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以下简称东方医院)于1999年12月12日正式开业,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管单位、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批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东方医院学科门类齐全,重点专科林立,综合救治能力强,中西医并重,致力于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致力于健康中国建设,致力于中医药国际化的推广,致力于建设医教研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学院型医院。东方医院现为一院三区:方庄院区、二七院区(西院区)、经开区院区(南院区),编制床位1377张。截至2020年底,有在岗职工1628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17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1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首都国医名师4人,国家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9人,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9人。东方医院现有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项目14个、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2个、北京市中医特色诊疗中心9个、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东方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基地。东方医院发挥当代诊疗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优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中医外科疾病、周围血管病、乳腺疾病、泌尿男科疾病、肛肠疾病、皮肤病、骨科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免疫病等专科疾病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特色。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综合救治能力、综合急救能力和东方诊疗特色受到国际国内认可。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具备完善的教学专业设置和层次结构,涵盖五年制、“5+3”长学制、留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师承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实践基地,北京市中医局临床技能实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和考官培训基地。学院设有中医内科专业、中医外科专业、中医妇科专业、中医儿科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等11个研究生招生专业,建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共设内、外、妇、儿等19个临床教研室,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皮科学、中医肿瘤学、中医老年医学临床学系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单位等。目前,学院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年制、卓越中医学(5+3)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医--生物双学位”项目班临床课课堂授课、见实习以及研究生教学等任务,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东方医院先后开展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73”计划课题等在内的共1234项科学研究,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130多项,省部级课题230多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70多项。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分子技术三级实验室,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东方医院中医学是国家教育部重点二级学科,其中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6个重点三级学科。同时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妇科学、中医脑病学、中医痹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周围血管病学。医院建立了国家级北京韦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设立了国家级名医王沛教授、刘弼臣教授、周平安教授、陈淑长教授、庞鹤教授、金哲教授、刘大新教授、王素梅教授、韦企平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和北京市“薪火工程”名老中医杨甲三教授、刘弼臣教授、王永炎院士、韦玉英教授、王沛教授、周平安教授、廖家桢学术传承研究及工作室站。医院建有现代化手术室、急诊EICU、内镜中心、肿瘤治疗中心、核医学科、治未病中心以及功能康复等设施,并拥有先进的诊断手段,配备如CT、核磁、DSA等大型医疗设备。东方医院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博极医源,仁者爱人”为核心价值观,以“大医精诚、救死扶伤、患者至上”为宗旨,以“精益求精、诚信为本、弘扬国粹、传承创新”为院训,立足东方,面向世界,服务人民,建设祖国。东方人将致力于健康中国,梦圆东方的宏伟愿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1.颈椎寰枢关节和颈5颈6关节错位,刺激椎动脉引起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 2.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 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 4.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脑,1.去除危险因素 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 2.抗血小板药物 首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 3.抗凝血药物 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 4.手术治疗 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必要时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状。,1.局灶性运动性癫痫 应与颈内动脉型TIA发作鉴别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多数为脑部器质性病变,年轻人多见,多为一侧肢体或身体某部位的一系列重复抽搐动作大多见于一侧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也可涉及一侧面部或一个肢体的远端。较严重的发作后发作部位可能遗留下暂时性受累肌肉的瘫痪即Todd麻痹局部抽搐偶然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则成持续性部分性癫痫。追问病史有癫痫发作病史,脑CT扫描或MRI可发现脑内病灶,脑电图检查有癫痫电波。抗癫痫药可控制发作,可作鉴别而颈内动脉型TIA发作脑电图检查正常。 2.内耳眩晕症 应和椎-基底动脉TIA鉴别,其共同点是均有眩晕,但TIA老年人多见,内耳眩晕症多见于中、青年,伴有耳鸣,内耳眩晕症发作持续时间长可以达到数天之后逐渐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定位体征,尤其是没有脑干定位体征,给予甘露醇及对症治疗有效。 3.晕厥发作 晕厥发作多见于年轻女性,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状态。是暂时性的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常由躯体因素引起,如低血糖、碱中毒以及脑组织本身损伤所致,也可继发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短暂性意识丧失。患者常在晕厥发作前约1分钟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随之很快发生晕厥。晕厥发作时,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有时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此时难以触及桡动脉、颈动脉的搏动。,无,可行脑电图,脑CTA或MRA,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