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CancerCommunications(《癌症通讯》杂志),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SCI收录,目前影响因子16.2(JCR2022),在JCR肿瘤学分类中位于Q1区,在亚洲综合肿瘤学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中心以优秀的文化引才、聚才,凝聚高水平的医教研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284名,博士生导师186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人才10名。中心现设有越秀、黄埔两个院区,实际开放病床数2152张(越秀院区1505张,黄埔院区647张),门、急诊量153万人次,年住院量达18万人次,医疗业务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医疗技术水平领先,拥有软硬件条件亚洲一流的放射治疗中心、开展多个专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近五年,逾71项来自临床一线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公认,被全球肿瘤诊疗标准与指南采用;为广大肿瘤病患提供个体化、最优质的诊疗服务。中心是国内培养高层次肿瘤学人才的摇篮之一,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肿瘤专科人才,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5000多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部分人才已成长为全国各地学术带头人及骨干。主编肿瘤学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肿瘤学》。中心于1990年开始探索肿瘤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老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4年9月获批国家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现拥有10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同质化优秀医学人才。中心作为我国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研究机构,发挥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优势,科技影响力稳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肿瘤学)前两位。先后获得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资助。2022年中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109项,资助金额达5745万元。近年来,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62个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7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3项。在反映全球科研机构高水平论文产出的2022年度自然指数排行榜上,中心位居全球癌症中心第四位。中心建立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伙伴网络,成果丰硕:与全美肿瘤专科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er)结为姊妹医院,基于与我院的长期友好合作,该院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先后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英国华威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医师学院、荷兰Erasmus医学中心等世界先进的癌症防治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共同开展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中心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推进软硬件建设,建成了就医方便、流程合理、宾至如归的花园式人文医院;继承"诚实、友爱、敬业、创新"的文化因子,形成爱院如家、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幸福同心奋斗文化,多次荣获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称号。中心现正积极推进天河院区的建设,期待以一流的设备、精湛的技术、优雅的环境、科学的流程为国内外肿瘤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医疗服务,早日建设成为世界顶尖肿瘤中心。胆道炎症以胆管炎症为主者称胆管炎,以胆囊炎症为主者称胆囊炎。两者常同时发生,多是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得到控制,但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并未解决,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使胆管壁增厚。,胆囊,1.慢性胆管炎 用手术方式,去除梗阻因素,保证胆道引流畅通。在急性发作,先控制感染,等病情稳定后再施手术。切开胆管取除结石或蛔虫,并作T形管引流。如有奥狄括约肌狭窄,可作括约肌成形术,如有胆总管下端梗阻可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胆管空肠Roux-y吻合等胆肠内引流术。为解除感染病灶,应切除胆囊。肝内胆管狭窄者,须彻底了解其病理变化,解除其梗阻原因。如作肝内胆管狭窄段切开,并清除肝内结石,然后作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奥狄括约肌成形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逆流性胆管炎。 2.急性胆管炎 手术解除胆管梗阻,使胆管压力减低,引流通畅。但在疾病早期,急性单纯性胆管炎,病情不太严重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方法。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并由单纯性胆管炎发展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镇痛和利胆药物的应用,其中50%硫酸镁溶液常有较好的效果,用量为30~50ml一次服用或10ml日3次;胃肠减压也常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很重要,虽在胆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所需浓度,但它能有效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和氨卞青霉素等。应根据血或胆汁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调整合适的抗生素。如有休克存在,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非手术治疗后12~24小时病情无明显改善,应即进行手术。即使休克不易纠正,也应争取手术引流。对病情一开始就较严重,特别是黄疸较深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手术死亡率仍高达25~30%。手术方法应力求简单有效,主要是胆管切开探查和引流术。应注意的是引流管必须放在胆管梗阻的近侧,在梗阻远侧的引流是无效的,病情不能得到缓解。如病情条件允许,还可切除。,胰腺炎 相似点:都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不同点:胰腺炎通常在饱餐及饮酒后发作,表现为全腹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通过CT检查可以鉴别诊断。 胆道蛔虫症 相似点:都有腹部疼痛表现。 不同点:胆道蛔虫症常为突发剑突下剧烈绞痛,阵发性加剧,部分患者可吐出蛔虫,疼痛可突然缓解,一般无明显发热。通过影像学检查可鉴别。,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生物化学检查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可判断是否伴发胰腺炎。测定总胆红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转氨酶等值均升高,在缓解期都恢复正常。久病者则有肝细胞损害。 2.B型超声显像在胆道梗阻扩张时,能准确地查出液性内容的所在和范围,胆管扩张的程度和长度,其诊断正确率高。 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在肝胆管扩张病人,可显示肝内胆管及其流向,明确有无胆管扩张和扩张的范围。对于黄疸病例可鉴别病因或梗阻部位,并可观察到胆管壁和其内部的病理改变,依其影像的特征以鉴别阻塞的原因。 4.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十二指肠镜可经乳头开口插管,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管和胰管内,明确胆管扩张的范围和梗阻部位,并能显示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和异常情况。 5.胃肠钡餐检查其诊断价值已被超声检查所替代。囊状扩张较大者可显示十二指肠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肠框扩大、呈孤形压迹。 6.术中胆道造影在术中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总管内,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和胰管的全部影像,了解肝内胆管扩张的范围、胰管胆管的反流情况,有助于选择术式和术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