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常规体检中会被指出鼻中隔偏曲,那么鼻中隔偏曲是怎么回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需要治疗吗?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有关鼻中隔偏曲的事儿!
我们的鼻子有两个鼻孔,里面是一左一右两个鼻腔,它们之间有一道隔断墙,就叫鼻中隔,它由粘膜和里面的骨与软骨构成。
理想的鼻中隔是完全正直的,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由于发育、遗传以及外伤等影响,我们的鼻中隔多多少少有一点弯曲。在医生检查鼻腔时,只有弯曲达到一定程度,影响了鼻腔内部其它结构的显露时,才会被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存在鼻中隔偏曲的人群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这样的人也就不用非得去治疗。另外的一小部分人会有鼻塞、流鼻血、头痛等不适。另外,鼻中隔偏曲还是慢性鼻窦炎、中耳炎的诱发因素。如果有上述症状时,鼻中隔偏曲就需要治疗了,因为鼻中隔偏曲属于结构性异常的疾病,药物治疗没有作用,只有手术治疗才能矫正偏曲。
鼻中隔成形手术有 100 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成熟的中等手术。
医生首先会让您做一个鼻窦 CT,将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它对周围结构的不良影响全面而清楚地显露出来,进而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目前,鼻内窥镜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在内镜的协助下,手术更加精细,完全是在鼻腔内部进行,鼻子的外面没有切口,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并不是再造一个笔直的中隔!手术的目的是改善鼻腔通气、恢复鼻腔正常的生理机能。
鼻中隔,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将鼻子分为两个鼻孔的竖杠,学术上叫鼻中隔。这玩意有啥用呢?
鼻中隔是干啥用的?
医生要回答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所有问题,包括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天天遇到的东西,突然之间问你是什么作用,你一下子还真回答不了。有一天,一个小患者问我一个问题:请问医生,鼻子中间这个东西是啥呢?我回答:鼻中隔呀。他问:鼻中隔是干啥的呢?我回答:是托起你的鼻子,不让它塌陷的呀。
好吧,我很佩服当时的我,竟然这么机灵。鼻中隔是干啥的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造物主造人的时候,就给我们造了两个鼻孔,中间有个鼻中隔。如果鼻中隔没有了,就变成一个大鼻孔,稍用外力就会把鼻梁骨打断,鼻子不就塌陷了吗?鼻子塌陷,人不就窒息了吗?好吧,这些都是我想象的。
鼻中隔缺损
有一种疾病,通常是先天的,叫做鼻中隔缺损。举个例子:出生后3天鼻部发现毛细血管瘤出血引起鼻中隔断裂。导致鼻尖塌陷,鼻中隔前三分之一缺损。现已13岁。因脸部外观的缺损严重影响小孩心理的健康发育。渴望得到帮助。这就能说明鼻中隔的最大作用,就是托起鼻子,不让塌陷。如果鼻中隔没有了,会影响到人的心理。
鼻中隔偏曲
还有一种疾病,比鼻中隔缺损更常见,叫鼻中隔偏曲。很容易理解的一种疾病,就是鼻中隔长得不正,偏曲了。这会引起很多问题:
一、鼻出血:最常见的症状。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粘膜薄。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二、感染:鼻阻塞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之易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三、鼻子堵塞: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则也可出现双侧鼻塞。四、头痛也是很重要的症状。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先天性没鼻子
鼻中隔缺损也好,鼻中隔偏曲也好,现在都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那么,如果一个人没有鼻子,会是怎样呢?
有这么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国外的小女孩特莎·伊文思喜爱四处跑动,在户外玩耍和送飞吻。但她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她患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病症,这意味着她天生没有鼻子。这位17个月大的小女孩患有完全先天性失鼻症,此病非常罕见,医学史上至今约有40例报告。
没鼻子的她依然可以打喷嚏、感冒,但是没有嗅觉,也没有鼻窦。更重要的是,外表没鼻子,身体内部还存在很多疾患,比如心脏问题,发音问题等等。
结语
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既然造物主给我们造了一只鼻子,并且有两个鼻孔,是有其原因的。希望大家好好保护自己的鼻子,千万别用拳头打鼻子,一不小心就会把鼻中隔打歪,鼻子也就歪了。
近日,在海南陵水共发现5例登革热病例,当地回应,由蚊虫叮咬引起,不会人传人
已出现“人传人”!近日,“我可以吃几个瑞士卷?”成为女生们问她们老公最多的一个问题。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宝妈买了8个#瑞士卷# ,女儿2个,儿子2个,老公2个,最后剩2个宝妈想吃,结果老公一顿教育,要宝妈懂事点,把瑞士卷留给孩子吃!宝妈感叹她不配吃瑞士卷,太卑微了!这一事件引发女网友们的讨论,于是,她们纷纷拷问自己的老公:咱们家瑞士卷怎么分?
警惕!“死亡游戏”再现校园?家长称孩子捡回一条命 医生提醒严重者意识丧失,危及生命,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据悉,该游戏曾在美国流行一时,多名青少年因此丧生。鉴于此类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教育主管部门曾下令,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据此前报道,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刘少波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
【健康科普】矮小症有什么症状表现?矮小症通常是由于患者的软骨发育不良引发的一种疾病,多是由于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或者缺乏生长激素造成。患者的垂体前叶缺少促性腺激素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因此患者在生长发育期间,明显慢于同龄人,主要表现为骨骼、躯体生长速度迟缓,且在成年后体型仍有可能和儿童一样,但是皮肤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衰老现象,还有可能出现性器官发育障碍,但是智力一般处于正常水平。矮小症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如下:
身材矮小:
矮小症最直观的表现是身材矮小,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身高每年增长低于4~5cm。
患儿虽生长落后,但身体各部比例均匀,和其年龄相符,智能发育正常。
生长速度缓慢:
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
3岁至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3-5厘米/年。
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6厘米/年。
骨成熟延迟:
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或2岁以上,但与其身高年龄相仿,骨骺融合较晚。
代谢异常:
矮小症可能伴随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可能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
特殊面容和体态:
不同类型的矮小症可能伴随不同的特殊面容和体态。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可能表现为头大智力低下、面色发黄、面部臃肿、眼距增宽、眼裂小、鼻梁塌平等。
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性矮小症可能表现为躯干和颈部缩短,四肢缩短,而手、足的大小与正常人相似。
骨骼发育不良性矮小症可能外观呈不匀称性矮小,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
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颅内肿瘤引起的矮小症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颅内压增高和视神经受压迫的症状。
染色体病引起的矮小症可能伴随身体色素沉着较多,颈部比正常孩子扁、宽,胸廓无乳腺发育,较厚,呈盾状胸,双上肢过度外旋等特征。
家族性矮小:
家族性矮小症是一种特殊的矮小症类型,患儿的下丘脑、垂体无明显病灶,但生长激素分泌功能不足,其原因不明。
矮小症有什么症状表现?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就诊,便于患者早日康复。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食物过敏是个非常常见而头疼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这主要见于几类情况;
一类主要是小孩: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食物过敏,因为小孩的肠道黏膜不完整,肠道菌群不稳定,消化吸收能力差,食物大分子物质进入后不容易消化成小分子化合物,某些食物蛋白就成为抗原或半抗原激发免疫反应,引发食物过敏,可以表现为皮炎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或消化道过敏等。
另一类情况是遗传信息带来的,如果母亲及父亲饮食不注意,胃肠问题,菌群失调,就可能把不好的菌群等带给婴幼儿,中医讲”父母有热,必遗热于儿”,如母亲有便秘,父亲肠胃不好如腹泻,母亲第一胎剖腹产,第二胎剖腹产更糟糕,则婴儿出生后肠道也有问题,也会出现便秘腹泻等,也会有消化不良,容易发生对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面食,豆制品,海鲜等过敏或食物不耐受。
第三类,怀孕母亲患有过敏性疾病等或怀孕期间打过抗生素,这类母亲常常胃肠环境不好,或婴儿早产,肠黏膜等器官发育不良,婴幼儿也容易发生食物过敏等。
第四类,婴幼儿饮食结构不合理,家长过度强调蛋白质补充,牛奶鸡蛋肉类等补充过度,吃的过饱,或偏食,甜品饮料辛辣刺激油腻饮食吃的过多,导致不容易消化吸收,在胃肠道产生腐败,肠道酸化,菌群失调,导致免疫失衡,出现某些食物过敏。
第五类,自小到大,饮食习惯不好,吃的过多过饱,甜品饮料辛辣刺激油腻饮食吃的过多,熬夜,饮酒过度,经常应用抗生素,或服用损坏胃肠黏膜或肠道菌群的药物,就很容易引发胃肠道菌群失调,如感染胃幽门螺杆菌等,出现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等。以食物不耐受问题较多,也常常容易被人忽视,除引发皮肤过敏如荨麻疹,湿疹,鼻炎哮喘,可能还有消化道或其他器官的疾病,但很多人不认为与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有关。
第六类多半是服用药物或保健品或生活地域环境发生改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喜欢甜品饮料等,或随着年龄增大,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或菌群老化,也可能有某些食物过敏,以食物不耐受为多。
除了这些情况外,喉中有痰,不明原因咳嗽,有异物感,有反酸,腹痛,腹胀,大便异常如大便不成型,稀溏,便秘腹泻或大便黏马桶,或胃口非常好,吃的多,总有饥饿感的人,或者容易上火,得毛囊炎,口腔溃疡或单纯疱疹的人,往往胃肠道有问题,发生食物不耐受或过敏的概率要高一些。
慢阻肺病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COPD )的简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患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进行性呼吸道气流阻塞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例如:经常有咳嗽、咳痰,有活动后呼吸困难、常有人描述为胸闷、气短。慢阻肺通常与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相关,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异常的炎症反应以及肺异常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
慢阻肺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比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018 年 “ 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 ”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20 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病的患病率为 8.6% , 40 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 13.7% ,据此估算我国慢阻肺病患者人数近 1 亿人,是我国居民第 3 大死亡原因。
慢阻肺病早防、早诊和规范治疗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作为普通居民,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慢阻肺病?经常有咳嗽,有时会胸闷、气短,是不是患有慢阻肺了?
在中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标(2024年版)”发布了一个慢阻肺病自我筛查问卷( COPD-SQ ),可以自我筛查,如果评分 ≥16分,需要及时到医院找呼吸专科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
年轻男士亟待身心减压 破除“障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发现,性功能障碍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的男性约占60%。医生指出,对于男性而言,性功能障碍也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需要做慢病管理。例如,患者王先生因生活压力大导致性功能障碍,经情绪、心理治疗后才得改善。同时,研究还表明性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息息相关。年轻、轻症男性可通过及时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好转。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