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北京朝阳医院,朝阳医院慢性疼痛专家

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政府举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在医院,也是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现有本部、西院和东院三个院区。其中,本部和西院总占地面积10.28万平米、建筑面积21万平米;东院正在建设当中,占地面积7.22万平米,建筑面积19.8万平米,计划于2022年竣工。 医院职工4300余人。开放编制床位1880张;共设59个临床、医技科室,综合救治能力强大。医院年门急诊量约405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10万人次,手术4万余例次。 医院拥有包括1.5T和3.0T先进磁共振成像系统、PET-CT、超高端CT、全数字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数字化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平板数字胃肠造影机、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等等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 医院党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塑形、引领使命,以党的全面领导完善治理、推动发展,以党的自我革命凝心聚力、保驾护航,为圆满完成重大任务和中心工作提供坚强引领和保障。 二、学科技术优势突出 医院拥有1个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6个北京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院内临床中心,3个特色专科。 呼吸病学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学科于1985年成立,创始人是著名内科学、呼吸病学专家翁心植院士。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呼吸学科亚专业设置齐全、发展均衡、综合实力强,并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呼吸系感染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临床戒烟干预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膜纵膈疾病诊治及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等多方面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专科特色。 8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为: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职业病科、临床护理专业、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检验科。 6个北京市重点专科项目为:3个卓越项目:呼吸病学科“ECMO在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应用”、重症医学科“集成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检验科“检验医学标准化与临床应用”;3个建设项目:肿瘤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的建立和推广”、临床心理科“综合医院精神心理优质服务能力平台建设”、综合科“老年医学科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提升建设”。 6个临床中心为:器官移植中心、急诊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盆底疾病研究中心、消化疾病研究中心、产前诊断中心、脑血管病中心。其中,作为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具有肝、肾、肺三个器官移植资质。目前,已完成肾移植4000余例,存活率超过94% ;肝移植 982例,围手术期存活率95.90%;肺移植52例,存活率82.60%。 3个特色专科为: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高压氧科、疝和腹壁外科。 设于医院的诊疗及临床质控中心还有:国家化学中毒救治基地临床部、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法医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北京市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北京市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三、科学研究实力强大 科学研究 近年来,医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97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北京市“新冠专项”、国家SARS防治紧急科技行动项目、卫生部等各级科研项目及课题,年获得及投入各类科研经费过亿元,年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十年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奖项共计40余项,在NEW ENGL J MED, LANCET, CIRCULATION, CHEST等国际医学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和研究平台建设,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中心,为全院的转化医学研究提供平台,并出台了《科研工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 附设研究机构 设于医院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呼吸和肺循环疾病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血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肺脑复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妇产科疾病免疫学转化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声源定位测试及康复训练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医院承办《中国病案》、《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心血管微创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 人才建设 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出台促进人才成长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以青年人才培养为主线,深入落实“优秀临床青年培养计划”“优秀毕业生金种子计划”“1351人才培养计划”等为抓手,加强各类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医院培养、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5人次,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53人次,其中,培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次。 四、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挂靠在医院的有5个学系:急诊医学系、麻醉学系、临床检验诊断学系、骨科学系、血液病学系。医院承担着五年制、长学制和留学生六年制的临床教学; 26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33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的工作;有硕士生导师142人、博士生导师53人。承担护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医院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7个,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项教学任务,其中全科医学科培训基地为国家重点专业培训基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心血管病学专科、普通外科学专科、重症医学专科是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培训基地。有国家级、市级、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0余项。 五、医院管理规范高效 医院不断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完成新时期公立医院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医院深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开展无假日门诊、专病专症、知名专家团队和多学科联合门诊,拓展一站式服务功能,完善大型检查预约制度,让患者“少跑路、快办事”。优化老年人就医服务流程,开通互联网诊疗,全面推行日间手术,让群众就医更安全更便捷。加强急救体系建设,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危重症护理、围术期护理、移植护理。 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推行多院区一体化、职能管理垂直化、工作流程高效化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施护士岗位垂直管理,调整薪酬结构,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探索住院床位共享制。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医疗安全核心管理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务人员培训考核体系。 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使用预算管理模块工具,严格预算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医院运营管理中的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六、社会责任勇于担当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试点单位,医院承担了北京市各项改革任务:建立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推行医药分开试点、开展医保付费机制和财政价格补偿机制改革,并推进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坚持改革和改善同步,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医疗联盟、托管怀柔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合作共建等措施,推进分级诊疗,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使群众获得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践行责任担当,全力阻击疫情。医院党委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为引领,全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党员职工积极递交请战书要求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派出中央和北京市指导组(联络组)专家、援武汉医疗队员、援北京市集中治疗基地和执行其他临时任务人员百余人;坚持上下一盘棋,统筹协调三院区(本部、西院和怀柔医院)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严格落实三级预检分诊,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特殊群体患者救治;首创缓冲区域管理,建立平疫结合管理机制,构建疫情防控“朝阳体系”;快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完成院内、院外核酸检测任务,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按时完成发热门诊改建工作,迅速搭建起互联网在线复诊平台,保障慢病患者日常救治;积极推进契合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改善医疗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组织开展国际医疗援助,圆满完成中国第三批援助多特、第26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任务。扎实做好援疆、援藏,博士服务团等干部选派工作,组织开展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10多家医院的对口支援。持续开展对江西瑞金人民医院、内蒙苏尼特右旗和锡林郭勒盟医院重点帮扶。积极探索对承德、秦皇岛等地医疗机构有效帮扶路径,推动京冀医疗协同发展。 七、荣誉榜 近年来,医院获得局级及以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5个。医院职工共有31人次获得局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医院先后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司和健康报社授予的医院改革创新奖。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首都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称号,北京市第十二届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称号等荣誉。连续多年在北京市医管中心绩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北京市社保中心的一等奖。 职业病与中毒学科、药师团队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职业病与中毒学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童朝晖创新工作室、陈杰疝和腹壁外科创新工作室获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检验医学标准化与实验室质量管理创新工作室、急诊科脓毒症的大数据研究创新工作室获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童朝晖、孙兵、唐子人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童朝晖、李绪言、刘小娟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药事部刘丽宏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药事部于晓佳、急诊科梅雪获“首都劳动奖章”称号。陶勇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李媛、叶俏、谷丽、张瑞、刘莉、袁雪等6人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王子惠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崇德向善好青年”称号。唐子人入选中央文明办举办的“中国好医生”2019年度3月榜人物。唐子人、王子惠获得北京榜样提名奖,唐子人、童朝晖、陶勇获中国医师奖。 八、医院文化   战略定位:以先进文化为引导、人才培养为基础、科研创新为动力、疑难病症为重点、专病专科为特色,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际化现代医学中心。。

周磊 副主任医师

骨关节病和运动医学,擅长中老年膝肩踝等关节疾患疼痛的保守治疗和关节镜微创修复,以及膝髋关节置换。专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肌骨超声引导下关节慢性疼痛的射频消融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骨关节病和运动医学,擅长中老年膝肩踝等关节疾患疼痛的保守治疗和关节镜微创修复,以及膝髋关节置换。专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肌骨超声引导下关节慢性疼痛的射频消融治疗。
更多服务
时蓉 副主任医师

从事慢性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眩晕,失眠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超声引导下微创神经射频,脊髓电刺激置入手术等。

好评 -
接诊量 13
平均等待 -
擅长:从事慢性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眩晕,失眠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超声引导下微创神经射频,脊髓电刺激置入手术等。
更多服务
马丹旭 主治医师

腱鞘炎,肌筋膜炎,颈肩痛,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性疼痛等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腱鞘炎,肌筋膜炎,颈肩痛,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性疼痛等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右脚踝扭伤后反复疼痛,走路时也会扭到,前天扭伤后出现肿胀,今天消肿但仍然疼痛,走路不敢用力。请问这是什么情况?需要怎么治疗?
3
2024-11-05 19:12:59
四岁孩子体温37.5度,想备布洛芬颗粒,询问用法和适应症。
20
2024-11-05 19:12:59
我总是感到颈肩腰腿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可能与长时间坐着和缺乏运动有关。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38
2024-11-05 19:12:59
脚后跟疼痛一年,曾经打过封闭针,现已复发,求助于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6
2024-11-05 19:12:59
55岁男性患者,因风湿骨刺疼痛,咨询安美露止痛膏的使用。
10
2024-11-05 19:12:59
患者关节疼痛,怀疑患有骨刺,询问远红外治疗凝胶的缓解效果和用量。
18
2024-11-05 19:12:59
我最近总是头痛,感觉很难受,想知道可能是什么原因?患者男性17岁
55
2024-11-05 19:12:59
六七十岁的患者,炎症晚期,疼痛难忍,寻求缓解疼痛的药物建议。
10
2024-11-05 19:12:59
44岁男性十多月隐痛,疑似肌筋膜炎,寻求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
31
2024-11-05 19:12:59
55岁女性患者,20多年前开始疼痛,7-8年前停止,最近又开始疼痛,睡眠质量差,未服用其他药物。
20
2024-11-05 19:12:59

科普文章

你是否有过疼痛的体验呢?我想没有人没有这种不好的感觉。除了常见的急性疼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慢性疼痛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版本提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疼痛群体趋于年轻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慢性疼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治疗和管理建议。

一、慢性疼痛是什么?

慢性疼痛,指的是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疼痛,它可以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关节炎、神经性病变等,也可能是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它还可能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二、慢性疼痛的常见类型

1. 肌肉骨骼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的人群。

2.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通常由神经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

3. 慢性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因素等有关。

4. 癌性疼痛:由癌症本身或治疗过程引起的疼痛。

三、慢性疼痛的危害

慢性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长期的疼痛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四、慢性疼痛的治疗与管理

1.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抗抑郁药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电疗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3.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疼痛感受。

4.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都有助于缓解慢性疼痛。

五、慢性疼痛治疗单位不足

目前,全国三甲医院中建制完整的疼痛科室不足300家,这为疼痛专科的社会化办医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专业的疼痛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专慢性疼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它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疗。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大家能对慢性疼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让我们一起努力,追求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病例一:

 

46岁的刘姐这一年多来备受疼痛折磨。早几年,因为和亲戚产生经济纠纷,她时常感到烦恼、生气。渐渐地,头部开始感到阵痛。再后来,头痛越来越频繁、并像野草一样蔓延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肩背部、颈部和四肢……疼痛让刘姐变得暴躁,哪怕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燃爆她的情绪、甚至让她歇斯底里,旁人觉得不可理喻。事后,她常常感到懊悔、愧疚,但总是无法控制住自己。

 

家人整天遭罪,刘姐也逐渐感到人生了无生趣,很难高兴起来,什么也不想做,吃不香、睡不着,一年内体重快速下降了7公斤。刘姐辗转多家医院神经内科、消化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就诊,各项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各种治疗效果也不好,甚至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了一阵子也未见好转。 

 

后来,经神经内科推荐,刘姐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在抗抑郁剂和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刘姐的疼痛、情绪、睡眠均明显改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目前处于巩固治疗阶段,已能正常工作。


病例二:

 

72岁的李大爷最近2年被身体不适折磨得死去活来。 据李大爷说,这种折磨源于肛门的疼痛和酸胀感。疼痛感和酸胀感往往会持续很长的时间,简直让人坐立难安、辗转难眠。病情一旦发作,就连坐椅子都会成为一个艰巨的挑战,不但需要用到软垫,还需要不断变化姿势,才有可能寻找到一个痛苦系数最小的角度。

 

2年来,李大爷跑遍了多家医院的肛肠科、疼痛科、消化科、理疗科……,从头到脚的检查也做了一个遍(肠镜一年内两次),均没有发现确切器质性疾病。李大爷的“直肠息肉(良性)”已经切除,尝试过的理疗五花八门,口服过的止痛药、中药不可胜数,但效果始终若有若无。

 

原本乐观幽默的大爷,性情大变,常常唉声叹气、发脾气,不愿意外出。因为疼痛,大爷不愿意(也不方便)行走,对于轮椅的依赖越来越深,运动量越来越少,再加上夜间睡眠不佳,体重持续下降,只觉得人生实在无助、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后来,家人上网查询后带大爷到精神(心理)科就诊。经过抗抑郁剂治疗,大爷的病情明显好转、疼痛感显著减轻,封闭了2年之久的他逐渐打开内心的枷锁,慢慢地开始外出,之前丢掉的爱好也一件一件重新拾起。

一年半后,大爷停止服药,人生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 

 

上述两个病例都符合慢性原发性疼痛的诊断,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一版》(ICD-11)的定义,慢性原发性疼痛指发生在一个或多个区域且持续时间或复发时间超过三个月,与严重的情感或功能障碍有密切联系(这些障碍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角色),且不能归为其他慢性疼痛种类。这是一种新的定义,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许多慢性疼痛的病因未知,即“原发性疼痛”为一种不明原因的疼痛,而与之相对应名称---“继发性疼痛”则指的是某种疾病导致的疼痛。

 

常见的慢性疼痛包括头痛、颈肩痛、腰背痛、腹痛、关节痛、盆腔疼痛、肛门痛等。可以看出发生慢性疼痛的部位比较广泛,不仅如此,有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一亿人群受到慢性疼痛困扰,因此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临床问题!

 

慢性原发性疼痛往往找不到确切的外周组织损害(或者说找不到病因),因此只能给予止痛对症处理,而不少患者无法从对症治疗中获益。就像上述两名患者一样,由于疗效不佳,他们不得不频繁就医,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但疼痛依旧,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苦恼和负担。


两名患者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出现了抑郁情绪。研究也发现,慢性疼痛患者出现抑郁的比例随疼痛加重而上升,反之,超过半数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慢性疼痛,且抑郁越重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度越高。上述现象说明,抑郁和疼痛相互影响,并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学机制。


既然疼痛和抑郁如孪生姐妹一样经常同时出现,那抗抑郁剂能够治疗慢性原发性疼痛吗?两名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后疼痛都显著缓解,但临床个案的说服力并不足够,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试验而形成的相关治疗指南才是临床医生遵循的宝典。


国际医疗信息权威机构之一---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2021年发布了针对慢性原发性疼痛的管理指南。这份指南堪称挑战传统观念,因其对16岁以上人群慢性原发性疼痛的治疗只推荐了唯一的一类药物:抗抑郁剂。


该指南不推荐使用其他类型的精神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也不推荐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局部麻醉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大家熟知的布洛芬)、以及阿片类药物等止痛药。指南同时还推荐采用锻炼、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方式来控制疼痛。


NICE医疗中心主任保罗·克里斯普博士对上述推荐的说明是:“研究显示,除了抗抑郁剂,对大多数人来说治疗慢性原发性疼痛的任何药物都不可能在它们可能带来的好处与相关风险之间实现充分平衡。”


为什么抗抑郁剂能显著缓解慢性疼痛?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且听下一篇文章做介绍。


(注:文中两个病例为笔者真实治疗过的患者)


参考文献:
Chronic pa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 over 16s: assessment of all chronic pai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primary pain.NICE guideline,7 April 2021.www.nice.org.uk/guidance/ng193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  康传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慢性疼痛,中医教你解疼痛! #中医健康在 #健康科普在 #健康养生

慢性疼痛,中医教你解疼痛! #中医健康在 #健康科普在 #健康养生

#拔牙后疼痛#慢性疼痛#严重骨质疏松伴骨痛
7
疼痛病因的变化之一
杨志强
 
慢性疼痛的病因纷繁复杂,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疼痛科门诊的就医年龄呈两极发展趋势,即高龄达80岁以上患者和40岁以下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可能与国人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和体力劳动、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缺乏运动明显相关。

 

 
今天,我们先来讨论高龄的影响。
 
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必然导致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而生活水平的变化会使人类的寿命逐渐延长,这个从近代以来中国人均寿命的变化即可显示出来。建国前中国人均寿命仅35岁,而到近年人均寿命已达到70岁以上。

寿命的延长意味着高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明显增多,针对慢性疼痛的病因而言,首先是骨质疏松相关的疼痛明显增加,骨质疏松导致的显性骨折和隐匿性骨折非常常见,多发与脊柱的胸腰段,但很多人没有早期检查,休息或简单治疗后疼痛减轻,但骨折引起的驼背和疼痛会长期存在。其次,人体如同机器,高龄即意味着对人体的使用时间延长,使用时间长意味着多次、重复损伤的机会明显增加,过度使用导致的积累性损伤所致的慢性疼痛会更加复杂和严重。第三,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发生肿瘤的概率会增加,虽然近年来医学对肿瘤的治疗日新月异,很多肿瘤已经能够达到治愈,但肿瘤引发的慢性疼痛和大众对肿瘤的极端恐惧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第四,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虽然大部分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衰等无法治愈,但是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症状而延长生命。这些慢性疾病的长期存在对人躯体和心理的长期影响,可能也与慢性疼痛的存在密切相关。第五,高龄即意味着人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了更长时间的应激刺激,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更为常见,部分人不堪压力会成为精神病,更多的人则会有抑郁、焦虑情绪和躯体化症状障碍。心理因素已经是慢性疼痛产生和久治不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承受的病痛会越来越少吗?

 

美国一项涉44万人的调查显示,超过20%的成年人存在慢性疼痛,无论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和收入多少,患病率都有所增加,其中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患病率上升最快。

 

 

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疼痛及相关疾病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并且会影响预期寿命。

 

但同时,与疼痛带来的痛苦不匹配的是,面对慢性疼痛,大多数人宁愿忍着疼,也不愿就医治疗。

 

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哪些「痛」不该忍,并教你正确描述疼痛。

 

受访专家

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 杨立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岳剑宁

 

1亿国人正在忍痛不治

 

现代医学已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临床上,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也叫生理性疼痛,主要由器官组织病变导致,往往没有伤及神经,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只要治好原发病,疼痛自然消失。

 

慢性疼痛
通常持续一个月以上,多为神经病变产生的疼痛,有些虽然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疼痛,比如常常肚子疼、腿疼,但腹部或腿部都没有原发性疾病,而是神经受到了损伤。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而非伴随症状,需要接受专业治疗。

 

杨立强表示,我国至少有1亿人口正在经受慢性疼痛的折磨,但很多人并不在乎,一直忍受着,主动到疼痛科就医的人就更少了。

 

 

慢性疼痛的病因很复杂,大体可归为4类。

 

1.感觉神经病变引发的疼痛(比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脊柱相关性疼痛,多为脊柱的劳损导致,由常搬重物、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导致脊柱椎间盘、小关节等病变引发。

3.软组织疼痛,主要发生在关节、筋膜、韧带等,比如,随着年龄增加,关节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增高,成为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常见原因。

4.癌痛,即肿瘤侵犯神经导致的疼痛。

 

其中,脊柱源性疼痛和软组织疼痛是最常见的,因此颈部、腰背部和关节是慢性疼痛的高发部位

 

疼痛,忍忍就能捱过去吗?

 

很多人固执地认为,忍痛的时间长了,就疼习惯了。樊碧发表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忍痛,他对疼痛的耐受力会越来越低,简单的疼痛会变得复杂,能治的疼痛变得难治。

 

临床上的一些患者,轻轻碰一下就疼得跳脚,这就是外周敏化(原发性痛觉过敏),可以形象地说成“小题大做”。这就是长期忍痛后,神经系统发生改变,使简单的疼痛变成神经病变。

 

 

还有一种“无中生有”的疼痛,叫痛觉超敏。人体有一个抗痛系统,忍痛时间长了,抗痛系统的阈值会降低。门槛低了,人对疼痛的感知就会越来越强。

 

如果到了中枢敏化(继发性痛觉过敏)的地步,疼痛阈值趋近于“0”。即使是正常的感觉,患者都会认为是疼痛,这就比较麻烦了。

 

忍痛是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有痛就该表达出来。

 

你的疼痛属于哪一级?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分为5级:

 

 

一般以是否影响睡眠来区分,如果疼痛不影响睡眠为轻度;已影响睡眠为中度;痛得根本无法睡眠为重度。

 

也有网友更直观地对疼痛进行了具体分级(仅作参考)↓

 

(图源央视新闻)

 

哪些疼痛需要就诊?

 

疼痛是身体出现问题后发出的警示信号,如果出现剧烈且突发的急性疼痛,应先根据疼痛部位去相关科室就诊,排查器质性病变。

 

 

岳剑宁表示,当出现以下这7种情况的疼痛时,别再忍了,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查不出原因的疼痛

比如,有的患者腿疼挂骨科,骨科医生建议看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医生又建议去理疗科,最后也没找出什么毛病。

 

这种情况要考虑疼痛科,通过专科医生检查、诊断性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

 

有原因但无特效疗法的疼痛

这种情况常见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等。

 

比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尽管皮肤疾患好了,但顽固性疼痛会一直持续,越早到疼痛科治疗,效果越好。

 

颈肩腰腿痛

颈肩腰腿经常在运动中发生劳损,劳损早期并没明显的骨骼和肌肉改变,仅表现为疼痛。

 

疼痛科医生可给患者提供更多止痛手段,若关节非常疼,出现吃止痛药就好、不吃就疼,建议到疼痛科进行综合治疗。

 

从未出现过的疼痛

有些部位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疼痛症状,突然疼痛且过了几天还不见缓解,应到医院检查。

 

关节炎症性疼痛

某些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胸肋关节软骨炎、痛风等。

 

神经源性疼痛

如中枢性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

 

癌痛

一般来说,癌症对人体的消耗是个慢性过程,一旦出现严重的癌痛,对人体的损害比癌症本身还严重,甚至可迅速把人体摧垮。

 

另外,持续时间变长、程度加重、反复发作的疼痛也值得警惕。

 

这样描述疼痛更有效

 

疼痛是人的主观感觉,因此详细、准确地向医生描述疼痛十分关键。

 

!疼痛部位

比如,哪里感到疼痛?哪里疼痛最明显?是否伴随其他部位的疼痛?疼痛部位是否游移不定?

 

!疼痛性质

多用生动的词形容,比如“像针扎一样疼”等;是持续痛,还是间歇痛?若是间歇痛,多长时间发作一次?一天中什么时候痛感最强?

 

!疼痛程度

参见上文疼痛程度划分,可以用是否影响睡眠来表述。

 

!疼痛史及家族病史

什么时候开始疼痛?可能由什么原因引起?最好描述某次疼痛发作时的情况,同时说明从开始到现在,疼痛情形是否改变,如程度增减或区域扩散等。

 

另外,家族中是否有人曾有疼痛或相关信息。

 

!影响因素

描述诱发、加重或缓解疼痛的因素,例如是否受伤、有无过度劳累史等;睡觉时疼痛加重还是缓解;活动时是否加剧,休息后有无缓解等。

 

!伴随症状

除疼痛外,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肩颈部疼痛时,是否伴有上下肢的麻木,有无恶心、头晕、视物不清等症状。

 

!治疗史

是否对疼痛进行过治疗,如治疗过,说清做过哪些检查及治疗,以及曾经使用镇痛药的情况及疗效。

#慢性疼痛#膝骨关节病#左肩麻待查#骨关节炎
11

骨科慢性疼痛主要类型为骨骼肌肉疼痛,常由退行性疾病、肌腱疾病、神经损伤引起,比如颈椎病引起的颈肩、手臂痛;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背、臀腿痛,膝骨关节炎引起的膝痛,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引发的持续疼痛等。

慢性疼痛的治疗提倡“生理-心理-社会”的治疗模式,积极治疗原发病,身心同调,多方式的综合治疗。方式主要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多学科康复计划、运动自我调节等,药物治疗除了镇痛药外,还有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抗抑郁、抗骨质疏松、肌松药等。

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根据 2018 年《骨关节炎诊疗指南》,病情较轻,疼痛较轻的患者,应当给予健康教育,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还要注重关节功能及周围肌肉和平衡的锻炼。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适当地接受针灸、推拿、热疗等物理治疗,必要时使用手杖、拐杖、助行器辅助行动。对于药物治疗,应首选局部外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尤其是老年人,可使用各种 NSAIDs 类药物的凝胶贴膏、乳胶剂,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口服可选用 NSAIDs 或阿片类镇痛剂。AAOS 发布的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循证指南中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醋氯芬酸、双氯芬酸、萘普生、外用双氯芬酸和外用酮洛芬对疼痛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病情较重,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时,可选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关节镜清理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有创治疗。

#肌肉骨骼神经官能症#其他操作后肌肉骨骼疾患#慢性疼痛
84

老年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of the elderly, CMPE)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病程一般超过3个月,主要以全身多处肌肉、骨骼系统的疼痛为临床表现。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不在此范围当中。

老年人肌肉、骨骼出现疼痛以及压痛是老年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老年人这一类慢性疼痛最多发生于腰背部,其次发生于膝关节、髋关节等大关节处。一般,CMPE患者早期症状是从隐痛、静息痛开始,频率也是从偶发到渐频,大多数患者经过充分休息静养后可以明显缓解的。CMPE可以是肌肉、骨骼出现损伤后原发性疼痛,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基础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症、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外用药物相对于口服药的优点在于可以较短时间内患处部位经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有效浓度,在短时间起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胃肠道及心血管等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好,也比较简便,同时也方便患者的长期疼痛管理 。所以,CMPE的治疗首选外用药物。临床中,通常选用的外用药物有外用NSAIDs,外用麻醉剂,外用阿片类药物等等。这其中,外用NSAIDs药物制剂是目前临床中循证医学最支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外用抗炎镇痛药物,其机制是直接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脂氧合酶途径和兴奋性氨基酸等产生镇痛效应 。因此,老年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首选局部外用NSAIDs制剂,比如使用比较广泛的扶他林乳胶剂,按照患处疼痛面积使用乳胶剂量,通常一次3-5厘米或更多,轻柔均匀涂抹于患处皮肤,一日3-4次,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症状,使用也比较便捷,患者依从性很好,而且很少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慢性疼痛#拔牙后疼痛
34

(一)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沿肋间神经分布区的神经性疼痛。可有一个或多个肋间神经受累,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病因

  • 大多数肋间神经痛为继发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 (1 )外伤 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骨骨折、胸肋关节错位、胸部手术后以及放射性损伤。
  • (2 )炎症 带状疱疹及其他病毒传染、结核、风湿病及强直性脊柱炎、肋间软组织纤维织炎、脓肿。
  • (3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骨质疏松、乙醇中毒、肾炎等。
  • (4 )肿瘤或转移癌等。
  • (5 )退行性变 胸椎骨质增生、髓核退行性变。

2.临床表现

沿肋间神经走行的表浅部位疼痛,自背部胸椎至前胸部呈半环形,可位于一个或多个肋间神经,疼痛沿肋间神经分布,界限较明显。疼痛多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疼痛性质为刀割样、针刺样或烧灼样剧痛。咳嗽、喷嚏、深吸气时疼痛加重,病人有束带感,有时疼痛向肩背部放射。

体检时可于受累部位即沿肋间神经走行出现皮肤过敏、感觉减退并有浅表压痛。

X 线检查相应疾病的表现,也是排除其他疾病的依据。

3.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X 线检查及 CT 检查可发现继发性肋间神经痛的病因。

4.治疗

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应用非甾体类镇痛药、针灸及经皮电刺激镇痛。

肋间神经阻滞:是治疗肋间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有诊断意义。但操作不当可引起气胸,临床上应特别注意。

(二)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又称胸壁综合征,是前胸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由于疼痛部位在前胸部,并可能放射到肩及上肢,故此很容易和心绞痛相混淆。有时使病人产生紧张情绪,病人误以为自己患有冠心病。

1.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外伤、病毒感染、肋软骨局部营养不良、胸肋关节内炎症以及肌筋膜炎症有关。

2.临床表现

病人表现前胸部疼痛,多为酸胀痛,位置比较表浅。起病急剧或缓慢,疼痛时轻时重,为持续性疼痛,病程一般较长,有反复发作的趋势。

疼痛可因翻身、咳嗽、喷嚏、深呼吸及上肢活动加重。睡眠时可因体位改变而疼醒。有时疼痛可向肩及上肢放射。

体格检查可见 2~5 根肋软骨处压痛,可能有梭形肿胀,但局部皮肤无红肿。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无困难,但应和其他疾病相鉴别,主要与冠心病、心绞痛、胸部结核、胸膜炎、肋软骨肿瘤等鉴别。心电图及 X 线检查有助于鉴别其他疾病。

4.治疗

部分病人恐惧自己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精神高度紧张,所以首先应排除心绞痛,解除病人精神紧张,必要时应用镇静药。病人应注意休息。特别是避免上肢过度用力。局部热敷、理疗可减轻疼痛。疼痛剧烈,特别是影响睡眠时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并用局麻药加皮质类固醇激素行局部注射,一般 1~3 次即可治愈。

(三)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由于受凉、劳累等原因引起的胸背部对称性疼痛,一般有明显的压痛点,常受天气变化、情绪等的影响。

病因

胸部筋肌膜疼痛综合征是胸部疼痛的常见原因。胸部肌肉的持续性或反复性牵拉、劳损,如某些特定的工作及体育运动、胸肌外伤、长期不良姿势、胸椎的退行性变均可引起肌筋膜疼痛。病人情绪的变化可通过心理性原因导致受累肌肉紧张。另外,精神紧张又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肌肉敏感性增加,反射性肌痉挛,后者又成为新的伤害性刺激而形成恶性循环。常见的胸背肌筋膜综合征有胸大肌综合征、胸骨肌综合征、背阔肌综合征、前锯肌综合征、菱形肌综合征、胸椎椎旁肌综合征、肋间肌筋膜综合征等。

2.临床表现

病人主诉胸部相应肌肉疼痛,有时伴有运动障碍。疼痛程度变异很大,从轻度酸痛到重度疼痛,钝痛或锐痛可牵涉到邻近部位。查体可发现相应肌肉触痛痉挛,仔细触诊可发现扳机点,按压扳机点可引起剧烈的疼痛伴有肌肉抽搐反应。

3.诊断

胸部疼痛应考虑到肌筋膜综合征。应详细了解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对怀疑的肌肉仔细触诊可发现相应的扳机点,还应检查肩部及胸后部肌肉,在肌肉松弛和紧张时分别检查,并和对侧进行对比,扳机点小剂量局麻药注射可显著缓解疼痛有利于该病的确诊。

4.治疗

(1 )一般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以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意施丁、芬必得、瑞力芬、英太青、万络等,局部有压痛者可用外用的软膏如芬必得软膏、扶他林软膏以及云南白药等。

(2 )疼痛科进行阻滞治疗

  • 体位:俯卧位。
  • 穿刺点定位:以压痛点最明显处为穿刺进针点。向各痛点分别注药 4~5ml,一次注射治疗总药量不超过 20 ml。

针刀疗法 疼痛时间较长或局部有硬结、条索者可在阻滞后沿肌纤维或韧带走行方向用 4 号针刀剥离几刀。

其他 受累肌肉适当休息,避免肌肉负荷过重的运动,纠正不良姿势,肌肉的适当训练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可用针灸、超激光照射、中药汽疗或冷冻等物理疗法。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
18

疼痛会对睡眠产生重大影响,而睡眠不足会增加疼痛的易感性。短暂的疼痛发作,比如由于外伤或短暂的医疗问题引起的疼痛,会对白天的身体机能和警觉性造成不利影响。一夜睡眠不足后的第二天,这些症状便开始显现。

慢性疼痛会导致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从而导致身体、情感和行为上的并发症。例如,在风湿病学文献中,长期以来人们就注意到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睡眠中断和抑郁之间存在相关性。最近的一些研究试图阐明影响因素并制定治疗计划。

疼痛管理策略也需要特别注意睡眠质量和睡眠量。评估慢性疼痛情况下的睡眠障碍需要对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如睡眠问卷和夜间多导睡眠图。

慢性疼痛引起的睡眠问题的治疗是个体化和多方面的,必须考虑到慢性疼痛的情况、特定的睡眠障碍和精神后遗症。

慢性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

据估计,50%到 80%的慢性疼痛患者都经历过睡眠中断。例如,一项研究显示,有 53%的慢性疼痛患者符合失眠标准,而只有 3%的无痛对照组符合标准。

在疼痛的强度和它对睡眠的影响之间也存在一种潜在的剂量反应关系。

与慢性疼痛相关的常见睡眠障碍

失眠是最常见的与慢性疼痛相关的睡眠障碍。一项大型荟萃分析指出,其他睡眠中断的患病率也很高,其中最常见的 3 种是失眠(72%)、不宁腿综合征(32%)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32%)。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加起来超过了 100%,这强调了一个事实,慢性疼痛可以与一种以上的睡眠障碍同时相关。

疼痛如何影响睡眠

疼痛干扰睡眠有几种机制。疼痛是一种明显的分散注意力的疾病,会使人难以入睡,并会导致夜间醒来,尤其是在止痛药药效减退的时候。然而,疼痛也会以特定的方式干扰睡眠生理机能,而不仅仅引起意识分散。

慢性疼痛的诊断有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疼痛综合征对睡眠的影响也不同。此外,慢性疼痛对睡眠的影响似乎是多方面的。对各种疼痛综合征及其对睡眠的生理影响的研究,为疼痛干扰睡眠的方式提供了一系列的见解。

纤维肌痛

纤维肌痛常与睡眠障碍有关。纤维肌痛患者有短波睡眠减少,α节律异常,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出现清醒现象。白天的疲劳和非恢复性睡眠是纤维肌痛症患者的常见抱怨,这些多导睡眠图的发现与睡眠质量不足相一致,即使患者似乎已经睡了足够的时间。

神经性疼痛

神经性疼痛也与睡眠障碍有关,并且在睡眠障碍和疼痛的神经性特征之间存在很强的双向关系。

头痛

睡眠障碍在慢性、反复发作的头痛患者中很常见。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通常除了疼痛外还伴有相关症状,包括睡眠障碍。

睡眠不足与疼痛

睡眠障碍也会影响一个人对疼痛的反应。当睡眠阶段被破坏时,白天的疼痛会通过痛觉过敏过程而增加,在这一过程中,较低的疼痛刺激会导致较高的痛觉感知和较大的疼痛相关损伤。

根据对纤维肌痛症患者的研究,睡眠不足会损害正常情况下有助于控制疼痛的疼痛抑制途径。

研究还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全身炎症,从而加剧疼痛。证据并没有显示睡眠不足可以单独引起疼痛;相反,睡眠不足可能会放大疼痛的感觉,而疼痛是其他潜在原因造成的。

疼痛相关睡眠障碍的精神病学后果

许多精神后遗症可使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复杂化。与睡眠障碍相关的慢性疼痛及随后的抑郁和焦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他精神疾病,如妄想、幻觉或躁狂症,在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中并不常见。

对神经性疼痛的研究表明,炎症可能与精神变化和行为改变有关。然而,专家们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否还有其他的促成因素,未来关于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可能会解答这些疑问。

无论确切的分子机制是什么,焦虑或抑郁的精神病诊断都可能导致患者严重的痛苦,也可能导致行为改变。这些问题必须在临床环境中得到解决,以便患者获得症状缓解和改善生活质量。

评估和治疗策略

由于疼痛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因此专家建议评估慢性疼痛患者是否存在未确诊的睡眠障碍。

评估可以包括常用的睡眠问卷,如迷你睡眠问卷 (MSQ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Epworth 嗜睡量表。客观指标包括多导睡眠图、多期睡眠潜伏期测试(MSLT )和维持觉醒测试(MWT)。此外,抑郁和焦虑的筛查测试也是必要的。评估的关键组成部分除了诊断疼痛综合征外,还包括对疼痛后遗症的诊断。

疼痛的治疗有远超疼痛控制的效果。然而,管理疼痛相关的睡眠障碍并不仅仅基于疼痛治疗。与仅针对疼痛的干预相比,直接针对睡眠障碍的干预措施具有更好的效果。

目前,关于慢性疼痛患者睡眠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的研究很少,也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正式指南。然而,一些专家建议为特定患者量身定制睡眠护理,针对那些慢性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患者要进行个体化管理。一些作者甚至认为慢性疼痛是包括疼痛、睡眠障碍和抑郁在内的三联征。

对于疼痛相关的睡眠障碍,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以及为需要的患者提供睡眠呼吸支持。慢性疼痛的治疗应始终考虑睡眠问题。例如,阿片类药物可能会改变睡眠结构。这种治疗方法对呼吸性睡眠障碍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比如睡眠呼吸暂停。

考虑到慢性疼痛管理中涉及的复杂平衡,对于某些有呼吸系统副作用的患者,阿片类药物仍可能是治疗计划中的适当部分。在这些情况下,使用呼吸辅助,如在睡眠中持续气道正压(CPAP ),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由于睡眠和精神问题而变得复杂的疼痛管理,其整体治疗方法需要量身定制。例如,抗抑郁药可能有助于控制疼痛和稳定情绪。抗癫痫药可以帮助控制疼痛,同时改善睡眠。但是,尽管在治疗中存在这些明显的潜在重叠,一些患者可能会从针对每种诊断的最佳治疗方法中受益。

一般来说,必须根据目标症状选择药物干预。即使是保守的治疗方法,如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物理疗法,在针对特定症状时也是最有效的。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