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暂无科室医生
青光眼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暂无患者评价
青光眼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皮肤起疙瘩,痒多久了根据图片考虑是荨麻疹,这个和过敏有关,但是具体什么过敏不好说,这个起的快落的快,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这个也属于是过敏反应,但是具体什么东西过敏不好说,可以到医院查一个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22

    总回复次数

    12
    患者:女 34岁
  • 两个多月大的***宝肛周有点发红有一圈白头粉刺一样的小点点你好没发红吧****涂一下******涂不影响没关系注意**屁股有点发炎的样子一天三次表皮也用一下

    总交流次数

    17

    总回复次数

    10
    患者:男 2个月22天
  • 左脚大脚趾头麻到小腿肚子麻是怎么回事你好腰椎不舒服吗左脚大脚趾会肿吗?可能要查下腰!先拍张片,如果经济允许,查腰椎ct小腿外侧,是坐骨神经支配因为年龄尚年轻,必须查下才能诊断是怎么回事可能,医学发达,

    总交流次数

    63

    总回复次数

    33
    患者:男 26岁
  • 身上一到夏天就特别痒,浑身痒。其他季节没有问题。你好这次几天了和季节有关过敏导致的可以口服*****没有什么注意的可以用*******兑水洗澡为了您的用药安全,请问您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总交流次数

    27

    总回复次数

    12
    患者:男 80岁
  • 心里觉得很累你近期有没有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疲劳,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你先做个心理测试吧,如果打不开就把链接复制或手动输入到浏览器再打开,做完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10

    总回复次数

    6
    患者:女 16岁
  • 你好我背后有毛囊炎您好,京东大药房药师工号0022,很高兴为您服务!您好,请问您有什么用药问题需要咨询^_^是己确诊该病情是吗?多久了您好,为了您的用药安全,方便药师指导用药,方便提供下用药人年龄、性

    总交流次数

    52

    总回复次数

    29
    患者:女 0
  • 孩子贫血,医院开过这药已服用快2个月家长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好的,您需要开几盒?怎么服用的?好的,稍等家长您好!处方已开家长您好

    总交流次数

    19

    总回复次数

    8
    患者:女 4岁
  • 我和陌生人有过性生活,正确戴安全帽了,但是我有点后悔,也害怕艾滋病,需要吃这个药吗?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没有这种说法的不用太紧张的戴了***会好很多但是也有点风险的就和带了**套还会怀

    总交流次数

    75

    总回复次数

    37
    患者:男 35岁
  • 2型糖尿病您好,我是内科尹新禄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您好,您是需要开具上述*** 笔芯********药物的电子处方吗?好的,开具药物之前,需要向您核实目前有无药物过敏史及肝肾功能异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建议您:注意严格控制饮食,定时定量就餐,适度运动,按时用药,用药期间要定时监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医院或线上问诊咨询,不适随诊。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14

    总回复次数

    6
    患者:女 56岁
  • 一动就出汗您好,我是中医科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问您出汗是白天还是夜间比较多呢?吃辛辣或运动后出汗是否更重。身体哪些部位出汗呢?方便发一下舌象吗?可以为您深入辨证看一下。请问您平时
    一动就出汗多汗证 气虚湿热证
    一动就出汗中药7付,服用完后复诊,根据情况调整处方。服药期间建议不服用其他中药和中成药。注意休息、保持良好情绪、不熬夜;清淡易消化饮食;饮食忌荤腥、辛辣刺激、油炸食物、生冷水果;忌烟酒。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52

    总回复次数

    35
    患者:男 32岁

展开更多

青光眼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临床上常见到肝癌病人因肝外症状就诊,肝区肿块已增大至数公分,甚至于十数公分,让医生扼腕叹息的是,这时候病人已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肝病患者一旦发展到肝癌阶段,那么病情就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疗效目前来讲,并不是那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难以早发现。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大于5cm的肝癌又很难根治。从无症状的肝癌发展到有轻微征兆的临床早期,月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而如果错过这一段时间,治愈率将大受影响,因此,肝病患者如何发现早期肝癌就成为了治疗中的重点。 观察症状判断早期肝癌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一旦出现早期肝癌,患者可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肝区不适、上腹胀满等肝癌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肝癌患者独有,肝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重度脂肪肝、酒精肝等患者都可出现此种症状。而且出现这种症状时,在没有详细诊断的情况下,往往会误诊为肝炎发作、胆囊炎等而贻误病情。 哪些人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①五年以上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②4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肝炎病史;③长期嗜酒者;④临床诊断为持硬化者;⑤有肝癌家族史者;⑥目前有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过异常,但未证实是肝癌者。 通过检查发现早期肝癌 ①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AFP,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 ②B超声显像可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好的超声仪以及有经验的医师仔细检查能检出1cm直径的肝癌。并鉴别占位病变是囊性或实性,了解肝癌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和肝内及邻近器官的播散及浸润情况。显示肝内门静脉及其属支是否有瘤栓等。 ③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是进一步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CT是目前检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肝病专家指出,如果你是属于以上肝癌高发人群中的其中之一,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仅要做好目前的疾病控制,更要在生活中等各个方面多加注意,以更好的预防、发现早期肝癌。

  •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有脂肪肝的症状吗?   其实大多数患脂肪肝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常常为查体发现……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脂肪肝呢?       爱喝酒的人 肥胖“肚子大”的人 喜欢大鱼大肉,饮食油腻的人 长期服用激素、抗心律失常等对肝脏有损伤药物的人 长期营养不良、过度节食减肥、吃得清淡的人也有可能患脂肪肝   得了脂肪肝该怎么办呢?   1、饮食疗法   摄取高纤维、高蛋白和富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糙米、玉米、燕麦类;坚果类;海带、香菇类;鸭梨、山楂水果类;胡萝卜、甘薯、大蒜、洋葱蔬菜类。)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避免夜宵和暴食。   2、运动疗法   要保证规律有氧运动,但是锻炼的时候切忌操之过急,运动过度反而会适得其反,损伤关节和肌肉。     3、药物治疗   药物辅助治疗要合理, 一般轻中度脂肪肝是无需用药的,而且用药增加肝脏负担,有害无益。 另外脂肪肝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哦,以便动态观察有无进展情况。   来和我一起来保护好你的肝儿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临床特征: 珍珠样丘疹多见于 20~40 岁左右的男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龟头的边缘与冠状沟交界处。表现为 1~3mm 大小的丘疹,位于系带两侧损害较大。丘疹顶端圆而光滑,有个别丘疹呈毛状或丝状。丘疹互不融合,多密集排列呈一行或多行,在龟头背侧明显,可部分或完全环绕龟头。颜色多为珍珠状白色,少数为淡红色、肤色,部分可出现轻度红肿。无疼痛、无破溃,且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临床特征: 尖锐湿疣好发于男女私处或肛周部位,损害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红色或污灰色。根部常有蒂,且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易出血。皮损裂缝间常有脓性分泌物郁积,致有恶臭,且可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感染。本病常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异物感、痛、痒感或性交痛。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里急后重感。 尖锐湿疣发病初期,有 2 周-8 个月的潜伏期,病情的发展因人而异,发病初期有些人可见局部轻微瘙痒、疼痛,部分人没有症状显示。多发部位为阴道、外阴、肛周、宫颈、肛门等,临床上,同时两个部位一起发病的患者也比较常见,在病处,有淡红色或灰色小丘疹可见,这些小丘疹呈疣状突起,可融合形成菜花样赘生物。 大家如果怀疑自身患有尖锐湿疣疾病的的时候,是需要特别的在意的哦,是可以通过白醋的实验方式,来看下自身是否得了尖锐湿疣疾病了,如果是得了尖锐湿疣的话,那么患者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了。

  •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等,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为临床特征,同时可以出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受累,是一种慢性变异性系统性血管炎。 患者病情呈“发作-缓解”交替变化,除少数因内脏损伤控制不佳死亡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白塞病如何调理副作用小?病情控制后,停药不易复发? 白塞病可选用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各有尤势。 西医治疗白塞病常用药物有非甾体药物、沙利度胺、激素、生物制剂。需要长期服用,停药病情容易加重。长期用药有很多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异常、神经轴索变性、犯困、骨质疏松等。 中医治疗白塞病副作用小,可从根本上改变体质,提高免疫力,病猜可得到有效控制,停药后症状可持续缓解,病情不易复发

  • “医生,你看我这个疹子是梅毒的疹子吗?”很多人有过一些自己怀疑是不洁的性接触后,就会发起类似的问诊咨询。梅毒感染现在是我国报告病例数中排名前三的性病。这跟人们的疾病知识和预防意识匮乏是有一定关系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梅毒知识的科普,”终生阳性“是指不能治愈吗?    1    -1-我得了梅毒吗?I 梅毒的传染梅毒(syphilis)是人类独有的疾病,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都是传染源,感染梅毒的人的皮损及其分泌物(精液、乳汁、唾液)、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约 95% 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II 梅毒疹发生高风险性行为之后,很多人精神心理压力比较大,皮肤出现红疹就会非常紧张。但是梅毒疹是有特征的,我们要注意区别。其实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过 2~3 周潜伏期,即会发生皮肤损害,叫做一期梅毒。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硬下疳,特点是皮损不产生疼痛,触摸有软骨样硬度。好发部位是外生殖器(90%)和会阴。硬下疳初为暗红色斑疹,后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直径达 0.5 cm~1.5 cm,表面坏死而形成溃疡。未经治疗的硬下疳一般可持续 3~4 周。硬下疳消退 3~4 周后(感染 9~12 周后),少数可与硬下疳同时出现的二期梅毒,会随着梅毒螺旋体经血流传播全身引起各脏器出现多数小病灶。其中梅毒疹特点为皮疹多发、对称分布,常在四肢、躯干、手脚掌部位,皮疹铜红色,传染性强,不经治疗一般几周后可自行消失。III 何时可以解除警报高风险性行为后多长时间会出现梅毒症状,多久之后就可以彻底放心了呢?患者感染梅毒后,经一定活动期,由于机体抵抗力增加或由于治疗的影响,临床症状会暂时消退,但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此阶段称为梅毒的潜伏期。梅毒潜伏期大概为 9~90 天,平均 3 周。患者通常在梅毒感染后 2~4 周开始发病。梅毒即使在潜伏期诊断也是可以准确查出的,其中梅毒血清学检查就能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前者常用于临床筛选及判定治疗的效果,后者主要是用于判定试验,但是它不能判定治疗效果,一旦患有梅毒,这一试验将终身阳性。所以谈梅毒转阴、终生阳性我们都要知道对应的试验是什么,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有过高风险性接触者应及早去医院就诊检查,抽血化验,必要时重复多次梅毒血清学检查,以免错过最佳诊疗时期。但是一旦过了3个月还是阴性,就不需要过度紧张疑病了。-2-并非绝症-早治疗早痊愈其实梅毒是可以治疗好的,但必须做到治疗要早,药物剂量要足。病人如果在生殖器部位出现硬下疳后 1~2 周内,能及时得到正规治疗,其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可以被悉数消灭, 临床症状随之很快消退, 即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如果在一期梅毒阶段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8~10 周内) 得到正规治疗,治愈率可高达 97%;即使在二期梅毒阶段 (从出现梅毒疹到感染后四年内) 才得到治疗,治愈率仍然有 90%。不过梅毒治愈后,要复查 2~3 年,如果出现复发,则必须再次进行驱梅治疗。梅毒治愈后,是不会影响到下一代的,谨记听从医生嘱托,坚持治疗,做好日常护理。 审稿专家 | 龙振昼点击即可问诊: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79010126818 

  • 这位男生今年17岁,上海籍,是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母亲批评后,趁其驾车途经卢浦大桥引桥处停车时跳下。这起事件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有反思家长不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支持,反而批评他;有痛斥中国教育给学生的压力太大;还有建议社会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爱的教育。 因为职业关系,我接到过不少亲友以及陌生来访者咨询青少年的自杀问题。我发现,相当一部分悲剧产生的原因不在于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杀等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预防和处理这类问题。从这个角度,我想和家长们分享几点注意项。自杀问题日益突出在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青少年自杀非常罕见,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对这类问题很少关注。事实上青少年自杀是一个突出的、全球化的社会问题。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认真考虑过自杀)、自杀计划(做过如何自杀的计划)、自杀尝试(曾采取措施自杀)、自杀已遂(因自杀死亡)四类。有调查显示,在我国中学生中,1年内有12.2%的学生想过自杀,8.3%的做过自杀计划,4.4%的尝试过自杀,2.5%的曾多次自杀。在我们的认知中,美国学生学业压力小、家庭教育开明、社会重视对他们的生命和爱的教育、心理健康服务发达。按我们现有舆论的逻辑,他们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应该很少。事实是,美国这方面的问题同样突出,自杀是美国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因素。今年4月份刚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2010-2015年间美国青少年企图自杀率增长了23%,自杀率上升了31%。我列出这些数据,一方面是想提醒家长,青少年自杀问题并不罕见,掌握相关的知识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想提醒舆论,分析问题、给出建议时,应就事论事,有理有据,不宜放大问题,凭空想像。高度重视自杀信号“又来这一套,吓唬谁呢”,曾经有位中学生的母亲,因为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要跳楼向我咨询,我提醒她尽快采取措施保障孩子的安全时,她向我反馈她家先生是这样说的。“你孩子有自杀想法、计划或行动吗?”在咨询中,遇到因孩子压力很大出现反常行为来咨询的家长时,我会问他们这个问题。多数家长会一脸惊讶,你怎么能问出这种问题?还有的家长会说,不知道啊,没问过啊。 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家长对孩子自杀信号的关注极少。重视自杀信号是预防孩子发生极端行为的最重要一步。自杀信号是在提醒我们,孩子遇到困难了,需要家长及时提供帮助。中国最权威的自杀干预专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中国总代表、加拿大人费立鹏先生曾总结了青少年可能自杀的迹象:✔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说过要自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抓伤或划伤身体,或其它自伤行为✔ 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失去父亲或母亲)✔ 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 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家长平时和孩子相处,如果看到他们有以上表现,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 认真倾听:家长看到孩子出现极端行为时,往往手足无措,或担心、焦虑,或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有的家长甚至指责孩子,这些表现会加大孩子的压力,难以向你敞开心扉。此时家长应该努力平复心情,鼓励他们和你谈心,认真倾听,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直接询问:“你有自杀的想法、计划、尝试吗?”直接问孩子这个问题。冲动性自杀的概率很小,自杀者通常会认真考虑如何实施自杀,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计划。有人担心这个问题太直接,反而增加自杀或自杀想法,事实是,了解清楚他们的自杀行为,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保证安全: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杀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他们的安全。尽快收走他们的自杀工具,或将其带到安全场所,在得到专业帮助前确保有人陪伴他们。询问自杀计划和保证安全是自杀预防最关键的两步。✔ 求助专家:尽快向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求助,请他们指导你如何来应对这种复杂的问题。学校里的咨询师和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800-810-1117、010-8295-1332)都是可靠的咨询资源。这些措施简单易行,也能很好地帮助处于高风险的尝试自杀者。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即便是孩子没有出现自杀信号,但梳理孩子做出极端行为的原因,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是更理想的解决办法。我们社会舆论习惯将孩子自杀问题与单一原因挂钩。上海少年出事后,舆论批评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引发大家对家庭教育的大讨论。我们还常常会看到,如果孩子的自杀行为发生在学校,舆论又会一边倒地抨击学校教育不当。这些宏大的、针对性相对较差的批评吓得现在不少家长直言,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让学校一旦发现孩子有极端行为迹象时,赶紧让家长带回家,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孩子是在家里遇到很大的压力,比如父母间有矛盾、家庭重组或隔代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等。有些孩子是在学校中遭遇挑战,比如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孤立、欺凌等。还有些孩子是患上精神疾病,没得到及时治疗而出现自杀。预防孩子出现极端行为,首先是要注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减少孩子在家中的压力。这不仅是指家长间要恩爱,还包括注意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太高,和孩子交流时要多鼓励、肯定、表扬,少否定、批评。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少讲大道理,甚至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其次是当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孩子在学校遇到学习压力、成绩下滑、同学冲突等困难时,往往需要家人的支持。但有些家长常常注意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些家长则是和孩子讲大道理,还有的家长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批评。这些行为会加剧孩子的心理压力,做出极端行动。无论孩子遇到哪些压力,犯了哪些错,家长都要先认真倾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他们一同面对挑战。 有些孩子是因为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做出极端行为。一项研究中发现,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近34%是因为情绪低落或其它精神心理问题。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往常有很大变化时,比如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应及时去看心理或精神科医生。如果诊断出抑郁症等精神障碍问题,要尊医嘱服药治疗。我常见到的情况是,家长或不了解心理问题忽视了孩子的异常表现,或出于面子等原因,无法接受孩子出现心理或精神问题的客观现实,延误了孩子的治疗。 青少年自杀事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参考文献:星一, 乔毅娟, 段佳丽, & 白承续. (2015). 北京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及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6(9).张艺阳, 段佳丽, 吕若然, & 宋逸. (2016). 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7(2).Burstein, B., Agostino, H., & Greenfield, B. (2019). Suicidal Attempts and Idea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 2007-2015. JAMA Pediatrics.

  • 川字纹切除后几天拆线最合适?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