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北大医院,北大一院,北医一院转移瘤专家

简介:

【核心理念】院训:厚德尚道愿景:做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准原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2月15日(大年初二),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公共卫生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北大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百余年来,北大医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儿科教研室(1929)、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儿科神经专业(1961)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胸腔镜手术(1992)、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大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个研究科室、4个研究所;共有59个病房,开放床位1805张。日均门诊量1万人次左右,年收治病人近10万人,手术近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7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400人,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和第一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项目单位。北大医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近2000万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全市6万余人的公费医疗,以及占北京1/8的干部保健任务。在北大医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从1977年至今,北大医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3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1900余人,博士1800余人,博士后近115人。目前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30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90余人,同等学力人员90余人。护理专业同期在院近400人。同时,近年来医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项目及考试的人员共计2万余人次。北大医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的领先地位,近五年来,医院获批国家、省部市、校级和横向课题,以及临床试验合计1600余项,经费约11亿元,其中纵向课题7亿元。累计发表论文5300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近3000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EnglJMed、Lancet、Blood、AmJHumGenet等国际期刊上。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及部委级奖项19项。北大医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塑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凝练百年历史与硕果,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与时代同行的北大医院人会继续传承“厚德尚道”的院训,追求“水准原点”的愿景,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向着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总体目标迈进。。

李春伟 副主任医师

1、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的综合治疗:药物、微创神经介入及开放外科手术;2、神经系统肿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等常见肿瘤);3、颅脑外伤(尤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局麻微创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脑挫伤等);4、脑积水:老年性、儿童、正常颅压,交通性、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5、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微血管减压、机器人定位球囊压迫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30
平均等待 -
擅长:1、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的综合治疗:药物、微创神经介入及开放外科手术;2、神经系统肿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等常见肿瘤);3、颅脑外伤(尤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局麻微创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脑挫伤等);4、脑积水:老年性、儿童、正常颅压,交通性、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5、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微血管减压、机器人定位球囊压迫治疗
更多服务
段鸿洲 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烟雾病,脑动脉狭窄,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出血及脑梗)介入及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脑转移瘤)的手术治疗;脊柱脊髓疾病(脊髓栓系,脊膜膨出,脊髓纵裂,脊髓肿瘤,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先天性疾病(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

好评 98%
接诊量 92
平均等待 -
擅长: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烟雾病,脑动脉狭窄,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出血及脑梗)介入及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脑转移瘤)的手术治疗;脊柱脊髓疾病(脊髓栓系,脊膜膨出,脊髓纵裂,脊髓肿瘤,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先天性疾病(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
更多服务
王冰 副主任医师

1.骨转移癌:骨转移癌的微创止痛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骨水泥强化术、脊柱转移瘤小切口减压、经皮固定手术。2.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感染: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脊柱肿瘤、结核、感染的外科治疗。3.骨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治疗。骨肉瘤的化疗及保肢治疗。4.骨折:脊柱及四肢骨折手术治疗。5.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130
平均等待 -
擅长:1.骨转移癌:骨转移癌的微创止痛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骨水泥强化术、脊柱转移瘤小切口减压、经皮固定手术。2.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感染: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脊柱肿瘤、结核、感染的外科治疗。3.骨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治疗。骨肉瘤的化疗及保肢治疗。4.骨折:脊柱及四肢骨折手术治疗。5.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更多服务
许菲璠 副主任医师

1.脊柱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颈椎、腰椎、胸椎)、椎管内肿瘤、脊髓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柱疼痛(颈肩痛、腰腿痛)、脊髓电刺激2.脑转移瘤、脑肿瘤、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1.脊柱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颈椎、腰椎、胸椎)、椎管内肿瘤、脊髓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柱疼痛(颈肩痛、腰腿痛)、脊髓电刺激2.脑转移瘤、脑肿瘤、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更多服务
潘元星 副主任医师

骨与软组织肿瘤,骨转移瘤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骨转移瘤
更多服务
鲁润春 副主任医师

1 垂体瘤内镜微创手术,包括颅咽管瘤,颅底脑膜瘤等2 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出血、颅内病变活检、三叉神经痛3 微创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4 脑积水、颅内囊肿的内镜微创治疗5 VHL综合征的微创治疗6 内镜治疗周围神经疾病,如腕管综合征(鼠标手)、肘管综合征、腓总神经神经损伤等引起的手麻、腿麻7 脑室病变的内镜微创治疗8 脑转移瘤的规范治疗,肺癌、乳腺癌、肾癌、肠癌脑转移的显微外科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1 垂体瘤内镜微创手术,包括颅咽管瘤,颅底脑膜瘤等2 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出血、颅内病变活检、三叉神经痛3 微创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4 脑积水、颅内囊肿的内镜微创治疗5 VHL综合征的微创治疗6 内镜治疗周围神经疾病,如腕管综合征(鼠标手)、肘管综合征、腓总神经神经损伤等引起的手麻、腿麻7 脑室病变的内镜微创治疗8 脑转移瘤的规范治疗,肺癌、乳腺癌、肾癌、肠癌脑转移的显微外科治疗。
更多服务
崔云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四肢骨转移瘤微创手术治疗;骨盆、肢体骨原发肿瘤切除重建、保肢;脊柱四肢原发肿瘤切除重建;骨良性肿瘤切除;软组织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脊柱感染、脊柱骨折手术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
擅长:脊柱、四肢骨转移瘤微创手术治疗;骨盆、肢体骨原发肿瘤切除重建、保肢;脊柱四肢原发肿瘤切除重建;骨良性肿瘤切除;软组织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脊柱感染、脊柱骨折手术治疗
更多服务
张家湧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手术和微创手术:脑膜瘤 脑胶质瘤 垂体瘤 听神经瘤 脑转移瘤 脑室内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脊髓神经源性肿瘤 髓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脊柱裂 脊髓栓系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脑积水手术及并发症的处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血管畸性切除 脑动脉瘤夹闭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手术和微创手术:脑膜瘤 脑胶质瘤 垂体瘤 听神经瘤 脑转移瘤 脑室内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脊髓神经源性肿瘤 髓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脊柱裂 脊髓栓系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脑积水手术及并发症的处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血管畸性切除 脑动脉瘤夹闭
更多服务
王冰 副主任医师

1.骨转移癌:骨转移癌的微创止痛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骨水泥强化术、脊柱转移瘤小切口减压、经皮固定手术。2.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感染: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脊柱肿瘤、结核、感染的外科治疗。3.骨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治疗。骨肉瘤的化疗及保肢治疗。4.骨折:脊柱及四肢骨折手术治疗。5.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1.骨转移癌:骨转移癌的微创止痛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骨水泥强化术、脊柱转移瘤小切口减压、经皮固定手术。2.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感染: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脊柱肿瘤、结核、感染的外科治疗。3.骨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治疗。骨肉瘤的化疗及保肢治疗。4.骨折:脊柱及四肢骨折手术治疗。5.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更多服务
廖栩鹤 主治医师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骨转移瘤核素治疗,PET/CT及SPECT/CT影像诊断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骨转移瘤核素治疗,PET/CT及SPECT/CT影像诊断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脑转移#转移瘤
9

脑转移是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23%–36%的肺癌患者会出现脑转移。随着肿瘤诊疗技术不断发展,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肺癌脑转移治疗预后较差,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通常只有8-11个月。肿瘤转移到大脑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脑转移瘤的控制对改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放疗是脑转移的重要治疗方法,可以提高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转移瘤的放疗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和全脑放疗(WBRT)。我们俗称的X刀、伽玛刀就是采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疗效相似,后期出现放射性脑坏死的发生率更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否合并使用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经成为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包括①脑转移病灶放疗:单发或多发、初治或复发的颅内转移瘤;单发直径≤40 mm的转移瘤优先选择SRS,直径>40mm 通常考虑SRT;≤4个转移灶且体积较小者可选择SRS或SRT;对于<10个转移灶,SRT也可获得生存获益;②局部病灶推量或挽救治疗;全脑放疗后局部病灶推量;既往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持续超过6个月,影像学认为肿瘤复发,可再次考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③颅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全脑放疗的适应证包括①颅内多发转移者以及粟粒样转移者;②小细胞肺癌脑转移;③脑膜转移瘤;○4脑转移灶切除术后辅助治疗;○5不可手术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患者的全脑预防性放疗。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有放疗、手术、药物治疗。

脑转移是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23%–36%的肺癌患者会出现脑转移。随着肿瘤诊疗技术不断发展,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肺癌脑转移治疗预后较差,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通常只有8-11个月。肿瘤转移到大脑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脑转移瘤的控制对改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1.放疗

放疗是脑转移的重要治疗方法,可以提高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脑转移瘤的放疗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和全脑放疗(WBRT)。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否合并使用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经成为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当肿瘤个数较少、肿瘤直径>4cm、且患者状态良好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建议进行放疗以改善颅内疾病控制。

3.药物治疗

全身系统治疗是晚期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药物通常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转移瘤疗效有限。

化疗药物:与脑部放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疾病控制率。

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缩小病灶,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进一步转移进展风险。

免疫治疗:可以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特异性的杀死癌细胞。

肺癌转移到骨头、淋巴,活多久其实最主要看它分期。转移到骨头肯定是晚期,转移到淋巴,看转移到哪里的淋巴,如果只是N1,就肺门淋巴结,这种病人远期预后就会好一些。3a期如果转移到远处的淋巴结,属于晚期,综合生存时间5-8个月。

#转移瘤#脊柱不稳定
4

脊柱肿瘤,如果是转移瘤,对脊柱稳定性有破坏,另外一个,脊柱肿瘤如果影响到了脊髓神经的压迫,这种转移瘤是要做手术的。做手术以后,得到局部的控制,然后再进行对应的肿瘤科的治疗,一般来说,很多患者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部分转移瘤的病人,因为他的肿瘤对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的效果非常好,有些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也显著增长,很多病人做完手术以后有5-10年的生存期。所以不是得了脊柱肿瘤,就一定是离死亡不远,不是这样的。另外,脊柱肿瘤里面还有一些恶性的和良性的肿瘤,对于脊柱的恶性肿瘤,如果是没有发生转移,主要是在脊柱上发生的,一般做脊椎的全椎切除,切掉以后,再给他做脊柱的重建,病人效果也非常好。 还有脊柱的良性肿瘤,一般做局部的切除就可以了,不用做非常大的手术。

一般来说,有肿瘤家族病史的,所有的肿瘤都有家族易感性。还有是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的病史,要小心脊柱的转移瘤。如果一旦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最近出现颈背或腰背疼痛,一定要尽快去做核磁共振,来评估一下有没有转移。

#转移瘤#肺转移
4

肺转移瘤要视具体情况治疗。肺转移瘤要依据原发病灶的位置如肝、肾、乳腺、血管等地方和原发病灶的性质采取全身的治疗。

#转移瘤#肺转移#多发肺转移
10

多中心原发病灶和肺转移瘤主要在病灶上有区别。多中心原发病灶的每一个病灶均来源于其本身所在处的上皮细胞,每一个病灶可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切除病灶后预后比较好。肺转移瘤可以是肺外肿瘤转移到肺,也可以是肺本身的肺癌转移到肺内的多发起源,肺转移瘤多个病灶则来源于同一肿瘤细胞。

#肺癌复发#转移瘤#肺转移
2

多点起源的恶性肺结节有两种类型。多点起源的肺结节如果有恶性结节的表现,可以分为多中心的原发性肺癌或者肺转移瘤。

最近一个亲戚体检发现肺部一个1.5cm的结节,应该说不算特别大,单从胸部CT来看,完全可以手术,然而进一步检查头颅磁共振发现颅内已经有多个转移病灶了。从最初认为的早期一下跌入晚期,这个亲戚到现在都无法接受现实。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么小的病灶怎么就出现脑转移了呢?肺穿刺结果给出了答案,他的病理类型是小细胞肺癌。小病灶,大转移;小病灶,早转移,是小细胞肺癌的特性之一。

有网友问:有的肿瘤很大没有发生转移,而有的很小就发生了转移,是不是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系呢?

二者确实是有一定关系的。什么是癌细胞分化?通俗的讲就是与正常细胞像不像,专业的讲叫细胞异型性,与正常细胞越不像,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长得越不像正常细胞,它就越喜欢“调皮捣蛋”到处跑。所以,低分化的恶性肿瘤相对来说预后要差于高、中分化。

曾经一个朋友的父亲罹患肝癌,当时CT显示肿瘤有近10cm大小,经过充分评估之后专家认为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在当地省级肿瘤医院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肝细胞癌,高分化。做了两次介入,到现在已有九年之久,这个老爷子没有任何复发转移的征象,天天还乐呵呵的买菜做饭。

在众多的肺磨玻璃结节病人中,一部分属于早癌,其中有微乳头型、实体型、乳头型、腺泡型、贴壁型等细胞亚型,不同的细胞亚型可以看做不同的分化程度。比如贴壁型,算是高分化,生长极其缓慢,预后很好。而微乳头型和实体型则等同于低分化,复发转移概率要高于贴壁型和腺泡型。

除了分化程度之外,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与很多因素有关,病理类型就是另一个因素。比如上面提到的小细胞肺癌,在原发灶很小的时候部分细胞就有可能脱离“老巢”,循血液或淋巴管进入其他远隔的部位。在肺癌的其他病理类型中,腺癌也是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的,而鳞癌则比较“恋家”,喜欢在局部生长,有的鳞癌病人病灶十来公分,也只是长在胸腔内,包括肺部和纵隔。

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来说,肿瘤的转移其实也是与基因有关。同样的分期,有的病人5年相安无事,有的病人却很快发生转移,个体差异很大。这也是为何现在提倡个体化精准治疗,提倡做全套基因检测来指导用药和判断预后的原因。转移过程可以被看做由一系列先后发生的独立事件所组成,这些事件分别受到不同类型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调控。肿瘤转移基因突变或失活会导致细胞粘附能力的下降,就会促使肿瘤的转移,比如nm23基因,属于转移抑制基因,高表达意味着转移发生几率低。mtsl基因,又称肿瘤转移基因,它的突变或失活会导致细胞粘附能力的下降,促使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此外,ras和myc基因家族和突变型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肿瘤登记中心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统计报告,其中胃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三位,死亡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 40.3万例,发病率约29.31/10万,死亡病例约29.1万例,死亡率约21.16/10万。

 

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等到有症状去检查的时候往往都是中晚期,除了胃上的原发病灶之后,身体其他的地方已经出现转移了。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最大的区别就是,恶性肿瘤会扩散、转移。恶性肿瘤不仅可在原发部位生长、累及临近器官和组织,而且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如淋巴系统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等途径。那么胃癌出现转移后,一般都会有哪些症状呢?下面就和大家一块梳理一下。

 

1.腹胀、腹围增大

 

胃癌最害怕的就是出现腹膜转移,据统计胃癌腹膜转移、复发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出现腹膜转移时,CT表现为腹膜不均匀增厚、大网膜饼、腹盆腔大量积液。

 

这个时候病变会压迫肠管,出现腹胀、肠梗阻(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压迫输尿管会出现肾盂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压迫膀胱,患者会憋不住尿;压迫血管(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出现双下肢肿胀、血栓等。

 

2.下腹部包块

 

对于女病人来说,如果在下腹部能摸到质硬包块时,要考虑有可能卵巢种植转移,临床上针对这个疾病专门有一个名词,叫库肯勃瘤(Krukenberg瘤)。

 

3.右上腹肝区疼痛

 

右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之后出现乏力、食欲差、消瘦、黄疸、皮肤瘙痒等,要考虑有肝转移的可能,查体可以摸到上腹部肿大的肝,或质地坚硬有触痛的癌结节。

 

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与肠癌肝转移相比,胃癌肝转移预后差,临床诊疗具有很大挑战性。

 

4.咳嗽、咳血痰、胸闷、憋气

 

对于胃癌来说,如果出现了咳嗽、咳血痰、胸闷、憋气等,要高度怀疑肺转移,多数病例为多发性、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圆形转移病灶。

 

5.持续性头疼

 

胃癌患者如果出现持续性头疼、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盘水肿等,有时表现似脑卒中,有可能就是胃癌脑转移引起的症状,脑转移瘤呈膨胀性生长,胃癌脑转移的发生率总体上来讲是比较低的。

 

6.腰背部、四肢疼痛

 

胃癌是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排在第5位的原发性肿瘤,骨转移的疼痛一般很严重,持续性存在,间断加重,一般夜间重,白天轻。肿瘤会导致的骨破坏,出现病理性骨折等。

 

7.左锁骨上区出现肿块

 

淋巴系统转移也是胃癌的主要转移形式之一,如果在左侧的锁骨上能摸到一个质硬的包块,不活动,很大可能发生了左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细胞经过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临床上称为Virchow淋巴结。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症状,晚期胃癌还有一些全身症状,如贫血、黑便、消瘦、乏力、营养不良、恶液质。

 

当然出现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症状,也不一定说明胃癌转移了,有些胃癌即使出现转移,当转移瘤比较小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症状。所以当出现异常症状时,还需要及时地去医院就诊,医生会结合相关检查,最后综合来判断病情。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被您需要!了解更多肿瘤相关健康知识→敬请关注周医生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