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山大一院专家

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暨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于1957年,坐落于省会太原市中心迎泽湖畔,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医用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历经六十余载风雨沧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现有职工4135人。其中高级职称614人,博上生导师70名,博士后合作导师40名,博士后培养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3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6人,卫生健康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下设的二级分会任职114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4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5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4人,山西名医15人,山西省名老中医5个。“青年三晋学者”特聘专家2人,“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28人(其中高端领军人才12人,拔尖骨干人才67名,青年优秀人才49人)。医院是山西疑难危重疾病诊治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临床护理服务中心、医疗护理教育培训中心、健康管理和促进中心。编制床位为3000张,实际开放床位2462张;现有45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37个职能科室;有院上工作站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中心、老年病科、产科);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中医护理);入选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单位4个(精神卫生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2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1,山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筹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创新团队3个,省卫生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省卫健委医学科技创新团队3个,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全国首批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位列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百强医院;是省内首家获得互联互通“四级甲等”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通过四级评审。医院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教学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承担着“5+3”一体化、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教学工作。可招收临床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博士研究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覆盖医院所有医疗及医技学科,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32个培训专业基地);是国家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精神医学专业教学委员会1人,儿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医院位列中国“自然指数”百强、“中国医院科研能力百强”。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2项共计1374万元,其中集成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各类项目资金资助共288项,共计4501.64万元,其中申报省级课题76项,横向课题31项;以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的SCI收录的论文239篇,中华级论文49篇,统计源核心论文316篇,著作教材32部,专利48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国家卫生健康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山西省创新团队3个,省卫健委医学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省卫健委医学科技创新团队3个,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医院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坚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核心理念,坚持“爱老、敬老”的文化传统,着力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牢固树立“竭诚礼爱、臻于至善”的服务理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品质,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不断向打造全国-流并在国际享有声誉的综合性现代化集团医院的愿景迈进。。

周学平 副主任医师

擅长焦虑、抑郁、失眠、功能性躯体不适及伴有躯体疾病的焦虑、抑郁。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疏导。

好评 100%
接诊量 849
平均等待 7小时
擅长:擅长焦虑、抑郁、失眠、功能性躯体不适及伴有躯体疾病的焦虑、抑郁。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疏导。
更多服务
孙宁 副主任医师

心境障碍的基础与临床。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12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好评 100%
接诊量 282
平均等待 -
擅长:心境障碍的基础与临床。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12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更多服务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兼老年亚专科负责人。擅长老年期各类精神心理问题,包括老年期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器质性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和其他脑部疾病)伴发的情绪问题、以及更年期焦虑抑郁状态、神经性头晕头疼、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记忆减退、轻度认知障碍、痴呆以及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异常等。

好评 99%
接诊量 1623
平均等待 -
擅长: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兼老年亚专科负责人。擅长老年期各类精神心理问题,包括老年期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器质性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和其他脑部疾病)伴发的情绪问题、以及更年期焦虑抑郁状态、神经性头晕头疼、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记忆减退、轻度认知障碍、痴呆以及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异常等。
更多服务
胡晓东 副主任医师

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征,老年认知障碍

好评 99%
接诊量 620
平均等待 -
擅长: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征,老年认知障碍
更多服务
赵婷 主治医师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双相,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143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双相,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诊治
更多服务
王彦芳 主任医师

睡眠及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337
平均等待 -
擅长:睡眠及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治疗
更多服务
孙美珍 主任医师

癫痫,各种难治性癫痫,睡眠障碍,以及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周一全天,周二,周三上午门诊。

好评 100%
接诊量 507
平均等待 -
擅长:癫痫,各种难治性癫痫,睡眠障碍,以及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周一全天,周二,周三上午门诊。
更多服务
李琼 副主任医师

对头晕,头痛,头闷,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及脑缺血,动脉血管斑块狭窄等常见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癫痫,失眠,焦虑,抑郁,神经衰弱,感觉障碍,各类神经症的治疗,深入到位。

好评 100%
接诊量 170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对头晕,头痛,头闷,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及脑缺血,动脉血管斑块狭窄等常见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癫痫,失眠,焦虑,抑郁,神经衰弱,感觉障碍,各类神经症的治疗,深入到位。
更多服务
申风俊 主任医师

熟悉消化科各种疑难病及常见病的诊治。熟悉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回盲部溃疡,各种肝病肝损伤肝硬化的诊治

好评 99%
接诊量 513
平均等待 -
擅长:熟悉消化科各种疑难病及常见病的诊治。熟悉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回盲部溃疡,各种肝病肝损伤肝硬化的诊治
更多服务
李剑虹 主任医师

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的诊治和青少年及婚姻家庭心理咨询

好评 98%
接诊量 295
平均等待 -
擅长: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的诊治和青少年及婚姻家庭心理咨询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精神抑郁症#抑郁症
131
抑郁症发病时表现多样,可分为核心症状(如心境低落)、心理症状群(如思维迟缓)和躯体症状群(如睡眠障碍)三个方面。
 
1.核心症状:有心境低落、快感缺失、兴趣减退三种表现,相互联系、互因果,不同病人具体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可出现一种或几种表现均出现。
 
2.心理症状群:包括思维迟缓、负性或歪曲的认知模式、时感自责自罪、焦虑、有自杀观念或行为、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者还出现幻想或妄想等精神症状。
 
3.躯体症状群:包括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伴体重減轻、疲乏无力、性功能障碍等表现。
 
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划分并不明确,不同的抑郁症病人发病表现有个体化差异,出现上述表现并怀疑此病者建议尽早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抑郁症#精神抑郁症
21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需要及时治疗。但是很多患者可能不愿意服药,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劝说:

1、告诉患者药物的重要性。可以向患者介绍抑郁症的病因和药物治疗的原理,让患者明白药物对于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性。

2、强调药物的安全性。许多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向患者介绍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对于身体的影响并告诉患者可以通过遵医嘱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3、给予患者支持和理解。许多患者担心药物会改变自己的性格和思想,可以向患者保证药物只是辅助治疗,不会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患者支持和理解。

4、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法,让患者感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

总之,劝说患者服药需要耐心和理解,重要的是要向患者传递出正确的信息,让他们明白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

#精神抑郁症
186

一、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尽量使患者达到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抗抑郁药物一般在2~4周开始起效。

若用药治疗6~8周无效,可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另一类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二、巩固期治疗

    目的是防止患者在急性期症状部分缓解后,因早减药或停药后出现症状复燃。

巩固期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需持续治疗至少4~6月,需强调治疗方案、用药剂量、使用方法与急性期相同。

三、维持期治疗
    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结束巩固期治疗之后还应进行维持期治疗。
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如出现两次以上的复发,尤其是青少年起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或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其维持治疗的时间应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3次或以上)主张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一般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作为维持治疗的剂量,可以有效防止复发。
维持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可缓慢(数周)减药直至终止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出现,应迅速恢复原有治疗剂量。
#精神抑郁症
38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1、苯二氮䓬类
    苯二氮䓬类药物,其抗焦虑作用强,起效较快,能改善睡眠,不良反应较小,一般治疗时间不超过2~3周,轻症患者可以间断使用。

若长期大量使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和突然撤药时出现的戒断症状。此外,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肌肉松弛的作用,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容易摔倒、骨折等。

2、非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

    非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等),其适用于门诊治疗,将逐渐成为苯二氮䓬类的替代品。此类药物没有明显的镇静、嗜睡及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但该药的作用较弱,起效较慢。

3、抗抑郁药物
    目前抗抑郁药物是临床治疗焦虑的主要选择,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物。
此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三环类药物,对治疗焦虑症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三环类药物因其对心脏的毒副作用等,临床应用受限。
#精神抑郁症
222

    

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等。

1、SSRIs:代表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坐立不安、性欲减退、头痛等。

2、SNRIs: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激越症状和性功能障碍。

3、NaSSAs:代表药物为米氮平。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镇静和体重增加。

4、NDRIs:代表药物为安非他酮。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疼、震颤、惊厥、激越、失眠、胃肠不适等。
#精神抑郁症
65
古代没有抑郁症之名,但从历代文献中可以见到许多与本病临床表现近似的描述,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种疾病及其证候与抑郁症有诸多相似之处,故相关内容散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等病证的记载之中。
 
现代医学是把身体、情感和意识分开看的,身和心被当作两个东西,它们有关系,互相影响,叫心身相关,还是属于二元论;身心在中医来看其实是一个东西,叫形神一体,中医的神包含了心和意。在现代医学里面常说的抑郁症,在中医来看,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因为整个身体的能量不够了。当人的身体的能量,低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精神、意识和心智的运作能力都会下降,他在跟世界万物交流的时候,他很多东西都消化不了,包括食物和情绪,很多体力活或者复杂的运动他做不到,很多事情都变成了阻碍,他在意识、思维和社会交往上,可能相对来说就会封闭一点,可能只能吸收某一类他愿意吸收的东西,其它的都拒绝,甚至以前能吸收消化的东西也开始拒绝,到了这个状态的时候,其实就成了“被压缩的人”,他的形、气、神或者说身、心、意都被压缩了,在压缩状态下,他所在的时空、社会和生活,乃至他周围的一切,他能够接触和愿意接触的东西,也是受到压缩的。当我们现在说某人是抑郁症,一般人会想这只是一个心理的问题但实际上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整个生命的问题。
 

现在医学的观点是抑郁症或者所有的心理问题,是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变化导致的。比如说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心理状态和情绪会受这种物质浓度变化的影响。现在很多精神类药物的研究基于这类认识,让患有抑郁症和某些精神疾病的人,吃很多抑制这些化学元素或者让头脑停止工作的药,但是这么多年实践下来,效果并不是很好。

 

 

 
为什么现代抑郁症越来越多?现在很多的疾病名称,或者很多疾病,其实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80年代还没有抑郁症、焦虑症的诊断,那会儿所有这些不高兴的、想不开的,睡不着觉的,都叫神经衰弱,神经衰弱那会儿常用的药是两个药,一个是谷维素,还有一个是复合维生素B。
 
一、中医对抑郁症的辨证论治。
 
当代医家大多将抑郁症等同于郁证,因而,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归于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发生肝气乘脾、肝损及肾,气滞痰凝、血瘀,因实致虚等病机变化;治疗则以疏肝解郁为中心。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小柴胡汤以及甘麦大枣汤等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常用方剂。
 
二、抑郁症证治。
 
(一)、宣阳开郁是抑郁症证治关键"阳郁神颓"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神形兼病,神病为主,是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抑郁症临床表现虽然复杂,不出神形兼病之范围,并且主要表现为功能活动呈现出抑制性的变化,其中神机额废是其特征性的改变。而阳气郁痹,生发异常是抑郁症之病机核心。阳气郁痹,则生发之机抑遏,表现为功能活动减弱。功能活动减弱的特征是昼不能精,且至夜则不能寐。进而提出畅达阳气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方法,通过畅达阳气以求达到舒 畅气机,鼓舞脏腑气化,振奋神机,宁神定志之目的。心为阳中之太阳,主血 脉,藏神明,又为人身精神心理活动之总司。因此,通阳可以治心,治心可以调神。
 
(二)、抑郁症证治以《内经》阳气理论为指导,应用经方治疗抑郁症。在《内 经》阳气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抑郁症发病原理,创立宣阳开郁,振奋神机 证治大法,形成抑郁症证治的基本思路。
 
1、肝气郁结证
 
(1)、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痛无定处,纳呆少寐,脘闷嗳气,大便不调,苔薄白或薄腻,脉弦。
 
(2)、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3)、常用方剂:四逆散合茯苓甘草汤。
 
2、气郁化火证
 
(1)、证候:性情低落,急躁易怒,失眠头痛,胸胁胀痛,口苦而干或目赤 耳鸣,或嘈杂吞酸,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法:疏肝解郁,泻火安神。
 
(3)、常用方剂:四逆散合栀子豉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
 
(1)、证候: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失眠头痛,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 部有发热或麻痛感,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2)、治法:理气活血,解郁安神。
 
(3)、常用方剂:四逆散合三物白散、桂枝茯苓丸加减。
 
4、肝郁脾虚证
 
(1)证候:表情抑郁,胸闷太息,急躁易怒或不言不语,入睡困难,倦怠乏力,便溏不爽,舌荅白腻,脉弦缓。
 
(2)、治法:疏肝健脾,行气安神。
 
(3)、常用方剂:四逆散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甘草干姜汤加减。
 
5、痰气郁结证
 
(1)、证候:精神抑郁,呆滞寡言,胸部闷塞,胁肋胀满,或表情淡漠,多 疑善虑,或喃喃自语,或咽中有物梗塞,吞吐不得,苔白腻,脉弦滑。
 
(2)、治法:理气化痰,解郁安神。
 
(3)、常用方剂:《温病条辨》桂枝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味。
 
6、痰热蕴结证
 
(1)、证候:精神抑郁,烦躁不宁,面赤气秽,烦躁失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治法:清热化痰,利气泻浊。
 
(3)、常用方剂:小陷胸汤合礞石滚 痰丸加减。
 
7、忧郁伤神证
 
(1)、证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懒动,或时时欠伸,或烦躁喊叫等多种症状,舌淡,脉弦。
 
(2)、治法:养心安神,解郁悦志。
 
(3)、常用方剂:甘麦大枣汤合桂枝技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8、心肾阳虚证
 
(1)、证候: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失眠多梦,面白无华,形神颓废,阳痿遗精,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2)、治法:温补心肾,助阳悦神。
 
(3)、常用方剂:金匮肾气丸合桂枝甘草汤加味。
 
9、气血不足证
 
(1)、证候:久病或产后,精神不振,懒言懒动,少食少寐,面色无华,健忘多梦,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3)、常用方剂:人参养荣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

 

 

一些人向我寻求专业帮助的时候,他们当中有一部分由于认为“是药三分毒”,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不想接受药物治疗,希望只接受心理治疗。或许,您也有类似的困惑。那么,到底要不要服用药物呢?能不能只接受心理治疗呢?

首先,这取决于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医生作出的医学诊断是什么?如果诊断是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毫无疑问,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心理治疗是保证良好预后的重要辅助手段;如果是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等,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系统的心理治疗对于疾病的预后也非常重要;如果是一般的心理问题或者适应障碍等,也可以根据您的情况选择性的用药对症治疗,同时,心理咨询与治疗可能发挥相对更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们可以先看看除了“是药三分毒”之外,药物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第一,药物治疗可能会相对心理治疗更快速的控制和稳定症状,帮助当事人尽早摆脱症状的困扰,尽可能早的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当中去;第二,药物的作用也可以让当事人体验到好的感觉,为心理治疗搭建一个基本的心理平台,相反,当我们处于极度不良情绪状态时,是无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的,此时心理治疗的进展也会受到影响。

再者,是不是真的“是药三分毒”呢?药物的毒副作用当然存在,至于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有多大就需要进一步的去了解了。从人体自身角度来看,每个躯体健康的人都有一套自身的解毒系统,对于少量的毒性物质可以进行解毒。正规的药物都是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药物试验才允许上市的,也就是说,除了疗效确切之外,药物的毒副作用都是在一个可被人体接受和安全的范围的。从临床经验的角度来看,只有较少一部分人会出现药物说明书上提到的不良反应,并且有的只是暂时、一过性的,是可以耐受的,有的可以通过应用相应的药物来消除,个别特别严重的话,还可以选择其他不同种类但治疗作用类同的药物进行替换。

我们可以把整个治疗的过程比喻成学游泳。一定程度上,药物好比游泳圈,能让不会游泳的人安全的浮在水面,心理治疗好比专业的游泳教练教你如何游泳。学习游泳的过程中,除了教练的专业指导之外,学习者自己也要勤学苦练,在心理治疗中就包括认知、行为方面的各项练习,只有这样,最终才有可能丢下药物这个游泳圈。当然,事实上,有一部分人可能不愿意去学习,或者无论如何也学不会,为了能够安全的浮在水面,就要可能需要长期使用游泳圈了。我们提倡:既要善用游泳圈(药物治疗),也要科学训练(心理治疗)。总而言之,我们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要去要权衡利与弊,当利大于弊的时候,就应该接受药物治疗了。

 

如果您是第一次来到精神科看病,或者带患者到精神科就诊,在就诊之前,请做好下面一些事情,会帮助医生来帮助患者。

把患者的发病经过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

  • 您最早是什么时候发现患者精神不正常的?都有哪些表现?
  • 在此之前有无精神刺激?
  • 发病以来,精神症状是如何演变的?是持续存在,还是发作性的?
  • 对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如何?患者到哪个医院看过病?
  • 用过什么治疗?有无副作用?疗效如何?

请尽量保留患者的文字资料,日记、信件以及患者随便乱写乱画的内容,您认为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文字,却可能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另外,要尽可能多地记录患者所说的原话,包括患者自言自语的内容,特别要记录那些没有条理、别人听不懂的话,因为这些话对于具有正常逻辑思维的人来说,是很难一字不差地重复出来的,而这些正是判断患者精神症状的有力依据。

初诊时间一般为半小时至 40 分钟,先由家属向医生报告病史,然后医生检查患者,最后医生向家属交待病情,开药等。

如果患者已经在精神科建了病历,复诊的程序就简单多了,您只需准备以下四方面的情况:

  1. 从上次就诊以来,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何变化?
  2. 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况。
  3. 患者对服药的态度如何?是主动服药,还是经反复劝说才服药?服药后有无副作用?
  4. 患者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情况。

首先,认为精神科医生就是“开药的”。

这种观点忽视了精神科医师更主要的、含金量更高的工作,即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心理治疗永远没有尽头,效果乏善可陈,即说不出有什么优点。

心理治疗在许多方面与药物治疗类似,存在保真度(fidelity)过低的问题,即在临床中常常不能以正确的剂量和方式操作。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认知治疗的保真度仅为6%,而此类治疗已经是结构化程度最高、资历最老的心理治疗形式之一。心理治疗并非针对所有精神障碍均有效。

第三,精神科药物的疗效总体上并不比其他药物更差。

难治性患者中即便没有80%,也有50%,并非真正的治疗失败,而是长期没有得到“足够”(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包括漏诊、没有使用对症的药物、反复过快地启用和停用药物导致疗效无从判断等。

想消除人们对于精神科治疗的误解,关键的第一步是: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夸大疗效,但可以给患者希望。精神科的治疗手段与其他科室疗效相当,且同样不是对每名患者都有效。
还有些患者其实不是治疗失败,而是医患沟通失败:

医生正在努力做什么,希望改善什么问题,医生和患者的理解是不同的。

临床研究中,大部分患者提倡单药使用,最多联用三种精神科药物就够了(三药原则)。

针对难治性精神症状,一旦确定患者对多种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则将治疗定位从“改变疾病进程”转移至“慢病管理”,放弃“治愈”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将“应对”作为主要焦点。

承认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反而有希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去除药物治疗方案中的无用成分,减少药物副作用,为患者提供诚实的预后评估,以及哪些决定因素可以改变,哪些决定因素实在无能为力。不是所有的精神障碍都能通过生物学手段治愈;退一步讲,自杀有时都是无法预防的,即便已经采取了最优质的治疗。因此,树立更现实的目标,强化应对技能,允许自己不再进行无谓的尝试,患者可能过上比之前更好的日子。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故规范全程管理很重要

 

一、急性期治疗
确定治疗方案;控制急性期的重度症状,如自杀想法、企图和行为;改善患者重点关注症状。
大多抗抑郁药物在2~4周开始起效,如果治疗4~6周无效,可考虑换用相同机制其他药物或者不同机制的药物。大约一个半月到两个月

 

二、恢复期治疗——也称巩固期治疗,推荐4~6个月。
在急性期治疗的基础上微调药物剂量及品种,继续缓解症状,获取预期疗效,即临床痊愈;观察、防范病情波动,防止复燃。药物使用上力求达到“最少品种、适宜剂量”,进入维持期。

 

三、维持期治疗

不同类型的病情维持期也不同。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2次发作,因此需要维持期治疗防止复发。维持期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是一定要叮嘱患者仔细观察病情,提防复发。对于维持治疗的意见目前意见不一。常规情况下,首次发作需维持治疗6~8个月复燃是在维持期或者终止治疗3个月内症状再现,一旦复燃维持期延长至1年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