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坠积性肺炎
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有时可因此而危及生命。故在治疗骨折时,应注意功能锻炼,使患者及早起床行动。
(二)压疮
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身体骨突出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压疮。常见部位有骶骨部、髋部、足跟部。特别是截瘫患者,由于失去神经支配不仅易发生压疮,而且发生后难以治愈,常成为全身感染的来源。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加之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四)感染
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感染较重或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者,清创不彻底易发生感染。处理不当可致化脓性骨髓炎,严重时迁延不愈,可引起严重后果。
(五)损伤性骨化
关节附近的骨折、脱位、骨膜剥离伴有肌肉、肌腱损伤形成局部血肿,经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影响关节功能。常多见于肘关节附近
(六)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又未能解剖复位,下肢长管骨干向内或向外成角畸形愈合,关节面不平,长期磨损而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致使关节活动时疼痛。
(七)关节僵硬
关节内骨折或骨折患者长期固定关节,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和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及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拆除固定和积极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僵硬的关键。
(八)缺血性肌挛缩
上、下肢骨折伴有主要动脉损伤,肢体血液供应不足,或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肢体肌肉缺血坏死、机化,形成瘢痕组织,逐渐挛缩,造成严重残疾,如爪形手或爪形足。
(九)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后骨折端血液供应切断,发生骨坏死。常见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腕舟状骨骨折后缺血性骨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