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筋膜炎引起的跟痛症,跖筋膜炎主要就在足跟的下方的这个地方,下方跟跖筋膜是成为一个弓弦。它经常纵工的时候,脚是在这样动的,所以引起了刺激,引起跖筋膜炎。它的疼痛主要在足跟的底部,或者超足弓的前方一点的地方。由于鞋子太硬或者没穿足弓的鞋,或者是运动量过大引起足跟部的疼痛。压痛点可能在足底跟足弓的前方一部分,这个时候就可能是跖筋膜炎。
跖筋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系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在节律性应力的反复牵引下如长跑、跳跃运动,以及越野、越障、队列,尤其是正步训练等部队训练以及长期持续站立等使足底前部负重增加,致使跖部肌腹和肌腱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因过度活动,牵拉,挤压而引起筋膜缺血,出现足跟痛称为跖筋膜炎,又称足底筋膜炎。
典型症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站立行走时,出现跟底及足心的疼痛,我们称“起始痛”,体检可有整个跖筋膜的压痛,以跟骨结节内侧处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背伸时疼痛和压痛更明显。
治疗:
休息:避免跑步及其它加重疼痛的活动;
药物治疗:局部外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必要时局部注射类固醇类激素;
支具:夜间睡觉时使用支具保持足于中立位置
矫形器具:使用特殊足垫抬高足跟,如足跟垫等
理疗:局部冲击波治疗
体疗:按医生建议开始牵拉练习以拉长跟腱和跖筋膜
足跟痛是很常见的疾病,足跟痛是指足跟一侧或者两侧疼痛,不红不肿的伴有行走不便,又可以叫脚跟痛,是因为足跟的骨头、关节、滑囊等部位的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最常见的是足跖筋膜炎,常发生在患者久立久步行,长反复慢性炎症引起。那么足跟痛患者一般有那些临床症状呢,现在为大家作详细讲解。
足跟痛一般会有红肿痛,局部压痛,伴有屈伸活动,影响患者步行,可以导致步行跛行。治疗足跟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1、手术处理:(1)经过保守治疗无效,X片拍片证实有骨刺的患者;(2)跟骨钻孔对于那些跟骨内压相对较高患者适用,治疗目的是减低跟骨内压,缓解肿痛;(3)跟骨神经切断术适应于无明显原因顽固性疼痛可以用这方法;(4)滑囊切除术可以把跟骨结节滑囊和跟骨下滑囊切除,缓解肿痛;2、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后很多,比如热敷、局部按摩推拿,外用活血化瘀的药膏及口服药物,可以到医院行理疗、针灸、小针刀等康复治疗,如果足跟痛疼痛点很明显,可以定位注射醋酸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药物,一般每周治疗一次,一般2到3次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或者达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足跟痛会引起我们疼痛感觉,严重的还会影响步行,给我们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根据上述治疗一般可以缓解症状。
脚后跟一按就疼的原因的往往有三种
一:最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跖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一般在脚后跟的底部稍偏内,常常按压会有疼痛感,脚跟下面有固定的压痛点。 往往合并根骨局部骨刺的形成,骨刺能加重对跖筋膜的刺激,引起疼痛加重。
如果你体重比较大,或者走路特别多,或者是军人/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又或者是孕妇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再或者平时不怎么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很容易导致跖底筋膜的微小撕裂、劳损积累,从而导致肌腱病变和发炎。几乎所有的跖底筋膜炎的病人,都有早晨起床下地时脚后跟疼痛的经历。
二:跟垫病变
跟垫就是跟骨下面的纤维脂肪垫。这个纤维脂肪垫平时就像是个脚后跟的小鞋垫一样,在我们每一次走路、跑跳过程中起到吸收震荡,减震缓冲等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积劳成疾,这个小垫子的内部结构损坏了。这个也很好理解,你就是买的再好的鞋垫子,用的时间久了都会穿烂吧,尤其前脚掌和脚后跟下面的鞋垫最先磨烂。这个脂肪垫也一样,被磨烂了。这时候就会在受到按压及脚踩地的时候产生疼痛的症状。
3.跟骨病变
跟骨微骨折,或外伤局部骨折。也会让你在按压疼痛,尤其在你的脚后跟负重的时候。而有时候,由于突然受到冲击力,跟骨会出现明显的压缩骨折,这种骨折也经常被忽视。当出现了这种骨质疏松或者微骨折,它们导致的疼痛往往范围更广泛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点,是一小片区域,或者用力挤压跟骨也会疼。多数时候这种疼不是间断的,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不一定是骨刺引起的,像很多中老年人都会遇到这样问题,甚至有一些人跟我妈一样,有时候痛到无法落地!
有一段时间经常感觉足跟痛,尤其是早上刚下床的那一脚,疼得尤其厉害,走一会又感觉好点了,但一旦走久了又痛了!
后来,带她去拍了一个X片,发现足跟底下长了一个骨刺,但结合我妈这种病情,最主要的原因并非骨刺引起的,是跖筋膜炎!
事实上,大家平时说的“骨刺”或“骨质增生”,在医学上都称之为“骨赘”,但并不是大家说的那样,在我们骨头上面长了一根刺,其实这只是一种反复慢性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很多人都不会痛的!
当然,骨刺可以算是引起大家足跟痛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因素,而且并不常见!
不同的人出现的足跟痛,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可能是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也有一些人是因为跟骨发生了疲劳性骨折;还有人是因为足底筋膜发炎、脂肪垫萎缩引起的;
但是像题中这种情况和我妈那样的症状是非常相似的,更应该考虑的是跖筋膜炎引起的(如我没猜错的话,提问者应该为40-60岁的女性患者,因为这是好发人群),这也是目前在门诊最常见的引起足跟痛的发病原因!(如图所示)
那么,对于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去处理?
总的治疗策略:先考虑保守治疗,如果仍无好转或者影响个人的生活,建议前往医院找专科医生评估病情,看是否考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通常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 减肥,控制体重!因为跖筋膜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长期过度劳累导致的跖筋膜过度负荷引起的,而体重也是其中引起负荷太大主要原因!
- 热敷以及理疗!对炎症消除有一定作用!
- 肯定是要减少像爬山、上楼梯等负重行为活动,注意多休息!
- 买一个专门足弓垫,来分担足底的重量!
- 口服一些消炎止痛药或者外用一些限盐止痛膏!
- 进行功能锻炼,一手牵拉足底,另一只手握住自己脚趾头,向后背伸牵拉跖筋膜,每天三次,一次三分钟即可!
在一个平常的中午,喜欢逛街的你穿着高跟鞋逛了3个小时街,然后脚底痛开始了……
在一个平常的下午,久不运动的的你心一横暴走了10000步,然后脚底痛开始了……
在一个平常的晚上,热爱运动的你在朋友圈晒了5公里夜跑,然后脚底痛开始了……
这时你如果发现自身的症状和下面的描述相似,那么你很大概率就是患上了足底筋膜炎!
在早晨或静止一段时间后行走的第一步出现足底疼痛或足跟痛;
疼痛通常会随着活动量的增加而减轻,但长时间负重后疼痛又会加重;
检查方法:用手使足趾背屈从而绷紧脚底,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从足跟向足趾方向按压时,会感受到疼痛
这时你可能会问出以下问题: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谈到足底筋膜炎就绕不开足底筋膜(跖筋膜),足底筋膜是一纵行排列的带状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起于跟骨结节的内侧突,向前分成5支连于各趾,它在足弓的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行走或跳跃时起到一定的缓震作用。 长期负重或过度使用等原因使足底筋膜生物力学和结构改变并导致其反复微伤最终引起足底筋膜的无菌炎症和退行性变,就是足底筋膜炎。通俗一点,可以把足底筋膜比作一根橡皮筋,长期时间的行走站立就好比反复牵拉这跟橡皮筋,经年累月下,橡皮筋就会逐渐失去弹性并布满裂口。
为什么会得 ?
前面谈到足底筋膜就像是一根橡皮筋,那什么情况下会让它出现问题呢? 首先肥胖(过重),肥胖的人意味着在站立或行走时足底筋膜要承担更大的张力,足底筋膜也就更容易受到损伤,就像,拉橡皮筋时用的力越大,橡皮筋也越容易断裂。 其次就是长时间的跑步、行走或者跳跃,在这些活动中足底筋膜就像是橡皮筋一样反复被牵拉,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问题。 另外,扁平足、高弓足、足内翻(外翻)、鞋子不合脚可能都是引起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该如何治疗足底筋膜炎?
如果你的足底疼痛刚出现不久,那么你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充分的休息并减少相应的运动可以缓解疼痛, 拉伸足底及小腿肌肉,方法如下:
方法一:伸展时,坐在地面或椅子上,用手抓住脚趾向上向后牵拉,直到感觉足底牵开感到舒服,维持该姿势约15-30秒钟,然后放松。重复该动作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组训练。
方法二、坐在地面上,将患腿伸向前方。将一块毛巾(亦可使用弹性训练带)套在你的脚上,往身体方向牵拉脚趾,保持膝关节伸直,能够感到小腿后方有牵拉感,整个足底被充分牵开。保持该动作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3次。
方法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可以缓解疼痛,推荐短期使用(2-3周)
方法四、可以使用预制、非处方的硅胶足跟鞋内托(足弓支撑和/或足跟杯垫)或者穿有足弓支撑的运动鞋
方法五、足底压痛区注射糖皮质激素类和某一种局部麻醉药。
如果你已使用过上述方法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足底疼痛长期存在,那你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a、体外冲击波疗法
b、自体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注射
c、肉毒毒素注射
d、手术治疗
上述方法,需要到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Essentials of Musculoskeletal Care, 2nd, Greene WB (Ed),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Rosemont 2001. p.487.
2、Riddle DL, Schappert SM. Volume of ambulatory care visits and patterns of care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lantar fasciitis: a national study of medical doctors. Foot Ankle Int 2004; 25:303.
3、LAPIDUS PW, GUIDOTTI FP. PAINFUL HEEL: REPORT OF 323 PATIENTS WITH 364 PAINFUL HEEL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65; 39:178.
4、Prichasuk S, Subhadrabandhu T. The relationship of pes planus and calcaneal spur to plantar heel pain.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4; :192.
5、Riddle DL, Pulisic M, Pidcoe P, Johnson RE. Risk factors for Plantar fasciitis: 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 85-A:872.
6、Gill LH, Kiebzak GM. Outcome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plantar fasciitis. Foot Ankle Int 1996; 17:527.
7、Furey JG. Plantar fasciitis. The painful heel syndrome.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5; 57:672.
8、Taunton JE, Ryan MB, Clement DB, et al.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analysis of 2002 running injuries. Br J Sports Med 2002; 36:95.
9、人卫 系统解剖学 第9版,十三五规划西医本科临床教材基础预防口腔医学专业,柏树令、丁文龙主编
70%的网友调侃评论说自已已经被确诊为轻微智障,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症状1:记忆能力差;症状2:交往能力差;症状3:感知能力差吗;症状4:注意能力差;症状5:语言能力差
【2025年假期新变革】法定节假日新增两天!打工人的福音来了! 想知道这多出的假期如何帮你在假期间快速恢复身心吗?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生产力的再充电!揭秘新增假期对打工人的五大好处!
1. 减少疲劳:缓解工作压力,避免过劳。
2. 提升精力:休息充足,恢复活力。
3. 预防疾病:降低长期工作压力导致的健康风险。
4. 增进家庭互动: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增进情感。
5. 个人时间增加:有时间进行个人兴趣和放松。
小弟是指阴茎,阴茎肿了像游泳圈如果出现了异常表现,一般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要及时详细的了解。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相对成人较为少见,但也有其特点,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发病特点 发病率:相较于成人,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在儿童椎管内肿瘤中所占比例相对不高,但仍是需要关注的一类疾病。 年龄分布: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儿童,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集中发病年龄段特点像某些特定儿童肿瘤那样。
二、临床表现 疼痛:同样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比如会诉说背部、颈部、腰部或肢体等部位的疼痛,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描述不太准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身体相应部位等,而且疼痛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 运动发育异常:与成人更多表现为既有运动功能受影响不同,儿童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比如原本该到会爬、会走的阶段,却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或者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如行走,出现步态不稳、容易摔倒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影响了正常的运动神经支配和发育。 脊柱畸形:部分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等。这是由于肿瘤在椎管内生长,破坏了脊柱正常的力线平衡以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正常功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小便功能障碍:若肿瘤位置影响到马尾神经等相关神经支配区域,儿童也可能出现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况,比如尿床次数增多且难以通过常规训练改善、大便失禁等,不过在儿童中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如厕训练未完成等情况而被忽视。
三、诊断难点与方法 诊断难点: 症状不典型:儿童往往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述自身症状,这使得依靠症状来判断疾病存在困难,容易与其他一些儿童常见疾病如生长痛、缺钙等混淆。 配合度低:在进行一些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时,儿童可能因害怕、不理解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向家长详细询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有无外伤史等,尽可能全面了解病情线索。 体格检查:仔细检查儿童的脊柱形态、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反射情况等,虽然儿童可能不太配合,但也要尽量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看是否存在脊柱侧弯等畸形情况,但对于肿瘤本身的显示并不理想。 CT 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椎管的骨性结构以及肿瘤对骨性结构的影响,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MRI 检查:是诊断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实验室检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四、治疗及预后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不过由于儿童身体仍在发育阶段,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相对成人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需要更加精细地操作以避免损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要考虑到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等问题。 辅助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是否为恶性、切除是否完整等,可能会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等。但在儿童中,放疗和化疗的应用相对更加谨慎,因为它们可能会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潜在的伤害。 预后:总体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成功进行手术切除,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儿童的预后相对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但如果肿瘤发现较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神经损伤,或者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神经损伤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儿童日后的运动、感觉、大小便控制等功能,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以便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