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郑大一附医,郑大一,郑大一附院膝关节置换术后专家

简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为原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31建立省立河南大学附设医院。1942年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附属医院。1952年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医院正式命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省部共建医院。2017年临床医学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中国PTC突出贡献团队奖、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中,我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9位。医院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原建设,紧扣“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打造“一院四区”的高水平城市医疗集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目前,医院有河医院区、东院区、南院区、北院区共四个院区,四个院区在医疗同质化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优势化互补”,突出不同院区的特色。河医院区打造成为复杂疑难急危重症综合诊治中心,东院区打造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医防融合高端医疗院区,南院区打造成为立足郑州航空港区、辐射豫东南的外科、急救、肿瘤、血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北院区打造成为“大专科、小综合”的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拥有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河南省基因医院,郑大一附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耳鼻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消化病医院、肾脏病医院、呼吸病医院、血液病医院14个院中院,总占地面积871亩,临床医技科室120个,病区279个。全院有在职职工146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126人,正高级职称766人,副高级职称180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职工2278人,硕士3470人。有全职院士3人、特聘院士19人、973首席1人、国家杰青3人、千人/百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优青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中原学者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10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7人、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5人、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2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7人。其中,有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前任主委、现任主委和候任主委共4人,专科分会副主委5人,常委21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专业分会主委3人。其他国家级学术团体主委6人(含会长),副主委(含副会长、副理事长)24人;国际学会专业分会委员3人。河南医学会各专业分会主委58人,候任主委7人,副主委124人;其他省级学术团体主委(会长)48人(含名誉主委6人),候任主委3人,副主委(含副会长)47人。在国内外杂志担任编委以上职务的有300多人。医院科研平台日臻完善,现有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20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78个,校级研究机构21个。近五年来,医院科研立项和获奖总数稳居河南省卫生系统首位,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项为第一完成单位,一项为第二完成单位),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其中,《肾脏病科普丛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河南省西医领域和科普领域“零”的突破。2019年以来我院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96项。郑州大学临床医学ESI排名,2023年为0.730‰,排名进入1‰,对郑州大学ESI贡献度达到50%。2022年临床医学继续成为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目前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3个,省医学重点学科59个,省医学培育学科8个。医院有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级医学中心(呼吸、神经、创伤、妇产、骨科、口腔和传染病)。在医院前期发展基础上,将各类学科进行统筹布局,按照“优势特色、重点培育、潜力交叉三类学科,围绕临床、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打破学科边界,形成以优势学科横向辐射带动、纵向深入发展的重点学科研究方向群,充分利用互联智能、临床大数据等优势助力医院发展。医院以心、脑、肺、肝、肾、耳鼻喉、眼、妇产科等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大器官疾病综合诊治技术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近年来,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在我院得到应用,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国际空白。自2014年起,我院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心脏外科等科室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开展近万台手术,创下单机年手术量的最高世界纪录,肝肾肺移植数量稳居国内医疗机构前列,其中2021年完成儿童肾移植109例,位居全国第一;3D打印技术在骨科、耳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学科开展。2019年,我院董建增教授的“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遗传阻断”与刘冰熔的“内镜下胃成形术”填补国际空白。2020年,我院孙莹璞教授、徐家伟教授团队完成国际首例通过“植入前胚胎单细胞基因组微缺失微重复识别新技术(GeMiLa)”帮助遗传性手足裂患者诞生健康婴儿。2021年,心血管外科冯德广教授团队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三瓣联合“瓣中瓣”介入手术填补国际空白。2022年,肺移植外科赵高峰教授团队中国首例心脏杂交手术联合肺移植术“修心换肺”。医院是河南省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临床基地,实行三个“院系合一”管理,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和口腔医学院与医院合一管理,承担着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预防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及医学影像系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医院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河南省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所有二级学科。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专家评定,住培工作实现荣誉“大满贯”。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一等奖1项,第八届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竞赛中荣获特等奖。首届全国来华留学生技能竞赛中荣获优异团队、最佳合作团队以及内科、儿科单项桂冠。我院专家作为主编国家规划教材6部,主编代表性专著88部。2021年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医院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有高端螺旋CT38台、核磁共振(MRI)34台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1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CT)3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6台、回旋加速器1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4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30台、直线加速器8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1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00余台、海扶刀2台等。医院还拥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命支撑系统,ICU、CCU、NICU、RICU、PICU,CT复合手术室、磁共振复合手术室、DSA复合手术室和骨髓移植中心设备均属国内领先。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四个院区”的互联互通、数据统一、标准统一。实现了全院级的HIS、LIS、PACS,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门诊“一卡通”就诊等,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居国内前列。设在医院的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省内覆盖全省18个市、25家省/市中心医院、170余家县医院、200余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省外直接联网100余家医疗机构,涵盖新疆、四川、山西、山东、贵州、云南、福建、辽宁、河北、青海等。中心还与美国、俄罗斯、赞比亚等国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开展常态化、规模化远程医疗业务。近年来,医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不断加强国内、国际间交流,与国内一流强院开展合作项目的同时,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科研技术合作交流,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在援外工作中,我院自1973年起开始承担援外医疗任务,截止到目前,共牵头参与了20批次医疗队工作,共计派出104名医疗人员赴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科威特执行援助任务,在各救援国救治患者近50万人次,开展手术台数近5000台次,先后建立中国-赞比亚远程医疗会诊中腔镜中心、前列腺微创治疗中心,展现了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建设国内一流强院,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医院发展规划,我院制定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三年行动计划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该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共有6部分(即“一个全面,五新建设”)69项行动任务,涵盖党的建设、医疗、护理、服务、学科建设等内容。全院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在工作中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创新思维,通过落实“一个全面,五新建设”,与时俱进、乘势而上,进一步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挖掘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潜力,力争到2024年使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争取一年实现新开局、两年实现新提升、三年实现新发展,奋力书写一附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王珏 主任医师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颈椎病、胸椎管狭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脊髓损伤、脊柱发育畸形(脊柱侧弯等)、脊柱及骨肿瘤、髋膝关节炎(髋膝关节置换术)、骨科畸形(包括斜颈、马蹄足、神经麻痹后遗畸形等)、脊柱结核和感染的手术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63
平均等待 -
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颈椎病、胸椎管狭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脊髓损伤、脊柱发育畸形(脊柱侧弯等)、脊柱及骨肿瘤、髋膝关节炎(髋膝关节置换术)、骨科畸形(包括斜颈、马蹄足、神经麻痹后遗畸形等)、脊柱结核和感染的手术治疗。
更多服务
张翼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骨科关节疾病及骨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尤其在膝关节和髋关节疾患的规范化诊疗及骨肉瘤的化学预防与治疗方面有系统研究。主要诊治股骨头缺血坏死、老年膝关节疼痛、关节滑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擅长人工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主要从事骨科关节疾病及骨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尤其在膝关节和髋关节疾患的规范化诊疗及骨肉瘤的化学预防与治疗方面有系统研究。主要诊治股骨头缺血坏死、老年膝关节疼痛、关节滑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擅长人工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父亲六十多,膝盖置换术后,想了解术后补充钙和保健品。患者女性
12
2024-09-19 06:31:22
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已购买药品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理想,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患者女性
31
2024-09-19 06:31:22
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寻求药品帮助恢复,询问用药及术后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68
2024-09-19 06:31:22
膝关节置换术后恢复咨询,患者寻求术后恢复指导和辅助器具建议。患者女性
62
2024-09-19 06:31:22
膝关节置换术后10周,刀口疤痕隆起,询问祛疤药物使用。患者女性
21
2024-09-19 06:31:22
我母亲刚做了膝关节置换术,需要使用利伐沙班片,想了解这个药物的副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13
2024-09-19 06:31:22
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水肿,询问是否可服用地奥司明片及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59
2024-09-19 06:31:22
患者母亲膝关节置换术后四个月,咨询药物使用问题。患者女性69岁
62
2024-09-19 06:31:22
患者父亲刚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需要关节养护和修复软骨组织。咨询补钙产品选择及用法。患者女性
11
2024-09-19 06:31:22
母亲五十多岁,去年做了膝盖置换手术,想了解蓝氨糖和红氨糖哪种更适合日常保健。患者女性
4
2024-09-19 06:31:22

科普文章

膝关节置换手术下肢水肿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方法进行缓解。

1.一般治疗:首先要注意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进行康复运动和活动,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淋巴的流动。同时需要避免长时间的静坐或者站立。另外在休息或睡眠的时候,将下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如果局部肿胀和疼痛明显,还可适当采用冷敷的方法进行缓解。

2.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利尿剂将液体排出体外,达到消肿的作用,如常用的呋塞米、布美他尼等。

3.因素调理: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因为盐分可导致水分潴留,同时要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营养,也可起到促进病情的恢复。

一旦出现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水肿的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后
19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又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可以避免关节僵硬等作用。

1、术后在患肢小腿处垫一软枕,抬高患肢,利于患肢血液回流,使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防止膝关节屈曲畸形。

2、术后用 1-2 斤冰米袋在伤口处予以局部冰敷,冰敷不仅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而且具有消肿、止痛、促进炎症局限等作用。

3、术后 6h 进行踝泵运动,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每个动作坚持 5s,再放松,每天 60 次左右,踝关节旋转运动:每天 3—4 次,每次重复五遍。

4、术后第 1 天

  • 上肢肌力训练:可以进行床上引体向上拉力练习。
  • 下肢按摩运动,向心性按摩,先足底,再小腿,最后大腿的顺序,避开伤口,每隔半小时揉捏 5—10 分钟。
  • 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患者卧床,收紧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每次 20—30 次,每日 3 次。
  • 直腿抬高训练:收紧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用力抬高足部使其离床 30 厘米,持续 10s,慢慢放低。
  • 髌骨松动术:以手指指腹或掌根推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每方向 10-20 次,2-3 次/日。

5、术后 3—5 天进行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膝关节的主被动伸屈活动,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度。

6、术后 6 天-2 周进行离床训练,健肢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力,然后患肢离床,在床尾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肢,以后重心逐渐过渡到患肢,开始扶助行器行走,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由患肢先上床。

7、出院指导:

  • 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维生素丰富饮食,限制饮酒、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促进疾病康复,保持大小便通畅。
  • 进一步加强下肢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肌力训练,回家一周后可使用静态自行车进行康复训练,术后 6 周内避免跳舞、体育运动等有强度的运动。
  •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a、直腿抬高: 100 个/天,10 个/组,至少 3 个月。b、坐床边抬腿练习:踝部加沙袋 1-2 斤。
  • 行走时应每天增加行走次数,其次才是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
  • 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定期复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术前,患者需要做以下几点:

1、术前3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深呼吸练习,吸烟患者应戒烟;

2、练习床上大小便;

3、患肢进行患肢的主动运动,如进行屈膝、伸膝、大腿外展、患腿上举等动作的练习,练习使用助行器;

4、肥胖者还应适当减肥。

 

术后的功能锻炼对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好坏。

术后功能锻炼分早期功能锻炼(住院期间功能锻炼)和出院后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抬高双侧下肢,增加下肢回流血量。

术后第 1天,患者即可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趾、踝关节屈伸和小腿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及深呼吸,此后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

术后2天,患者可进行关节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在康复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屈膝锻炼。开始从40°开始,每天增加 5~10°,

一般术后 2 周内屈膝应超过90°。在出院后的康复训练中,一般在6周内都一直要用护膝保护膝关节,锻炼也应以增加肌力为主。主动运动可以通过手力协助,协助主动屈伸膝关节。此外,患者还可以下地负重行走练习,以改善肌肉协调性,改善身体一般状况,但一定要注意保护,避免摔倒。一些膝关节不稳者可以佩戴膝关节支架或借助步行器、拐杖。

术后6个月内,应按医嘱到医院进行复查,

此后每半年去医院复查一次。

#膝关节置换术后
57

本内容转载自捷迈邦美,京东健康已获授权,未经授权,不可二次转载。如涉侵权请联系jdh-hezuo@jd.com。

为了降低磨损,延长膝关节假体在年轻患者中的使用寿命。

1976 年,Goodfellow 和 OConner 研制 Oxford 膝关节假体,作为双髁置换假体,其特点在于股骨髁为单一矢状曲率半径,与胫骨案乙烯衬垫完匹配,聚乙烯衬垫易于在抛光的金属托上移动。膝关节的稳定由完整的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维持。这*设计聚乙烯接触应力很低,但要求所有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功能良好,易引起内衬后脱位与韧带不平衡之后,Beuchel 吸收了 Oxford 膝关节假体的特点并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低接触应力(low contact stressLCS )假体,这种假体既保持了股骨假体向后逐渐减小的曲率半径,同时金属托上的鸠尾槽样弓形沟控制了内衬的前后移动,减少了脱位的风险。

Insall 等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的基础上,研制了限制性髁假体(CCK、TC3 ),即加大了胫骨聚乙烯衬的中央柱,将其限制在加深的股骨假体中央凹槽的内外侧壁。

这种机制可控制内外翻稳定,仅允许少量内外翻扭曲。最初设计为股骨和胫骨侧采用骨水泥髓内柄,后来演变为生物型固定压配柄,以混合固定方式提高骨水泥界面强度。

#膝关节置换术后
18

1973 年,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 Insall 等设计了全髁膝关节假体,提出了“假体符合力学因素应优于解剖复制正常膝关节运动”的动力学理念原则。受到以前 LCLH 假体设计的影响极大,切除前后叉韧带,矢状面稳定由关节面几何形状维持。全髁假体的钴铬股骨部件,带有对称的与髌骨形成关节的前翼,股骨髁后方具有在矢状面逐渐减小的曲率半径;胫骨假体的双盘状关节面在冠状面及矢状面上与股骨假体匹配度较好。假体的移位和脱位由胫骨假体前后唇和内侧突起所阻挡。胫骨假体带有髓内柄,对抗负荷不对称的假体倾斜。后来添加的金属托可均匀传导应力,防止聚乙烯蠕变。

早期的全髁型假体设计未考虑到股骨后滚,屈膝范围较小,在大约屈膝 95°时,后方股骨干与胫骨关节面将发生撞击。同时,如果屈伸间隙不完全平衡,在屈膝位有向后半脱位的倾向。为了纠正这两个问题,1978 年研制了 Insall-Burstein 后稳定设计(后交叉替代假体),即在全髁假体的几何关节面上增加了中央柱。在屈膝约 70°时,股骨假体上的凹槽咬合胫骨关节面的中央柱,引起股骨胫骨关节的接触点向后移位,产生股骨后滚效应,避免了撞击,允许进一步屈膝。目前,临床上保留和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的应用已有超过 20 年的随访报道,两种假体的总体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关于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的争论仍在继续。

#漂浮膝#二分籽骨损伤#膝关节置换术后
23

膝关节置换是一项关节置换的手术,简单的来说就是把膝关节内损坏的影响到关节正常活动的软骨,及其以下鼓面部分,代替成人工设计的假体组件,进行置换是要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截骨植入假体,清理关节面操作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以下患者:

  1. 通过正规保守治疗效果差,症状反复发作、疼痛得不到缓解,严重影响生活;
  2. 排除其它引起膝关节疼痛的疾病,且存在影像改变。各种类型的非感染性关节炎以及继发性骨性关节炎,造成了膝关节严重疼痛,其功能丧失是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首选的适应症,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
  3. 现在高龄或更年轻的患者也被认为可以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年龄的指征明显放宽。手术主要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功能,手术的禁忌症包括膝关节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过度肥胖只被认为是手术相对禁忌症。
#膝关节置换术后
12

“医生只会换关节不算本事,有本事就想办法保住每一个膝关节!”


以上这句话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斌副主任医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何主任介绍说:以前的自己也很热衷于做关节置换,因为做关节置换的病人都是症状非常严重、疼痛非常厉害的关节炎患者,这些病人通常术后效果都很好,自己做完手术也很有成就感。

 

  
只是随着自己手术做得越多,越觉得医生不应该把精力都放在做关节置换上,医生只会换关节不算本事,有本事就想办法保住每一个膝关节。毕竟膝关节置换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术后顽固性疼痛、感染、假体松动、静脉血栓、切口愈合不良等等,有些并发症甚至会给病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且假体也是有一定的寿命的,如果假体到了寿命再进行翻修又是一次较大的手术。

 

  
按照膝关节炎的诊疗规范,医生应该进行个体化、阶梯化的一个治疗,这就好比是一个金字塔,我们大多数人应该从底层开始进行治疗,而关节置换术是最高层,处于金字塔的塔尖,是终末期的手术,也就是说不到万不得已不做关节置换,做了就没有退路了。

  
何主任继续介绍说,其实我现在为病人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保住膝盖,争取让患者早诊断、早治疗,争取不做手术,如果要做,也是做修复性治疗。就好像这两天刚收了一个59岁的男性病人,是外地专程来找我的,之前他膝关节已经疼痛难忍很久,走了多家医院都建议做关节置换,我一定要把他的膝关节保住。

  
在做了一些辅助检查以后,何主任发现病人的膝关节内侧关节炎症较重,半月板磨损,也有少量积液,膝关节外侧炎症并不重,如果行膝关节置换就很可惜。这样的病人可以行截骨矫形治疗(胫骨高位截骨术),将胫骨上段截取一段后再进行固定,纠正膝关节的内翻畸形,从而治疗膝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适应症是:


患者小于65岁,女性可小于60岁;


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至少屈膝大于100度;


仅仅是膝关节内侧的骨关节炎;


屈曲挛缩畸形小于15度,胫骨内翻畸形大于5度;


内侧胫骨近端角小于85度;


外侧软骨及半月板功能正常;


韧带存在,无关节不稳。

 


何主任在认真查体、仔细评估后,决定给该病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并进行了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用心测量每一个角度,在术前就模拟出手术的整个过程,以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何主任表示,每一个医生都应该有工匠精神,做好每一个细节。

  
事实证明,这样用心的去做手术,手术也一定会很成功。何主任介绍说,这个手术不仅仅是做了胫骨高位截骨,因为病人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也有损伤,于是同时还用关节镜微创做了半月板修整。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预期效果非常好。何主任最后还再次强调,医生只会换关节不算本事,有本事就想办法保住每一个膝关节!

近期,武打演员徐少强因食管癌离世,享年73岁。他的离去让影迷们感到惋惜,很多人都看过他的电影......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也是国内第7大癌种 [1]。面对食管癌,我们如何能更早地筛查,才能早期地预防它?我们一起来了解。

高发地区人群需要注意筛查食管癌

值得让大家注意的是,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哪些地区食管癌高发?

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以及安徽、江苏苏北、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闽南等地区 [2]。注意这里的高发也是统计学数据,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并非一定会发,可以引起注意做好筛查。

另外食管癌似乎更容易找上男性,我国食管癌流行学典型特征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城市人口。

年龄≥40岁,吸烟喝酒等别忘了筛查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健康人群,如何做好食管癌筛查?哪些人群推荐做?根据CSCO指南,可以将需要做筛查的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人群,另外一类是高危人群。

  • 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如果年龄≥40岁,而且有吸烟、饮酒、进食过快、喜食高温食物、饮浓茶等不良生活习惯,需要行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Ⅲ级推荐)。

以下是对3类高危人群的建议 [3]

推荐等级

高危人群

筛查建议

I 级推荐

年龄≥40 岁,来自食管肿瘤高发地区,或有食管肿瘤家族史,或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喜食高温及腌制食物、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等)为高危人群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

对于具有巴雷特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高危因素患者或内镜下新发现为BE患者,内镜下每隔2cm四点位活检(至少8块活检组织)

II 级推荐

年龄≥40 岁,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失弛缓症和腐蚀性狭窄、胼胝症、肥胖)为高危人群

每 1 - 3 年进行一次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

Ⅲ级推荐

对于筛查患者病理为重度异型增生,拒绝行内镜下治疗者

每年行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随访

年龄≥40 岁,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既往胃切除术、萎缩性胃炎、口服双膦酸盐)为高危人群

每1 - 3年进行一次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

 

对于巴雷特食管部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2版食管癌指南还做了详细的补充 [2]

若存在洛杉矶分级诊断为 B、C、D 级别的食管炎,需先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8~12 周后再行内镜下诊断;若没有巴雷特食管,则可以终止内镜筛查;若病理诊断为巴雷特食管不伴有异型增生,每隔 3~5 年再次行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若病理诊断为巴雷特食管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则需行食管内镜下治疗或每年行内镜检查并每隔 1cm 行 4 点位活检;若病理诊断为巴雷特食管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需行食管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7条预防食管癌小建议

最后附上癌症预防的7条建议:

1.不要吸烟。

2.不喝酒,如果饮酒的话要适度饮用。

3.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可以让胃肠道健康提供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物质和纤维。

4.避免食用腌制蔬菜以及加工肉类。

5.不要暴饮暴食,以防止食管反流和肥胖。

6.定期锻炼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并有助于胃肠功能。

7.治疗任何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别是在胃癌高发地区。

参考文献

1.Bingfeng Han, Rongshou Zheng, Hongmei Zeng, Shaoming Wang, Kexin Sun, Ru Chen, Li Li, Wenqiang Wei, Jie He,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Volume 4, Issue 1,2024.

2.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4

4.Yang CS, Chen X, Tu S.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Gastrointest Tumors. 2016 Sep;3(1):3-16. doi: 10.1159/000443155. Epub 2016 Feb 3. PMID: 27722152; PMCID: PMC5040887.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