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地处全国百强区之首、粤港澳大湾区腹地——顺德,一座经济实力强大、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之城。医院占地面积约255亩,编制床位1500张,开放床位2100张。拥有PET/CT、SPECT/CT、3.0T磁共振机、直线加速器等一批高精尖设备,设备总值超12亿元。医院设职能科室25个,临床医技科室58个。全院在职员工2797人,其中高级职称548人,占医务人员总数36%;博士研究生79人,硕士研究生43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医院是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机构、全国“体外生命支持培训基地”(广东省仅5家)等一批高水平的资质。取得了“中国胸痛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正式运行资质等一批高含金量的专业认证。拥有广东省“十四五”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第一批)3个;佛山市医学重点专科25个、佛山市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8个、佛山市医学重点专科10个、佛山市培育医学重点专科7个。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获得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迈入广东省30强行列。在2022年公布的《2021年广东省DRG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分析报告》中,医院学科建设综合指数5.57,全省排名26位,有3个专业排名进入了全省前20位,2个专业排名进入全省前30位。医院在区域内较早成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肾移植手术,在市内较早开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在心脑血管、大血管及周围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腹(宫)腔镜手术、内镜微创诊疗技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危重孕产妇救治技术、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技术、重症医学ECOM技术、腹膜透析技术、麻醉靶控及舒适化技术、颅脑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脊柱外科、口腔多学科综合诊疗及风湿免疫疾病诊疗等方面,形成了明显技术优势和特色。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全国十大卓越ECMO中心,2021年成为首批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全国培训基地。心脏医学中心微创介入技术全面先进,冠脉、电生理、主动脉疾病介入等均已成熟开展,并掌握冠脉介入高水平技术:慢性闭塞病变(CTO)逆向开通技术。鼓励发展新技术新项目,近年先后开展新技术145项、新项目146项,其中,国内领先3项、国内先进5项、省内先进以上达55项,5项填补了佛山地区技术空白。合作共建以来,医院通过引育结合,多措并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医院共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32余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广东省杰青2人、珠江学者1人、珠江人才1人;柔性引进特聘主任13人、流动PI18人;4人获评佛山市中医药领军、骨干人才培养对象、12人获评顺德区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对象、2人获批顺德区“919金凤凰”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累计博士后进站55人,招录博士55人、硕士242人。医院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工作屡创新高。医院建成启用3700平方米的医学研究中心和药物临床试验I期临床研究中心。2018年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7项,立项数位列佛山市医疗机构首位;获批中国博士后基金40项,其中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项,实现佛山市医疗领域在该项目零的突破;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获批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医院市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发表SCI论文360余篇,二区以上论文占比超过50%,4篇发表在《CELL》、《BMJ》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11篇被多个国际性指南及行业标准引用,10篇入选临床医学高被引论文。3人入选相关领域中国学术影响力百强学者。沈洁院长当选2021年度“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医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2017年,李国华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陈瑞芳荣获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护士”称号,2018年,在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中,荣获全国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医疗机构品牌传播地市级/县级医院50强”。传承百年历史,奋力再创辉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将弘扬“团结、创新、优质、奉献”的医院精神,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坚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不动摇,在广东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全力推动医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顺医力量。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能引起溶血性贫血的病原微生物有原虫、产气荚膜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炎杆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结核杆菌、螺旋体属、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有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和EB病毒。,血液,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证)、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贫血伴有骨髓红系造血旺盛和网织红细胞增生或贫血伴有黄疸的疾病可与溶血性贫血混淆,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