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治未病科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渭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44年,于2012年10月完成异地整体搬迁,位于会川南川经济园区,占地面积为39244㎡,建筑总面积16168.2㎡。于2013年3月经甘肃省卫生厅批准,更名为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400张。现已发展为一所科室基本配套、设备基本完善,集医疗、教学、康复、预防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作医院。现有日本东芝16排螺旋CT、北京高科腾飞DR成像系统、美国非利浦——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德国狼牌腹腔镜、南京普爱移动式平板“C”型臂X射线机、眼科显微镜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有38个科室,其中行政职能科室16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10个。针灸科、内分泌科为县级重点专科。近年来,医院继续沿着“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优势,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业务发展思路,主动适应医疗卫生改革需求,通过优质医疗、优秀服务、优美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医院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多次被上级部门表彰。人才队伍建设我院现有正式职工121人,其中管理岗位1人,正高1人,副高22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及以下61人,工人5人;临聘人员156人,其中专技138人。医院科室建设医院结合实际设立临床科室12个(妇产科、内一科、内二科、外科、手术麻醉科、儿科、针灸科、急诊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技科室10个(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碎石科、胃镜室、消毒供应室、心电图室、病案室、病理科),行政职能科室16个(院办室、医务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医保办、门诊部、信息科、院感管理科、信息科、公共卫生科、护理部、综治办、采购办、患者服务部、质控科、中医药管理科)重点专科建设针灸科:2015年被甘肃省县卫健委评审为甘肃省县级重点专科,现开展的主要治疗技术有:针灸、小针刀、刮痧、艾灸、熏洗疗法、蜡疗、推拿按摩疗法。服务人次逐年上升,近两年出院人次分别为2018年1382人次,2019年1409人次;近二年门诊人次分别为2018年4520人次,2019年5050人次,服务效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近两年业务收入分别为350万元和400万元,老百姓对传统中医及中药治疗效果的认可度显著提升,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内分泌科:2015年被甘肃省县卫健委评审为甘肃省县级重点专科,主要负责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实行中西并重,采用中药内服、穴位贴敷、中药封包、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利用先进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技术,加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治疗口服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糖患者。并为糖尿病手术患者提供胰岛素泵治疗,为产科妊娠糖尿病患者指导治疗。开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抗体、C-肽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测等先进技术。自建科以来为渭源县南片7个乡镇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共诊治住院患者2660余人次,其中糖尿病病人2200余人次,甲状腺疾病患者150余人次,痛风患者310余人次;管理糖尿病门诊患者1500多人,建立糖尿病患者信息档案800多份。每年举办联合国糖尿病日蓝光行动义诊活动,每季度分别到各乡镇与当地卫生院联合举行义诊活动,每周二由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活动,在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和并发症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以提高病人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以经济管理为主导,支持医院事务管理,医疗的监督与控制,支持医院经济核算,将传统的以手工信息处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实现人、财、物计算机网络化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具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完整的医院管理系统,2019年9月份组织实施结构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临床实验室管理系统、危急值预警管理系统、病历闭环质量控制系统、微信服务平台等系统和健康甘肃APP等软件的现场施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的正常使用;对现有机房进行整体改造建设,达到国家二级等级标准。并根据各部门有关有求,我院全面完成了甘肃省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工作,大病保险、建档立卡人口信息、民政报销与我院HIS信息完成对接。2020年6月份我院被纳入国家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平台。项目工程建设:本院承担着渭源县南片7个乡镇及周边县的部分群众近10万人的医疗健康任务,当前业务用房已严重不足,为改善医疗条件,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促进会川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中医综合楼正在施工建设中,建筑面积为14683.59㎡,总投资4849.19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债券资金。项目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医院基础设施,改善医患诊疗环境,细化专业科室设置,极大提升患者就医住院体验,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