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胆管梗阻现象可能是胆囊炎,也有可能是胆管结石或胆囊息肉等因素所致。
1.胆囊炎:因胆汁淤积或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胆囊壁在炎症刺激下,会导致胆道壁增厚,从而会出现胆管梗阻现象,同时伴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胆管结石:由于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等原因,在肝内、外胆管内形成结石。会表现出胆管梗阻现象,部分患者伴有发热、黄疸。
3.胆囊息肉:息肉形成可导致胆囊管堵塞,影响胆汁排出,继而出现胆管梗阻现象。
除此之外,胆管癌、胰头癌等疾病也可导致上述状况发生,建议及时查明病因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任何导致的胆管阻塞,造成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统称为胆管梗阻,常见的病因如胆管结石、胆管炎、胆胰系统肿瘤等等,主要引起黄疸,肝功异常,发热,腹痛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休克乃至死亡。
治疗之前要先明确胆管梗阻的具体病因,一般初步检查首选 B 超,有点事便宜简单快捷,多数能有个大致判断,缺点是经常诊断不清,所以进一步检查就很有必要,这个时候我们多数会选择 CT 和核磁,一是明确是否有梗阻;二是看梗阻后胆管的宽度;三是明确病变性质,比如结石、肿瘤、炎症等,对后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啰啰嗦嗦说了前面一大堆,主要是不同位置和性质的梗阻,有不同的最佳治疗方式:
一、内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因为胆管的开口在十二指肠,因此用胃镜可以通过但管的开口做操作,类似于“掏耳朵”一样,可以把胆管结石掏出来,或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类似于胃管,但是放到胆管里面)把胆汁和炎症引流出来,等炎症减轻以后再进行取石或者外科手术,如果是肿瘤梗阻可以放置支架解除梗阻,减轻黄疸。ERCP 的优点是微创,还能给危重病人创造手术机会;缺点是如果肿瘤或者结石的位置比较深,挖耳勺就可能够不到,如果病人状态较差或者不能配合,操作也不能进行。
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 )
就是经过腹部用针穿刺进胆管放置引流管,把胆汁印引出来,前面说的 ERCP 相当于从“河口”疏通,PTCD 相当于从上游开通一个支流。适用于患者较重不适合或者不能配合行 ERCP 的时候。缺点是如果患者凝血功能太差,穿刺风险就比较高,如果胆管不够宽,穿刺失败率就比较高。
三、外科手术
虽然有了很多微创的方式,但是外科手术还是最基本的处理方式,像肝内胆管结石,胆囊胆管结石,可以切除的肿瘤等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当然如果是良性病变也可以用腹腔镜微创手术,也属于外科范畴)。
综上所述,处理胆道梗阻的几种方式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情况比如单纯胆总管结石现在选择 ERCP 就很普遍,肿瘤晚期病人可以选择 ERCP 放置支架内引流,也可以行 PTCD 外引流,来缓解症状,一些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如果不具备手术条件,也可以先行 ERCP 或者 PTCD 改善症状以后再行手术,使手术更安全。
胆源性肝脓肿是胆石、胆管狭窄等原因引起的胆管梗阻、感染所致肝脓肿,是肝胆管结石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此病是一种肝内多发性脓肿,常与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同时存在。临床起病多急骤,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的症状。
患者既往多有胆管结石、胆管手术、反复胆管炎等胆管疾病病史,故常有胆结石、胆管炎症和梗阻等原发病的表现,继而多突发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大量出汗。肝区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向右肩部放射,或引起胸痛,并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由于脓毒性反应及消耗,短期内即出现重病而容,伴贫血、低蛋白血症。对急性期的局限性的炎症,未形成大的脓肿且只是多发的一些小脓肿,多可用非手术治疗。用大剂量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性措施促进脓肿自愈。
大便发白常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或者消化道 X 线钡餐造影检查
大便发白是胆道梗阻的临床表现之一。在胆汁排泄过程中,肝内和(或)肝外胆管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梗阻,均可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肠腔内因缺乏胆红素,大便中粪胆原减少或消失,使大便色变浅以至呈白陶土样故称白陶土色便。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肝内型或肝外型梗阻性黄疸。
常见疾病包括胆道结石、肿瘤、炎性狭窄或寄生虫。胆道梗阻性疾病一般会伴有黄疸、胆红素升高、恶心腹胀等症状。
X 线钡餐造影是目前检查消化道疾病的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尤其对婴幼儿、老年体弱和严重心、脑、肺部疾患者,严重病变的远端观察及累及的深度估计,胃镜检查受到明显限制的患者,是一种安全、简易而又有效的检查。消化道 X 线钡餐透视后,钡剂随大便排出,可使大便呈灰白色,应注意与胆道梗阻性疾病区别
胆管肿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肿瘤性病变之一,一般来说,依据肿瘤的具体分期,部位不同,临床上常常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胆管肿瘤依据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肝内胆管肿瘤和肝外胆管肿瘤。另外,依据患者病情早晚不同,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依据分期不同,可以分为1-4期。那么针对以上胆管肿瘤的特点,我们常给采取以下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这是临床上治疗胆管肿瘤,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无论对于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尽早的行手术,切除肿瘤性病变,可避免肿瘤细胞广泛的侵犯其他脏器和组织,减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2,药物化疗,主要针对于单罐恶性肿瘤四期的患者,此时肿瘤病变较晚,无法行手术,根治性切除,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以考虑行药物化学治疗,医治肿瘤细胞生长,延长生存时间。
3,介入支持治疗,胆管肿瘤一旦堵塞胆管可造成胆汁排泄不畅,大量的胆汁反流入血,引起患者皮肤鼓膜,黄染等表现。时可以考虑经皮肝胆管穿刺外引流,或经内镜逆行胆管支架植入内引流。可暂时性的减轻患者进行性加重的黄疸,避免肝损伤,甚至发生肝衰竭。但是介入治疗并没有切除肿瘤本身,所以预后往往欠佳。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内环境,扶正固本,可广泛应用于手术后或无法切除的胆管肿瘤性病变患者。
以上就是临床上针对于胆管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欢迎大家留言咨询。
临床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好发于婴幼儿或青壮年的血管继续。早期先天性胆管囊肿,常不容易发现,患者常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常见的分型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肝外胆管囊肿,发病比例大约占到80%~90%左右,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部分体型消瘦的患者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大的胆管,多数患者可误认为肿瘤性病变。腹部的肿块伴有轻度的压痛,患者若合并有胆道感染,会出现寒战高热,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
2,胆总管末端囊肿,发病比例相对较低,胆总管末端的囊肿一旦堵塞胆管,可引起胆汁排泄不畅,患者可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汁反流入血出现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3,胆管下端憩室,体积较小的胆管憩室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憩室内容易好发胆道结石或胆道蛔虫等疾病。
4,肝内胆管囊性扩张,在临床上也相对少见。此时患者的肝外胆管形态结构正常,而肝脏内的胆管多呈现明显扩张的表现,患者同样可表现为胆汁淤积,临床上淤积的胆汁,对肝细胞造成持续性损伤,只能通过肝移植手术来进行彻底的治疗。
以上就是胆总管囊肿的常见几种分型,大家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下方给我留言。
先天性胆道闭缩是多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疾病。先天性胆道闭锁会引起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无法排入肠道内,胆汁持续损伤肝细胞,从而引起肝功能的严重损伤。那么先天性胆道闭锁是如何发病的呢?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前对于先天性胆道闭缩的具体原因,医学上仍然没有准确的定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以下原因与先天性胆道闭锁密切相关:
1.胎儿在出生前后伴有病毒感染,如常见的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可以导致胎儿体内肝细胞的发育异常,甚至出现胆管的自行闭锁。
2,母亲在怀孕时,如果受到射线辐射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均有可能造成胎儿肝内胆管系统的损伤,这也是诱发胆道闭锁的非常重要原因。
3,家族遗传病史也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常见诱因,尤其是直系亲属合并有先天性胆道不同程度闭锁,后代发生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几率明显增加。
4,临床数据统计发现女性婴儿发生天性胆道闭锁几率明显大于男性婴儿,这提示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发病与性别具有密切的关系。
5,孕妇营养状况不良,或者发生早产,这也会使婴幼儿发生先天性胆道闭锁。
婴幼儿一旦出现先天性胆道闭锁,治疗效果常常欠佳,尽早的进行肝移植手术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的方法之一。但目前肝源紧缺以及肝移植手术费用昂贵,这是造成肝移植,无法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真正的问题便便
虽然宝宝大部分时间里,便便都是正常的,可以放宽心,但如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最好能上医院。
1. 黏液便
成因:消化出问题,粘液没有被消化
什么是黏液便呢?
就是看上去便便黏黏的,像痰一样。
如果宝宝出现黏液便,仅有少数几次,饮食、精神都是正常的,没有肚子痛,可能就是肠道受到了轻度刺激后的反应,属于身体的自行调节,无需担心。
如果同时还有其他症状,例如:大便中有血,或者脓液(腥臭味);腹痛、腹胀、频繁呕吐,或者大便中粘液持续时间超过两天。
你就该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了。
2. 蛋花汤样便便
成因:病毒性肠炎
粪便呈现黄色,水分多、粪质少,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也不佳,就表示宝宝可能得了病毒性肠炎,需要就医。
3. 豆腐渣便便
成因:霉菌性肠炎
便便为黄绿色带粘液的稀便,有时呈“豆腐渣”形状,这表示宝宝可能患有霉菌性肠炎,需要就医。
4. 红色便便
①鲜红色
成因:如果大便外面包着血,可能是便秘;如果和血混合,可能是消化道出血。
②暗红色
成因:肠道里面有不正常的组织或息肉。
读到这里别害怕,去看医生就好。
5. 黑色便便
成因:可能是高位的消化道出血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现象针对的是未添加辅食的宝宝。
大便之所以呈现黑色,是消化道出血把便便染上了颜色。
而我们都知道,血凝固了一会会变成黑色,所以由此也可以判别,这是高位置的消化道出血,因为如果便便是鲜红色,就应该是接近肛门的位置出血。
而中间段消化道出血,大便则会呈现暗红色或是咖啡色。
6. 灰白色
成因:胆道阻塞
正常的大便因为有胆汁,所以会呈现黄色或绿色,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这说明宝宝的胆道阻塞,胆汁不能流入肠道,要立即就医。
当然,大部分的时候,宝宝的便便都是正常的,不要自己吓自己,放宽心,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就医就可以了。
当宝宝长大后,便便成型了,我们就可以用接下来这个方法来辨别了,此法也同样适用于成人哦!你不妨也自测一下。
憋尿不一定会尿道炎,憋尿次数多、频率高、个人卫生差、体质弱时,更易引发尿道炎;而偶尔憋尿、频率低、卫生好、体质强时,相对不易引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1、憋尿次数
若憋尿次数频繁且较多,比如每天多次长时间憋尿,尿液长时间在膀胱内积聚,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细菌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滋生繁殖,当细菌数量增多后,就有可能沿着尿道上行感染,引发尿道炎。如果偶尔憋尿一两次且憋尿时间不长,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可能能够应对,不一定会直接引发尿道炎。
2、憋尿频率
高频率的憋尿如每隔几天就频繁长时间憋尿,会使尿道和膀胱长期处于尿液潴留的不良状态,这会反复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降低黏膜的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侵袭并引发炎症。
较低频率的憋尿如一个月内仅有几次短暂的憋尿情况且身体整体状况良好,平时又注重饮水和个人卫生等,那么相对来说引发尿道炎的可能性会小一些,但即使是低频率憋尿,也不能完全排除引发其他泌尿系统问题的风险。
3、个人卫生
当憋尿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相结合时,更容易引发尿道炎,如果憋尿后不注意尿道口的清洁,细菌容易在尿道口滋生并进入尿道。
若个人卫生习惯良好,即使有偶尔的憋尿行为,在排尿后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如用清水清洗尿道口,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勤换内裤等,那么憋尿引发尿道炎的几率会相对降低。
4、身体体质
对于身体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憋尿更容易引发尿道炎,这类人群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不足,当憋尿导致细菌有机会滋生繁殖时,身体可能难以迅速有效地清除这些细菌,从而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身体体质较好、免疫力较强的人,相对而言对憋尿引发的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憋尿,只是在相同的憋尿情况下,他们可能比体质差的人更不容易患上尿道炎。
预防尿道炎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憋尿,有尿意及时排尿,防止细菌滋生繁殖及尿液反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停留机会。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
抗抑郁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多汗等,往往在服药的前几天明显,随着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在最初阶段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恶心的发生率,且大多数患者描述恶心是一个短暂的不良反应。
服药的前 2 周是最容易停药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药物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不良反应可能先出来了,患者主观感觉用药后"更糟糕了"。那么开怎么办呢。
如患者在服药第 1 周出现诸如胃肠道反应、困倦、焦虑等不严重的不良反应时,这是很普遍的且多是阶段性不持久的;
若服药后不良反应长期存在但程度不重,如出汗、便秘、体重增加等,如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明显则继续用药,同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
如不良反应明显时,比如严重的性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等,需要评估不良反应是否抗抑郁药物所致,必要时尽快减药、换药。
在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部分或完全消除时,患者往往会担心长期用药可能成瘾,或由于病耻感,觉得吃药就意味着有病,于是自行减药、停药,导致病情复发,这个阶段建议多跟医生沟通,获得专业支持和帮助,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