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广医一院维生素D过多症专家

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于1903年,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医院。2018年入选为广东省“登峰计划”首批单位、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2020年,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正式挂牌,2021年,大坦沙院区成为广州实验室临床基地。承担着省市乃至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禽流感以及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群众信赖,享誉海内外。2020年,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在《2021年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我院排名全国第31位,呼吸专科连续13年专科排名第一;2021年,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排行榜位居全国第26位。目前,医院开设三个院区,包括沿江院区、大坦沙院区、海印院区,开放床位2850张,在建珠海横琴医院计划500床,全院职工3149人,高级职称540人,博士生导师105人,硕士生导师21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长江学者3人、珠江学者4人、广东省名中医2人等高级别人才。目前,医院拥有国家级平台12个(广州实验室临床基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粤港澳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考培基地、粤港澳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个[内科学(呼吸病系)];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呼研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呼吸内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变态反应科、肿瘤科,耳鼻喉科,器官移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中医肺病专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内科学,儿科学,外科学);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3个(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感染病科、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变态反应科、肿瘤科、中西医结合学科、耳鼻喉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护理,器官移植科);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与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医院注重医学专业技能与医学人文技能教育,主要承办南山学院、临床医学一系的本科教学工作,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设有内、外、妇、儿等23个教研室及24个住培专业基地,承担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成人教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临床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是国家特色专业、同时也是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较完整的四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2001年至今,医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含973/863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73项,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特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省部级二等奖11项,省部级三等奖15项,科研论文23111篇,SCI收录6072篇,专利数1244项。医院创办多本专业杂志,2007年起承办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年创刊广东省第一本医学SCI杂志《JOURNALOFTHORACICDISEASE》,2011年被PubMed收录,2013年被SCI收录;创刊《AnnalsofTranslationalMedicine》2014年9月被PubMed收录,2018年被SCI收录。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医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拓展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专科门诊服务等便民措施,通过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医院还大力开展帮扶工作,现与广东省百余家基层医院签订支持和帮扶协议,多次赴西藏等地区进行巡回医疗活动,主动参与海外医疗援助工作。同时,医院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宣教活动,每年举办COPD日大型讲座义诊、肿瘤防治宣传活动、帕金森病友联谊会等形式多样的惠民活动,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在2003年的“抗非”斗争中,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广医一院人主动承担广东省大部分最危重非典病人的抢救重任,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在“仁爱为本,精诚为强”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医院积极探索人文医学道路,2006年被批准成立全国首家“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传承百年历史,力争再创辉煌。医院连续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等国家级荣誉5项,获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最佳服务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先进集体等省、市级荣誉9项。维生素D过多症是由维生素A摄入过量引起的疾病,维生素D摄入过量引起,全身,药物治疗,佝偻病,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不要挑食,血浆维生素D检查,X线检查,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肝功能检查,。

黄顺开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主要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哮喘,婴幼儿反复喘息,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窦炎,鼻-鼻窦炎等。

好评 99%
接诊量 5203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研究方向主要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哮喘,婴幼儿反复喘息,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窦炎,鼻-鼻窦炎等。
更多服务
余金龙 副主任医师

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人格解体、网瘾、厌学,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1853
平均等待 7小时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人格解体、网瘾、厌学,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更多服务
马静 副主任医师

高危妊娠,产前诊断

好评 99%
接诊量 1237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高危妊娠,产前诊断
更多服务
秦旭 主治医师

儿童反复咳嗽、咳痰、喘息、鼻塞流涕、打呼噜相关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扩张、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4929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儿童反复咳嗽、咳痰、喘息、鼻塞流涕、打呼噜相关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扩张、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更多服务
时旭 主治医师

擅长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过敏原诊断、过敏原休克等过敏性疾病疑难病症的病因学诊治有较深研究。

好评 99%
接诊量 445
平均等待 5小时
擅长:擅长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过敏原诊断、过敏原休克等过敏性疾病疑难病症的病因学诊治有较深研究。
更多服务
余庆锋 副主任医师

前列腺、膀胱疾病及泌尿系结石的诊治,特别是排尿储尿功能障碍及前列腺癌的治疗及全程管理。

好评 100%
接诊量 130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前列腺、膀胱疾病及泌尿系结石的诊治,特别是排尿储尿功能障碍及前列腺癌的治疗及全程管理。
更多服务
张碧云 主治医师

发热,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新生儿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疱疹性咽峡炎、支原体肺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睡眠障碍、过敏反应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75
平均等待 -
擅长: 发热,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新生儿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疱疹性咽峡炎、支原体肺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睡眠障碍、过敏反应疾病
更多服务
刘明 副主任医师

1.肺癌的基因诊断、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免疫细胞治疗等规范化及个体化诊疗。 2.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及全程管理。 3.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诊治。 4.肺癌术后随访、精准辅助治疗。 特色工作: 1.肺癌少见罕见靶点诊断及治疗。 2.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方法。 3.免疫细胞及干细胞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355
平均等待 5小时
擅长:1.肺癌的基因诊断、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免疫细胞治疗等规范化及个体化诊疗。 2.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及全程管理。 3.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诊治。 4.肺癌术后随访、精准辅助治疗。 特色工作: 1.肺癌少见罕见靶点诊断及治疗。 2.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方法。 3.免疫细胞及干细胞治疗。
更多服务
谢佳星 主任医师

重症哮喘及鼻窦炎的管理、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脱敏治疗、高嗜酸粒细胞疾病的诊断、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452
平均等待 -
擅长:重症哮喘及鼻窦炎的管理、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脱敏治疗、高嗜酸粒细胞疾病的诊断、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更多服务
刘杰 副主任医师

间质性肺疾病,呼吸罕见病、囊性肺疾病、肺淋巴管肌瘤病、气胸、乳糜胸、肺泡蛋白沉积症、肺部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少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PhD 医学博士(导师:钟南山院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总医院博士后(导师:美国呼吸罕见病联盟主席Francis X. McCormack 教授,罕见病与间质性肺疾病Fellow) Director of Rare Lung Disease Clinic in Guangzhou of Southern China Director of Guangzhou LAM Clinic of American LAM Foundation 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药学会罕见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呼吸病管理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呼吸罕见病学组副组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主任(2014~2015) 华南区呼吸罕见病和间质性肺疾病专科门诊创始人、负责人 华南区肺淋巴管肌瘤病专病门诊创始人、负责人 2003年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 2003 年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医疗擅长:呼吸罕见病、间质性肺疾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间质性肺疾病,呼吸罕见病、囊性肺疾病、肺淋巴管肌瘤病、气胸、乳糜胸、肺泡蛋白沉积症、肺部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少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PhD 医学博士(导师:钟南山院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总医院博士后(导师:美国呼吸罕见病联盟主席Francis X. McCormack 教授,罕见病与间质性肺疾病Fellow) Director of Rare Lung Disease Clinic in Guangzhou of Southern China Director of Guangzhou LAM Clinic of American LAM Foundation 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药学会罕见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呼吸病管理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呼吸罕见病学组副组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主任(2014~2015) 华南区呼吸罕见病和间质性肺疾病专科门诊创始人、负责人 华南区肺淋巴管肌瘤病专病门诊创始人、负责人 2003年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 2003 年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医疗擅长:呼吸罕见病、间质性肺疾病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6个月大宝宝轻微缺钙,想了解如何用药和生活建议。患者女性
62
2024-10-24 20:17:32
6岁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D3,但不喜欢嚼片,如何正确服用?患者女性
19
2024-10-24 20:17:32
一岁宝宝日常补钙,如何正确使用维生素D滴剂?患者女性
15
2024-10-24 20:17:32
我想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特别是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女性
55
2024-10-24 20:17:32
我想了解如何补充维生素D,是否有特殊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24
2024-10-24 20:17:32
一岁半宝宝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和AD滴剂?如何选择和使用?患者女性
62
2024-10-24 20:17:32
八个月大的宝宝体检发现缺钙,想知道小儿碳酸钙D3颗粒是否适合使用,并询问长期服用和日常饮食中如何补充钙的问题。患者女性
7
2024-10-24 20:17:32
两岁半宝宝每天需要喝多少鱼肝油?是否需要增加摄入量以补充维生素D?患者女性
13
2024-10-24 20:17:32
76岁老人腿抽筋,补钙半年无改善,白天走路多了晚上容易抽筋,是否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患者女性
23
2024-10-24 20:17:32
两个孩子,一个4岁多,一个10岁多,需要日常补充维生素D,如何正确使用维生素D滴剂?患者女性
37
2024-10-24 20:17:32

科普文章

胆碱、叶酸和维生素 D 对胎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如果这些物质缺乏,将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微量营养素缺乏与胎儿大脑发育的变化有关,表现为儿童行为和认知的早期问题,后期表现为精神病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增加。

微量营养素补充剂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在孕产妇高危因素(包括孕产妇感染、压力、炎症和药物滥用)的情况下对大脑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补充微量营养素应该是产前保健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降低精神病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故 Robert Freedman 等研究人员)针对胆碱、叶酸、维生素 D 和胎儿大脑发育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展示妊娠期补充微量营养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胆碱

胆碱是怀孕期间的多功能分子。(1 ) 处于应激、感染和药物滥用怀孕期间的女性补充磷脂酰胆碱均有助于于胎儿大脑发育;(2 ) 在孕中期或先入为主地尽快开始补充以支持胎儿大脑发育;(3 ) 达到有效剂量的副作用很小。

使用指南:受孕前或妊娠期间尽快开始的最佳剂量是每天 4200 毫克磷脂酰胆碱(早上四粒 600 毫克胶囊,晚餐三粒胶囊)。

二、产前补充叶酸

叶酸被普遍接受作为神经发育缺陷的预防措施,包括脊柱裂和面部裂隙。标准剂量为 400 微克,但对于先前妊娠有胎儿脊柱裂或其他神经管缺陷的妇女,最高 4 毫克的剂量是相对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妊娠 10 周之前补充叶酸,则益处更大。所以,为了胎儿的良好的神经发育,尽早补充叶酸。

三、维生素 D

维生素 D 也已经成为普遍推荐的产前维生素的一部分。15 μg/天或 600 IU 剂量旨在达到 50 nmol/L 的目标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浓度,可以预防肌肉骨骼畸形。维生素 D 被认为是出生后唯一有效的微量营养素。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补充≥ 2000 IU 会降低男性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研究表明,补充一定剂量的叶酸、维生素 D 和胆碱对促进胎儿大脑发育是有重要意义的,可以降低精神病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目前可以通过产前微量营养素补给来改善儿童发育,对精神病的预防起着积极的作用。

#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
36
今天儿科群里有很多家长问补充维生素D的问题,我看下面好多家长讨论:每天补维生素D会中毒,维生素D只能补前三个月,再往后的话需要停止。还有很多妈妈往群里发了很多照片,都不是真正的需要补充的维生素D而是鱼油。
 
也有很多妈妈提出了新的问题说:宝宝出生后除了补这个维生素D之外还需要补钙吗?我们两口子个子都比较矮,希望孩子长高一点,希望尽早给孩子补钙。怎么判断孩子是否缺钙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医院做一个微量元素的检查呢?
 
还有一些高知群体的妈妈问我,我家宝宝6个月了,末抽血测25-OH-D是20ng/ml,我们需要吃两粒维生素D3吗?
 
所以,今天针对补维生素D的这个问题,好好总结一下。

这篇全是满满的干货,可以解决大家所有关于维生素D的疑问。
 
第一问:请问小李医生,喝奶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补维生素D,以前哪有这么多讲究,不是照样长大吗?
 
小李医生答:首先,补充维生素D是最简单,最便宜,最必要的能够预防和治疗孩子佝偻病的措施。有效促进孩子吸收奶中的钙。如果孩子维生素D缺乏,就极有可能得佝偻病。
 
另外,维生素D不仅仅能够促进钙质的吸收,还能够参与孩子免疫调节的过程。也就是说,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再次,维生素D在预防哮喘,改善孩子肺功能以及脑发育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儿科医生提倡的早产儿宝宝一出生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原因。足月的孩子可以出生后15天补充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孩子更容易得呼吸道的感染,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等。
 
第二问:小李医生,既然维生素D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判断孩子缺不缺?查微量元素可以吗?
 
小李医生答:首先向大家明确表示:查微量元素是不能告诉我们孩子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然而,群里家长都不太熟悉的一个检查就是检测25(OH)D。检测25(OH)D是目前评估维生素D状况的最佳方法,这个方法将儿童维生素D状况分为4个等级:充足、不足、缺乏和中毒。血清25(OH)D>50~250nmol/L为充足;30~50nmol/L为不足;250 nmol/L为中毒。根据这个指标我们来帮助宝宝补充维生素D是不会有错的啦。关于怎么补,补多少,下面给大家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
 

第三问:小李医生,我家孩子出生八斤,她家孩子出生才六斤,我们都是补一样量的维生素D吗?再说,我家吃母乳,她家吃奶粉,能一样吗?如果一刀切,是不是对孩子不好?小李医生,您看我家孩子这么宝贵,能不能费费心,您给我们具体制定一个个体化的补充方案吧。
 
小李医生答:我理解每位妈妈的心,我也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最宝贵的,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我就把具体的计算方法教给大家。希望每位妈妈都能计算正确,给自己的宝宝制定专属的营养补充计划。
 
图片来自网络
 
小李医生:以上这个表格是从婴儿到成人对钙质和维生素D的需求的总结。大家可以下载,然后记录到自己的育儿笔记本上,这个表格特别重要。利用这个表格,我们就可以很快的计算出孩子是否缺钙和缺维生素D以及现需要补充的剂量。
 
为了更加明确计算方法,下面举例人工喂养的孩子,因为母乳喂养不容易计算,后面讲母乳喂养哦,不要急。比如一个2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补充钙200mg,维生素d400单位,市面上大多数1段奶粉中:100ml奶含有钙34~74mg,维生素D 1.2微克(相当于48单位)。
 
因此,2个月的孩子要满足每天200毫克的钙来源,需要喝多少奶液呢?(200mg /34mg x 100ml=588ml)。下一题,要满足每天400单位维生素d来源需要多少奶液呢?(400单位/48单位 x 100ml=833ml)是不是发现,疑?怎么不一样呢?孩子吃不完833毫升的奶怎么办啊?小李医生,您不是提倡按需喂养吗?
 
所以啊,亲爱的们,我们可以根据奶粉罐上的说明书来精确计算出孩子的需求量,又可以根据孩子的吃奶量来判断孩子的钙够了吗?孩子的维生素D够了吗?一般两个月的宝宝每天八次奶,90%以上的孩子每次都可以喝到70毫升以上吧,所以说钙够了,维生素D不够,好办了,补啊,除去奶粉中那点,每天补400单位,多一点不会有问题的。美国儿科学会规定为如果孩子奶量在1000毫升以上,就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了。母乳喂养的孩子除外哦。下面具体讲讲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乳汁中含的钙量与配方奶大致相同,也可以这样计算,不同的是母乳中含维生素D极少(这恐怕是母乳唯一的缺点了吧),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更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400IU(国际单位)。

另外,每次来我们儿保科复查的孩子都会接受医生的建议就是需要多晒太阳,为什么建议孩子多晒太阳呢?是因为天然有效的维生素D的来源就是依靠阳光照射皮肤合成的,每天可以暴露宝宝的脸部,手部接受温和日晒15分钟以上,半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够孩子一天的使用了。如果是日照不足或者是在冬天,孩子穿着衣服不能够接受有效的日照,那么建议乖乖的补起来(记得每天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哦)
 
下期给大家讲选择维生素D好还是维生素AD好?得了佝偻病的孩子怎么办?
#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99
儿科医生隋静
 
维生素D的发现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结果,所以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在既往的认知中,维生素D在人体内,一方面能促进肠道从饮食中吸收钙和磷,另一方面能促使钙、磷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促进骨组织的成熟,使骨质变硬,从而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钙沉着在骨质内,这并不是说宝宝需要补“钙”(母乳/奶粉是最好的钙来源),补充维生素D即可,特别是母乳喂养儿、高危儿、体弱儿。
 
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
 
一.佝偻病:
 
佝偻病全称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以佝偻病不是缺钙造成的,关键是维生素D不足引发的。
 
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诊断要考虑有无高危因素,结合月龄、生活史、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多项综合指标来判定。
 
佝偻病初期/早期:主要是精神症状,包括多汗、夜惊、烦躁不安、枕秃(因为多汗头痒痒或宝宝烦躁,躺着时经常转动摩擦头部形成“枕秃”)等。要注意这些精神症状很难同生理现象区别,仅作为佝偻病初期诊断的参考依据。血清25-OH-D3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佝偻病激期/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包括颅骨软化(乒乓头),头骨隆起呈方形(方颅),前囟增大,囟门迟闭、肋骨“串珠”、“鸡胸”及脊柱侧弯等,四肢末端出现“手镯征”、X型腿、O型腿等改变,牙齿发育也迟滞,出牙晚、牙列不齐、出牙顺序改变,容易发生龋齿等。血清25-OH-D3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佝偻病恢复期:以上任何期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碱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
 
佝偻病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鸡胸等。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二.骨骼肌肉问题
 
维生素D缺乏增加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骨折的风险 。
 
其它还包括生长痛(骨痛)或骨骼压痛,牙齿畸形,生长受损,肌肉痉挛,身材矮小等。
 
三.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D可能对身体其它方面极其有害。
 
1.免疫系统:
 
维生素D被认为在维持免疫系统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维生素 D 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激素,对身体内的免疫细胞有影响。适当的维生素D水平支持身体的自然防御,并有助于维持一个健康的运作免疫系统。
 
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2.呼吸系统:
 
自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始以来,维生素D如何影响冠状病毒的风险和严重性一直是研究人员和卫生专业人员关注的问题。
 
在之前研究显示:
 
在1918-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中,阳光和维生素D与降低死亡率有关。
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人体抵抗流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 。因为它能调控影响免疫系统的基因表达,袭击并消灭细菌与病毒。
日本进行的一项研究,学龄儿在冬天通过每天服用 1,200 单位的维生素 D 可以将感染 A 型流感的风险降低约 40%。
维生素D有抑制危险的细胞因子产生的潜在能力,当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并开始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和组织时,健康的血液中维生素D的含量可以帮助COVID-19的人避免细胞因子风暴,从而获得生存优势。
 
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能在严重新冠病情中起作用。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会增加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和COVID-19的严重性。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国家/地区,COVID-19引起的死亡率也较低。
 
当然,目前并非所有医学专家都同意维生素D可能对COVID-19有用,还需要做详细研究。
 
3.心血管系统:
 
根据美国对6000多名儿童的研究,“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使数百万儿童面临高血压和其他心脏病的危险”。
 
4.远期健康影响:
 
现在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成年后的各种健康状况的有显著影响,如心血管疾病、肺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都与缺乏维生素D密切相关。
 
儿童维生素D缺乏现状
 
尽管父母和医生以为儿童从阳光照射,补充食物或维生素补充剂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但随着对维生素D的研究越来越多,也逐渐清楚地意识到缺乏维生素D的现象的确很普遍。
 
美国儿科学会报道美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正在增加。2013年1月在“儿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健康体重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患病率为21%,肥胖儿童为34%。
 
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全国性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调研。但从目前小样本量和局部地区的研究来看,维生素D营养状况堪忧——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较婴幼儿更严重,北方地区缺乏也比南方更严重,秋冬季缺乏程度比春夏季严重。
 
例如在对北京(北纬40.3°N)12~14岁青春期女性调查中,维生素 D 严重缺乏者冬季高达 45.2%,夏季也有6.7%。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环境恶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都是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
 
阳光照射不足:人体内约90%的维生素D来自皮肤暴露于紫外线UVB的内源性生成。户外活动减少(在室内长时间学习工作、电子游戏等)、空气污染致使紫外线穿透能力降低,导致经皮肤转化成维生素D大大减少。
防晒产品的广泛使用:例如SPF30的防晒霜减少95%经皮肤转化成的维生素D。
其它:肤色较暗,身体脂肪过多,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更高。
 
如何检测维生素 D 含量?
 
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是维生素 D3 在血液中的存在的主要形式,血清25-(OH)D水平被认为是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有效指标。
 
虽然,目前对于儿童25-(OH)D的理想水平还有一定争议,但多数意见认同,儿童适宜血清25-(OH)D浓度为>50.0 nmol/L (50nmol / L = 20ng / ml)。
 
37.5~50.0 nmol/L 为维生素 D 不足(Insufficiency);
≤37.5 nmol/L 为维生素D缺乏(Deficiency);
≤12.5 nmol/L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Severe deficiency)。
 
 
维生素D补充剂的推荐量
 
现在已有共识,不论怎样的喂养方式,宝宝都需要补充维生素 D。而且建议终身补充维生素D。
 
美国医学研究所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同年龄人群每日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的量分别是:0~1岁的婴幼儿需要400IU/日;1~70岁的人需要600IU/日;70岁以上老人需要800IU/日。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
 
完全和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接受400 IU /天的维生素D补充剂,持续接受维生素D补充剂,直到他们断奶并且每天摄入≥1,000毫升含维生素D配方奶(在美国销售的所有配方奶至少有400 IU/L的维生素D)或全脂奶。
所有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摄入<1000毫升含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应该补足每天400IU的维生素D补充剂。
每天通过维生素D强化的牛奶和食物获得400 IU /天的大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每天服用400 IU维生素D补充剂。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14年发表《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指出: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
 
婴儿自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 400~800IU/天(0~18岁适用),并可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400IU/d或800IU/天。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等高危群体,出生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IU /天,3个月后改为400 ~800 IU/天。
#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44

一、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一组类固醇衍生物,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内钙的代谢平衡以及骨骼形成,其次维生素D缺乏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

 

二、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是维生素D缺乏的最严重阶段。

 

三、维生素D的来源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由阳光照射皮肤而产生。天然食物(包括母乳)维生素D含量少。强化维生素D的配方奶或其他食品能提供维生素D。

 

四、维生素D的需要量

1.母乳喂养或部分母乳喂养婴儿,从出生数天内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L。

2.非母乳喂养婴儿,如每日摄入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不足1000ml,应该补充维生素D400IU/L。

3.儿童、青少年如果不能从每日摄入的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牛奶或其他强化食品中获得400IU/L维生素D,应该补充维生素D400IU/L。

4.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婴儿,出生早期应加大维生素D补充剂量,可予维生素D800-1000IU/d,3个月后改为400IU/d。

 

五、影响维生素D吸收的因素

1.高危因素:缺乏阳光照射,以及未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是造成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2.皮肤颜色深、衣物遮盖、空气污染、高楼遮挡、居住北方高纬度地区,均制约了由阳光照射。

3.母亲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等,致使胎儿期维生素D储存不足。

4.纯母乳喂养而未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的婴儿。

5.患儿患有腹泻时,肠道维生素D吸收不良;慢性肝脏、肾脏疾病时,维生素D转化成维生素的活性形式1,25-(OH)2D减少。

 

六、缺乏维生素D都能有什么表现

1.早期,多见于2-3月龄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睡眠不安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

2.活动期,<6月龄,可见露骨软化体征(乒乓球感);>6月龄,可见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X型腿。

 

七、化验指标

血清25-(OH)D水平是维生素D不足、轻度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早期的主要诊断依据。

37.5-50nmol/L为维生素D不足;≤37.5nmol/L为维生素D缺乏;≤12.5nmol/L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

 

八、预防

1.母亲孕期预防:妊娠后期为秋冬季妇女宜适当补充维生素D400-1000IU/d。

2.婴幼儿预防:带婴儿增加户外活动,逐渐达1-2小时/d,尽量暴露婴儿手足、头面部等。不建议日光浴及人工紫外线疗法,以防皮肤损伤。婴儿出生数天后即可补充400IU/d的维生素D补充剂,并推荐长期补充,直至儿童和青少年期。不建议6月以下婴儿,在阳光下直晒。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D中毒
101

维生素 D 是钙吗?

     维生素 D 不是钙,但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是钙的好伙伴。如果维生素 D 补充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钙是促进骨骼发育以及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一旦缺乏,宝宝很容易患上佝偻病。

鱼油和维生素 AD 剂,吃哪种比较好?

     鱼油来源于深海鱼的肉,主要含DHA、EPA,几乎不含维生素D。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效果甚微。

     维生素 AD 剂俗称“鱼肝油”,多为人工合成的复方制剂,一般维生素 A 和 D 的配比为 3: 1,也是宝宝最佳吸收的比例。

所以说,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维生素 AD 可以补,但不推荐鱼油。

什么时候开始吃?怎么吃?

正常足月儿出生后两周开始补充维生素 D,400IU/ 天。

 

根据我国《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补充维生素 D,前 3 个月 800IU~1000IU/天,3 个月后改为 400~500IU/天,直至 2 岁。

吃到多大?

至于吃到多大每个国家不一样:

美国的建议是出生后直到青春期都要补充。

加拿大和英国建议补充一辈子(因为日照时间短)。

我国建议是 2 岁以内的婴幼儿补充维生素 D 400 IU / 天(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按照上述方法补充)。

 

2 岁后呢?住在北方常年见不到太阳或者不怎么晒太阳的人,可以终身补充。如果你在南方日照充足并且也经常晒得到太阳的话,可以不用补充。

维生素 AD 会不会中毒?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儿科学》中给出的维生素 AD 毒剂量:

一次摄入量超过 30 万 IU 维生素 A 可能会导致急性中毒;

每天摄入约 5-10 万 IU,并连续服用超过 6 个月,才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每日服用 2-5 万 IU 的维生素 D,连续服用数周或数月可发生中毒。

 

   以伊可新为例的话,相当于一次性吃上百粒伊可新,或者每天几十粒连服半年,才有可能会造成慢性中毒,只要正常喂养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配方奶中有维生素d还需要额外补充吗?

除了维生素 D 制剂,配方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D。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需要根据配方奶中所含维生素 D 的量,对不足部分加以补充。正常足月儿每天的需求量是 400IU,配方奶中维生素 D 的含量是以“μg”为单位,400IU=10μg。妈妈可以看下宝宝吃的奶粉含维生素 D 的量以及宝宝每天吃奶量计算下宝宝需要再额外补充多少维生素 D。如果自己把握不好,最好寻求专业医生指导。

为什么早产儿生后头 3 个月要服用加倍剂量维生素 D?

正常宝宝从出生到一岁身长要增加 25 厘米,需要大量的钙,而早产宝宝生长更快,需求更大,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钙的吸收和利用主要靠维生素 D,母乳中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均难以满足早产儿追赶生长的需要,尤其是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所以宝宝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D,早产儿更要加倍剂量补充。

 

 

#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47

维生素 D 缺乏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之一,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讲,维生素 D 的缺乏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了解缺乏维生素 D 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尽早的发现以及做相关的检查来预防缺乏维生素 D 所带来的伤害,今天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缺乏维生素 D 最典型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维生素 D 缺乏

新生儿维生素 D 的缺乏最为常见,比如刚出生的新生儿,在逐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颅骨因维生素 D 缺乏导致的病变,在临床上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颅骨的软化,儿童的囟门闭合不全,也会出现较为常见的一种乒乓的感觉。

较大的儿童维生素 D 缺乏

对于较大的儿童,出现维生素 D 缺乏会出现典型的骨骼病变,比如会出现肋骨发育的障碍,常常会成串状以及手脚出现手脚镯,颅骨前囟门会表现得比较宽大,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明显下降等等。

成年人维生素 D 缺乏

对于成年人发生维生素 D 缺乏也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病变,成年人发生维生素 D 缺乏往往最典型的表现会出现腰腿部位明显的骨痛,严重者会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有的患者会伴有手足抽搐,往往会出现腕关节以及踝关节剧烈的屈曲,明显的肌肉痉挛等症状,长期的维生素 D 缺乏还会容易发生骨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总结,对于维生素 D 的缺乏应该进行及时的治疗,尤其是对儿童是至关重要的,进行一些维生素 D 的制剂补充和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 D 的吸收等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维生素 D 的缺乏。

冻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你对冻卵女性了解有多少?她们年龄多大?冻卵后她们又如何使用的?通过1篇荟萃分析我们来一起揭秘。

一、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按照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ISMA)建议进行了系统综述。他们搜索了 PubMed、Scopus 和 Web of Science 从建库到 2021 年 1 月的文献,对发表日期没有限制。纳入的研究需为英文,且研究了计划性冻卵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的特征、最初信息来源以及卵子处置情况。提取的数据通过主题分析进行分析,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 QualSyst 标准进行评估。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筛选情况
    • 最初检索到 1074 条记录,其中 29 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 12 项定性研究和 17 项定量研究。调查的回复率在 38% - 85% 之间。
  2. 女性特征
    • 计划性冻卵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大多为单身、受过高等教育、有工作,平均年龄为 37 岁。
  3. 信息来源
    • 媒体和朋友是计划性冻卵最初知识的最常见来源,而健康专业人员则是较不常见的来源。
  4. 卵子使用情况
    • 大多数计划性冻卵者没有尝试使用冷冻卵子怀孕,但她们并不后悔进行了该过程。

三、讨论与启示

  1. 人口特征与卵子使用
    • 计划性冻卵的大多数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具有特定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且最终大多没有使用她们冷冻保存的卵子。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比如在冻卵后的生活中,她们的生育计划发生了改变,或者虽然有生育的想法但尚未尝试使用冷冻卵子。
  2. 卵子处置的选择
    • 对于未使用的卵子,存在多种处置方式。可以选择丢弃,这可能是因为女性认为自己不再需要这些卵子,或者缺乏合适的使用途径。也可以选择捐赠给其他女性,为那些有生育困难的女性提供帮助。此外,还可以捐赠给研究机构,用于相关的科学研究,以推动生育医学的发展。
  3. 对健康专业人员的指导意义
    • 了解计划性冻卵潜在使用者的主要特征,健康专业人员可以更加主动地宣传正确的冻卵知识,包括冻卵的风险、成功率以及后续可能面临的问题等。同时,在咨询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女性的年龄、婚姻状况和生育计划等因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建议,帮助她们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参考来源:Giannopapa M, Sakellaridi A, Pana A, Velonaki VS. Women Electing Oocyte Cryopreservation: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Oocyte Disposi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 2022 Mar;67(2):178-201. doi: 10.1111/jmwh.13332. Epub 2022 Feb 13. PMID: 35156301.

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皮质中,处于静止状态。其数量在出生时就已确定(每个卵巢大约 60 万到 100 万个),并在儿童期和整个生育期持续逐渐减少,因为原始卵泡会被募集并离开静止状态。

大多数原始卵泡在初次募集后发生闭锁,无法达到窦状卵泡阶段,只有少数能继续生长直至排卵,在生育期大约排卵 450 次左右,只有极少数卵泡能发育成有受精能力的卵子。当原始卵泡几乎耗尽,只剩下大约 1000 个原始卵泡时,就会导致绝经。

随着女性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冻卵技术作为一种生育力保存的手段,正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这一技术为女性在面临生育挑战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因为职业发展、个人生活规划,还是由于疾病治疗等原因导致的生育延迟或生育风险增加。

一、冻卵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冻卵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在极低的温度下保存卵子,使其代谢活动几乎停止,从而延长卵子的存活时间。目前主要有两种常见的冻卵方法:慢冻法和玻璃化冷冻法。

慢冻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法,它通过逐步降低温度,让卵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冷冻保护剂来减少冰晶的形成,因为冰晶可能会对卵子的结构造成损伤。具体来说,卵子首先在含有一定浓度冷冻保护剂的溶液中进行预处理,然后以相对缓慢的速度降温,经过多个阶段的温度调控,最终将卵子储存于液氮中,温度可达 -196°C。

玻璃化冷冻法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卵子的冷冻。这种方法使用了更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并且通过极快的冷却速度,使卵子在瞬间从液态转变为一种类似玻璃的固态,从而避免了冰晶的形成。玻璃化冷冻法在保护卵子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二、冻卵技术的适用人群与临床应用

  1. 癌症患者的生育力保存 对于许多癌症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可能会对卵巢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生育能力丧失。冻卵技术为这些患者提供了在接受治疗前保存生育能力的机会。例如,在一些血液系统癌症或生殖系统癌症的治疗中,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开始治疗前考虑冻卵。通过采集卵子并进行冷冻保存,患者在治愈癌症后,如果有生育的意愿,就有可能使用这些冷冻的卵子尝试受孕。
  2. 延迟生育的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事业有成之后再考虑生育问题。然而,女性的生育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尤其是在 35 岁之后,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冻卵技术为这些希望延迟生育的女性提供了一种保障。她们可以在年轻、生育能力较强的时候将卵子冷冻保存,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尝试受孕。

三、冻卵技术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

  1. 卵子的存活率和受精率 冻卵技术的临床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卵子的存活率和受精率来看,不同的研究报道结果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玻璃化冷冻法在卵子存活率和受精率方面可能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一些研究显示,玻璃化冷冻法的卵子存活率可达 90% 以上,受精率也在 70% - 90% 左右;而慢冻法的卵子存活率在 50% - 70% 左右,受精率在 60% - 70% 左右。然而,这些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实际的存活率和受精率还会受到卵子本身的质量、冷冻保护剂的使用、冷冻和解冻的操作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怀孕率和活产率 冻卵后的怀孕率和活产率也是衡量技术效果的重要指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冻卵后的怀孕率和活产率也在逐步提高。例如,慢冻法的活产率从早期的较低水平逐渐上升,从 1996 - 2004 年的每移植 21.6% 提高到 20,02 - 2004 年的 32.4%;玻璃化冷冻法的活产率和持续怀孕率从 2004 年之前的 29.4% 提高到 2004 年之后的 39%。但需要注意的是,怀孕率和活产率还与女性的年龄、身体状况、受孕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冻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育力保存手段,为女性的生育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技术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和伦理法律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使冻卵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女性的生育健康,为更多女性实现生育梦想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Cacciottola L, Donnez J, Dolmans MM. Ovarian tissue and oocyte cryopreservation prior to iatrogenic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22 May;81:119-133. doi: 10.1016/j.bpobgyn.2021.09.010. Epub 2021 Nov 15. PMID: 34887172.

在当今社会,女性面临着多种可能影响生育能力的因素,如癌症治疗、延迟生育等。因此,生育力保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冻卵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正逐渐受到关注。其目的在于为面临生育风险的女性提供一种保存生育能力的选择,以便在未来需要时能够实现生育梦想。

冻卵技术的原理

为了长期保存细胞的活性,需要将细胞置于极低的温度下,使其进入一种类似于 “暂停生命活动” 的状态。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来说,通常使用的储存温度是 -196°C(液氮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水呈固态,生物反应停止,对冻存细胞的主要威胁被认为是背景辐射对 DNA 造成的损伤。

然而,冻卵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避免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对卵子造成损伤。当水冷却到冰点以下时会形成冰晶,冰晶的体积比液态水大,会对细胞内的细胞器造成压力和剪切力,导致细胞受损。因此,避免冰晶形成是成功冻卵的首要目标。此外,随着水的冻结,溶质被排除在固体之外,会使剩余未冻结溶液的溶质浓度升高,对细胞内蛋白质产生毒性,避免这种溶液效应是第二个目标。在解冻过程中,如果升温缓慢,会有自由水解冻和再结晶的危险,而快速升温则可能导致细胞外渗透压突然下降,引起自由水快速流入细胞,造成细胞肿胀和损伤,即渗透压冲击,避免这种情况是第三个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有成功的冻卵方法都使用了一种叫做冷冻保护剂的化学物质。冷冻保护剂分为渗透性和非渗透性两类。渗透性冷冻保护剂是小分子物质,能够穿透细胞膜,与水分子形成氢键,防止冰晶形成,并在一定浓度下可使水形成玻璃化状态(一种固态但不膨胀的状态)。常用的渗透性冷冻保护剂有丙二醇(PROH)等。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则留在细胞外,通过从细胞内吸取自由水来使细胞内空间脱水,从而增加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在细胞内的浓度,进一步协助防止冰晶形成。在解冻过程中,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还可以防止因细胞内冷冻保护剂不能快速扩散出去而导致的渗透压冲击,常用的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有蔗糖等。

冻卵的方法

  1. 慢冻法(Slow - Freeze)
    • 慢冻法在卵子仍处于代谢状态时使用较低的初始冷冻保护剂浓度,以降低毒性。冷冻保护剂通常在室温下添加,然后温度逐渐降低(约 2°C/min)到 -6°C 的播种温度。在这个温度下,通过用冰冷的器械触碰冻存容器的外部,引入一个小冰晶作为种子,诱导溶液中的冰晶形成。然后溶液在这个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如 10 - 30 分钟)以达到平衡,之后温度再逐渐降低到 -32°C。在这个过程中,冰晶在细胞外介质中逐渐生长,冷冻保护剂浓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在细胞内空间,通过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进一步脱水。最后将冷冻容器投入液氮中。
    • 在解冻时,为了防止冰晶再结晶,需要快速升温,但要注意避免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在细胞内高浓度引起的渗透压冲击,因此需要使用额外的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随着渗透性冷冻保护剂逐渐从卵子中扩散出来,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的浓度逐渐降低,直到卵子被放回标准培养基中。
  2. 快速冷冻法(Vitrification)
    • 快速冷冻法(玻璃化冷冻)在室温下向细胞中添加高浓度的渗透性冷冻保护剂,由于这种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毒性较大,卵子不能在这个温度下长时间停留。经过短暂的平衡后,卵子直接投入液氮中。为了进一步防止冰晶形成,使用极快的冷却速度。在解冻时,也需要极快的升温速度以防止冰晶再结晶。

冻卵技术的临床应用

  1. 癌症患者的生育力保存
    • 对于新诊断出癌症且面临绝育治疗的女性来说,冻卵是一种保存生育能力的方法。化疗和放疗等癌症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卵巢功能衰竭,而冻卵可以在治疗前进行。例如,卵巢皮质含有大量原始卵泡,可以通过腹腔镜采集卵巢皮质,然后进行冻存。或者也可以采集处于生发泡阶段的卵子进行冻存,尽管生发泡卵子的体外成熟技术还不太可靠。
    • 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冻卵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刺激卵泡和采集卵子所需的时间可能会延迟癌症治疗,而且对于患有全身性或播散性恶性肿瘤的患者,移植冻存的卵巢组织需要谨慎,因为可能存在残留的恶性细胞。
  2. 延迟生育
    •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延迟生育。由于年龄的增长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冻卵为这些女性提供了一种在年轻时保存卵子的方法,以便在未来想要生育时使用。然而,目前对于冻卵技术在延迟生育方面的应用,还缺乏长期的数据,例如需要冻存多少卵子才能实现满意的怀孕率还不确定。
  3. 伦理问题及其他应用
    • 冻卵技术为那些反对胚胎冷冻保存的夫妇提供了一种选择,也可以用于一些胚胎冷冻保存不合法的国家。此外,冻卵还可以用于卵子捐赠,通过冻存捐赠者的卵子,可以解决传统卵子捐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捐赠者的可用性、成本、同步捐赠者和接受者的日程安排等。

冻卵技术的临床结果

  1. 存活率和受精率
    • 不同的研究报道了不同的卵子存活率和受精率。例如,一些研究使用慢冻法报道的卵子存活率在 50% - 70% 左右,受精率 60% - 70% 左右;而使用玻璃化冷冻法报道的卵子存活率和受精率可能更高,如一些研究中卵子存活率可达 90% 以上,受精率也在 70% - 90% 左右。
  2. 怀孕率和活产率
    • 从临床结果来看,冻卵后的怀孕率和活产率也在不断提高。慢冻法的活产率从 1996 - 2004 年的每移植 21.6% 提高到 2002 - 2004 年的 32.4%;玻璃化冷冻法的活产率和持续怀孕率从 2005 年之前的 29.4% 提高到 2005 年之后的 39%。同时,冻卵后的流产率也呈现出随着活产率提高而下降的趋势。

参考文献:Jain JK, Paulson RJ. Oocyte cryopreservation. Fertil Steril. 2006 Oct;86(4 Suppl):1037-46. doi: 10.1016/j.fertnstert.2006.07.1478. PMID: 17008147.

在人类辅助生殖领域,冷冻保存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包括精子、胚胎和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研究表明,精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已经成为常规操作,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也正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胚胎冷冻保存降低了新鲜胚胎移植的数量,提高了体外受精(IVF)周期的有效性。数据显示,同时进行新鲜胚胎和冷冻胚胎移植的女性,通过使用冷冻胚胎可获得额外 8% 的生育机会。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相较于胚胎冷冻有更多优势,比如为因肿瘤治疗或慢性疾病面临生育力丧失风险的女性保存生育能力、用于卵子捐赠以及推迟生育等,还能避免胚胎冷冻所涉及的宗教和伦理道德问题。

冷冻保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传统缓慢降温法
    • 冷冻保护剂的作用
      • 在胚胎和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过程中,防止冰晶形成和有毒溶质浓度过高是关键,这两者是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这一点,细胞悬浮的冷冻溶液中需要添加冷冻保护剂(CPA)。CPA 分为细胞内 / 膜渗透性(如丙二醇、二甲基亚砜、甘油、乙二醇等)和细胞外 / 膜非渗透性化合物(如蔗糖、海藻糖、葡萄糖、蛋白质、脂蛋白等)。渗透性 CPA 通过渗透梯度置换水分,部分占据细胞内水的位置,而非渗透性 CPA 则增加细胞外渗透压,在冷冻前支持细胞脱水,解冻后防止水分快速进入细胞。
    • 不同阶段的处理
      • 对于人类胚胎和卵母细胞,在缓慢降温前,通常会让其暴露于渗透性和非渗透性 CPA 的混合物中 10 分钟进行脱水。对于早期卵裂阶段的胚胎和卵母细胞,常用低浓度的丙二醇(1.5M)和蔗糖(0.1 - 0.25 - 0.5M),而囊胚阶段的胚胎则常用甘油。以最初成功的小鼠和牛胚胎冷冻保存协议为例,是将胚胎以 - 0.3°C - 0.5°C/min 的缓慢降温速率冷却到 - 80°C - 120°C,但这个过程很长(几个小时)。后来有了改进的方法,如将绵羊和牛胚胎以 0.3°C/min 的速率缓慢冷却到 - 30 - 35°C 后,再浸入液氮中,大大缩短了冷冻过程(1.0 - 1.5 小时)。人类胚胎一般是以 0.3°C/min 的低冷却速率冷却到约 - 30°C - 40°C,然后以 - 50°C/min 的速率增加冷却到 - 80°C - 150°C 后再浸入液氮中。在缓慢降温过程中,手动在 5 到 - 8°C 之间诱导冰晶成核(播种),缓慢冷却到 - 30°C - 40°C 后再快速冷却到 - 196°C 的胚胎 / 卵母细胞,需要在 25°C - 37°C 的温水中快速解冻,然后逐步去除 CPA 进行细胞再水化。
  2. 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保存)法
    • 技术原理
      • 玻璃化是一种不同于缓慢降温的冷冻保存方法,它是在低温下通过极端提高粘度使溶液固化,避免冰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空间形成。这是通过高浓度的 CPA(4 - 8mol/L)和极高(超快速)的冷却速率实现的。在玻璃化过程中,细胞主要在超快速冷却开始前通过暴露于高浓度的 CPA 进行脱水,以获得玻璃化的细胞内和细胞外状态。但玻璃化过程中 CPA 的高浓度可能对细胞有毒性,不过可以通过混合不同的 CPA 来降低每种 CPA 的相对浓度,并将胚胎 / 卵母细胞暴露于溶液的时间减到最少来控制毒性。
    • 操作要点
      • 用于玻璃化的冷冻溶液由渗透性(如 EG、G、DMSO、PG、乙酰胺等)和非渗透性(如蔗糖、海藻糖等)试剂组成,有些协议还会补充大分子物质如聚乙二醇等。为了提高冷却速率,胚胎 / 卵母细胞玻璃化的溶液体积已被大幅减小(0.1 - 2μL),并开发了特殊的载体系统,如开放式拉伸吸管、Flexipet - 剥脱移液器、Cryotop 等。玻璃化技术操作难度较大,因为胚胎 / 卵母细胞必须在极短时间(<1min)内处理非常浓缩、粘稠且体积小的玻璃化溶液,所以操作人员需要经过良好的培训。

人类胚胎和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实践经验及安全性

  1. 胚胎冷冻保存的实践经验
    • 不同阶段的效果
      • 对于人类胚胎冷冻保存,早期卵裂阶段胚胎解冻后至少保留一半初始卵裂球被认为是存活的。在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中,14000 个早期卵裂阶段缓慢冷冻和解冻的胚胎中,73% 的胚胎至少有一半初始卵裂球仍然完整,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分别为 16% 和 8.4%。对于囊胚冷冻保存,常用甘油和蔗糖的组合作为冷冻溶液,报道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至少 50% 存活的存活率在 69% - 98% 之间,着床率在 16% - 30% 左右。早期卵裂阶段人类胚胎已成功在多种基于 DMSO、EG 等的溶液中玻璃化,存活率约 60% - 80%,且有多个妊娠 / 分娩案例。囊胚玻璃化常用 EG 和 DMSO 的混合物作为溶液,报道的总体存活率在 70% - 99% 之间,着床率在 20% - 50% 左右。
    • 不同方法的比较
      • 在一些比较研究中,发现玻璃化和缓慢降温在胚胎存活和着床率方面各有优劣。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玻璃化的卵裂阶段和囊胚阶段胚胎解冻后存活率较高,但在有经验的群体中,玻璃化并不比缓慢降温有更高的怀孕概率。
  2.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实践经验
    • 不同方法的影响
      • 在缓慢冷冻卵母细胞方面,提高蔗糖浓度(从 0.1M 到 0.3M)可以提高脱水率以及 MII 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和受精率。改变 CPA 的平衡温度、冰晶成核和将胚胎浸入液氮的操作,以及用胆碱替代钠或直接向卵母细胞细胞质中注射蔗糖等方法都能提高卵母细胞的存活率。但缓慢冷却的卵母细胞相对于新鲜对照组发育较慢。在玻璃化卵母细胞方面,常用的玻璃化溶液由渗透性(2.7M EG 和 2.1M DMSO)和非渗透性 CPA(0.5M 蔗糖)组成,改进的玻璃化技术提高了玻璃化人类卵母细胞解冻后的存活率和受精率,与新鲜对照卵母细胞相当。

参考文献:Konc J, Kanyó K, Kriston R, Somoskői B, Cseh S. Cryopreservation of embryos and oocytes in human assisted reproduction. Biomed Res Int. 2014;2014:307268. doi: 10.1155/2014/307268. Epub 2014 Mar 23. PMID: 24779007; PMCID: PMC3980916.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