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始建于1947年,1997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南开医院增名“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其坚守“中西合璧、日新月异、德高医粹、至仁至信”的院训,秉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竭诚服务的医疗作风,为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殚心竭力”的南医精神,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推进新时代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为目标,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迈向新发展新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被确定为全国典型,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中国在世界领先的五项医药学项目之一,医院成为我国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示范基地吴咸中院士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带领几代南医人艰苦奋斗,使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领域获得多项殊荣:1964年确定为全国首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197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被确定为全国典型,成为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示范基地;1974年,在天津市率先引进十二指肠镜诊疗和腹部超声技术,使急腹症治疗手段领先于国内;1975年医院被批准举办成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1978年出版《新急腹症学》,使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治疗学形成完整体系并于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红旗单位”称号;1982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中国在世界领先的五项医药学项目之一;1995年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挂靠南开医院;2008年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医院被确定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临床医学中心和天津市急腹症器官损伤与中西医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和内镜外科的发源地,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微创外科的单位之一1990年医院引进腹腔镜治疗技术,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微创外科的单位之一。作为内镜、腹腔镜技术的发源地,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应用组合微损伤技术诊疗胆石症在全国保持领先;腹腔镜全盆脏器切除+侧方淋巴结清扫、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腹腔镜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嵌顿疝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超声介入治疗等核心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腹部外科已具备国内一流水平并居全市领先地位;泌尿碎石技术、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等日间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综合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医院以微创技术为核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专科群。其中,全国中西医结合胆胰病医疗中心、天津市微创外科推广中心、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胃肠疾病诊疗建设基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护理)等优势专科形成天津乃至全国的知名专科平台。始终坚定中西医结合道路,成为以中西医结合为依托的省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并被列入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储备库医院按照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及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发展定位,以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双高质量为标准,不断完善专科建设及布局,构建了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脾胃病科、胆胰疾病科、脑病科、急诊科、妇科等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群为支撑,以中西医结合全科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体系。2012年医院改扩建后,南北院区总建筑面积11.85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1233张,医疗服务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设有50余个临床(医技、医辅)科室,10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5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医护理),1个麻醉中医理论实践与培训基地,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教研室。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吴咸中院士任名誉院长,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名,天津市授衔专家1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7名,,入选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名,天津名中医2名,天津名医2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3个,天津市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津门医学英才2名、青年医学新锐6名,第三批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1名。腹部外科团队将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写入国际外科学专著,研究成果收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医院始终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消化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及胰腺疑难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危重症及腹部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已完成包括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超声切割止血刀、载药囊泡治疗胆道梗阻性胆管癌的生物治疗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行。在基础研究方面——方向一:脓毒症与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危重症;方向二:梗阻性黄疸与肝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向三:胆胰外科疑难及危重疾病;方向四:腹部外科危重病的治则与方药。在临床研究方面——方向一:复杂消化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向二:重症胰腺炎及胰腺疑难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向三:梗阻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向四:腹部危重症及腹部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确立中西医结合临床智能医学发展方向,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和应用,如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超声切割止血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等。医院腹部外科团队近年来在专业领域连连攻坚,其相应成果也收录于多项国际专著、期刊,形成较大影响力。配备以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为代表的全方位临床教学设置,打造中西医结合教育基地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通里攻下重点研究室和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急腹症)三级实验室,是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支撑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依托单位。打造了天津市第一家以中西医结合临床培训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急腹症防治及微创技术培训课程为特色,同时开展中西医临床技能教学培训的综合性培训基地,总占地面积1209㎡。成为依托医院急腹症专科培训中心、微创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医护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中医药卫生监督员培训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抗击疫情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充分利用模拟中医门诊室、模拟经穴学及中医诊断室、中医护理培训室、模拟手术室、模拟ICU、数字融合案例教学室、综合基础技能培训室、开放课堂、PBL教室等多功能培训室,让医学基础教育惠及更多的非医学专业人群,开拓、引领中西医结合医学模拟教育发展。未来,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培养人才、深化服务,坚定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精神,突出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以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为支撑,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淋巴管炎是由致病原(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经皮肤黏膜裂伤、手术切口或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疖、手部感染及足癣等),经组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所致,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为淋巴系统常见疾病,多见于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局部硬肿并有压痛,伴有发热、恶寒、乏力等全身临床表现。,淋巴管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此外,在丝虫病流行的地区可见到由丝虫引起的淋巴管炎,在炎性乳腺癌时也可广泛累及皮下淋巴管。此外,也有被猫咬伤感染败血症性巴斯德式菌及在孢子丝菌病时由孢子丝菌造成淋巴管炎的报道。 致病原常沿淋巴管向近心端蔓延到该区淋巴结群,造成淋巴结炎,感染不能控制时,会进一步发展为菌血症甚至败血症,有的还会表现为脓毒血症。,淋巴管,1.治疗原发病灶 若有原发感染,比如疖、急性蜂窝织炎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未形成脓肿时,先行抗生素治疗,一般疗效较明显,可应用β-内酰胺类(常用的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如已形成脓肿,除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外还应行手术切开引流。丝虫病应根据丝虫的分类及疾病分期采取相应治疗。 2.局部治疗 局部可用硫酸镁湿敷或热敷及理疗等。 3.并发症治疗 患者可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有脓肿形成者也可发展为脓毒血症。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为达到较好的疗效,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发生深部淋巴管炎时需与静脉炎相鉴别。静脉炎多表现为一侧下肢疼痛性肿胀,行走时加剧,周围皮肤可有发热、红肿的表现。与深部淋巴管炎不同的是,静脉炎沿静脉走行分布,可予以鉴别。,无,1.血常规 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2.脓液细菌培养 形成脓肿时,穿刺抽得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其他 如果需要排除丝虫感染,可做病原学及血清学抗体检测。前者包括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丝蚴和成虫;后者为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和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