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湖北省肿瘤研究所结肠癌筛查专家

简介:

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七临床学院)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集预防、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美国巴菲特癌症中心姊妹医院、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肿瘤防办依托单位,牵头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医院设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博士后工作站,是湖北省、武汉市医保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商业保险定点医院。医院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南临南湖,北依雄楚大街,座拥武汉高校核心区,紧邻武汉•中国光谷。医院占地面积15.4万平米,建筑面积16万平米,绿化面积9万平米。院区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是武汉市绿化模范单位。医院学科门类齐全,编制病床2000张,现有15个临床学科33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医院2013年被评为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科、乳腺中心、头颈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均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头颈外科、乳腺科、胸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妇瘤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优势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马佳 主治医师

擅长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的诊断与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435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擅长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的诊断与治疗
更多服务
符晓芬 主治医师

擅长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食管癌,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治,在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好评 99%
接诊量 475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食管癌,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治,在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更多服务
吴建平 副主任医师

鼻咽癌、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9
平均等待 -
擅长:鼻咽癌、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更多服务
冉凤鸣 主任医师

乳腺癌h,肺癌,胃肠肿瘤,癌痛治疗等l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乳腺癌h,肺癌,胃肠肿瘤,癌痛治疗等l
更多服务
钱羽 副主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殷涛 副主任医师

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手术与抗肿瘤综合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手术与抗肿瘤综合治疗
更多服务
彭毅 副主任医师

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理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理
更多服务
周亚娟 副主任医师

头颈肿瘤、鼻咽癌、脑胶质瘤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精确放疗、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同时应用肿瘤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有需要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安抚与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头颈肿瘤、鼻咽癌、脑胶质瘤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精确放疗、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同时应用肿瘤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有需要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安抚与治疗。
更多服务
董爽 主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明飞 主治医师

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外科诊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外科诊疗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患者姨妈结肠癌早期,咨询网上购买药品及用药问题。患者女性65岁
59
2024-11-19 23:04:50
左下腹不适便秘,大便隐血检测阴性,体重下降。
53
2024-11-19 23:04:50
患者因肛门口烧灼感、肛门内痛点咨询医生,自述有肛窦炎及肠功能紊乱病史。求诊时询问治疗及预防建议。患者男性36岁
65
2024-11-19 23:04:50
大便出血,疑似痔疮,想了解鉴别方法和相关检查。患者男性42岁
34
2024-11-19 23:04:50
慢性胃炎、早期结肠癌,总有腹泻,臭屁多。
5
2024-11-19 23:04:50
肠镜检查发现早癌趋势,胃部有中度肠上皮化生,经常放屁,需检测幽门螺杆菌。患者女性53岁
22
2024-11-19 23:04:50
患者因大便异常、带有白色黏糊物、偶有腹泻咨询医生。医生初步判断为肠道功能紊乱,建议调整饮食并考虑使用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患者女性21岁
12
2024-11-19 23:04:50
大便出血,腹痛,担心肠癌,去年曾做肠镜检查。患者男性32岁
47
2024-11-19 23:04:50
患者因烫伤寻求医疗咨询,同时提及结肠癌五年未复发但仍需复查的问题。患者男性69岁
51
2024-11-19 23:04:50
患者疑似肠癌进展期,需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咨询关于诊断、分期和治疗等问题。患者女性61岁
32
2024-11-19 23:04:50

科普文章

你是否知道,在我们身边,有一个"隐形杀手"正在悄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它就是结直肠癌。

小王的故事: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33岁的小王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平时工作忙碌,作息不规律,饮食也以快餐为主。最近,他突然发现自己排便习惯有了变化,时常便秘,有时还会看到大便中带血。起初,小王以为只是痔疮,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他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关于结直肠癌的科普文章,才意识到这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

小王立即预约了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直肠里长了一个约2厘米大小的息肉,经活检证实为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医生告诉小王,幸好发现得早,通过内镜下切除就可以解决问题,避免了日后发展成癌症的风险。

小王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对于结直肠癌,防患于未然、早期筛查的重要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2024年最新版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吧!

结直肠癌: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高达51.71万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10.7%。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年因结直肠癌死亡的病例达到24万例,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9.3%。

全国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63/10万和17.00/10万,而且还在持续上升。虽然近年来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不容乐观。

好消息是,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会显著提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治。

结直肠癌的"帮凶们":你中招了吗?

在谈到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

  1. 爱吃红肉和加工肉类:每天大口吃牛排、狂吃火腿肠可不是个好主意。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2. 酗酒:小酌怡情,贪杯伤身。长期过量饮酒不仅会伤肝,还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3. 吸烟:这个坏习惯的危害清单上,现在要再加上一条——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4. 肥胖:让我们面对现实吧,过重的体重不仅影响形象,还会威胁健康。肥胖是结直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5. 糖尿病:如果你患有糖尿病,那么要格外警惕,因为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

  6.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7. 家族史:如果你的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人患过结直肠癌,你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但别灰心!生活中还有一些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结直肠癌:

  1. 多吃膳食纤维:水果、蔬菜、全谷物都是很好的选择。

  2. 适量摄入乳制品:研究发现,适量摄入乳制品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3. 坚持锻炼: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不仅能让你保持身材,还能降低患癌风险。

你是高危人群吗?快来自测!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自测,看看你是否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散发性结直肠癌(即非遗传性的结直肠癌),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年龄:
    • 49岁及以下:0分

    • 50-59岁:1分

    • 60岁及以上:2分

  2. 性别:

    • 女性:0分

    • 男性:1分

  3. 吸烟史:

    • 无:0分

    • 有:1分

  4. BMI(体重指数):

    • <23kg/m²:0分

    • ≥23kg/m²:1分

  5. 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结直肠癌史:

    • 无:0分

    • 有:1分

    • 特殊情况:如果有1个直系亲属在60岁前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及以上直系亲属患过结直肠癌,得4分

将以上各项得分相加,如果总分≥4分,那么恭喜你"中奖"了,你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高危人群,那就是遗传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

  • 林奇综合征患者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

如果你属于这两类人群,那么你的结直肠癌风险会更高,需要更加谨慎。

李阿姨的故事:家族史不可忽视

62岁的李阿姨一直觉得自己很健康,从不吸烟,也很少喝酒,每天坚持锻炼。但是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医生询问她的家族病史时,她才想起自己的父亲和大哥都曾患过结直肠癌。

医生立即建议李阿姨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经过全面检查,发现李阿姨的结肠中有多个息肉,其中一个已经出现了癌变的早期征兆。所幸发现及时,通过手术治疗,李阿姨成功避免了癌症的发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生活习惯良好,如果有家族史,也不能掉以轻心。定期筛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筛查:安全感从这里开始

既然知道了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接下来就是筛查环节了。别担心,这并不可怕,反而能给你带来安全感。

筛查对象:

  1. 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 年龄范围:40-74岁
    • 特殊情况:如果你有一个直系亲属在60岁前被诊断出结直肠癌,或者有两个及以上直系亲属患过结直肠癌,那么你应该在比最早被诊断的亲属年龄提前10岁时就开始筛查,不设下限。
  2. 遗传性高危人群:
    • 林奇综合征:
      • MLH1/MSH2基因突变:20-25岁开始筛查,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 MSH6/PMS2基因突变:30-35岁开始筛查,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从1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筛查,终身坚持

筛查方法:

首选方法是结肠镜检查。没错,就是那个让很多人听到就"腿软"的检查。但是,相信我,它真的没有那么可怕,而且它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方法。

如果你实在不敢做结肠镜,或者有其他原因不适合,还有一些替代方法:

  • 大便潜血检测(免疫法或化学法)
  • 乙状结肠镜检查
  • 结肠CT成像
  • 多靶点粪便DNA检测

筛查频率:

  • 常规筛查: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可以10年复查一次。同时,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

  • 如果发现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较大的腺瘤(直径≥1cm)、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那么在治疗后的1年内就要再次复查结肠镜。如果复查结果正常,后续可以延长到3年复查一次。

  • 对于其他类型的腺瘤,治疗后3年内复查结肠镜,如果正常,可以延长到5年复查一次。

  • 如果发现了其他良性肠道病变,因为癌变风险不高,可以按照普通人群的标准,10年复查一次结肠镜。

  • 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建议每2年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治疗后要每年复查。

早诊早治:与癌症赛跑

一旦通过筛查发现了问题,千万不要慌张,也不要讳疾忌医。现代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早期的结直肠癌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以下是一些早诊早治的原则:

  1. 所有腺瘤和息肉,尤其是癌前病变,都应该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
  2. 癌前病变主要包括:
    • 直径≥10mm的腺瘤

    • 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绒毛结构≥25%)

    • 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

  3. 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所以医生会尽可能获取组织样本进行检查。

  4. 对于病变的临床分期,医生会使用各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增强CT、超声检查、染色放大内镜、超声内镜、MRI,甚至是PET-CT等。
  5. 临床和病理分期遵循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系统(第8版)。

治疗方法:

  1. 对于早期的、较小的病变:
  • 5mm以下的微小病变:可以使用冷圈套器切除或活检钳钳除。

  • 6-9mm的小型病变:推荐使用圈套器切除,尤其是冷圈套器,也可以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10mm以上的隆起型病变:根据病变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切除方法。

  • 对于平坦型病变,如果可以一次性完全切除,推荐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2.对于较大或复杂的病变:

  • 直径超过20mm的病变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难以一次性完全切除的病变

  • 怀疑有癌变可能的病变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残留或复发的病变

这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3.对于内镜无法切除的肿瘤:

  • 如果可以手术,会优先考虑手术治疗。

  • 术后可能会根据病理分期选择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 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陈爷爷的抉择:勇敢面对,方得新生

78岁的陈爷爷在体检时被发现直肠有一个约3cm大小的肿瘤。起初,陈爷爷很害怕,不愿意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他的孙女小琳是一名护士,她耐心地向爷爷解释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并陪伴爷爷完成了各项检查。

最终,医生诊断陈爷爷的肿瘤为早期直肠癌,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在家人的鼓励下,陈爷爷同意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病理显示肿瘤未扩散。经过短期恢复,陈爷爷很快就能正常生活了。

现在,每当邻居问起,陈爷爷都会说:"别怕检查,更别怕治疗。听医生的话,早发现早治疗,我这不是又多活了好几年吗?"

持续关注:让健康成为习惯

筛查和治疗并不是终点,持续的随访和管理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随访,及时了解诊断结果和健康状况。

  2. 对于筛查结果正常的人:

    • 针对个人的高危因素进行健康教育

    • 提醒按时进行下一次定期筛查

  3. 对于发现有癌前病变或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

    • 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

    • 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复查和随访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均衡饮食,多摄入膳食纤维

    • 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 戒烟限酒

    •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珍惜生命,从筛查开始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结直肠癌的危害,知道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学会了筛查的方法和频率,也认识到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记住,结直肠癌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的筛查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与之抗衡。不要让恐惧或羞耻心阻碍了你获得健康的机会。定期筛查,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的爱。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将结直肠癌筛查变成一种习惯,让健康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期待在下一次体检时,能看到更多人主动要求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因为,生命可贵,健康无价!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预防胜于治疗,早筛查早安心。祝愿所有人都能远离癌症,享受健康幸福的人生!

#结肠癌筛查
24374

视频简介

 

作者: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刘揆亮

 

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包括一些抽血的化验,包括像一些粪便的检测等。最准确的一个检测是胃肠镜检查,实际上对于食管、胃、大肠这种高危的消化道早癌部位,都能够达到一个全方位的早期的病变发现。

 

#风湿性关节炎
0

保护膝盖

长时间蹲或跪着时,膝盖会弯得很厉害,弯得越久,膝盖里面的软骨就越容易受损。而当我们站起来时,膝盖会突然受到很大的压力,很容易让膝盖受伤。

所以,平时最好少蹲少跪。如果确实需要下蹲,也要注意尽量将重心放在脚后跟,膝盖别超过脚尖,以减轻膝盖的压力。

 

保护膝盖

久坐时,膝关节长期处于屈曲状态,这不仅增加了关节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周围肌肉无力。同时,也会减少关节滑液的分泌,从而增加关节磨损的风险。

因此,即使在工作或学习中需要长时间坐着,也请记得定时伸直腿活动一下,让膝盖也透透气、伸伸懒腰。这样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并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保护膝盖

爬楼梯或爬山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3~4倍左右,除了承重增加,还要前后移动、侧向扭转,尤其膝关节前端的髌骨部位承受压力最大,对半月板等关节软组织也会造成磨损。所以尽量避免上下楼梯,尽量选择乘坐电梯。戳文了解→爬山的正确姿势,既省力又不伤膝盖

 

保护膝盖

加强膝关节周围乃至整个下肢的肌肉力量是保护膝盖的有效方法。通过锻炼肌肉,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为膝盖提供更好的保护。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跳跃,强健的肌肉都能让膝盖更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推荐游泳、健步走、骑行等平缓的、不会对膝关节增加太大负荷的低冲击性、不伤膝运动方式。

 

保护膝盖

善于借助外力来分担膝关节压力,比如使用手推车代替手提重物,扶着东西站起或坐下,上下楼梯借助扶手分摊重力,长途行走可以借助拐杖、助行器等。

 

保护膝盖

如果您一侧膝盖有问题,上楼时要好腿先上,下楼梯时坏腿先下;手扶栏杆或撑杆爬楼用上肢帮忙使力,并尽量少提重物上下楼梯。

 

保护膝盖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超重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膝盖疼痛,因为额外的体重使得关节过度负荷,减重有助于长期缓解膝盖疼痛。

 

保护膝盖

想要膝盖好,首先要从脚下做起。选择一双弹性好、舒适度高的鞋子至关重要。这样的鞋子在走路时能够有效地减缓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降低膝盖受伤的风险。

 

保护膝盖

膝盖受凉虽不会导致关节炎,但是会加重关节炎的症状,有膝关节问题的患者日常应注重膝盖的保暖。

 

保护膝盖

保护膝盖需要量力而行、适度运动,并在膝盖有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不要忍痛运动,不要带病锻炼。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膝关节如有不舒服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膝关节滑膜炎#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
0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发现自己逐渐变成了罗圈腿还膝盖疼。很多人以为人老了腿就会这样,是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真是如此吗?不想膝盖疼痛变罗圈腿,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罗圈腿又叫O型腿,医学上称之为膝内翻。是指当两侧下肢腿部并拢时,两侧膝关节无法紧密贴合,形成一个类似英文字母“O”的形状。双腿用力并拢时,只有足部和踝关节能够相互接触,而膝关节、大腿下段以及整个小腿则出现明显的间隙。

图片

 

为什么会罗圈腿?

 

在正常的人体中, 膝关节内侧要承担自身负重的60-70%,这就使得膝关节内侧间隙的磨损要比外侧更快;由于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就会导致内侧软骨塌陷、磨损。

但罗圈腿的形成并非上述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老年人而言,罗圈腿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下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会逐渐出现退行性病变,如骨质增生、关节软骨磨损等。这些变化会导致关节结构异常,进而形成罗圈腿。

2. 骨质疏松: 老年人由于衰老,钙吸收能力下降,同时肌体的骨破坏大于骨形成,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使得膝关节承重的能力逐渐下降。这会进一步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形成罗圈腿。

3. 肌肉软组织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逐渐减弱,软组织柔韧性降低,外侧副韧带张力也加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更加松弛。这些变化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形成罗圈腿。

4. 遗传因素与生活习惯: 部分老年人罗圈腿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坐姿不正、站立姿势不良等,也可能对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加速罗圈腿的形成。

图片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来预防和减少得罗圈腿的风险。

1.  注意控制体重

肥胖者的体重大多超过了膝关节所能承受的正常重量,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 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肥胖还会导致姿势、步态及运动习惯的改变,进而导致膝关节一侧磨损以及韧带损伤。肥胖还可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症等,间接促进膝关节损伤的发展。

控制体重,不仅有助于保护膝关节,还可降低罗圈腿和骨关节炎的发生危险。如何减重,戳文了解→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

2. 减少过度使用

人在做蹲、跪姿势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8倍,而当上下山的时候,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4倍, 尤其在下山时缺少重力缓冲,身体的瞬时重力会集中加载到一侧关节,增加发生罗圈腿和膝骨关节炎的几率。所以中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长期蹲跪、爬山爬楼等对膝关节有损伤的生活方式。

3. 科学运动

也许您会觉得“减少活动省着用,膝关节是不是就健康了”?其实大错特错!研究发现,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

因为 适当运动,有助于滑液在关节内流动,起到营养软骨和关节作用;另一方面 锻炼股四头肌,可以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依靠肌肉力量分担膝关节压力,科学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

中老年人要保持膝关节的健康,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健步走、慢跑、游泳(仰泳与自由泳要优于蛙泳)等对膝关节冲击力较小的有氧运动。如果不会游泳,可以做水中运动,比如身着浮力背心的水上慢跑,即使是晚期膝关节炎患者也可以进行。



强健的腿部肌肉是对膝关节最好的保护。居家锻炼方法戳文学习↓↓

一个动作自测膝关节健康!五个动作保护膝关节




温馨提示

1. 任何锻炼请谨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如果锻炼过程中疼痛加重,停止练习或减少运动量,不要盲目坚持。

2. 如果你的膝关节正明显疼痛,建议先求助医生对症消炎止痛,不要做任何锻炼。

3. 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白领、教师、程序员等等也建议经常做这些锻炼,护膝防患于未然。

一般情况下,罗圈腿的病情发展缓慢,早期时我们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比如:通过改变运动的方式、减轻体重、外支架矫正、口服药物等方式,来延缓病情的进展。

图片

图片

而对于病情严重的罗圈腿,我们可以选择微创的手术来进行矫正。对关节外侧畸形明显的,我们可以通过膝关节周围微创截骨矫正手术来治疗;而对于膝关节内磨损明显的,我们可以通过单髁置换来手术治疗。

这两个手术都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很快就可以下地练习,恢复行走功能。

#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障碍[抽动症]#一过性抽动障碍
0

孩子老是一会咳一声清嗓子,这样的行为在家长眼中可能既让人担忧又感到不解。这种频繁的、间歇性的咳嗽或清嗓子的声音,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可能预示着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某些不适。

首先,从生理角度来看,孩子频繁地咳一声或清嗓子,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咽喉部位存在某种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源于空气中的尘埃、花粉或其他过敏原,也可能是由于孩子本身患有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或过敏原会导致咽喉黏膜充血、水肿,产生异物感,从而引发孩子不自觉地咳嗽或清嗓子,以试图缓解这种不适感。

此外,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咽喉健康。如果孩子喜欢吃辛辣、油腻或甜食,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咽喉黏膜,使其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饮食的同时,也应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

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而出现频繁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这种咳嗽或清嗓子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是孩子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对于这类情况,家长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当然,孩子在模仿他人时,也可能出现这种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如果家长或周围的人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可能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时,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良影响,并鼓励他们改正。

为了帮助孩子缓解这种频繁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其次,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最后,如果孩子的行为持续不改,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咽痛等,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孩子老是一会咳一声清嗓子,可能涉及生理、心理及模仿等多种因素。家长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遗尿#遗尿病#非器质性遗尿症
0

小孩频繁尿怎么回事,这是许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并感到困惑的问题。孩子的排尿习惯突然改变,尤其是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往往会让家长担心不已,生怕孩子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实际上,小孩频繁尿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保障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生理性的尿频是小孩频繁尿的一个常见原因。由于孩子的膀胱容量相对较小,且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尿液的速度较快,因此,相较于成人,小孩本身就有着更高的排尿频率。此外,如果孩子饮水过多,或者食用了含水量较高的食物,如西瓜、葡萄等,也会增加排尿次数。这种生理性的尿频通常不会伴随其他症状,家长只需注意观察孩子的排尿量、尿液颜色等,确保一切正常即可。

然而,如果小孩频繁尿的同时,还伴有尿急、尿痛、尿液浑浊、有异味等症状,那就需要警惕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了。尿路感染是小孩常见的病理性尿频原因之一,由于孩子的尿路系统相对开放,且自身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一旦感染,不仅会导致尿频,还可能引发尿痛、发热等症状。此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尿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除了尿路感染,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孩频繁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多余的糖分需要通过尿液排出,从而增加了排尿次数。而尿崩症患者则由于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导致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大量生成并排出。这些疾病都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因此,一旦发现孩子频繁尿并伴有其他症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就医。

此外,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孩频繁尿。比如,孩子可能因为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而出现神经性尿频。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之,小孩频繁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家长应细心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便早日明确病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焦虑或恐慌,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极速降温啦!咱可从多方面调养身体。

首先是穿着方面,要及时添衣,选择保暖性好的衣物,如羽绒服、毛衣、加绒裤等,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脚部的保暖,可以戴上帽子、围巾、厚袜子。饮食上,适当增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摄入,像肉类、豆类能帮助身体补充能量,抵御寒冷;可以多喝热汤,如鸡汤、鱼汤,既暖和身体,又能补充营养。起居上,保持室内温暖,可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但要注意室内保湿,可以用加湿器,避免空气过于干燥。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也可以使用热水袋,但要注意防止烫伤。运动方面,在室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瑜伽、跳绳等,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外出活动要尽量避免在气温很低的时段,且要做好保暖措施。

运动方面:

跳绳

这是一项简单高效的运动。双脚并拢,用手腕的力量挥动跳绳,保持节奏持续跳动。跳绳能快速提高心率,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让身体升温。而且跳绳的速度和方式也可以多样,如双脚交替跳、双摇等,运动强度可以自己掌控。

 

波比跳

这是一种结合了深蹲、俯卧撑和跳跃的复合动作。先做一个俯卧撑姿势,然后迅速跳起,重复进行。波比跳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心率,大量消耗能量,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热量来抵御寒冷。不过,它的运动强度相对较大,对于初学者可以适当减少每组的次数。

饮食方面:

红糖姜茶

材料:红糖、生姜。做法:生姜切丝或片,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开,再加入红糖搅拌至溶解。功效:生姜性温,有解表散寒的作用,红糖可以补充能量、暖身活血,很适合降温时饮用,能快速让身体暖和起来。

川味麻辣火锅 

材料:火锅底料、各种肉类(如牛肉、羊肉、丸子等)、新鲜蔬菜(如白菜、香菇、金针菇等)、蘸料(香油、蒜泥、香菜等)。做法:锅中加水,放入火锅底料煮开,然后将准备好的食材放入锅中煮熟后蘸料食用。小编最喜欢的烹饪方式,哈哈哈,好吃简单自己做还放心。

功效:火锅底料中的辣椒、花椒等有很强的刺激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发热。而且丰富的食材可以保证营养摄入,边煮边吃的方式也能让人在进食过程中一直感觉温暖。哈哈火锅约起来~

#癫痫#额叶癫痫#难治性癫痫
0

癫痫病人还能活多少年,这是许多患者及其家属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实际上,癫痫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寿命。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但这些发作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然而,癫痫患者的寿命可能受到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例如,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失去意识、摔倒或发生其他意外,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伤害甚至死亡,尤其是在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情况下。此外,一些癫痫患者可能伴有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对患者的寿命产生影响。

尽管癫痫本身不会缩短寿命,但患者仍需积极治疗和管理疾病。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大多数癫痫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癫痫病人还能活多少年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关键在于患者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是否能够积极管理疾病,减少癫痫发作的风险和并发症。在医生的指导下,癫痫患者可以过上正常、健康的生活,并享有与普通人相似的寿命。

#顶叶癫痫#儿童良性癫痫
0

儿童腹型癫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癫痫类型,其早期征兆可能并不明显,但家长仍需留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儿童腹型癫痫早期征兆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与腹部相关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儿童腹型癫痫早期的三个典型症状主要包括:

一.腹痛,这是最为明显的症状。孩子可能会突然感到腹部剧烈疼痛,疼痛部位可能不固定,有时为上腹部,有时为下腹部,甚至可能波及整个腹部。这种腹痛往往持续时间短暂,但会反复发作,且难以用常规消化系统疾病来解释。

二.恶心和呕吐。孩子在腹痛的同时,可能会伴有恶心感,甚至呕吐。这些症状可能让孩子感到极度不适,影响食欲和日常生活。、

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儿童腹型癫痫还可能导致孩子的消化系统出现功能紊乱,如腹泻或便秘等。这些症状可能让孩子更加烦躁不安,进一步影响情绪和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儿童腹型癫痫的专属表现,也可能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家长也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八正道正念禅修作为知行合一的路径,分析八正道的具体内涵、其与正念禅修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八正道的修行实践来实现知行合一,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提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修行方法和精神追求的途径。
 
关键词:八正道;正念禅修;知行合一
 
一、引言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而在佛教的修行中,八正道正念禅修被视为通往觉醒和解脱的重要路径,与知行合一的理念有着内在的契合。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一种全面的修行体系。正念禅修则是培养对当下经验的非判断性觉知的修行方法。通过对八正道正念禅修的探究,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帮助人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二、八正道的内涵解析
 
1. 正见:正见是对佛教教义“真理”四谛等的正确见解,是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它要求修行者坚定不移地信奉佛教教义,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消除对事物的无明,脱离各种邪见和颠倒。在知行合一的层面上,正见相当于树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为后续的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导。
2. 正思惟:正思惟是对四谛等佛教教义的正确思考,远离各种邪见和虚妄分别的思维。它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正确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来指导行为。正思惟有助于修行者在面对各种情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 正语:正语指修口业,不说一切非佛理之语,去除由口而生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不好的行为。正语强调语言的净化和规范,要求修行者在言语上保持真诚、和善、有益。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正语体现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通过正确的言语表达来反映内心的正见和正思惟。
4. 正业:正业是指正确的行为,避免一切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这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基本的道德规范,以及积极从事有益的行为,如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等。正业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要求修行者将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做到言行一致。
5. 正命:正命指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职业,不从事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修行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职业,以正当的方式获取生活所需。正命强调了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只有在正确的生活道路上,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
6. 正精进:正精进是指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努力,消除烦恼和习气,勤修戒、定、慧。它要求修行者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行水平,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正精进是知行合一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和智慧。
7. 正念:正念是指觉知自己每个当下所产生的念头是否是善的念头,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它要求修行者以开放、好奇和接纳的态度关注当下的体验,无论是内在的感受、思维还是外在的环境。正念是八正道中连接知与行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当下的觉知和反思,将正见和正思惟转化为实际的行为。
8. 正定:正定是指禅定,让自己归于一点,保持冷静,无欲无求,从而能够看到客观规律,精准判断并付出行动。正定是在正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使修行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正定是知行合一的高级境界,只有在内心达到高度的平静和专注时,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八正道正念禅修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八正道正念禅修与知行合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八正道是一种系统的修行方法,涵盖了认知、思维、言语、行为、生活方式、努力方向、内心觉知和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为知行合一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实践路径。正念禅修则是培养内心觉知和专注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当下的关注和反思,将八正道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和体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在八正道正念禅修的过程中,修行者首先通过正见和正思惟树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然后通过正语、正业和正命将这些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言语和行为中。同时,正精进和正念不断地推动修行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使知与行的结合更加紧密。最后,正定使修行者的内心达到高度的平静和专注,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实现知行合一的稳定状态。

四、八正道正念禅修的实践方法

1. 基础准备:

- 环境选择:选择一个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禅修,避免外界的干扰和噪音。可以在室内设置一个专门的禅修空间,如禅房或安静的角落,也可以选择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禅修,但要注意安全和环境的适宜性。

- 姿势调整:采用正确的禅修姿势,如全盘坐或半盘坐,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舒适。如果无法采用坐姿,也可以选择仰卧或侧卧的姿势,但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顺畅。

- 呼吸调节:在禅修之前,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调节,使自己的呼吸变得平稳、深沉。可以通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法来调节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感觉上,排除杂念和干扰。

2. 正见与正思惟的培养:

- 学习经典:深入学习佛教的经典和教义,了解八正道的内涵和意义。可以阅读相关的佛经、论著和注释,参加佛教的讲座和研讨会,与修行者和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正见和正思惟的理解。

- 反思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照八正道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善于运用正思惟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

3. 正念的训练:

- 日常觉知:将正念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当下体验。无论是行走、吃饭、工作还是休息,都要保持对自己的身体感觉、情绪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觉知,不被外界的干扰和杂念所左右。

- 冥想练习:定期进行冥想练习,如坐禅、呼吸关注或身体扫描等。在冥想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放松,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体验上,不做任何判断和评价。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己的正念水平和内心的专注力。

4. 正语、正业和正命的实践:

- 言语规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不说谎、不谩骂、不诽谤、不恶语,尽量使用和善、真诚、有益的语言。同时,要避免闲聊和废话,保持言语的简洁和准确。

- 行为规范: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积极从事有益的行为,如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等。要避免一切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如杀生、偷盗、邪淫等。同时,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选择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职业,以正当的方式获取生活所需。

5. 正精进与正定的提升:

- 持续修行:八正道正念禅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实践。修行者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行水平,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修行计划,定期进行禅修和反思,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修行方法。

- 深入禅定:在正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禅定,提高自己的内心专注力和定力。可以通过延长冥想的时间、增加冥想的难度等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禅定水平。同时,要注意在禅定过程中保持清醒和警觉,避免陷入昏沉和妄想。

五、结论

八正道正念禅修是一种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路径,它通过对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修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和体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提升。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八正道正念禅修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精神追求和修行方法,有助于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方向。然而,八正道正念禅修是一个个人化的过程,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避免过度迷信和盲目跟从。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