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暂无科室医生
中医儿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暂无患者评价
中医儿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罗汉果僵苗用什么药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你好这儿只咨询人的皮肤病没关系

    总交流次数

    9

    总回复次数

    5
    患者:女 38岁
  • 轻微中风,你好,我是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中级医师,***,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你是患者本人吗这么年轻不应该啊奥奥咨询什么问题可以开几盒为了用药安全,请问你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有肝肾功能异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24

    总回复次数

    16
    患者:女 31岁
  • 婴儿用哪一款感谢您体验京东育婴师育儿咨询服务,如果您有儿童常备药、儿童生长发育、科学备孕相关问题的需要,京东平台为您准备了儿科、妇产科专家一对一服务及专属福利!您好您看看https://item.m.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9

    总回复次数

    7
    患者:女 0
  • 我吃饭基本只吃肉,蔬菜只吃土豆,西红柿,其他蔬菜水果基本不吃,口腔溃疡反反复复,想问问吃点什么***您好复发性溃疡可以吃点复合维生素B族和****建议您在饮食上尽量清淡、避免烟酒、少食辛辣食物、规律饮

    总交流次数

    11

    总回复次数

    5
    患者:女 23岁
  • 这个牛奶有配吸管吗 您好,我是主治医师谭久志,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我是中医科医生,只能从中医角度跟您讲一下您咨询产品的性、味、归经,以及食用建议,具体产品相关的问题,辛苦您 点击加入购物

    总交流次数

    5

    总回复次数

    4
    患者:女 0
  • 可以开一剂增液承气汤吗?您好,我是主治医师邢书,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感谢您的信任!!!为了您的用药安全,请问您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疾病史?是否正在服用药品?是否

    总交流次数

    35

    总回复次数

    22
    患者:男 37岁
  • 你好 **系列的有试用装吗感谢您体验京东育婴师育儿咨询服务,如果您有儿童常备药、儿童生长发育、科学备孕相关问题的需要,京东平台为您准备了儿科、妇产科专家一对一服务及专属福利您好有的不知道是几段您可以选

    总交流次数

    6

    总回复次数

    5
    患者:女 0
  • 老年人身上有好多湿疹子几天了?痒不痒?之前治疗过吗?有没有照片?以前诊断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物首先没有照片我没办法判断病情第二您没法提供药物 不麻烦 下次您最好拍个照片 病历和用药都拍一下

    总交流次数

    18

    总回复次数

    8
    患者:男 75岁
  • 94岁卧床病人您好,我是主治医师刘丹,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感谢您的信任!!!有什么问题帮你转老年科了你点确认转诊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9

    总回复次数

    6
    患者:女 0
  • 阴道外长了个小疙瘩您好,我是妇产科医生王轩,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您好您方便发一下照片吗?好的发现多久了呢?硬的软的呢?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吗?好的,您没有来月经前有外阴痒吗?白带量多、颜色
    阴道外长了个小疙瘩阴道炎
    阴道外长了个小疙瘩等您月经干净三天,您可以使用*******软胶囊放置阴道,每天睡前放1粒,用6天;同时配合洁尔阴洗液,10ml稀释*****后清洗外阴,早晚清洗外阴;使用一周看看效果

    总交流次数

    64

    总回复次数

    35
    患者:女 24岁

展开更多

中医儿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世界糖尿病日刚刚过去,看了那么多科普,这十个问题糖友们都能答上吗?1 你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血糖仪吗?一台便携式的血糖仪是糖友的战友,你会操作了吗?2 你做好监测血糖工作了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做好血糖监测,才能知道病情情况,对治疗方案的反应,让医生能准确制订和调整合理的降糖方案。你一天测几次血糖,都在什么时间呢?3 你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吗?血糖控制目标根据人的年龄,危险因素等是因人而异的,你牢记着自己的目标吗?4 你知道为什么有人早上起来的时候血糖高吗?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反应性高血糖现象,是由于夜间发生的低血糖诱使升糖激素分泌导致的清晨高血糖,提示我们睡前胰岛素剂量过大了。另一种可能性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足以抵抗晨起不断升高的升糖激素水平,从而导致的黎明时血糖逐渐升高。这时候又需要我们睡前使用的胰岛素加量。都是清晨高血糖,为了搞清楚我们到底睡前胰岛素应该减少还是增加,我们可以监测夜间多点血糖,若发生低血糖则次日凌晨的高血糖为反应性高血糖,否则就是“黎明现象”。你遇到这种情况了吗,顺利解决了吗?5 你知道胰岛素针头是一次性的吧?胰岛素注射针头有一层特殊的涂层,可以在注射过程中起到润滑的作用,用过一次后,涂层会有损坏,再次使用会引起疼痛、感染、针头折损等情况。6 你知道吗?血糖波动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可怕,更容易引发糖尿病并发症。我们的控糖之路上,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7 你知道你需要比一般人更警惕低血糖吗?你知道所有低血糖可能的症状吗?低血糖的表现多种多样,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可表现为神志改变、认知障碍,甚至抽搐和昏迷。老年患者可能会有一些非典型的症状,比如清晨高血糖就意味着夜间可能出现了低血糖。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症状低血糖,或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8 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吃吗?你知道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吗?清淡饮食,定时定量,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 1/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足量饮水,限制饮酒。你都做到了吗?9 你知道怎么锻炼吗?你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吗?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 3 次,每次不少于 20 分钟。运动强度维持在适度出汗、不能唱歌、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为佳。你都做哪些运动呢?10 你知道除了血糖,还要做哪些检查吗?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以及心、肾、神经、眼底等情况,都应该关注。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咨询请点下图

  • 医生表示,治疗尖锐湿疣是不需要住院的,正常门诊治疗就可以,尖锐湿疣治疗只要方案对头方法得当就可以完全完全治好该病的,都能够治好的。不过也要看个人病情,如果患者选择的是手术疗法,病情也比较严重,那医生就会建议患者住院,其实不采取手术治疗,那治疗尖锐湿疣是完全不需要住院的,只要患者能做到按时治疗,就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初发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要找对治好方法,达到去疣清毒的疗效。清毒是治疗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关键。不要只图一时的便宜,就胡乱在网上买药治疗,耽误了治疗时间,尖锐湿疣这个病是病毒感染!主要是以清除潜在的病毒根蒂为主,去除表面的疣体为辅,病毒完全清除,才能完全根治不复发。 尖锐湿疣症状较轻的患者很快就可以治好,但一旦复发就得继续治疗下去,如果治疗之后 6-8 个月没有复发,那么很大机会不会再复发了,临床治好标准是一年。 中医治疗本病以清热利湿、活血、软坚、散瘀、解毒消疣的中药内服,清除体内血液中及组织细胞核内的病毒及治疗后残留的病毒,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激光、不手术、不留疤痕、标本兼治、愈后不复发、治本除根的优势。 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科学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做到根治不复发,若是选择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会导致尖锐湿疣的不断复发以及治疗费用也会越来越多。 虽然现在有很多的疗法,但因为发病部位比较的特殊,不是所有的疗法都适用的,像上述所说的激光、电灼等,就不适合,也不能治好,因为即使把疣体去掉了,病毒还在,所以复发在所难免。 建议通过国家专利中医组方(专利号: 2011101665723),采用纯中药汤剂的“口服+局部泡洗”结合治疗,不仅能去除局部疣体,泡洗的过程还能将 HPV 病毒完全清除,确保疾病不再反复发作。为了让患者放心我院是签约治疗,不愈全额退款。

  • 冬天血糖水平比较高,夏天血糖水平比较低,这种情况临床上很常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体的血糖浓度,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水平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由于一年四季温度的不同以及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 比如相对于寒冷的冬天,人们更喜欢在夏天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比如散步、打球等,而这些户外活动有助于排汗量的增加和人体内糖的消耗。同时,相较于冬天,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饮食偏于清淡。因此,夏天人们会从饮食上摄取更少量的糖。 除了外界因素的作用,夏天人体自身胰岛素分泌较多,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增高。综合以上原因,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节。 夏季血糖控制的注意事项 夏天血糖值普遍降低,但糖尿病患者不应自行减药 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地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剂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 7.0mmol/L 左右即可 夏季血糖自然降低有助于维持疗效和加强患者治疗信心 糖尿病患者在夏季仍要密切监测血糖,坚持用药 药物剂量或种类调整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减药停药 当夏天血糖值普遍降低,有时甚至接近正常的时候,糖尿病者还要不要继续按原量服用降糖药呢?答案是否定的。夏天虽然血糖水平相对较低,但千万不可自行随意减药。自行随意减药或停药导致部分糖尿病患者长久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的要害是持续高血糖,并由此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地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国际上血糖控制理想的标准是:空腹血糖 4.4-6.1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4.4-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放松警惕,反而要充分利用好夏季,强化治疗,促使轻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重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对于少数患者不仅不能减少药物剂量,甚至还需稍加剂量,待血糖水平降至正常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减药。 当然,即使是可以减药也必须与医生配合,原则是循序渐进,不能骤然停药,以免发生意外或使病情加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低血糖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压上升,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而老年患者往往并发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 7.0mmol/L 左右即可。 利用夏天血糖自然降低的规律,将血糖有效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于正常水平,这对进一步维持疗效,加强患者治疗信心,都大有好处。 由此,我们再次提醒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在夏季,仍要密切监测血糖,坚持用药,如需调整对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务必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记不可随意减药停药。

  • 点击查看

    作者:六大内,第十一诊室

  • 看过战狼2的人,肯定对吴京和非洲朋友斗酒的场面印象深刻。吴京喝完几大杯啤酒,又闷头灌一整瓶中国白酒,最后非洲朋友举手投降。吴京酒尽兴处,想起自己的未婚妻龙小云,不禁泪下,铁汉柔情表现得非常到位,是战狼中比较感人的一个片段。 但电影终归是电影,从健康的角度说,吴京啤酒+白酒这样的斗酒,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每天喝酒超过20克,3到5年之后,就会患酒精性肝病。酒精肝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肝硬化。酒精性肝病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变成酒精性肝硬化,再来医院治疗,为时已晚,剩下的选择往往只有换肝了 每天2两白酒 4周后肝脏就会损伤 一天喝2两白酒,4周下来肝脏就会脂肪变性,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脂肪肝。如果连续喝上2个月,肝脏就会出现明显的损害,转氨酶就会高。但是等你出现症状不舒服的时候,可能要半年,甚至三五年的时间 对国人来说,就算是每天喝酒超过20克,持续3—5年以上就可能出现酒精性肝病。20克的酒精量仅仅相当一两五十度的白酒。如果你每天喝一两白酒,持续三五年以上,那么基本就有可能会得酒精性肝病。 酒精肝损害不可逆 加大肝癌风险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饮酒越多,酒精性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进而引起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如果肝炎患者,再大量酗酒,酒精和病毒协同作用,将会大大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肝癌的发生。 酒精性肝病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变成酒精性肝硬化,再来医院治疗,为时已晚,剩下的选择往往只有换肝了,因为已经形成酒精性肝硬化的肝脏是没有办法再修复的。 遗憾的是,酒精肝平时没有特异的症状,但是人们对此并不重视。酒精肝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常常在有症状的时候才前往医院,这时候很多已经是肝硬化失代偿,到了晚期肝硬化。 爱喝酒的人注意这些护肝窍门 喝酒是现代社交应酬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很多人的生意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那么喝酒应该怎么保护肝脏? 1、尽量戒酒 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酒精可直接影响蛋白、脂肪的代谢功能,从而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导致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出现酒精肝,无论处于疾病的哪个阶段,在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 2。合理饮食 应以多食素食,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宜清淡,忌油腻,富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并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C、K及叶酸类较多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 3、半年查一次肝功能 大概每半年就要去医院检查一次肝功能,通过抽血、B超等影像学检查,看看你的肝脏是否正常是否健康,看看长期的饮酒对肝脏有没有造成明显的损伤。如果有明显的损伤,就要及时进行医疗上的干预措施来处理酒精性肝病。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健身大军,热情是好事,但是如果连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都分不清,对健身存在各种错误认识,盲目锻炼,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健身误区,你是不是也有呢?  误区一  想瘦哪里就勤练哪里  “很多女孩健身,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不是想快点减肚子,就是想快点减大腿或胳膊。” 急于减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练哪儿就可以瘦哪儿的想法比较片面。无论是身体训练还是运动减脂,脂肪是整体代谢的,并不是今天练腹肌,肚子就会变小;明天练胸肌,胸就会变大。  人体内的脂肪是全身分布的,不论是增脂还是减脂,脂肪都是按一定比例全身增加或消耗的,并不存在练哪瘦哪的情况。  曾有试验证明,无论是连续6周只做卷腹训练还是只做单腿蹬踏的力量训练,脂肪的减少都是全身性的,并没有只瘦肚子或者只有一条腿的脂肪变少。因为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运动量达到一定程度而需要脂肪来提供能量时,是无法做到“就地取材”的,只是通过力量训练加强某个部位的肌肉,让它看上去更加紧致一点。  “减脂减全身,增肌增局部”。因此,瘦下来时究竟是先瘦了肚子还是先瘦了脸,很难说清楚。  误区二  有氧运动30分钟才开始消耗脂肪  很多人认为,有氧运动一定要坚持到30分钟以上,不然就达不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事实上,研究显示,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几乎不会动员到皮下脂肪,但会消耗血液中游离的脂肪,20分钟后开始动员非游离的脂肪组织。而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脂肪分解供能的比例逐渐升高,从有氧40分钟左右开始,脂肪成为供能的主要物质。但这并不能说明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对于脂肪消耗是无效的。况且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物质在人体中是会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即使你的运动时间不到20分钟也是能消耗脂肪的。  “30分钟”的时间节点是片面的。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做工的肌肉群越多,训练的效果会越好。比如,在跑步机上,如果调动全身的肌肉群快走,尽管只有10分钟,但代谢的热量并不亚于肌肉群没有收紧的情况下跑30分钟的效果。 当然有氧训练一般建议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但是,前提条件是让身体的所有肌肉尽量多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三  肌肉酸痛,锻炼效果才好  无论是资深健身人士,还是健身小白,都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惑:运动之后,第二天没有什么感觉,肌肉也没有酸痛感,这是不是表示锻炼没有到位呢?  锻炼后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通常是在运动结束24小时后出现,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  DOMS往往是在刚开始进行新的训练或突然做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产生的。实验和研究显示,人的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几次训练后,就会慢慢习惯,不再酸疼,但这并不代表训练效果变差了,只是你的身体渐渐熟悉了新的训练动作和强度了。所以,运动后肌肉酸疼的程度,并不是训练效果好坏的指标。  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有很多,不经常锻炼、提高锻炼强度、在停止锻炼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锻炼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肌肉酸痛。锻炼时需要把握强度,循序渐进加强。 另外,偶发的肌肉酸痛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哪一个部位缺乏运动,从而加强相应部位的锻炼、减少肌肉酸痛。  误区四  肌肉越多越健康  有的男性倾向于把自己练得异常壮硕,认为肌肉越多人就越健康。 事实上,人的正常匹配是骨骼加脂肪和肌肉,肌肉占的比重会大一些。普通人的肌肉比重在30%—40%,像C罗这种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在50%左右,而职业竞技健美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可能会更高一些。肌肉越多基础代谢率越高,对身体来讲是好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基础代谢率状态下,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  如果想通过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可以应用全美运动医学会出版的《体适能手册》的概念“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指心脏、血管、肺和肌肉能顺利执行日常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能以最低的疲劳与不适,来应付偶发事件的挑战。  而健康体适能包括以下4个要素: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韧性以及身体组成。肌肉适能只是体适能的一部分。要达到良好的体适能还需要其他身体功能的锻炼,而不仅仅是练成肌肉男。  误区五  出汗多,脂肪消耗就多  “汗水是脂肪在哭泣”,这句话虽然很励志很热血,但是流汗多少跟减脂效果并不存在正比关系。设想一下,夏天温度高时,在太阳下即便不运动也会出汗,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脂肪在燃烧呢? 可见,运动会流汗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量增多,人体为了不让体温过高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降温。这与脂肪的燃烧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同样的运动强度,流汗多少并不左右你的脂肪消耗量。  而且运动大量排汗导致的体重下降,减掉的主要成分是水而不是脂肪。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尽量不要出太多的汗,出汗太多又不能及时补充体液时,不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还会引发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导致中暑,甚至有生命危险。为此,专业人士建议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不同人锻炼有不同的目的如果希望通过运动解决颈肩腰腿疼痛等问题咨询专家,获得个性化意见立即点击下图,限时优惠

  •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是有家族遗传的倾向的。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若父亲或母亲曾患严重抑郁症,其子女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高 8 倍。 据国外的一份调查资料报道,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为14%,二级亲属(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孙子女、甥侄)为4.8%,三级亲属(堂、表兄弟)为3.6%。一项有关于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双卵双生子患病率为16%-38%,单卵双生子为33%-86%,最高可达92.6%。双生子的寄养研究也发现有同样情况。 焦虑症的遗传危险度:★★★ 据调查显示焦虑症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一家有2人或多人患焦虑症是很常见的。焦虑症的代际传递现象,主要不是因为先天遗传,而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 美国曾发表的一个研究证实,亲子之间焦虑的传递主要是由于焦虑父母抚养后代的方式、直接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等,儿童及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从父母处习得焦虑行为。 换句话说一个容易焦虑的妈妈很可能会教出一个焦虑的孩子,尤其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适当的修复,那么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很可能会把焦虑的情绪带给后代,如果父母不改变自己的话,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焦虑“遗传”下去。 所以,父母如果不想自己的焦虑症传递给下一代,那父母最好尽早接受系统的抗焦虑治疗。 大多数精神疾病的遗传度都比较高,但焦虑性质疾病具有代际传递的可阻断性,所以早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下一代患有焦虑症。 精神分裂症遗传危险度:★★★★ 不少研究提供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确有可能遗传,然而其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并非某单个基因 100% 控制遗传。血缘关系越近,遗传概率就越大。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罹患率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罹患率增加至16%,若双亲均患有该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为40%-68%。至於周期性的躁郁病,一般人的罹患率是0.4%左右,异卵双胞胎的罹患率是26.3%,而同卵双胞胎罹患率是95.7%。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代可能更容易患上其它种类的精神疾病,比如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或者较常人更容易表现出性格缺陷、人格障碍问题。 得了心理精神疾病应该怎么办? 虽然遗传对抑郁、精神分裂的成因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绝对因素,子女不一定会发病,我们不能忽略后天生活环境的因素。 如果你们希望孩子好的话,从一开始就应该锻炼孩子的品格心性,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让孩子的意志和体质得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精神疾病的发作。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