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子宫颈脱垂专家

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2015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单位,心血管科等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年门急诊量2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以及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2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5名广东省名中医、40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拥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专科群,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牵头建设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2018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全国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培训基地,是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全国区域神经阻滞培训基地,是广州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首个省级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院发挥中医智慧、贡献中医力量,派出医护人员、检验技师驰援湖北、香港奋战抗疫第一线;派出科研攻关团队前往武汉,开展武汉地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方药研究。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7.4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2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近4000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75名、硕士生导师166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临床经典、中医肿瘤学等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最多的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及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另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3个。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理念,注重各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等平台建设,目前医院已有研究平台包括临床研究方向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广东中医临床研究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已建成生物样本库,伦理委员会通过SIDCER-FERCAP和CAP认证。基础研究方向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2个、教育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广东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服务工程实验室、广州市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重点实验室和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以及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建院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5项,其中“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2完成单位)四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大辞典》(第2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晚期肺癌中医综合治疗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三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岭南邓氏中医诊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岭南火针疗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等2个项目成为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以“把我院打造成为既是群众就医场所,又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为目标,形成了我院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大核心体系。以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以“精诚”文化引领,不断深化“以民为本、厚德重生、精勤不倦、传承创新”的文化自觉,将“精于术、诚于品”作为每位员工的职业追求,聚力打造“大师平台、名医摇篮、百姓医院”,努力建设百姓满意医院。医院每年在媒体上刊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等宣传报道达500多篇次,现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驻广东记者站的挂靠单位。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院宗旨,以“传承创新,精诚至善”为训,大力倡导“患者至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岭南中医药特色的大型现代化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腰骶酸痛及下坠感,肿物自阴道脱出,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加,子宫,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宫颈延长,子宫黏膜下肌瘤,慢性子宫内翻,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体格检查、骨盆超声,。

陈楚杰 副主任医师

擅长:1、胃肠系统:胃炎、胃溃疡、便秘、口臭、肠炎(肠胃炎、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痛,泄泻、呕吐等。2、呼吸系统:感冒、鼻塞、鼻炎、咽喉痛,咳嗽,哮喘(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肺炎,慢性肺炎、过敏性哮喘、气管炎。3、泌尿系统:尿路感染、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老年人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颈肩腰腿痛、足跟痛、水肿、复发性口疮、失眠、多汗、牙痛、五心烦热,阳虚、阴虚,阴阳两虚等常见病及杂症的中医治疗。运用中医脉诊、针、灸、手法、保健功法、丹药等治疗疾病。对3岁以上的儿科感冒、咳嗽、鼻炎、皮肤瘙痒、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发育不良、荨麻疹、多汗等常见病也有良好效果。

好评 100%
接诊量 1831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1、胃肠系统:胃炎、胃溃疡、便秘、口臭、肠炎(肠胃炎、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痛,泄泻、呕吐等。2、呼吸系统:感冒、鼻塞、鼻炎、咽喉痛,咳嗽,哮喘(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肺炎,慢性肺炎、过敏性哮喘、气管炎。3、泌尿系统:尿路感染、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老年人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颈肩腰腿痛、足跟痛、水肿、复发性口疮、失眠、多汗、牙痛、五心烦热,阳虚、阴虚,阴阳两虚等常见病及杂症的中医治疗。运用中医脉诊、针、灸、手法、保健功法、丹药等治疗疾病。对3岁以上的儿科感冒、咳嗽、鼻炎、皮肤瘙痒、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发育不良、荨麻疹、多汗等常见病也有良好效果。
更多服务
张顺聪 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诊治颈椎病(颈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骨质疏松相关脊柱病、脊柱侧弯及后凸畸形(隐性脊柱裂)等。诊疗过程注重“阶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针对性地运用保守治疗、微创手杖术、常规手术等阶梯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技术娴熟、微创理念紧跟国际前沿,开展了多种脊柱微创管道、显微镜、脊柱内镜等手术,填补了医院多项技术空白。

好评 98%
接诊量 804
平均等待 -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颈椎病(颈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骨质疏松相关脊柱病、脊柱侧弯及后凸畸形(隐性脊柱裂)等。诊疗过程注重“阶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针对性地运用保守治疗、微创手杖术、常规手术等阶梯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技术娴熟、微创理念紧跟国际前沿,开展了多种脊柱微创管道、显微镜、脊柱内镜等手术,填补了医院多项技术空白。
更多服务
王芳军 主任医师

主要特色在于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范围涉及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肝血管瘤、子宫肌瘤、腺肌症、肝肾囊肿等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血管畸形等周围血管疾病,不孕不育领域的输卵管性不孕、精索静脉曲张,体内各腔道狭窄闭塞的介入成形,以及呕血、便血、尿血、咯血、产后或外伤出血的急诊介入救治。在胸腹骨关节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方面亦有较高造诣。

好评 99%
接诊量 957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主要特色在于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范围涉及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肝血管瘤、子宫肌瘤、腺肌症、肝肾囊肿等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血管畸形等周围血管疾病,不孕不育领域的输卵管性不孕、精索静脉曲张,体内各腔道狭窄闭塞的介入成形,以及呕血、便血、尿血、咯血、产后或外伤出血的急诊介入救治。在胸腹骨关节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方面亦有较高造诣。
更多服务
李佳殷 副主任医师

肺癌、肠癌、肝癌、鼻咽癌、胃癌、淋巴瘤、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中医及西医诊治,并擅长癌痛的综合治疗。

好评 98%
接诊量 167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肺癌、肠癌、肝癌、鼻咽癌、胃癌、淋巴瘤、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中医及西医诊治,并擅长癌痛的综合治疗。
更多服务
吴依娜 主任医师

脾胃病、咳喘、高血压、失眠、痤疮,痛风、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多汗症、急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各类结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各种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治疗,孕前、产后的体质调理,亚健康调理(包括儿童)肿瘤放化疗及手术后的调理等。

好评 80%
接诊量 5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脾胃病、咳喘、高血压、失眠、痤疮,痛风、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多汗症、急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各类结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各种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治疗,孕前、产后的体质调理,亚健康调理(包括儿童)肿瘤放化疗及手术后的调理等。
更多服务
罗维民 副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脱垂、直肠肿瘤、结直肠炎、便秘等肛肠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487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治疗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脱垂、直肠肿瘤、结直肠炎、便秘等肛肠疾病。
更多服务
彭锐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老年人高血压、妊娠高血压、高血压肾病、平肝熄风)、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尖瓣狭窄、颈动脉狭窄、动脉硬化、心脏病、心源性猝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窦性心律不齐、怔忡、心肌梗塞、胸痛、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心悸、胸闷、心血不足、心火旺、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补血养神、补血养心、益气生脉、宽胸利膈、补益心气)、双心疾病、心衰(急慢性心衰)等及内科疑难杂症等,中医药养生。

好评 88%
接诊量 31
平均等待 -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老年人高血压、妊娠高血压、高血压肾病、平肝熄风)、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尖瓣狭窄、颈动脉狭窄、动脉硬化、心脏病、心源性猝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窦性心律不齐、怔忡、心肌梗塞、胸痛、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心悸、胸闷、心血不足、心火旺、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补血养神、补血养心、益气生脉、宽胸利膈、补益心气)、双心疾病、心衰(急慢性心衰)等及内科疑难杂症等,中医药养生。
更多服务
王继勇 副主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肺癌、肺部小结节、手汗症、肺部肿物、胸水、食管癌、气胸、漏斗胸鸡胸、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纵隔肿瘤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52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肺癌、肺部小结节、手汗症、肺部肿物、胸水、食管癌、气胸、漏斗胸鸡胸、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纵隔肿瘤等。
更多服务
刘建仁 主任医师

擅长脑血管疾病、脑和脊髓肿瘤、颅脑创伤、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病、面肌痉挛)的诊治!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如:一、出血类: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和手术治疗,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疗效!二:缺血类:急性脑梗塞介入取栓、慢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烟雾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疗效!三: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健康指导与中药调理!

好评 100%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脑血管疾病、脑和脊髓肿瘤、颅脑创伤、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病、面肌痉挛)的诊治!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如:一、出血类: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和手术治疗,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疗效!二:缺血类:急性脑梗塞介入取栓、慢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烟雾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疗效!三: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健康指导与中药调理!
更多服务
庄昆海 副主任医师

脾胃系常见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肝胆系常见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的诊治;从事量表研制,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胃肠镜诊疗及ERCP。

好评 91%
接诊量 47
平均等待 -
擅长:脾胃系常见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肝胆系常见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的诊治;从事量表研制,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胃肠镜诊疗及ERCP。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患者身体乏力、腰疼多年,伴有宫颈脱垂症状,咨询治疗方法。
35
2024-11-03 22:11:30
宫颈脱垂和阴道壁膨出,产后检查未明确康复方法。患者女性24岁
25
2024-11-03 22:11:30
产后三年,摸到子宫圆环,经常小腹痛,备孕一年未果。患者女性20岁
5
2024-11-03 22:11:30
患者宫颈下垂,咨询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预期效果。
58
2024-11-03 22:11:30
五十岁女性,肛门前后下坠,大便塘,已看妇科,诊断为宫颈脱垂,服用千金片效果不明显。
46
2024-11-03 22:11:30
54岁女性,子宫下垂多年,咨询补中益气丸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37
2024-11-03 22:11:30
HPV检测HC2值正常,咨询TCT检查必要性及费用问题。患者女性34岁
43
2024-11-03 22:11:30
宫颈部位有肉块,月经不规律,下腹有不适。患者女性38岁
2
2024-11-03 22:11:30
宫颈脱垂,有漏尿现象,月经量减少,无手术史。患者女性45岁
47
2024-11-03 22:11:30
产后19个月,阴道前后壁膨出,宫颈脱垂,外阴瘙痒,分泌物异常。患者女性28岁
11
2024-11-03 22:11:30

科普文章

#直肠脱垂#子宫颈脱垂 NOS
2

 

 

本文节选自

若想了解更多体系化知识

请点击上方图片购买

#产后#子宫颈脱垂 NOS
8

产后妈妈或,部分中老年女性,可能有些如下尴尬:

 
下腹下坠感,久站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尿频、尿急、憋不住尿;便秘、排便困难;性欲缺乏、性交不适或疼痛,慢性盆腔痛……
 
当心,祸根可能是盆腔器官脱垂,是盆底功能出现了障碍!图片图片
 
什么是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缺陷、松弛而引起的盆腔器官下降或移位,从而引发盆腔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异常。常见主要为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穹隆膨出和肠疝。

部分患者直观感受自己“下身”掉块状物,受传统观念禁锢,甚至有患者误认为自己变“男性”啦,难于启齿,忍痛在身心。
 
 
 

 
 

 
 
哪些人容易患盆腔器官脱垂?
 
 
已产、多产女性
 
孕期激素水平特殊生理性改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松弛素)升高,一方面满足孕育需要,另方面使结缔组织胶原减少,弹性下降,而致结缔组织松弛,对盆腔器官的支持减弱,最终导致了盆底器官脱垂。有研究表明,分娩次数<2次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13.3%,分娩次数2~4次、>4次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8.3%、48.3%,分娩次数越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风险增加。
 
长期腹压增加的女性
 
肥胖、慢性咳嗽、干重体力活等盆底承受较大腹压,久而久之,盆腔器官可能也会位移,引起盆腔器官脱垂。
 
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盆底支持组织明显变薄、松弛,甚至萎缩,都会导致绝经后女性容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
 

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

盆腔手术可能会改变原本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及支持结构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可能导致盆腔器官脱垂 当然该因素非绝对,非必然。

先天发育缺陷

部分先天发育缺陷,非常年轻就经受 盆腔器官脱垂 的深深困扰

#脾系病(便秘病)#子宫颈脱垂 NOS
28

 

产后妈妈或部分中老年女性,可能有些如下尴尬:

下腹下坠感,久站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尿频、尿急、憋不住尿;便秘、排便困难;性欲缺乏、性交不适或疼痛,慢性盆腔痛……

当心,祸根可能是盆腔器官脱垂,是盆底功能出现了障碍!

 

什么是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缺陷、松弛而引起的盆腔器官下降或移位,从而引发盆腔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异常。常见主要为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穹隆膨出和肠疝。

部分患者直观感受自己“下身”掉块状物,受传统观念禁锢,甚至有患者误认为自己变“男性”啦,难于启齿,忍痛在身心。



哪些人容易患盆腔器官脱垂?


已产、多产女性

孕期激素水平特殊生理性改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松弛素)升高,一方面满足孕育需要,另方面使结缔组织胶原减少,弹性下降,而致结缔组织松弛,对盆腔器官的支持减弱,最终导致了盆底器官脱垂。有研究表明,分娩次数<2次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13.3%,分娩次数2~4次、>4次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8.3%、48.3%,分娩次数越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风险增加。

长期腹压增加的女性

肥胖、慢性咳嗽、干重体力活等盆底承受较大腹压,久而久之,盆腔器官可能也会位移,引起盆腔器官脱垂。

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盆底支持组织明显变薄、松弛,甚至萎缩,都会导致绝经后女性容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

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

盆腔手术可能会改变原本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及支持结构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可能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当然该因素非绝对,非必然。

先天发育缺陷

部分先天发育缺陷,非常年轻就经受盆腔器官脱垂的深深困扰。



图文:杨春 副主任医师

漏尿?要盆底肌训练!

 

子宫脱垂?要盆底肌训练!

 

便秘?要盆底肌训练!

 

阴道松弛?要盆底肌训练!

 

那么自主训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都有哪些?让我们来一一揭秘吧!

 

 

盆底肌紧张也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过度紧张的盆底肌会导致盆底肌肉和筋膜。

 

缩短、紧绷进而产生触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盆底检查结果是盆底肌紧张的,可以试试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缓解会阴部肌肉和筋膜的过度紧张,能缓解性交疼痛等症状。

 

肌筋膜手法

 

操作方法:先放松深层盆底肌(髂尾肌),然后放松阴道入口处肌肉。

 

放松髂尾肌

 

手指进入阴道后,径直向后触诊到髂尾肌。

 

做腹式呼吸,随着吸气时盆底肌向下,手指稳住向下按压髂尾肌(手指伸直,垂直按压,用肩部的力量)。做完一侧后,用相同的方法做另一侧(髂尾肌)。

 

 

阴道入口处肌肉放松

 

将手指屈曲形成钩状,在8点钟的位置,勾住肌肉,随着腹式呼吸的进行,向外拉伸阴道入口处肌肉,进一步放松肌肉的紧张。一侧完全放松后,再做另外一侧。

 

适用人群:外阴痛、膀胱痛、肛门直肠痛、性生活疼痛和盆底肌始终放松不下来的患者。

 

做会阴按摩的注意事项

 

会阴按摩:修剪指甲,洗净双手

 

食指或中指(徒手或带避孕套)

 

润滑油涂抹-会阴体放松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带动盆底的自然运动,促进盆底的血液循环,改善盆底功能。

 

操作方法

 

平躺下,闭上眼睛,手自然的放在身体两侧,或者一只手放在腹部肚脐处,放松全身,自然呼吸,然后吸气时气沉丹田会发现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凹进,向内朝脊柱方向收,注意胸廓不要隆起。

 

注意事项

 

注意力集中到你的盆底肌上。吸气时,你应该感受到盆底肌向下运动,并不是你主动做下压的动作。呼气时你应该感受到盆底肌会微微上提,但不是你主动收缩盆底肌,这是一个自然的上提。

 

臀桥

 

臀桥训练的好处有很多,坚持锻炼既可以帮助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盆底功能,还可以帮助纠正骨盆不端的问题。

 

操作方法:

 

平躺,双腿屈膝,将骨盆轻轻往上抬,肩部保持不离开地面,然后慢慢回落,臀部不完全落地,再次将骨盆轻轻往上抬。

 

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中,上半身保持平直。 

 

 

阴道哑铃

 

如果您想要更快、更显著的效果,可以结合Kegel运动来进行锻炼

 

双腿自然分开,使用盆底肌的力量收缩夹紧哑铃,保持3-5秒(逐步延长至5-10秒),放松5-10秒,如此循环15-20次为一组,每天训练2-3组为宜,组间需让盆底肌适当休息。

 

 

操作方法:

 

第二步:缓慢放入

 

采取半仰卧位,缓慢将阴道哑铃放入阴道,阴道哑铃的头部尾端距阴道口2cm左右,此时收缩盆底肌,如感觉到阴道哑铃在上升,表明位置放置正确,接下来就可以放心锻炼了。

 

注意事项:

 

操作前一定清洁消毒,先清水洗净,然后碘伏擦拭,再温水湿润,避免或预防阴道内的感染

 

1. 康复-再训练-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功能是盆底肌训练的目的

 

盆底功能训练前一定要做的事情!

 

1. 盆底肌锻炼前需要排空大小便;

2. 全程尽量减少腹部、臀部和大腿肌肉等的参与;

3.找准盆底肌最关键

4. 腹压增加之前收缩盆底肌可以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

5.盆底肌训练需达到一定强度和时间

6.坚持:自主盆底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可逆性注定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霉菌性泌尿道感染#子宫颈脱垂 NOS
10

治疗需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规范,不恰当的使用往往会造成抗生素的耐药和病情的迁延不愈。用药前需要做中段尿培养+药敏,针对病原体对症下药。抗生素起效的时间 48-72 小时,因此建议用药后 3 天就复查尿常规,如果症状和尿白细胞都没有好转,应该更换抗生素。如果确实是反复发作的尿感,抗生素疗程要足,必要时长程抑菌疗法(每天睡前口服小剂量抗生素, 2-4 周更换)。联合中成药、中药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很少影响肾功能:通常所说的尿路感染指的是下尿路(膀胱和尿道)的细菌感染(真菌、支原体、结核比较少见),因此一般不会影响肾脏,不会引起肾炎或者肾功能不全。因此不要过度担心,要有信心战胜尿感。

是否有药物预防?临床研究证实蔓越莓胶囊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有预防作用。但是喝蔓越莓汁是没有效果的。

注意生活方式:多饮水,不憋尿。尿感发作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久站,避免辛辣食物,避免性生活,避免熬夜等劳累,保持外阴清洁。尿感好转后,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洗淋浴,不要盆浴,不用外阴清洗液

黄芪这味药,的确是一味经典好药材,但是千年以来,唯有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元名医李东垣、清代名医王清任、近代医家张锡纯将黄芪运用得出神入化。比如张仲景创建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虚劳;李东垣创建的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王清任创建的“补阳还五汤”,其中“四两黄芪为主药”,能治疗半身不遂之证。这些都是妙用黄芪的高手。

 

然而,在当代,国医大师邓铁涛也是妙用黄芪的高手。早年在读邓老的《耕耘集》时,就看到邓老妙用黄芪的经典好文,颇为感概,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真是不假啊!

 

胃粘膜下垂,黄芪用量可在30克左右。胃主受纳,其气以降为顺,如果出现胃黏膜下垂,就要采用升提的方法来治疗,那么这个时候该如何用方呢?在众多中医方剂中,助阳补气的方剂,当属四君子汤为最佳,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黄芪30克,枳壳3克。加黄芪30克的目的是为了升提补气,那加枳壳是干什么的呢?枳壳在这里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与黄芪组成一个升降枢纽,一升一降,升多降少,能够使黄芪的作用发挥到病情需要的程度,不适其升提过度;二是胃气本身喜降,反佐枳壳以顺应胃气的下降。

 

 

脱肛,黄芪用量可达120克。在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中有一个治疗脱肛的方剂,方中用黄芪120克,防风9克。其实这个方子是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治脱肛的黄芪防风汤。原方为:黄芪四两,防风一钱。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认为: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子宫脱垂,黄芪用量15克。子宫脱垂辨证为中气下陷证的,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何首乌。补中益气汤专治中气下陷,加上何首乌有何深意?主要有两点,一是作为引经,二是养血。

 

 

重症肌无力,黄芪用量30-120克。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自拟强肌健力饮来治疗重症肌无力,方中主药就有黄芪。重症肌无力,最大的特点就是肌肉无力,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肌肉无力便是脾胃气虚,且由虚及损,在治疗上只要抓住脾胃虚损这一重要环节,重用黄芪以补气升陷,同时针对兼夹之证调理五脏,重补脾胃,四旁健运,促病痊愈。

 

高血压,黄芪用量30克以上。按道理来说,黄芪治疗低血压才对,为何?因为黄芪具有升陷的作用,然而黄芪的确具有治疗低血压的作用。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用黄芪合温胆汤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虽然黄芪可以降压,但黄芪仍是益气升阳之药,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则不宜用黄芪。

 

低血压,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一般来说,治疗低血压可采用补中益气汤。

 

胎死腹中,黄芪用量可达120克。自宋代以来,妇科方书,下死胎多用平胃散加朴硝。明代以后,《景岳全书》提倡用脱花煎催生与下死胎。平胃散着眼于气滞,脱花煎着眼于血瘀。国医大师邓铁涛治一个气阴两虚之胎死腹中的患者,初用平胃散加芒硝,并配合针灸,后用脱花煎,皆因药证不符而未效,再经仔细辨证,借用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重用黄芪120克,外加针灸,1剂而死胎产下。开骨散治产难有效有不效,缘于只着重于养血活血忽视补气行气,所以邓老在开骨散的基础上,重用黄芪以补气行气,使本方更加完善,以达到其应有的作用。

 

偏瘫、截瘫,黄芪用量60-120克。对于偏瘫、截瘫等属于气虚有痹者,补阳还五汤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经效验方。补阳还五汤中就有很明显的一句“四两黄芪为主药”,按照剂量换算,四两黄芪即是120克。使用补阳还五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黄芪必需重用至120克及以上,最少也不能少于60克,其他药量也可略为增加,但决不能轻重倒置。

 

自汗,黄芪用量12克左右。黄芪止汗的作用来自于一个经典的方剂——玉屏风散。这个方子也就三味药,即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这个方子有个特点就是,防风用量要少,且防风与黄芪的剂量加起来刚好等于白术的剂量。

 

疮疡烂肉,黄芪用量30克左右。黄芪具有脱毒排脓的作用,如果是疮疡烂肉,伤口久不愈合,不断渗液,用黄芪就可以起到内托的作用。

 

虽然古今名医都喜欢用黄芪,但黄芪终归还是药材,而非食材,只有辨证得当,使用才会有效,若辨证失误,自然也会有害健康。诚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所说,“对于使用黄芪的指征,我认为舌见淡胖有齿印,脉虚大或寸部弱,再参察有否其他气虚之证候,便可考虑使用。至于用量之多寡,则要时时留意证候之变化,切戒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子宫阴道脱垂#子宫脱垂II度#子宫颈脱垂 NOS#子宫脱垂
16

很多朋友以为脱垂就是子宫脱垂,其实还有很多情况。

我们把盆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一前腔室

阴道前壁膨出

1阴道前壁内2/3膀胱区域脱出称膀胱膨出,常伴有排尿困难,障碍

2阴道前壁下1/3尿道膨出 可以有咳嗽漏尿 排尿排不净等症状

二中腔室

子宫脱垂(腰酸,阴道肿物脱出,宫颈被摩擦出血,分泌物增多)

阴道穹窿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端支持结构缺损会发生阴道穹隆脱垂(夫妻生活障碍)

肠疝(同房不适、腰背酸胀坠痛)

三后腔室

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便秘、排便困难

 
朋友当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损伤等导致支持薄弱,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如盆底器官脱垂,可以单独发生,往往是联合发生,以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多见,治疗主要取决于是否影响生活质量。
 
#子宫阴道脱垂#子宫颈脱垂 NOS
6

在临床值班,经常会遇到子宫脱垂的患者,那么,正常的子宫,怎么会脱垂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要先说说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几对韧带,因为子宫脱垂与子宫韧带功能异常有着直接的关系。

1.圆韧带:

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置的作用。

2.阔韧带:

能够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

3.主韧带:

也称为子宫颈横韧带,是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

它短厚有力,向后向上牵引子宫颈,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子宫脱垂是因为支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特别子宫主韧带和子宫宫骶韧带,由于过度牵拉而减弱了它们的支撑力量,从而发生子宫脱垂。另外,盆腔的筋膜和盆腔肌肉对子宫也有支撑作用,如果在妊娠、分娩时,特别在分娩中使用产钳或者胎头吸引的助产手术,如果使盆腔筋膜、子宫主韧带、宫骶韧带和盆腔肌肉过度牵拉,就会减弱它们对子宫的支持,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会导致未复旧的子宫不同程度的下移,从而发生子宫脱垂,它们是发生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

另外,患有慢性咳嗽、举重运动员由于频繁地举重物或者经常便秘,会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也可以导致子宫脱垂。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由于支持子宫位置的结构发生萎缩,盆底松弛,也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

病因

1. 分娩损伤:分娩过程中,盆底肌、筋膜及子宫韧带过度延伸,张力降低,导致子宫不同程度下移。

2. 长期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排便困难、腹腔肿瘤等,使腹压增加,使子宫向下移位。

3. 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化:先天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营养不良会导致子宫下移,盆底组织萎缩退化也可导致或加重子宫脱垂程度。

下体“异物”悄悄脱出-子宫脱垂

下腹经常坠胀、腰酸,走路时下体不知不觉有东西掉出来,下蹲时阴道口还能摸到鸡蛋大的肉体。轻度子宫脱垂还能恢复,严重时则需要手术切除。
 
产后盆底肌支持功能下降,若不及时修复,子宫很容易发生“游走”,造成脱垂。此外,子宫颈因长期暴露在外,容易发生糜烂、溃疡,引发很多妇科问题,严重影响夫妻生活质量。
#子宫颈脱垂 NOS
10

位置

子宫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其位置可随膀胱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变化。

直立时,子宫体几乎与水平面平行,子宫底伏于膀胱的后上方,子宫颈保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成人正常的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姿势,前倾即子宫轴与阴道轴之间呈向前开放的角度,前屈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弯曲。子宫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子宫诸韧带、盆膈、尿生殖膈及会阴中心腱等结构维持,这些结构受损或松弛时,可以引起子宫脱垂。子宫可分为底、体、峡、颈四部,其上端钝圆隆起,位于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为底;下段窄细呈圆柱状的部分为颈,是炎症和癌肿的多发部位,子宫颈又分为阴道上部及阴道部。底与颈之间的部分为体;体的下部与颈之间的狭窄部分为峡,子宫峡随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明显形成子宫下段,产科常在此处进行剖腹取胎。子宫两侧缘的上部与输卵管相接处,称子宫角。子宫前面隔膀胱子宫陷凹与膀胱上面相邻,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前方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部相邻,子宫颈阴道部借尿道阴道隔与尿道相邻;子宫后面借直肠子宫陷凹及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邻。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子宫的固定装置主要是盆膈和阴道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固定。四对韧带是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宫呈倒置扁梨形,前面扁平,后面稍突出,壁宽腔小,上端宽而游离,朝前上方;下端较窄,呈圆柱状,插入阴道的上部。成年女性的子宫平均的长、宽、厚分别为 7×5×3 厘米,子宫腔容量约 5ml。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