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市第十人民医院作为全市精神卫生机构的龙头单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公共卫生六位一体的国家三级专科医院,隶属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心历史悠久,于2000年由原重庆市第一精神病医院(歌乐山,1953年成立)和重庆市第二精神病医院(金紫山,1958年成立)合并而成。现辖金紫山院区、歌乐山院区、长康监狱院区,设重庆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重庆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中心总占地面积约11万㎡,编制床位995张,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20余个。目前职工92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名,中青年高端后备人才1名,硕士、博士75名,其中英国籍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高级专家1名,柔性引进精神病学二级教授1名。中心始终坚持做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担负全市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康复、科教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等任务;具体承担重庆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牵头负责全市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精神卫生三级防治网的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救援及96320心理援助热线咨询任务;负责全市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作为全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机构;是全市强制医疗唯一救治点;牵头成立重庆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中心挂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重庆市心理卫生中心;西南大学附属心理医院;重庆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重庆市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重庆市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精神卫生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重庆市心理卫生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院校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基地。中心与川北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十余家高校签订了医校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科研及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中心成为川北医学院和遵义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专业教学医院,联合培养精神卫生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建立了“应用心理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并作为心理学实践基地,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中心作为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师参与该校的理论授课;中心面向全国接收精神病学、心理学的从业人员来院进修学习,面向重庆市开展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转岗培训及精神专科护士培训。中心有市级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市级医学重点学科(精神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和市级医学特色专科(早期干预科)。创新发展的院级特色专科有青少年危机干预、精神科急重症医学、心境障碍专病专科、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学、神经认知障碍(痴呆)的治疗与康复、老年康复医学、儿童青少年精神科、睡眠医学、针对触犯刑法的精神病人强制治疗中心、双心医学专科建设。目前,中心重点建设儿童精神、精神病早期干预、心身疾病与睡眠、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及心理健康评估、老年精神医学共五个亚专业。在重庆市首次建立并实践PICU运行模式。中心不断配备先进的专业检查设备,以保障疾病的精准诊疗。如近红外线脑功能定量成像系统、多导睡眠监测仪、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儿童)、数字互动评估与作业系统、64排螺旋CT仪等,并开展精神科药物基因检测、血药浓度监测等专科特色检查。中心大力引进新技术新业务,让患者得到更全面的治疗与康复训练。如海豚屋现代仿生学数字化训练、CAVE运动训练、心理咨询/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专科特色诊疗技术。同时引入新的心理治疗技术--ISTDP,由英国籍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高级专家MARK博士主导,目前中心已形成一支成熟、稳定的18人ISTDP队伍。中心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市级重点项目、十大健康惠民工程的精神康复中心建设工程已如期建成投用,金紫山院区排危及风貌改造工程将于2022年全面竣工,在基础建设实现环境美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服务美,加强文化建设实现人文美;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动力源和社会带动效应,把握机遇,整合资源,拓展更广阔的合作和市场空间,共谋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高起点建设新院区(渝北区),将中心建设成为医教研产深度融合、国家医学中心的研究型医院、精神(心理)卫生中心,实现新的飞跃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由于心理、疾病等原因,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一系列症状。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组成,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内脏活动及腺体分泌,不受人意志所控制。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反作用,很好地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后,会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各种症状。,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尤其一些家族性遗传病,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更易导致后代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就是指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稳定性,临床上表现为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反应强度、速度、觉醒度和情绪指数。 心理素质较差者,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容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性别因素 女性由于性腺的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等特点会引起情绪不稳、冲动、焦虑等临床表现。 受到刺激后,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妊娠、围绝经期女性情绪可能更加不稳定,易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疾病因素 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也可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精神障碍。 疾病 脑部感染、肿瘤、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科疾病,以及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淀粉样变性、身体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卟啉症等,都有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外伤 头部外伤,累及中枢系统,也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中毒 一些药物可能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营养代谢 缺乏维生素B₁、B₁₂等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药物因素 一些化疗药物或抗胆碱能药物,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年龄因素 儿童时期,由于身体和精神的发育并未成熟,所以缺乏自我控制情感和行为的能力等,有一定概率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社会心理因素 各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都会成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促发因素。,脑,一般治疗 去除诱发因素,如精神刺激、紧张、过劳、浓茶、咖啡等。 应缓解情绪,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并充分休息,避免浓茶、咖啡等的摄入。 自我调整心态、放松精神。要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 药物治疗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 常用的有谷维素、维生素B₁等。 对症治疗药物 如血压过低,可遵医嘱使用升压药物; 心慌可用小剂量普萘洛尔; 胃肠功能紊乱可用多酶片或胃蛋白酶; 失眠者可睡前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 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可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等对症治疗。 以上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使用。 其他治疗 若为帕金森病、绝经综合征、内分泌疾病(如甲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一些躯体疾病有相似症状或体征,通过系统性的检查,一般不难鉴别。,无,需要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初步了解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再结合难以用单一器官疾病来解释的复杂症状,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考虑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文晏
true 文晏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36 平均响应:-
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
李德勤
true 李德勤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8 平均响应:-
从事精神科临床30年,对精神科的各种疾病能诊断及治疗,常见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尤其擅长。
赵科
true 赵科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2 平均响应:-
严重精神障碍,老年期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等
蔡亚兰
true 蔡亚兰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42 平均响应:1小时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诊治,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咨询。
郑冬
true 郑冬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64 平均响应:15分钟
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酒精毒品依赖等,以及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针对大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一定经验。擅长精神心理健康的教育、科普。
游欢
true 游欢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2 平均响应:15分钟
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分裂症,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常见心理精神疾病
李松
true 李松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9 平均响应:30分钟
1.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更年期综合征,躯体形式障碍等心身疾病。 2.就学、就业、婚恋、亲子关系等适应性心理问题。
杨英杰
true 杨英杰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5 平均响应:-
睡眠障碍 焦虑抑郁 青少年情绪 更年期睡眠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
刘超
false 刘超 住院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11 平均响应:15分钟
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袁媛
true 袁媛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擅长个体、团体精神心理动力治疗睡眠、焦虑、抑郁,社交障碍以及人格障碍,对心理危机干预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展开更多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