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神经痛主要就诊神经外科,尤其是功能神经外科和疼痛科。
舌咽神经痛是局限于舌根、咽后壁、外耳道的发作性剧烈疼痛,主要病因是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局部神经与蛛网膜粘连或者肿瘤压迫,因此,舌咽神经痛首先应就诊神经外科。
经过症状分析、相关检查确诊为肿瘤压迫,可在神经外科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疼痛症状会自然消失。如果没有肿瘤压迫,经过特殊磁共振扫描确定为血管压迫,病史较长,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可在神经外科做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减压术。
患者年龄较大或其它身体因素不适合减压术,可以到疼痛科进行射频毁损术,缓解症状。
舌咽神经痛是局限于咽部、舌根、外耳道区域的发作性剧烈疼痛。
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果较差,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颈静脉孔区舌咽神经射频毁损术、神经根切断术。
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均可能出现疼痛复发或者无效,微血管减压术后 95%的患者有效,术后复发率仅 5%;短期复发患者可采取射频热凝,热凝无效、疼痛剧烈者可以再次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压术或者舌咽部分迷走神经根切断术。
单纯射频热凝术后复发患者,可以考虑微血管减压术。
舌咽神经痛局限于舌咽神经或者迷走神经分布区域,呈发作性剧烈疼痛。主要病因是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或者局部与蛛网膜粘连。男性多发,35 岁左右起病,疼痛区域为咽后壁、舌根、扁桃体、外耳道深部,可向耳朵、下颌部、牙龈方向放射,单侧发作,双侧疼痛非常少见。
舌咽神经痛如刀割样或者针刺样,类似于触电样突然发作,程度非常剧烈,持续 1 分钟,每天发作几次到几十次。经常在吞咽东西、咳嗽时诱发,10%左右的患者可以出现迷走神经晕厥,发作时心动过缓、心律紊乱、低血压、晕厥、抽搐、甚至心脏停跳。10%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可以合并三叉神经痛。
普通头部 CT 或者核磁检查很难发现问题,要做后颅窝薄层扫描,如 3D-TOF-MRA,特殊磁共振成像可以看到压迫神经的血管。
舌咽神经痛能根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 药物方法:往往疗效不好;
- 微血管减压术:比如在耳后开个小洞,需要在显微镜下找到舌咽神经,然后把舌咽神经切断,这是根治的方法;
- 很多患者害怕开颅,因此往往选择微创的方法:比如舌咽神经根阻滞等,治疗舌咽神经痛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因人而异。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耳朵里针刺样疼痛或吞咽时发生异常的阵发性疼痛时,应警惕舌咽神经痛,建议选择正规医院的疼痛科等科室,明确诊断,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治疗。
舌咽神经痛主要表现为舌根部、咽后壁、扁桃体、外耳道深部剧烈疼痛。排除肿瘤、血管畸形等压迫所致的继发性舌咽神经痛,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即血管压迫所导致疼痛,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应该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早期可采用药物治疗,基本用药是卡马西平,大部分患者疗效非常明显,但随着时间延长,药效会逐渐下降,患者需要逐渐增加剂量,会出现相应副作用。
病史超过 6 个月,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下降或者对卡马西平过敏、副作用较大,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以行手术治疗。手术首选方法是减压手术,分离压迫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血管,术前需要头部核磁明确看到血管压迫神经,做到有的放矢。手术临床有效率为 95%,远期疗效在 90%左右。微血管减压术目前已非常成熟,属于微创治疗,在耳后发际内作小切口,出血量不多,术后 4-5 天可以出院。术后短期部分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或咽部异物感。
其它手术方法有舌咽神经及部分迷走神经切断术,因为术后容易遗留永久性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感,所以,现在已经很少应用。经皮穿刺射频毁损治疗和封闭治疗,因为舌咽神经比三叉神经细,定位比较困难,术后疗效低,容易复发。年龄较大的者,不适合做微血管减压术,可以考虑这种方法。
舌咽神经痛发作部位主要在舌咽,即舌根、咽喉部,做吞咽动作时会出现舌根、咽喉部放电样、针扎样、火烧样、刀割样疼痛,若无吞咽动作,可能疼痛不会诱发,所以患者一旦出现此症状,建议立即就医,同时注意以下方面:
- 饮食以清淡和流食为主,避免食用生、冷、硬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可刺激舌咽部,引起疼痛冲动,从而诱发和加重舌咽神经痛症状;
- 抽烟喝酒会引起动脉血管硬化,使舌咽神经痛的症状加重,所以不要抽烟喝酒,注意保持心情平静,不要生气。
年轻男士亟待身心减压 破除“障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发现,性功能障碍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的男性约占60%。医生指出,对于男性而言,性功能障碍也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需要做慢病管理。例如,患者王先生因生活压力大导致性功能障碍,经情绪、心理治疗后才得改善。同时,研究还表明性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息息相关。年轻、轻症男性可通过及时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好转。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何池忠表示,很多人以为卒中(中风)是“老年病”,其实青年人患卒中并不少见。何池忠援引世界流行病学数据指出: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生当中会患卒中;在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一生当中会患上卒中,比例达4成。世界上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致残。卒中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病急,进展迅速,直击脑循环,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卒中被称为威胁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医生建议,可通过体育运动的力量来预防和战胜卒中。很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本身就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还能帮助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发生卒中后,体育运动、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
缺觉带来困倦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代谢性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的发病风险。英国萨里大学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就会有711种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其中涉及到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力和抗压等功能。
近日,气温明显下降,然而街头却出现了混乱穿搭的的景象。在街道上,一部分人早已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抵御寒冷的侵袭。他们行色匆匆,羽绒服的帽子也紧紧戴着。但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人出于对自己心仪穿搭风格的执着追求,即便气温已然下降,却依旧身着单薄的衣物,在凛冽的寒风中显得颇为格格不入。专家提醒:“虽然每个人对温度的感知和耐受程度不同,但在降温天气下,还是要注意适当增添衣物,以防受寒感冒。”网友:降温会惩罚每个不穿羽绒服的人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