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83年,1988年6月开诊,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国家重点建设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建设单位、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全国首家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依托单位。医院建筑面积12.7万㎡,编制床位1200张,实际开放床位909张。设有行政职能科室37个,临床医技科室50个,病区17个。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儿科学);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校级重点学科3个(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脾胃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肛肠科、脾胃病科、脑病科、内分泌科)、省级重点专科13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9个,校级传承工作7个,院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6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岐黄学者”工作室6个。获批全省首家“国医堂”。在职职工1047人,其中卫技人员90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07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1人、国家级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8人、山西名医2人、山西省名中医17人、三晋英才4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13人、省级师承指导老师18人。医院始终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确立了“以德立院、质量强院、科技兴院、文化筑院”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崇仁、尚实、精业、善学”的医院精神,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注重履行社会职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开通了“绿色生命通道”等多项惠民举措,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走出了“公益与效益同步,患者与医院双赢”的健康发展模式。是由于代谢或原发性胆囊收缩、扩张功能发生紊乱而无胆汁成分改变所导致的一组症候群,属于胆道良性疾病范畴。其典型的症状是胆源性腹痛,客观特点为胆囊排空功能紊乱。呈间歇性出现,常发生于20~50岁女性。,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常见的病因有: 1.原发性胆囊平滑肌病变; 2.由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改变引起的继发性胆囊平滑肌病变; 3.神经或激素调节异常。 此外,基础代谢低、胃液酸度低或缺乏、肌肉无力或不习惯于运动、高胆固醇血症、长期静脉高营养及长期使用生长抑素等,也可能是发生本病的原因。,胆囊,对于有明确病因者,针对病因治疗;无明确病因者,尽量恢复胆囊排空功能。,本病需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结石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相鉴别。,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肝、肾功能,血淀粉酶均正常。 2.腹部超声脂餐法 腹部超声可较准确计算胆囊容积,脂餐后胆囊收缩,观察胆囊容积改变,可间接反应胆囊运动功能。正常情况下,脂餐或静注胆囊收缩素八肽后胆囊排字指数可达70%以上,如小于40%则为异常。 3.逆行胰胆管造影 除外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及胆道或胰腺病变,同时逆行胆管造影术后可引流胆汁观察有无胆汁成分改变,除外胆盐沉积物。 4.核素扫描 检测胆囊运动功能,该法为目前检测胆囊排空最准确方法。不但能显示胆囊的解剖结构还能反映胆囊的功能状态和对进食\消化道激素等的应答能力,这是其他影像诊断方法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