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医学博士,2014-201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SYD)及医院访问进修,2019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UZLeuven)进修。多次参加 AO courses , CTO课程班等。 论文成就: 发表 SCI 、 核心期刊 论文 多篇 ,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 、 跨国合作项目 等 科学 研究 学术任职: 广东省基层医药委员会创伤救治专委会常委兼足踝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会员 AO Trauma 会员 ICMRS 会员 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创面修复组成员
艾福志,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脊柱外科工作20余年,主刀手术4000多台,连续入选2014~2018年中国名医颅颈交界区上颈椎手术Top10。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疼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颈椎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与关节发育畸形与残疾预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培训基地国际教育工作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曾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大学Barns-Jewish医院脊柱外科中心,向脊柱侧凸畸形现代分型的奠基人、美国SRS(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主席Lenke教授学习各类复杂脊柱侧凸畸形的外科治疗,向美国CSRS(国际颈椎研究学会)主席Riew教授学习颈椎疾患的现代外科治疗。 临床水平:每年总计完成的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及各种复杂翻修手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脊柱侧后凸畸形、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骨折等各类脊柱外科手术300多台,未发生一例因手术失误导致的瘫痪或死亡病例,均取得了良好的外科治疗效果。 设计了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手术的经口枢椎关节突螺钉固定和枕骨髁螺钉固定的术式,改良设计了经口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口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方法,国际上首创经口入路的上颈椎高难度逆向椎弓根钉和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并成功大批量应用于临床,使颅底凹陷症、寰枢椎脱位的4代TARP手术成为安全、有效并广为接受的手术方式,使上颈椎颅颈交界区域的经口手术日趋成熟和完善,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Chiari畸形等各种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外科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达世界领先水平。经常受邀请到国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大三甲医院开展寰枢椎的经口入路手术,每年应邀到全国各省开展寰枢椎手术达20余台。 熟练掌握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椎滑脱、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结核、脊柱肿瘤、椎管内肿瘤和脊柱骨折脱位等各种脊柱外科常见及少见疾患以及各种复杂的脊柱翻修手术、颈椎结构性畸形、颅颈交界区域的先天性畸形、重度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等疾患的减压及内固定的各种手术技术。每年应邀在华南地区及省内各大医院开展的颈椎、胸腰椎等各种复杂疑难脊柱手术50余台。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颈椎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并专注颅颈交界区疾患、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及感染的诊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南方医院杰出青年培育计划1项及院长基金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骨科顶级期刊《Spine J》、《Spine》、《European Spine J》、《中华骨科杂志》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共发表文章25篇,其中21篇论著为SCI收录(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并获10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参编《脊柱内固定解剖学》一书。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第十一届“麒麟杯”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目前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亚洲泛太平洋国际脊柱组织会员(Asia Pacfic spine society, APSS),《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青年编委,《Pai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杂志客座编辑,《CLINICS》杂志审稿人。
从事骨科临床执业15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骨外科。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篇,SCI文章10篇;参与国家基金多项,主持广东省级基金2项,市级基金1项;参译著作《前交叉韧带重建》。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及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脊柱脊髓损伤的致病机制研究。专注于脊柱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结核、脊柱骨折、脊柱侧弯、脊髓损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等,掌握脊柱微创经椎板间入路技术、MIS-TLIF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