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多年的诊疗经历中,总结出心血管病的六大常见误区:误区一:维生素能预防心血管病。中国老百姓买维生素的积极性特别高。实际上最近20年做了大量研究,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吃维生素E,能减少心肌梗死或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而且,维生素应该从食物中获取,而不是靠胶囊药片。误区二:盲目接受起搏治疗。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Holter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现在指南提出,长间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植入起搏器。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误区三:早搏是疾病。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毫无症状,或因其它病就诊偶然发现。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误区四:女性ST-T波改变一定冠心病。女性ST-T波改变大多不是冠心病。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岁女患者,忧心忡忡地讲起她们的病史,很认真地说自己被诊断冠心病三、四十年了,最近接受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中青年女性,如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不吸烟,没有家族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这些心电图上的ST-T,改变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这些中青年女性中,不少人因心电图报告ST-T改变被造影,从而接受大量放射线,这样不仅花了钱,大量射线还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这是当前过度医疗的一个大风口!误区五:认为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律失常。不少人看到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误区六:换季定期输液稀释血液。血液粘稠度很容易被老百姓关注。“稀释血液”成了一个荒谬的大市场:各种保健品、洗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很多老年人在换季的时候,去医院打点滴,点的不是糖就是盐,树皮、树叶做成的东西放到输液瓶里,“五彩缤纷”,这安全吗?真的很不安全!也没有效果。解决“血粘稠”最可靠的方法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多饮水,多运动。(胡大一大夫公众号授权转载)心脑血管专场,优选医生点击下图直达

  • 点击查看

    男科常见问题阳痿、早泄。 阳痿患者,在性刺激下阴茎无法正常勃起;勃起硬度不足够插入阴道,并且不能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直到性交完成。 早泄患者总是或几乎总是不能控制/延迟射精;心理上会出现消极的身心影响,如苦恼、忧虑、沮丧和躲避性生活。

  • 癫痫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这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2. 均衡营养: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3. 控制咖啡因摄入:咖啡因含有兴奋神经系统的成分,过多摄入可能引发癫痫发作。因此,患者应限制咖啡、茶、巧克力和某些饮料中咖啡因的摄入量。 4. 避免食物过敏:有些癫痫患者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乳制品、鸡蛋、坚果等。如果存在食物过敏,应避免摄入这些食物,以防诱发癫痫发作。 5. 控制食盐摄入:过量的食盐摄入可能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是癫痫的诱因之一。因此,癫痫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选择低盐或无盐食品。 6.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生鱼片、生肉等潜在存在食源性疾病的食物,以减少发病风险。 7. 避免酒精摄入: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容易诱发癫痫发作。因此,癫痫患者应避免饮酒或限制酒精摄入。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饮食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患有癫痫,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以获取更详细的饮食指导。

  • 点击查看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咳嗽、咯痰、或有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每年发病时间持续 3 月以上,连两年或两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主要病因有: 外因: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燃料),空气污染,感染等。 内因:免疫功能紊乱,气道高反应,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年龄等。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 一、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二、咯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有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或改变体位时排痰量增加。 三、喘息或气急,可伴支气管哮喘,伴有肺气肿后表现为活动后气促。 四、体征:早期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伴发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且呼吸期延长。 五、辅助检查: 1.X 线胸片,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2.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 75%和 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在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1 与 FVC 比值<70%提示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4.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涂片可见 G-或 G+菌,或大量破坏的白细胞和杯状细胞。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部分哮喘患者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灰尘、油烟、冷空气等容易诱发咳嗽,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抗生素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2.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类似,X 线无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3%)。 3.肺结核:常有发热、乏力、盗汗及消瘦等症状。痰找抗酸杆菌及 X 线检查可以鉴别。 4.肺癌:有吸烟史,出现顽固性刺激性咳嗽,咳嗽性质改变,痰中带血。痰细胞学检查、X 线胸片、CT 等可明确诊断。 治疗: 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控制感染:抗生素。 镇咳祛痰:甘草片,氨溴索,溴己新等。 平喘:氨茶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2.缓解期治疗: 戒烟,锻炼,注射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

  • 好孕科普

  •   很多媒体都把冠心病写为“第一健康杀手”。确实,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而且80%的猝死都是冠心病所致。 但是如果进行规范的治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万一有突发状况也指导如何正确的应对,是可以享受健康生活的。 以下这几个误区请大家注意避免哦。   误区一:急救药有用就不用就医  案例:赵女士经常出现心口疼等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吃“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有效。她认为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不用去医院看病。  疑似冠心病发作应立即就医。如果忽视冠心病发作症状,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肌梗死患者服用急救药“速效救心丸”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但服药后,也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治疗,危及生命。   误区二:尽量不吃药经常吃会有抗药性  案例:钱先生最近心绞痛经常发作,只要自己能忍受,就尽量不吃药。他认为,药吃多了,会有耐药性,时间长了可能药对他就没效了。   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次数很多时,才有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不会形成耐药性。心绞痛发作时应该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误区三:做了支架手术就不用再吃药了  案例:老孙平日里劳累、用力和情绪激动时会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两天前,老王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大发雷霆,随后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大汗、面色苍白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为老王进行了介入治疗,放置了支架。老王阻塞的血管已被支架撑开,症状消失了。老王觉得疾病已经治愈,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再吃药了。   介入手术只是将局部血管撑开,不代表疾病治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并没有消失。不坚持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心梗有可能再发,支架有可能一放再放。因此,支架手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   另外,支架治疗疏通了狭窄血管,但并未改变导致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因,即高血脂、高血压等,仍可能再次出现冠脉狭窄,乃至冠心病。很多患者存在多处冠脉狭窄,相对不太重要的狭窄部位通常没有放支架。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同高血压一样,冠心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造成的动脉狭窄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患者症状减轻或消除并不表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根除,如果此时未经医生建议擅自停药的话,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就会加速,使冠心病病情更加严重。 所以 支架手术后,患者应注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误区四:血脂不高就可以不吃降血脂药   案例:李女士体检后,看到自己的血脂化验单发现血脂一点都不高,她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   血脂化验单通常检查以下四项。   总胆固醇(TC):血液中胆固醇总和,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甘油三酯(TG):轻、中度升高会使冠心病风险增加,极度升高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首要目标。 看化验单,可不能只看标准参考值,因为那个正常范围是针对一般人来说的。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坏”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应小于1.8mmol/L。  另外,所有冠心病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高低,都应服用降血脂药物,降低“坏”胆固醇,进而稳定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即使血脂达标了,也要继续服用降血脂药物。因为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合成和通过进食吸收胆固醇。停用药物后,“坏”胆固醇还会升高。中断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已经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进展,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2007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指出,降血脂治疗要长期坚持,直至终生。也许有些人担心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其实有些好的药物已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使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通常短期即可恢复正常,无需停药。点击医生卡片即可问诊张涓主任是医学博士,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25年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世界糖尿病日刚刚过去,看了那么多科普,这十个问题糖友们都能答上吗?1 你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血糖仪吗?一台便携式的血糖仪是糖友的战友,你会操作了吗?2 你做好监测血糖工作了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做好血糖监测,才能知道病情情况,对治疗方案的反应,让医生能准确制订和调整合理的降糖方案。你一天测几次血糖,都在什么时间呢?3 你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吗?血糖控制目标根据人的年龄,危险因素等是因人而异的,你牢记着自己的目标吗?4 你知道为什么有人早上起来的时候血糖高吗?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反应性高血糖现象,是由于夜间发生的低血糖诱使升糖激素分泌导致的清晨高血糖,提示我们睡前胰岛素剂量过大了。另一种可能性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足以抵抗晨起不断升高的升糖激素水平,从而导致的黎明时血糖逐渐升高。这时候又需要我们睡前使用的胰岛素加量。都是清晨高血糖,为了搞清楚我们到底睡前胰岛素应该减少还是增加,我们可以监测夜间多点血糖,若发生低血糖则次日凌晨的高血糖为反应性高血糖,否则就是“黎明现象”。你遇到这种情况了吗,顺利解决了吗?5 你知道胰岛素针头是一次性的吧?胰岛素注射针头有一层特殊的涂层,可以在注射过程中起到润滑的作用,用过一次后,涂层会有损坏,再次使用会引起疼痛、感染、针头折损等情况。6 你知道吗?血糖波动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可怕,更容易引发糖尿病并发症。我们的控糖之路上,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7 你知道你需要比一般人更警惕低血糖吗?你知道所有低血糖可能的症状吗?低血糖的表现多种多样,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可表现为神志改变、认知障碍,甚至抽搐和昏迷。老年患者可能会有一些非典型的症状,比如清晨高血糖就意味着夜间可能出现了低血糖。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症状低血糖,或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8 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吃吗?你知道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吗?清淡饮食,定时定量,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 1/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足量饮水,限制饮酒。你都做到了吗?9 你知道怎么锻炼吗?你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吗?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 3 次,每次不少于 20 分钟。运动强度维持在适度出汗、不能唱歌、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为佳。你都做哪些运动呢?10 你知道除了血糖,还要做哪些检查吗?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以及心、肾、神经、眼底等情况,都应该关注。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咨询请点下图

  • “医生,你看我这个疹子是梅毒的疹子吗?”很多人有过一些自己怀疑是不洁的性接触后,就会发起类似的问诊咨询。梅毒感染现在是我国报告病例数中排名前三的性病。这跟人们的疾病知识和预防意识匮乏是有一定关系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梅毒知识的科普,”终生阳性“是指不能治愈吗?    1    -1-我得了梅毒吗?I 梅毒的传染梅毒(syphilis)是人类独有的疾病,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都是传染源,感染梅毒的人的皮损及其分泌物(精液、乳汁、唾液)、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约 95% 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II 梅毒疹发生高风险性行为之后,很多人精神心理压力比较大,皮肤出现红疹就会非常紧张。但是梅毒疹是有特征的,我们要注意区别。其实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过 2~3 周潜伏期,即会发生皮肤损害,叫做一期梅毒。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硬下疳,特点是皮损不产生疼痛,触摸有软骨样硬度。好发部位是外生殖器(90%)和会阴。硬下疳初为暗红色斑疹,后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直径达 0.5 cm~1.5 cm,表面坏死而形成溃疡。未经治疗的硬下疳一般可持续 3~4 周。硬下疳消退 3~4 周后(感染 9~12 周后),少数可与硬下疳同时出现的二期梅毒,会随着梅毒螺旋体经血流传播全身引起各脏器出现多数小病灶。其中梅毒疹特点为皮疹多发、对称分布,常在四肢、躯干、手脚掌部位,皮疹铜红色,传染性强,不经治疗一般几周后可自行消失。III 何时可以解除警报高风险性行为后多长时间会出现梅毒症状,多久之后就可以彻底放心了呢?患者感染梅毒后,经一定活动期,由于机体抵抗力增加或由于治疗的影响,临床症状会暂时消退,但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此阶段称为梅毒的潜伏期。梅毒潜伏期大概为 9~90 天,平均 3 周。患者通常在梅毒感染后 2~4 周开始发病。梅毒即使在潜伏期诊断也是可以准确查出的,其中梅毒血清学检查就能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前者常用于临床筛选及判定治疗的效果,后者主要是用于判定试验,但是它不能判定治疗效果,一旦患有梅毒,这一试验将终身阳性。所以谈梅毒转阴、终生阳性我们都要知道对应的试验是什么,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有过高风险性接触者应及早去医院就诊检查,抽血化验,必要时重复多次梅毒血清学检查,以免错过最佳诊疗时期。但是一旦过了3个月还是阴性,就不需要过度紧张疑病了。-2-并非绝症-早治疗早痊愈其实梅毒是可以治疗好的,但必须做到治疗要早,药物剂量要足。病人如果在生殖器部位出现硬下疳后 1~2 周内,能及时得到正规治疗,其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可以被悉数消灭, 临床症状随之很快消退, 即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如果在一期梅毒阶段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8~10 周内) 得到正规治疗,治愈率可高达 97%;即使在二期梅毒阶段 (从出现梅毒疹到感染后四年内) 才得到治疗,治愈率仍然有 90%。不过梅毒治愈后,要复查 2~3 年,如果出现复发,则必须再次进行驱梅治疗。梅毒治愈后,是不会影响到下一代的,谨记听从医生嘱托,坚持治疗,做好日常护理。 审稿专家 | 龙振昼点击即可问诊: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79010126818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