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北大六院,北医六院,北京六院专家

简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是北京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医疗、人才培训与科学研究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是拥有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双中心医院。北京大学的精神病学专业创建于1942年,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的神经精神科。1951年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精神病院,1954年成立精神病学教研室。1954年建立脑电生理学研究室。1962年建立生物化学研究室。1966年迁址到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为该院精神科。1980年3月成立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1982年2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我院为国内第一家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1987年2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正式创刊出版发行,杂志编辑部挂靠在我院。1989年至1999年成立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共招收六届本科生。1992年10月6日迁入现址,增加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名称。1993年卫生部批准我院建立部属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998年卫生部批准我院成立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000年4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1年12月被卫生部确认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002年2月教育部批准我院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重点学科。2002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精神卫生中心成立,挂靠在我院。2002年7月成立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挂靠在我院。2004年12月增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名称。2006年成立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心。2007年成立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2007年成立公共卫生事业部,作为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执行中央支持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2011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4年3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挂靠我院。2014年6月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落户我院。2014年10月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4年10月北京大学-Lieber转化神经精神医学联合研究所落地我院。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院完成竣工验收。历任行政领导:1942年至1953年,许英魁教授任主任1953年至1972年,伍正谊教授任主任1973年至1980年,沈渔邨教授任主任1980年至1997年,沈渔邨教授任所长1997年至2001年,崔玉华教授任所长、院长2001年3月,于欣副主任医师任副所长、副院长,主持工作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欣主任医师任所长、院长2013年7月至今,陆林教授任所长、院长历任党委领导1981年1月至1984年8月,沈渔邨教授任党委书记1984年8月至1986年3月,李从培教授任党委书记1986年3月至1987年9月,陈二乔同志任党委书记(任期内病故)1987年12月至1994年6月,张津萼研究员任党委书记1995年4月至1998年4月,王玉凤教授任党委书记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周东丰教授任党委书记2003年4月至2012年10月,黄悦勤教授任党委书记2012年10月至2020年12月,王向群主任医师任党委书记2020年12月至今,陈斌斌研究员任党委书记医疗服务我院始终秉承“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求实创新为动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临床服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综合实力卓越、亚专科齐备、诊疗病种鲜明的医院特色。设有综合病房两个,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急症、重症、难治的精神障碍患者;设有特需医疗病房一个,面向高端人群和国外使领馆的外交人士;设有老年、儿童、临床心理病房、睡眠医学科病房等亚专科病房以及酒药依赖和进食障碍等特色病种病房,为相关人群提供专科的精神卫生服务。门诊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中西医结合门诊、神经内科门诊、多专家会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问题患者的就诊需求;还设有进食障碍、成瘾行为、睡眠障碍、记忆障碍、行为分析治疗、精神疾病康复咨询、心理治疗、老年儿童等相关专业门诊,以满足就诊者对专科或特殊方向的咨询和治疗需求。我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精神科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自1997年以来,共完成了百余种精神科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和疗效验证。健康教育和自助团体在精神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动患者和家属参与到精神疾病康复的全过程是我院的医疗特色之一。多年来我院定期举办戒酒互助会(AA)、痴呆患者家属联谊会、精神分裂症家属联谊会、老年期痴呆家属联谊会、抑郁症患者自助团体、进食康复联谊会、强迫症患者生活发现会等活动。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也挂靠我院,定期组织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和家属联谊活动。以上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社区再适应奠定基础。。

王力芳 主治医师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成人情感障碍

好评 99%
接诊量 2603
平均等待 10小时
擅长: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成人情感障碍
更多服务
杨莉 主任医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注意障碍、ADHD)、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儿童期起病及延续至成年的发育与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的临床诊断、评估与治疗、包括药物与心理行为治疗,有二十余年的临床和研究经验,特别是国内较早系统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专业医生。

好评 99%
接诊量 3941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注意障碍、ADHD)、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儿童期起病及延续至成年的发育与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的临床诊断、评估与治疗、包括药物与心理行为治疗,有二十余年的临床和研究经验,特别是国内较早系统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专业医生。
更多服务
张五芳 主治医师

14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躯体化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诊疗和康复;

好评 99%
接诊量 2557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14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躯体化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诊疗和康复;
更多服务
宋煜青 副主任医师

宋煜青,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 1、青少年的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等;青少年厌学。青少年精神疾病。2、成人的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成人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学位;香港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于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精神科系主任Prof.Tang SW 和 Prof. Sham PC of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London;获得过香港大学郑裕彤奖学金,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精神科进修学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发表国际和国内论文多篇。 目前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会委员。 系统接受北大六院的心理咨询资格的培训: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婚姻治疗,森田疗法等。

好评 99%
接诊量 1505
平均等待 -
擅长:宋煜青,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 1、青少年的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等;青少年厌学。青少年精神疾病。2、成人的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成人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学位;香港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于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精神科系主任Prof.Tang SW 和 Prof. Sham PC of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London;获得过香港大学郑裕彤奖学金,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精神科进修学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发表国际和国内论文多篇。 目前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会委员。 系统接受北大六院的心理咨询资格的培训: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婚姻治疗,森田疗法等。
更多服务
王向群 主任医师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躯体不适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好评 99%
接诊量 2021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躯体不适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更多服务
张鸿燕 主任医师

成人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新药临床

好评 99%
接诊量 2168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成人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新药临床
更多服务
张卫华 副主任医师

睡眠疾病,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少年(13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精神卫生咨询。

好评 99%
接诊量 2844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睡眠疾病,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少年(13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精神卫生咨询。
更多服务
司飞飞 主治医师

儿童成人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等常见精神疾病。重点提醒:线上咨询仅接收北大六院面诊过的复诊患者,不接受首诊患者。

好评 100%
接诊量 240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儿童成人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等常见精神疾病。重点提醒:线上咨询仅接收北大六院面诊过的复诊患者,不接受首诊患者。
更多服务
刘琦 主任医师

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心理咨询,家庭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894
平均等待 5小时
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心理咨询,家庭治疗
更多服务
范肖冬 副主任医师

焦虑、抑郁、失眠、惊恐、躯体症状、疑病症

好评 99%
接诊量 1269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焦虑、抑郁、失眠、惊恐、躯体症状、疑病症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槟榔爱好者如果担心口腔癌,应该在门诊就诊时注意以下事项(见视频)

口腔癌容易复发可能是癌细胞残留、淋巴结转移、存在高危因素、免疫功能等原因引起的。

1.癌细胞残留:患者即使在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中去除癌组织,仍可能存在微小的癌细胞残留,这些残留的癌细胞可能在治疗后的某个时间段重新生长,导致口腔癌的复发。

2.淋巴结转移:口腔癌常扩散到颈部淋巴结,在初次治疗过程中未完全去除或控制淋巴结中的癌细胞,容易引起口腔癌的复发。

3.高危因素:一些高危因素,比如糖尿病、吸烟、饮酒、长期暴露于阳光下等,可能增加口腔癌复发的风险。

4.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对于抵御癌症的发展和复发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可能会增加口腔癌复发的风险。口腔癌患者经过治疗后,也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复发的迹象,并采取适当治疗减轻对身体的影响。

口腔癌晚期口腔出血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处理方案。

1.药物治疗:可以遵医嘱口服止血的药物,比如云南白药等,可以减轻口腔出血的症状。

2.手术治疗:如果口腔出血的现象比较严重,需要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止血,可以对出血部位进行电凝,或者将肿瘤完全切除。

3.介入治疗:现在用的最多的是通过介入治疗,把相应血管栓塞掉,可以有效减少口腔出血。口腔癌晚期口腔出血,不可盲目处理,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口腔癌#中期
17

口腔癌中期的症状通常有牙齿松动、吞咽功能障碍、淋巴结肿大、鼻咽部疼痛等。1.牙齿松动:在中期口腔癌的发展过程中,肿瘤可能会侵犯到周围的颌骨,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同时下颌骨也可能会受到破坏,变得不够坚硬,甚至可能会出现病理性骨折。2.吞咽功能障碍:如果口腔癌发生在舌根部,肿瘤会逐渐增大并影响舌头的运动功能,导致出现发音不清的问题。而由于舌头是咀嚼和吞咽的关键器官,肿瘤的影响还可能导致进食时遇到困难,甚至出现吞咽障碍。3.淋巴结肿大:如果口腔癌没有及时治疗,到了中期,癌细胞可能会向颌下区和颈部的淋巴结转移,导致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并出现疼痛的症状。4.鼻咽部疼痛:如果侵犯到口腔内的神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这种疼痛常常是难以缓解的,即使使用药物也难以起到明显的作用。如果患有口腔癌,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癌症,远离致癌物,养成这12个生活习惯

口腔癌与咀嚼槟榔密切相关。

“嚼槟榔”,致癌!是真的吗? 

#口腔恶性肿瘤#口腔癌
14

顾名思义,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其好发部位以舌癌为最多,牙龈癌次之,其次为颊癌、腭、唇、口底癌。好发部位的不同,与人种、地区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嗜好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口腔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烟、酒嗜好吸烟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被公认,吸烟的方式导致癌的发生部位也有所不同,如吸纸烟主要引起肺癌;吸烟斗或卷烟主要导致唇癌或口腔癌。饮酒也可增加口腔癌的发病几率,而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另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同时兼有饮酒和吸烟者发生口腔癌的机会更高,比单嗜烟或单饮酒者要高出2.5倍。如果每日吸纸烟20支以上和饮高度酒半斤以上,则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

2、紫外线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户外工作者,特别是农民、渔民或牧民,易患唇癌。

3、慢性刺激在尖锐的牙尖、牙齿的残根、劣质的假牙相应部位,经长期刺激后可发生癌变,尤其常见于舌及颊粘膜。不良的口腔卫生等关系常常伴有慢性炎症存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再加机械性损伤可成为癌症发生的因素。另外,还有化学、营养、机体免疫、遗传等因素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早期口腔癌的表现有哪些?

1.口腔颌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颗粒状,菜化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

2.舌颊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

3.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

4.口腔或颜面部的溃疡两周仍不愈合者。

5.不能解释的口腔粘膜白色或红色的斑块及侵润块。关注早期口腔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有时易被误诊为慢性炎症、溃疡病、牙病或肉芽组织增生等,而待症状明显时,癌肿多半已到中晚期,给根治带来困难。因此,认识口腔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和癌前期表现,对预防和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凡有下列症状者必须高度警惕。

1、突然出现牙齿松动或脱落,咀嚼食物时牙齿咬合不良,有假牙者自觉假牙不适,口腔与咽部麻木疼痛,经一般消炎及对症治疗不见好转。

2、口腔粘膜出现长期不愈的溃疡,且粘膜苍白,失去光泽,类似白斑,粘膜下发生纤维性索条硬结。

3、出现局限性唇粘膜增厚或鳞屑,伴有灰白色角化斑。

4、口腔粘膜突然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白斑皲裂、扁平苔藓、隆起或颗粒状肉芽,虽无明显不适,但经治疗 2- 4周非但不愈,反而扩散增大。

5、口腔内有些隆起赘生物虽是良性病变,如乳头状瘤、义齿刺激引起的增生,化脓性肉芽肿等,但也有少数会演变为鳞状细胞癌,也应予以警惕。

6、突然出现舌运动受限,语言不清,说话和吞咽时感到咽部疼痛。

7、突然出现唾液分泌增多,鼻涕带血,吞咽哽噎感,颌面部有肿块及淋巴结肿大,并且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

8、口腔内有多次原因不明的出血和颌骨张闭困难。

口腔癌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癌前病变是指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癌变的独立的疾病。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白斑 口腔粘膜白斑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表现为平伏的白色病损,或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唇粘膜。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可超过5%。

2.红斑 口腔粘膜红斑在近年来已被视为比白斑癌变率更高的疾病。虽然红斑的发生率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率高达90%。舌,口底和咽侧被认为红斑的高度危险区。

3.扁平苔癣 扁平苔癣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其癌变率在1%左右,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部位以颊粘膜为最常见。

4.口腔粘膜下纤维性病变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病变被认为与咀嚼槟榔有关,有1/3者最终可发展成癌。主要表现为进食灼痛,口干,口腔粘膜萎缩等。常见于两侧颊粘膜及唇舌等部位。

怎样预防口腔癌?

1.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认识口腔癌的危害性。

2.保证营养,保持口腔卫生。讲究营养的平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

3.积极处理和治疗癌前疾病。

4.不讳疾忌医,发现病变应及早就医,力争做到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

发现口腔癌怎么办?

毫无疑问,发现口腔癌或怀疑患口腔癌者都应尽早就医。我科具备各种口腔颌面肿瘤治疗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尤其是早期口腔颌面肿瘤的微创治疗和中晚期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早期口腔癌综合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已超过60%。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信奉“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因此烟、酒、槟榔每天轮流上,不亦乐乎。今年29岁的小孙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槟榔每天5包不能少,香烟不能断,经常还酗酒。终于,小孙在过年前生病了,而且是全身多脏器官衰竭,连过年都是在某大型三甲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里面度过的。

 

经过多方会诊,小孙最终确诊为镉严重中毒。医生从小孙的生活习惯与爱好推断,导致镉严重中毒的最可能原因是小孙长期嚼食过量的槟榔。那么,问题来了:槟榔吃得多了点,为何会导致重金属中毒?长期大量吃槟榔,对身体还有什么危害?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槟榔吃太多,为何会导致重金属中毒呢?

 

小孙每天至少吃槟榔5包以上,确实吃得有点多。虽然槟榔果在腌制的过程中经过炮制后已经属于是无毒级的食品,但是其中的镉、锡、铅等重金属和一些有毒物质依然有可以检出,虽然很微量。但即使很微量,但是经过日积月累,小孙身体中的镉应该达到了一定的量,再加上小孙发病前仍然酗酒、吸烟,一样都没落下,于是出现了严重的镉中毒。

 

  

长期大量吃槟榔,对身体还有什么危害呢?

 

我们都知道,槟榔是传统中药,在我国中医药中的应用已经超过1000年,也是一种可食用的果子。在我国海南、湖南、台湾等省份以及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很多人喜欢嚼食槟榔。《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曾发表论文,指出槟榔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脂肪酸,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活性成分使槟榔在提神醒脑,提高耐力,抗寒,抗饥饿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促进肠胃活动,抑制细菌滋生,驱除寄生虫等功效。

 

然而,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嚼食槟榔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吃槟榔,对身体主要有以下危害:

 

1)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研究表明,长期经常嚼食槟榔会导致一种叫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得疾病,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口腔粘膜性疾病。有多项研究证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具有癌变倾向,是导致口腔癌病变的主要原因。

 

2)口腔癌

 

大量研究证实,槟榔中的致癌因子主要有槟榔子中的生物碱、槟榔子生物碱的硝化衍生物等。这些致癌成分作用于口腔粘膜细胞,产生毒性,导致口腔内诸多癌前病变,比如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槟榔粘膜病、扁平苔藓、口腔白斑以及口腔红斑症等,此时若还继续嚼食槟榔,那就有转变为口腔癌的可能。

 

3)槟榔性食管炎

 

有这样一个家庭,其中3个成员嚼食槟榔后,其中1名出现严重症状,经过多次检查(食管钡餐造影和CT检查),另外2名症状较轻(不适时就吐出了槟榔和口水,并且大量喝水)。严重的这个成员最终确诊为槟榔性食管炎。

 

4)生殖毒性

 

有嚼食槟榔习惯的妊娠期女性,还会导致生殖毒性,如死产、流产与畸胎,其比率远远高于不嚼食槟榔的妇女。

 

 

结语

 

有人会跟笔者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句话是没错的,偶尔嚼食槟榔,应该对身体无碍。但是,长期大量嚼食槟榔,还是得避免。有医学专家提醒,若长期吃槟榔的你,口腔出现溃疡且久治不愈、口腔的黏膜出现白色及暗斑等,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排除癌变。

 

此外,笔者呼吁要加强嚼食槟榔有害健康的宣传,让人们少吃或不吃槟榔习惯;政府部门对槟榔的生产工艺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减少嚼食槟榔对大家身体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张春江, 吕飞杰, 陶海腾. 槟榔活性成分及其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000(006):50-53.

#牙槽嵴粘膜癌#口腔癌
160

槟榔作为一种植物,是一种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棕榈科常绿乔木,而我们常说的槟榔就是指槟榔树的卵圆形果实。

 

槟榔最先发现的时候,主要是作为药材和食材来使用,特别是党当槟榔传人我国之后,人们逐渐发现槟榔有很多药用价值,如祛痰止咳、消食醒酒、驱虫等作用。

 

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及研究的进展,槟榔的药用价值倒不为大家所知晓,反倒是在茶余饭后像抽烟一样嚼上一颗槟榔,能起到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的作用,并获得一种快感。久而久之就受到一些朋友们的喜爱,甚至逐渐成为男女老少闲时的娱乐。

 

 

槟榔作为一种果实而言,偶尔吃一点不影响健康,因为槟榔果中本身就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等,还有研究表明槟榔中含有m胆碱受体阻断剂,具体的作用就不在此讨论了。

 

如果大量咀嚼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1. 嚼槟榔过量,比如很多人会把嚼槟榔当成抽烟喝酒一样成了生活习惯,日积月累,很容易使牙齿变黑,很影响美观,这是第一个坏处。

 

2. 嚼食槟榔,肯定需要用到牙齿,那么最主要的损害部位就是口腔了。除了因为时常咀嚼使牙齿动摇、磨损甚至牙龈退缩,而形成牙周炎。长期咀嚼导致口腔溃疡多发,久之则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等,甚至还很有可能会导致口腔癌的出现。

 

 

3. 因为槟榔中含有m胆碱受体阻断剂,嚼槟榔过量就会产生中毒症状。中毒之后轻则表现为兴奋、眼神呆滞、走路不稳等;重则可能出现急性精神病,包括听幻、精神错乱、谵妄乱神等。

 

4. 调查研究显示,口腔癌患者中约有88%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如果在嚼槟榔的同时同样爱好抽烟,那么更容易引起各种上消化道恶行肿瘤如口腔癌、喉癌等。

 

很多人认为嚼槟榔就像抽烟一样是为了释放压力,因为如今各行各业的压力都很大,或者有的因为职业面临着长时间的精神集中和无聊,比如长途车司机,一些坐办公室的白领,甚至一些体力劳动者,都会觉得以来放松精神,而来打发时间,所以嚼槟榔就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

 

其实如果是这种情况,就需要学会排解、释放压力,寻求更多更健康的方式如运动、和朋友散心等。

 


嚼槟榔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偶尔吃一点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过量食用,还是会存在着非常大的健康隐患的。所以喜欢嚼槟榔的朋友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要为了一时的快感而使身体出现上文所述的那些不健康因素。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