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法洛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右心发育不良、左心发育不良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并不能够自然愈合。
什么是法洛四联症?
法洛四联症(TOF )是一种严重心脏疾病,含以下 4 种相关的心脏问题:
- 下部 2 个心腔(即“心室”)间存在孔洞
- 给身体供血的主要血管(即“主动脉”)开口位于心室间孔洞的上方
- 通向肺部的主要血管(即“肺动脉”)狭窄
- 右心室下部心肌增厚
这些问题可造成 TOF 婴儿的血氧含量低于正常,导致皮肤、嘴唇、指甲和趾甲呈蓝色。例如,婴儿烦躁或哭闹时,有时可能变得非常蓝,甚至出现无力或意识丧失,这称为“发绀发作(tet spell )”。
大多数 TOF 患者存在心脏杂音,即医护人员听诊患者心脏时可听到的一种额外心音。
TOF 患者在出生时即有该病,大多数患者仅有 TOF,但部分患者还有其他心脏问题或健康问题。
医生通常是如何发现法洛四联症的?
可通过以下方式,在婴儿出生之前或之后发现 TOF:
- 在婴儿出生前进行超声检查–即采用声波对胎儿进行成像,可据此判断孩子是否健康及生长正常,并显示 TOF 和其他问题。
- 刚出生的婴儿若有以下表现:
- 皮肤、嘴唇、指甲或趾甲呈蓝色
- 脉搏血氧测定(一种常规检查)显示婴儿的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可测量血液中的氧含量,检查时需把一个小装置夹在手指上。
- 年龄较大的婴儿或儿童若有以下表现:
- 皮肤呈蓝色
- “发绀发作”–即婴儿变得非常蓝,甚至可能变得无力或丧失意识,通常发生在婴儿活跃、烦躁或哭闹时。
- 婴儿存在心脏杂音
孩子应该就诊吗?
如果孩子的皮肤、嘴唇、指甲或趾甲呈蓝色,尤其是孩子哭闹或进食时蓝色加重的情况下,应告诉医护人员。
孩子需接受检查吗?
需要。如果医护人员怀疑孩子有 TOF,则会安排检查,包括:
- 超声心动图–即采用声波创建心脏跳动时的图像,以判断是否有 TOF 或其他心脏问题。
- 心电图(ECG )–可检测心脏电活动,以判断 TOF 引起的任何异常电活动。
- 胸部 X 线检查–可显示 TOF 引起的心脏形状改变。
如何治疗?
几乎所有 TOF 患儿都需要手术来修复心脏问题,医生常在患儿 1 岁以前实施手术。
即便没有症状,仍需要手术,因为如果心脏不得到修复,TOF 可引发问题。
某些患者直到成年期才被发现存在 TOF,TOF 成年患者也需要手术。
孩子的生活将会怎样?
许多进行 TOF 手术治疗的儿童都能过上正常生活,但仍有今后发生心脏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例如,某些进行过 TOF 手术治疗的儿童可出现学习障碍或生长障碍。他们需要常规健康检查和其他检查,以确认心脏功能正常和帮助改善其他问题。
很多家长发现有的孩子不愿意活动,或者运动能力比较弱,容易疲劳,这其中很多都是心脏功能不好造成的,那么家长们如何判断孩子心脏功能不好呢?对于心脏功能不太好的孩子,家长们应该如何护理呢?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
判断孩子心脏不好的话,可以看一下几个方面。首先,看嘴唇和口周的颜色,如果嘴唇和口周的颜色比较深,为紫红色或者发青,而不是浅红色,说明是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这是由于说心脏的泵血功能差,血液循环不良所导致的。
还有一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导致身体慢性缺氧,从而引起孩子的手指末端粗大而且颜色发青。其次,要看孩子的运动能力,心脏结构或者功能不好的孩子,往往运动能力差。如果是法洛四联症,这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话,还会有蹲踞现象,也就是走一段路之后就要蹲下来休息。
第三,心脏结构或者功能不好的孩子,往往容易生病,每年感冒发热的次数比正常的孩子多,还有可能反复得肺炎。
所以家长朋友们要注意观察孩子以上三个方面有没有异常的表现,如果有异常的话,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做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看一下。心脏彩超能够比较清楚的看出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的功能。如果是有心脏功能异常,比如房间隔缺损,或者是间隔缺损的话,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现在的医学技术比较发达,完全可以通过介入的手段治疗,就是说不用在胸骨开很大的切口,就可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病。
如果孩子出生后出现皮肤粘膜的发青,特别是口唇黏膜,指甲等部位出现青紫,哭闹是加重,就要注意紫绀性心脏病的可能,最常见的为法洛四联症。
法洛失恋症的诊断要点
1.从临床症状来看,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发绀,特别在婴儿哭闹,吃奶,排便等情况下会出现紫绀加重,甚至出现抽搐或晕厥,年龄大的孩子可有蹲踞现象,也就是行走时常主动下蹲,并有头疼,头昏的现象,由于血液粘稠度高,易引起脑血栓,可出现偏瘫,若为细菌性栓子,可形成脑脓肿。出现抽搐发热等。
2.医生从查体上看可发现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触及细微的震颤,心界可以扩大,胸骨左缘第2~4类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减弱或消失,有长期发氧可引起杵状指。
3.血液方面的检查可发现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明显增高。
4.X线可发现心脏大小正常或稍增大,心尖圆鈍上翘,肺动脉段凹陷,心影儿呈靴形改变,肺纹理减少,肺野清晰。
5.心脏超声可发现主动脉内径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右心室,右心房内径增大,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发育不良,可见骑跨的主动脉同时接受从左,右心室注入的血液。
6.心电图可见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左心房肥大严重时可见P波高尖。
1 、调整饮食:可以吃一些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肉、桂圆、大枣、山药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益气血。
2 、适当运动:可以坚持进行一些运动锻炼,比如散步、瑜伽、八段锦等。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可以促使体内气血运行,还可以增强体质。
3 、规律作息: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晨6点左右起床。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体各脏器得到充分休息,也有利于气血生成。
4 、保持良好心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愉悦身心,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情绪不好影响脾胃、影响睡眠不利于康复。
气血不足的调理多是一个慢性过程,治疗时间和病情轻重有关。对于轻度气血不足,经过适当治疗后症状一般会在几天到几周内有所改善;而对于重度气血不足,则需要长期治疗,一般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够痊愈。 而且补气血的效果也与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情绪、饮食等都有关系。
1. 面色萎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出现萎黄而没有光泽,并且感到自己全身倦怠疲乏,不喜欢说话。
2. 健忘心悸:心主血脉,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如果心的气血出现不足就会心神失养,通常表现为健忘、心慌气短。
3. 视物昏花:“肝开窍于目”,如果眼晴出现了干涩昏花、视物功能下降,多半于肝的气血不足造成的。
4. 头发干枯:头发干没有光泽也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因为头发的生长依赖血的滋养,如果气血不足,气就无法将血液推送到头部。
5. 失眠多梦:睡眠质量不好,比如很难进入睡眠状态,或者是多梦或容易惊醒,这也代表了心肝心血不足。
6. 手足麻木:肝藏血,可以滋养人体的筋膜,使之活动自如。如果肝的气血不足,则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甚至痉挛。
7. 月经量少:女性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停经的问题,很多是气血不足造成。
8. 疲倦无力:很多人经常会出现疲倦无力的状态,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就说累的要命,因为脾虚则气血生化不定,所以疲乏无力。
9. 头晕耳鸣: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如果气血不足,气不能把血供应到头目上,或致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头晕耳鸣的现象。
气血虚弱可能是饮食不均衡、不良生活习惯、情绪不调、遗传因素、长期久病、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1. 饮食不均衡: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基本元素之一。如果饮食中缺之
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铁、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就很容易导致气血不足。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经常吃油炸食物和高糖食品,也会削弱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
2.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久坐不动、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身
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加重气血不足的程度。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心脏和肺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气而的生成和输送,
3. 情志不调:情绪波动较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造成气血不足。这是因为情志对人体机能有着直接影响,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荷尔蒙水平紊乱,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4. 遗传因素:有些人由于遗传基因的原因,本身就存在气血不足的倾向。这种情况下,尽管平时生活习惯良好,但仍然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
5. 长期久病:如果自身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可能会不断消耗身体正常的气血,长此以往体内的气血不足,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能够减少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6.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气血运行的速度逐渐减慢,代谢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可能会造成气血虚弱。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整体治疗,重视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中医治疗是一个长期调理的过程。疾病通常是由于身体内部阴阳失衡或气血不和所致。因此,中医治疗不仅仅是消除症状,更是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和功能,促进自身的康复能力。这样的治疗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逐渐调整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您的共同努力。
坚持定期复诊的意义
中医认为“看病三分治,七分养”诊断、治疗只是看病过程的一部分,随访则是治疗的延续和强化。之所以要定期复诊,是因为医生可以随时根据您病情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以增强身体的免疫
力和抵抗力。通过全方位的看护和治疗,中医的疗效将得到更佳的发挥。因此,请您一定要重视定期复诊,和医生多沟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当您收到复诊提醒、或者有任何病情反复、疑问,您都可以通过点击康复服务中的问诊轮次很方便的跟医生交流。
①注意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适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晚饭尽量安排在5-7点,太晚了不能充分消化。油腻饮食是脾胃病的一大根源。过食肥甘厚味,可损伤脾胃。五谷、蔬果、肉类要合理搭配。吃饭太快,狼吞虎咽都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长期会引起消化不良。细嚼慢咽是养护脾胃最好的进食方法。
②饭后坚持散步20分钟,饭后散步能健脾胃助消化。散步的同时可以放空脑袋,有助于调节情绪。休息的时候可以慢跑。慢跑也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
③按摩腹部。按摩腹部能调节脾胃,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起到消除积滞,改善便秘,消除腹部赘肉等作用。将双手搓热,然后交替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用掌心按顺时针方向36圈,在逆时针方向36圈。可以一早一晚各做一次。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