃含钙、含锌多的食物,如葡萄干、芝麻、松子、核桃、猪肝、排骨等食物。 5. 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抚慰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6. 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7. 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逾越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 温馨提示:大家在生活中应该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同时多补充维生素以及高纤维,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风湿病,专家在文章中对于,风湿病的一些食疗方法,给了介绍,希望我们的患者能够及时的了解,并且将这些食疗方式运用起来。

  • 尖锐湿疣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我们熟悉的尖锐湿疣治好时间的长短与感染时间、感染程度外,另外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还与治疗方法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息息相关。 通常情况下,轻者的尖锐湿疣患者可很快治好,而病情较重的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时间相对也就比较长。 常用疗法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冷冻治疗、手术治疗等,去除疣体很快,术后伤口愈合时间需要 15 天,也有的患者的恢复期是在 30 天,恢复周期因人而异的,但是要注意局部在恢复期间保持干燥,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治好率不高,复发率在 60%左右,一般在治疗后的半个月到 3 个月内复发。 每一个尖锐湿疣的患者,由于年龄、病程、感染部位和范围、HPV 分型、病毒拷贝量等病情和自身免疫功能的不同,其综合性系统治疗的方案也不同,且随着病情进展变化需要不断调整。 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期间,症状表面的疣体很容易清除,难的是怎样把黏膜或者是皮肤下面的 HPV 病毒清除干净。患者在治疗没有疣体以后要继续观察,医生叮嘱病人定期到门诊来复诊,一般一个月一次。在临床见不到尖锐湿疣的疣体以后,三个月以内是尖锐湿疣复发的高发期。大概六个月至八个月没有再长出疣体,就算临床治好了。 虽然尖锐湿疣治疗效果的影响很多,但只要及时治疗,同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绝大多数的尖锐湿疣通常会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一般尖锐湿疣复发最常出现于治疗后 3 个月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传染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亦降低,经治疗 6 个月不复发,就算临床治好,注意提升免疫力,限度避免复发的发生。 随着我国医学工作者对性病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已经有针对尖锐湿疣的发明专利中医组方(专利号: 2011101665723),根据个体发病情况合理用药、调配组方。只要患者本身没有同时患有免疫系统疾病,都可以通过该组方得到完全地治好。

  • 前几天,FDA批准了一种名为Zulresso的药物。我们终于,有了可以被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许多人都期待着它能够把陷入产后抑郁症(PPD)的妈妈们解救出来。 然而,新药的药效虽好,许多妈妈们却在看了价格以后“更抑郁了”。没错,这款新药一个疗程的价格是34,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3万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确实难以承受。不过,买不起新药我们就对产后抑郁症束手无策了吗?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认真了解产后抑郁症的成因和危害,在产后抑郁情绪出现时积极自我调整,预防抑郁情绪进一步恶化成产后抑郁症。 没有生过宝宝的人也许会认为,产后抑郁是一个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名词,她们可能从未想过,产后抑郁会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自己身上。但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会明白,产后抑郁,和我们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那么远。 我们都是坏脾气的妈妈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一向以阳光开朗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袁咏仪就自爆她曾经陷入产后抑郁的痛苦之中。回想起刚刚生产以后的那段日子,她苦笑着说,那时候就是什么都看不过眼,看见妈妈买菜回来,觉得妈妈太辛苦就哭,老公一句有意无意的话也会惹她哭。  霍思燕也曾自爆生完嗯哼以后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里,觉得自己除了喂奶之外毫无用处。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在面对产后抑郁的时候,和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据统计,在中国,超过50%的产后妈妈在一段时间里会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其中15%-30%则会发展成为抑郁症。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发生在产后6周内,但是,也有严重者的症状可以持续1-2年。(数据来源:科普中国) 产后抑郁,这个听起来陌生又熟悉的名词,是笼罩在新生的喜悦上的一片乌云。 产后抑郁究竟为什么会缠上我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许多妈妈都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所以她们在生产之前做了各种计划,希望这样就能让自己轻松应付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调整好生产后的自己。可是,许多人会发现,一切预想在孩子出生后就都落空了,她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失落,甚至在某些瞬间萌生出了带着孩子自杀的念头,而这些都是她们无法控制的情绪。 这样令人沮丧的现实让产后妈妈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我做好了所有准备,却还是没能开产后抑郁的魔爪?             其实,有时候生产后的抑郁,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基因问题。人体内的5-羟色胺转运体(5-HTT)能够特异性地介导5-羟色胺的转运,使人的大脑产生愉悦的情绪。如果5-HTT的数量较低,则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换句话说就是,我永远不会再快乐了。部分人体内的5-HTT基因表达活性低,相对于其他人群更易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1 ]。 就算躲过了5-HTT基因的魔咒,由于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设定,孕妇体内的黄体酮能达到未怀孕时期的10-20倍,雌激素中的雌二醇和雌酮水平能达到未孕期的100倍,雌三酮的量则可以达到1000倍。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是经过整个漫长的孕期累积起来的。但是,孕妇在生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会经历了一次不啻于蹦极的减退,这种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易怒,敏感,失落,这听起来像是每一个妈妈都逃不开的怪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患上了抑郁症呀!没错,当你面对从未有过的困境的时候,一个好队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靠谱的超级奶爸,一个相处得来的婆婆或者一个给力的妈,这些都能给新手妈妈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不会让她们面对生活的巨变却束手无策。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在熬月子的日子里,觉得自己实在撑不住了,告诉家人自己想要自杀,却被家人说不要矫情。 除了精神上的失落,身体上的折磨同样令人崩溃。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里得不到一次完整的睡眠,催奶、喂奶、涨奶的疼痛,生产后尚未愈合的伤口的剧痛(剖腹产更甚),所有的一切,都令这群新上岗的妈妈们心力交瘁。进而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如果你仍然感到痛苦,请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以上提到的内容只是出现抑郁情绪时的应对方法,它们可以帮助你在抑郁的边缘躲开抑郁症的魔爪,却并不能医治已经到来的产后抑郁症。 《产科医鸿鸟》中曾提到:产后抑郁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却因为带有“产后”两个字,而被人们看轻了它的严重性。产后抑郁症,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用来表达情绪的名词,更是一种切实存在且危害巨大的疾病,当抑郁情绪过重,自救方法已经效果甚微的时候,不要犹豫,请立刻到正规医院精神科或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们的宝宝们,他们那么天真,那么可爱,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美丽的妈妈。也许很多的妈妈还处在人生黑洞中,但是我们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产后抑郁,重视产后抑郁,每一位妈妈都可以顺利的度过那段艰难的初产时光。 每一位妈妈,都值得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1]  彭建铁,黄晓文.产后抑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区多态性及社会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6):547-550.[2] 仇剑崟,王祖承,罗来敏,梅丽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临床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4):219-221.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