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马红
马红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糖尿病,肥胖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毛艳玲
毛艳玲

副主任医师

泉州市第一医院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性腺疾病
苏国涛
苏国涛

副主任医师

厦门长庚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症、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洪冠宇
洪冠宇

副主任医师

泉州市中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内分泌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林家煜
林家煜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糖尿病 高血压 甲状腺疾病 糖尿病足
陈萍
陈萍

副主任医师

莆田涵江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等内分泌疾病诊疗
蔡辉耀
蔡辉耀

主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好评率:50%

立即咨询
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和垂体、肾上腺疾病,性腺及妊娠相关内分泌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郑建奇
郑建奇

副主任医师

柘荣县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及内分泌科
高旭航
高旭航

主治医师

解放军第180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内分泌相关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相关疾病,肾上腺相关疾病,代谢综合症,高脂血症,痛风等等。
林戎
林戎

主治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待完善
龚怡然
龚怡然

住院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
吴茵茵
吴茵茵

住院医师

晋江市医院

好评率:98%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赵伟丹
赵伟丹

副主任医师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本人从事内科工作三十年,对于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老年性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擅长对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内分泌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暂无患者评价
内分泌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甲亢???[{"aid":"TODO","body":{"chatinfo":{"ageString":"34岁","businessScene":67,"canBeIdentifiedWhether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52

    总回复次数

    27
    患者:女 34岁
  • 糖尿病[{"body":{"chatinfo":{"ageString":"55岁","businessType":3,"canBeIdentifiedWhetherHaveOrder":true,"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36

    总回复次数

    20
    患者:女 55岁
  • 内分泌主任医师[{"body":{"chatinfo":{"ageString":"58岁","businessType":3,"canBeIdentifiedWhetherHaveOrder":tr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29

    总回复次数

    14
    患者:女 58岁
  • **********于中日**医院线下确诊为糖尿病。申请续方药品:盐酸二甲双胍片*1[{"body":{"chatinfo":{"ageString":"38岁","businessType":0,"

    总交流次数

    34

    总回复次数

    17
    患者:女 38岁
  • 甲状腺咨询[{"body":{"chatinfo":{"ageString":"40岁","businessType":3,"canBeIdentifiedWhetherHaveOrder":true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54

    总回复次数

    18
    患者:女 40岁
  • 甘油三酯高[{"body":{"chatinfo":{"ageString":"73岁","businessType":3,"canBeIdentifiedWhetherHaveOrder":true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86

    总回复次数

    40
    患者:女 73岁
  • 需要内分泌科医生[{"body":{"chatinfo":{"ageString":"31岁","businessType":3,"canBeIdentifiedWhetherHaveOrder":t

    总交流次数

    46

    总回复次数

    28
    患者:男 31岁
  • 血糖低胸闷[{"body":{"chatinfo":{"ageString":"34岁","businessScene":115,"businessType":10,"canBeIdentifiedW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74

    总回复次数

    36
    患者:女 34岁
  • 肥胖肥胖症[{"aid":"TODO","body":{"action":{"code":"001142"},"chatinfo":{"ageString":"25岁","businessScene"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48

    总回复次数

    24
    患者:男 25岁
  • 内分泌系统[{"body":{"chatinfo":{"ageString":"37岁","businessType":3,"canBeIdentifiedWhetherHaveOrder":true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48

    总回复次数

    30
    患者:男 37岁

展开更多

内分泌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有一位家住河北省73岁的男士,一周之前出现痰中带血丝的情况,同时隐约的感觉左侧胸部不适。他之前有过冠心病,心肌供血不好,所以以为是心脏的问题。他到医院看心脏科,接诊的医生除了给他检查心脏之外,又给他安排做了一个胸部CT,结果发现了在左肺门有一个占位。   我看到了他在我们医院拍的胸部CT,这个病灶首先考虑是恶性肿瘤,我问他之前拍过胸部CT没有,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拍过CT,六七年前曾经照过胸透,结果说没事。我了解到他之前一直吸烟,至少得有二、三十年,每天吸一盒烟。按照这样的吸烟量,他属于肺癌高危因素人群,在超过40岁以后,应该每年做胸部CT排查肺癌。   在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如果您和家人长期大量吸烟,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每年也要到医院来做CT排查肺癌。      

  • 如果人体没有健康的血管,人体就像一片没有水灌溉的庄稼,慢慢枯萎。如果血管出了问题,几乎全身都会有“警报”。血管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遗憾的是,很多人年纪轻轻,却早早地出现了血管老化,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首先我们要知道,血管健康的标准是什么?韧 好的血管有弹性且柔韧。但血管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不可避免地多多少少会变硬变脆,失去弹性。血管的韧性变差,就会造成控制血压的能力变差,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好的血管首先要有弹性,这就好比橡皮筋一样,失去了弹性,其功能也就随之减弱。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影响血管弹性的两大重要因素,有规律地体检,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血脂,不要让血压血脂失控,就是保护血管韧性的重要手段。滑 血管就像软水管,好的水管内壁,应该光滑通畅。 如果将好血管和“生了病”的血管放在你面前,你会发现,好的血管看上去特别光滑。动脉血管富有活力,管壁十分光滑,看不到什么杂质,这种血管输送血液的能力也最强。不健康的血管管道内壁就被各种“垃圾”占据,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引发多种疾病。但值得注意,这种血管里的“垃圾”并不能靠打针来疏通。因为这是由于血液里脂质太多了造成的,所以控制饮食的健康,多运动,让身体的脂质代谢平衡,有必要的时候请心血管医生为你控制血脂。顺 其实如果做到前面两点,这第三点也基本没有问题了。 我们说的顺,一般指的是动脉,动脉输送血液运达全身,血管通畅,血液流量就越大,供应到全身各处的营养也就增多。 血管通畅,血流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也较快;上年纪后即便血脂稠,也比较不容易堵塞,被心脑血管疾病找上的风险更低;冬天更不容易感到体寒,手脚冰凉等等。老生常谈的三招1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多吃蔬菜少喝酒,控制体重不抽烟,控制三高吃好药,适当运动要开心。 2 遵医嘱吃药 药物是控制血管堵塞的重要手段,各种降脂药、降糖药及降压药等能有效稳定血管斑块,预防病情恶化。 医生开的药,一定要按照医嘱吃。如果药吃完了,也别觉得万事大吉了,医生说了要规律复查,就一定要记得规律复查。3 手术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单纯通过吃药和纠正生活方式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医生一般会建议通过手术预防情况进一步恶化。 而这个时候的你应该做的就是积极配合治疗,并且相信医生,积极乐观。 体检查出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等点击下方医生卡片即可咨询

  • 随着现代女性朋友独立意识的加强,打拼自己的事业,努力工作成为很多女性目前的生活状态。对于妇科疾病,很多女性由于认识不够,往往生病了也不知道。 附件炎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情况下容易得附件炎。 一、附件炎可能是“坐”出来的,白领女性需警惕 临床上部分患者是由于久坐不运动而引发的附件炎。小编就曾遇到一位女性,由于工作原因常常熬夜加班,在一次熬夜后,第二天出现严重的腹痛,之后只要坐的时间比较久,就会腹痛。 因为她长时间处于久坐状态,又没有足够的运动调节,很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减慢,相应的盆腔静脉回流受阻、造成大量瘀血,诱发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疾病。 二、不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是会导致附件炎这类疾病的发生的,比如不注意经期卫生。另外,身体的某些部位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也是会引发附件炎的。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患上附件炎?附件炎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呢? 出现以下不适,女性朋友们就要高度注意了: 一、月经失调患有附件炎的女性,月经会推迟、周期缩短,或者持续过长时间、月经发黑且粘稠,同时伴有异味等现象。而由于患者病原体、体质差异等因素,现象也不相同。 二、全身症状不论是急性附件炎还是慢性附件炎,一旦发生往往会出现高烧或低热现象。 三、白带增多女性朋友发生附件炎时,白带经常会有异常情况,通常会表现为粘稠或脓性粘液,也有时白带会带血。 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愿每一个努力你都有健康的身体和美丽的心情~ 如果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快来咨询医生吧~

  • 冬季,不少老年人为了强身健体,一大早就去户外运动,小区里聚满了“健身达人”。殊不知,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冬天晨练,不多加注意就有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冬季室内外温差过大,刚从暖和的被窝里出来,走到寒冷的室外,气温骤降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进而刺激血压上升,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哪些症状呢? 专家介绍,以下10个信号中,如果中招3个,我们就要警惕了!眩晕明显、剧烈头痛、一侧麻木、眼前蒙黑、白天嗜睡、经常呛咳、哈欠连天、舌根发硬、握力下降、常流鼻血 老年人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方法? 1、注意保暖寒冷的刺激可收缩冠状动脉,对有冠心病的老年病人,则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心脏病病人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可防止冠状动脉在寒冷的气候里发生收缩,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 2、避免晨练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最好不要出去晨练,建议在上午10时以后,太阳出来了,环境温度上升后,再出去锻炼。 3、控制好基础疾病对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血脂症患者要坚持按时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要避免情绪激动、熬夜或过度疲劳,有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 4、合理膳食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蟹黄和肥肉等食物,多吃含钾的土豆、香蕉,可以保护脑血管。 5、避免情绪激动脑血管已有硬化的患者,如果突然情绪激动,可能会无法承受突然增高的血压,很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发生中风。冬季,哪些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怎样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有健康方面的困惑,快来咨询名医吧!

  •       问题目录: 1.标准、法规对益生菌摄入量的规定 2.益生菌种类和命名 3.哪些食物中含有益生菌? 4.如何才能选到好的益生菌产品呢? 5.益生菌正确的使用方法 6.服用的益生菌会一直存在于肠道中吗? 1.标准、法规对益生菌摄入量的规定 益生菌的健康作用与菌株、目标人群等多种因素有关。标准法规或行业指南中很难统一规定益生菌的推荐摄入量。国内外对于益生菌产品每日推荐摄入活菌数量的要求不尽相同。 国际上益生菌的推荐摄入量主要在 10^7~10^11CFU/d。 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专家团队在益生菌应用指南中提出:目前多数研究提出益生菌的推荐量为 10^8~10^11CFU/d。 2017 年,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益生菌与益生元指南提出: 添加益生菌的产品所需剂量根据菌株和产品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针对成年人或儿童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中,大部分菌株的推荐摄人量是10^8~10^11CFU/d。少数菌株推荐摄入量为10^6~10^7CFU/d。 2018 年FAO/WHO 食品标准组联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委员会的讨论稿中指出:添加益生菌的食品推荐摄入活菌数要达到10^9CFU/d 。 加拿大对于非特定益生菌菌株在食品中活菌数量的最低要求达到 10^9CFU/份。作为医药配料的特定益生菌菌株建议摄入活菌总量不得少于10^7CFU/d。 2018 年意大利卫生部发布的《益生菌及益生元指南》提出,建议食用的益生菌产品应含有至少 1 个菌株的活菌数达到10^9CFU/d,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支持所使用的菌种在肠道中具有定植能力,可以降低微生物的活菌数量。 2020 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发布的《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版)》指出, 益生菌的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益生菌的补充剂量通常限制在 10^7~10^11CFU的范围。 2.益生菌种类和命名 益生菌种类繁多,常用的益生菌种类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肠球菌以及布拉格酵母菌等。最常见的是属于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细菌,比如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等。其他的还有乳酪杆菌属,如干酪乳酪杆菌、鼠李糖乳酪杆菌;黏液乳杆菌属,如发酵黏液乳杆菌等。 我国对益生菌的应用采用比较严格的管理方法,自2010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多次发布《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并于2022年8月再次发布更新公告(2022年第4号)。 公告中最新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有17种菌属39种菌种,而对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有更严格的要求,目前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是14种菌株。 益生菌的名称应包括菌属、菌种、菌株。比如嗜酸乳杆菌NCFM就是乳杆菌属嗜酸菌种NCFM菌株。在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中,限定到乳杆菌属的嗜酸乳杆菌种;而在《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明确限定为嗜酸乳杆菌NCFM。 3.哪些食物中含有益生菌? 在许多食物中都可以找到益生菌,如酸奶等乳制品,还有发酵豆类、泡菜等。目前在全世界食品中益生菌主要应用于发酵乳制品 、配方奶粉、发酵果蔬制品、膳食补充剂 (固体饮料、胶囊、片剂、滴剂等)、焙烤类产品、糖果、巧克力等。 在我国食品中益生菌主要应用于发酵乳制品(酸奶、活性乳酸菌饮料和奶酪)、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 酸奶是通过将牛奶与产生乳酸的细菌(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一起培养而制成的,故酸奶常含有益生菌。有些酸奶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其他的菌株,所含的益生菌成分更多。 有些奶制品,比如用益生菌培养制成的酪乳(白脱牛奶)、发酵乳以及没有经过老化或加热的农家干酪等,也含有特定的益生菌菌株。 由大豆发酵制成的纳豆、味噜和豆鼓等,还有泡菜、传统的用含有健康细菌发酵面粉制成的面包等,也含有一定量的益生菌。 4.如何才能选到好的益生菌产品呢? 在购买益生菌类产品时,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可以避免各种坑。 (1)首先要了解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并非所有益生菌的作用都一样,不同的益生菌有不同的特性,购买产品时最好选择含有消费者所需功效的益生菌产品。 (2)我国已获批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道菌群,常见产品形式包括粉剂、胶囊、片剂等。消费者在购买益生菌类的保健食品时可通过阅读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其功能,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 (3)选择明确标示益生菌菌株的产品和标注活菌数量的产品,而不是含糊其词的产品。尽管目前对于益生菌的具体有效剂量还不很明确,但相对没有标注活菌数量的产品,能明确标注活菌数量的产品显然更靠谱。 (4)在选购时要查看产品标签,明确微生物属、种和菌株, 菌落形成单位数,确定保质期内的每剂产品中含有的活微生其“有效含量”范围通常为10^8~10^11有效活菌数/剂。还需要查看食用量,以及是否具有健康价值。 (5)尽可能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因临近有效期的产品, 活菌的数量可能会减少。 (6)要明确产品储存条件和公司信息。一些标有“益生菌”的产品可能并不包含有效菌株,或在保质期内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活性益生菌,建议选择可信任的品牌和经过国际权威临床实验证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产品。不同品牌的益生菌,包括不同的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对益生菌的功效也会有影响。还可以参考医生或育儿专家的建议。 (7) 疾病的患者在使用益生菌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或制造商,以保证安全性。 (8) 在购买时乳酸菌饮料应注意区分产品类型,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乳酸菌饮料产品标签应标明活菌(非杀菌)型或非活菌(杀菌)型,选购时可以通过标签标示进行区分。活菌型的乳酸菌饮料,其贮藏、运输过程若脱离冷链会导致乳酸菌活菌数下降且影响口感,在购买后应及时饮用或尽快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9)常温酸奶可在室温下存放,但应注意检查产品是否超过保质期,不要饮用出现涨袋现象的产品。低温酸奶应在冷藏条件下销售,购买后尽快放人冰箱冷藏并及时饮用,以保证其中的菌株活性。 5. 益生菌正确的使用方法 (1)益生菌可以任何时间服用,建议在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后服用益生菌,此时食物还在胃中,可以中和胃酸,使胃酸强度下降,适合服用益生菌。每天早上空腹时服用最佳,这时胃内pH值高,可以减少胃酸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吃进人体的益生菌需要能耐受胃酸和胆汁,只有保持活性进入肠道并在肠道中定植、繁殖,益生菌才能发挥作用。 (2)若同时口服抗生素,益生菌与抗生素的服用时间最好错开2~3小时。若静脉滴注抗生素时,补充益生菌不需要间隔时间,因为药物已直接进入血液中,对肠道的益生菌没有破坏作用。 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杆菌等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3冲剂冲服时,温度以不超过40摄氏度为宜,因为益生菌不耐热,大多数益生菌在温度超过40°C时活性会降低,并且不可逆的。 益生菌不能用热水、热饮送服。益生菌粉剂应该用不高 40℃的温水冲泡,冲泡后应尽快服用,以免益生菌失活。益生菌胶囊不应拆开服用。益生菌装入胶囊的目的就是帮助益生菌免受胃酸和胆汁的破坏,拆开后就失去了保护,活的益生菌就无法到达肠道。 6. 服用的益生菌会一直存在于肠道中吗? 消化道的结肠是益生菌主要定植部位。益生菌菌株黏附在结肠的黏液层和肠上皮细胞后,进行繁殖和代谢而发挥有益于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能否长期定植于人类肠道是受关注的话题,目前的观点是,益生菌是外来的细菌,只是短暂定植,随着肠道细胞的脱落而排出体外。 所以,停止服用益生菌数日后,肠道菌群结构则可能再次逆转。

  • 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流感暴发,门诊爆满,抗病毒药卖断货,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此轮流感的「威力」。 很多人只知道今年流感强,好多人中招,却不知道这些不同各种类型流感的差异: 甲型(A)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组合情况,进一步分类为亚型。目前正在人际间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流感亚型。甲型H1N1流感曾在2009年造成大流行。乙型(B)流感病毒:无亚型之分,而分为两个系。目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乙型Yamagata系或乙型Victoria系。乙流的传染率和影响量比甲流小。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较低,通常导致轻度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暂没有可导致人感染的证据。 据国家流感中心数据,近半年我国流感活动情况:2017年11月前,以季节性流感病毒甲型(H3N2)主要在南方省份活动。2017年11月,流感活动出现上升趋势,北方省份超过南方,流行病毒为甲型(H3N2)和乙型,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逐渐超过甲型(H3N2)。2017年11月底至2018年1月是全国流感冬季流行高峰,流行病毒以乙型(Yamagata)系和甲型H1N1为主。2018年1月第2周开始甲型H1N1流感亚型开始活动,第3~4周至今超过乙型(Yamagata)系流感亚型。2018年2月,我国南北方流感活动水平开始下降,南方省份流感活动略高于北方。甲型流感占比超过乙型流感。 目前,主要的流感病毒亚型为甲型H1N1、乙型(Yamagata)系。流感暴发的严重程度部分取决于总人口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最严重,乙型流感病毒次之,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最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流感发生,但是暴发可能性较小。 说了这么多流感的知识和数据,京东互联网医院温馨提醒: 流感通常会导致流感样症状:咽痛、咳嗽、流涕、发热、全身无力、头痛、关节/肌肉疼痛。 流感是病毒导致的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来说,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疼痛等不适症状会自行好转,1~2周咳嗽和体力恢复。非高危者,仅需对症治疗、不需抗病毒药物。 高危需及时就医的表现: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胸痛腹痛,呕吐,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 需要注意防护的高风险人群:孕妇,4岁以下儿童、老人,慢病患者(如慢性心、肺、肾、代谢、神经发育、肝脏或血液疾病)和免疫抑制个体(如艾滋病、接受化疗或类固醇治疗、恶性肿瘤)。

  •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3)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常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袜子或手套分布,伴麻木、烧灼、针刺感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4)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诱因有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致皮肤溃破、水疱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伤及新鞋磨破等。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并不难。对于目前尚未患病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的措施,主要有:(一)三餐中的主食不要过多,甜食要尽量禁掉。血糖是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带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所以,控制血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二)降低白米白面主食的比例,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来替代一半主食。不同的淀粉类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差异很大。比如说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比较容易消化。而相比之下,绿豆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比较慢。除了粘性食物之外,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较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三)聪明选择烹调加工方法,给食物留点需要咀嚼的天然口感。一般来说,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说,白馒头、白面包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烹煮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比如弹性很强的通心粉,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四)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菜,后吃饭,菜肴要比饭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五)改变烹调方法,少放油,多放醋。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且就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炒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当然,控制血糖只是维护健康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无论是否需要控制血糖,都要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吃够。健康饮食的秘诀是少油少盐,新鲜天然,提高单位重量食物中的营养质量,切不可为控制血糖而让自己陷入饥饿痛苦中。要记得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持续低血糖状态不仅损伤大脑,而且可能导致意外事故而造成伤害。

  • 冬季,不少老年人为了强身健体,一大早就去户外运动,小区里聚满了“健身达人”。殊不知,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冬天晨练,不多加注意就有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冬季室内外温差过大,刚从暖和的被窝里出来,走到寒冷的室外,气温骤降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进而刺激血压上升,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哪些症状呢?     专家介绍,以下10个信号中,如果中招3个,我们就要警惕了!   眩晕明显、剧烈头痛、一侧麻木、眼前蒙黑、白天嗜睡、经常呛咳、哈欠连天、舌根发硬、握力下降、常流鼻血     老年人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方法?     1、注意保暖 寒冷的刺激可收缩冠状动脉,对有冠心病的老年病人,则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心脏病病人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可防止冠状动脉在寒冷的气候里发生收缩,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     2、避免晨练 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最好不要出去晨练,建议在上午10时以后,太阳出来了,环境温度上升后,再出去锻炼。     3、控制好基础疾病 对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血脂症患者要坚持按时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要避免情绪激动、熬夜或过度疲劳,有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     4、合理膳食 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蟹黄和肥肉等食物,多吃含钾的土豆、香蕉,可以保护脑血管。     5、避免情绪激动 脑血管已有硬化的患者,如果突然情绪激动,可能会无法承受突然增高的血压,很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发生中风。 冬季,哪些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怎样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有健康方面的困惑,快来咨询名医吧!

  •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它高发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老年人群体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陈筱潮教授告诉我们,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要完全治愈有一定难度。因此医生多主张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应长期随访和服药。 冠心病患者饮食应清淡 运动注意别太激烈 陈筱潮教授介绍到,冠心病的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冠心病患者多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因此从饮食结构上应避免太油腻、胆固醇高、盐分高的食品,尽量多食用清淡的蔬菜。 而在运动方面,陈筱潮教授提醒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尽量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更要避免竞争性、对抗性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建议冠心病病人多做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等,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冠心病可提前预知 运动后胸闷要尽快检查 陈筱潮教授提醒家庭医生在线网友,冠心病的自我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者家族中有冠心病发病史、家族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自我防范。陈筱潮教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自我判别方法,方便大家初步的检测冠心病的早期风险。如果经过一定量的运动觉得胸闷或者有胸前绞痛的症状,这就高度提示有冠心病的可能性,特别是存在以上几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要尽快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冠心病应常备急救药 发病第一时间打120 冠心病的患者以及家属都应重视患者的急救工作。如果已确诊为冠心病,陈筱潮教授建议患者们家中备用一些急救的药物,最常见的是硝酸甘油片、救心丹等等。一旦自己出现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将药物按医生的建议服用,一般建议放在舌头底部含服,这样起效更快。如果一粒药物还不能解决症状,就需要马上含服第二粒药物。 不少患有冠心病的老人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自己的亲人,希望亲人能送自己去医院。但陈筱潮教授建议,这样其实可能耽误急救的时间。如果家中只有患者一个人时,最好的急救方法是马上拨打120,告诉急救医生自己的住址或者自己所在的地点,以及具体的症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赢得抢救时间,比给家人第一时间到达发病现场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