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亦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简称“成办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体检和干部保健为一体的国家公立三级综合医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西藏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特殊区情,从保障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在成都建立的、满足区内各族干部群众高原病、慢性病及各类疑难重症就医康复需求的后方医院,是西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西藏藏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西藏自治区保健基地医院、西藏自治区包虫病医疗救治定点医疗机构、西藏民族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成都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医院和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成都市医保定点医院及全国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院、成都市120急救网络医院。同时,医院是亚太门静脉高压联盟理事单位、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成员单位、中国基层心衰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全国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研究培训中心西藏成办医院分中心、“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筛防中心等基地单位。医院2009年通过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2013年通过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2018年通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医院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一流高原病医院”。医院的主要职责任务是负责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包括过往成都和在内地休养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诊治工作,开展教育、培训讲座等医学交流活动,加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高原病脱习服等相关研究,培养西藏医技人才,做好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沟通协调、确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绿色通道”的畅通以及做好自治区卫健委等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根据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藏政办发〔2010〕103号)精神,成办医院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县建制,内设办公室、政工人事科等12个职能科室,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由医院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核定事业编制210名。医院现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501张,实际开放床位553张。现有职工894人(不包含慈济公司),其中临床医师258人、医技人员91人、护理人员413人、行政后勤人员132人。中高级职称人员343人,医学博士(硕士)1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享受西藏自治区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医院开设了30余个高原病、老年病、康复性疾病相关的临床医技科室,配备了3.0T超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64排128层螺旋CT、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等上百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开展了脊柱内镜、关节镜、腹腔镜、宫腔镜、胸腔镜、胃肠镜等一系列腔镜微创诊断及治疗,如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TACE同步微波消融术等优势诊疗技术,形成了与西藏疾病谱相适应的具备医院特色和影响力的精细专科;成立了生物样本库,致力于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微生物学及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工作;与哈佛医学院、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等国际一流医学专家团队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承担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四川省卫健委医学科研课题等各类在研纵向项目,参与著书《呼吸疾病基础及临床诊治措施》《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新编影像学基础及影像诊断学》;接收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民族大学等学校的实习生及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学员。医院始终秉承为西藏服务、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服务的理念,认真做好医教研等各项工作:一是竭力方便各族干部群众看病就医,2022年诊疗患者44万余人次(西藏患者占80%左右);二是努力建设优质重点学科,骨科、内分泌代谢科、消化内科、放射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成功立项为成都市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三是着力推进高原病研究,新建生物样本库,可储存15万份标本,目前在库高原人群遗传资源生物样本源6094(人)份,样本复份共计67498份,并申报西藏科技厅和四川省卫健委等高原性疾病相关科研项目,基本满足临床科研研究需要,2022年牵头多家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申报的《人口健康-高原疾病防治》重大专项,获批项目经费1950万元;四是为西藏培养输送卫生专业人才,作为西藏大学医学院实习基地、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每年为西藏培养了大量实习学生。同时,自2020年起医院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投入50-120万为西藏卫生事业共计培养100-250名专业技术人才;五是强力推进医联体建设。目前已与林芝市人民医院、山南市人民医院等25家区内外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在西藏区内的医联体建设格局初步形成。医院在做好医教研等工作的同时,也认真完成各类公益性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派出9批次228名医务人员赴西藏拉萨、日喀则、林芝、那曲等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累计采集核酸近10万管,检测核酸10万余管,管理方舱医院床位2400余张;作为成都市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全力以赴承担对外支援和医疗保障任务,2022年发热门诊接诊1442人次,接收并监测境外返蓉人员30人,开展免费核酸检测21.1万余人次,先后选派370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广安市疫情防控以及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成华区等核酸采集任务。二是扎实开展精准医疗帮扶工作,严格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做好“强基惠民”驻村和选派医务人员前往那曲市安多县人民医院及尼玛县人民医院、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巡诊、健康宣教、送医送药等一系列对口帮扶工作。目前已共计选派了200余人次参加精准医疗帮扶工作。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若为肢体则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手术,全身淋巴,淋巴水肿根据病程早晚,治疗原则不同。早期以排除郁积滞留淋巴液,防止淋巴积液再生为宗旨,晚期则以手术切除不能复原的病变组织或以分流术治疗局限性淋巴管阻塞为目的。 1.急性期淋巴水肿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体位引流肢下下垂状态使组织间隙中淋巴液滞留加重,抬高患肢30~40cm利用重力作用可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 (2)加压包扎在体位引流基础上,在患肢抬高时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挤压组织间隙,协助淋巴回流。也可用间隙加压器多次和长时间使用,对改善水肿有一定疗效。 (3)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利尿剂急性期适当限制氯化钠摄入,一般1~2克/天,以减少组织钠、水潴留。同时使用适量利尿剂、加快水钠排出。可用双氢克尿噻,每日3次,并适当补钾。 (4)预防感染选用抗真菌的油膏、扑粉,保持足趾干燥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最为有效的方法;足趾甲床下细菌感染也较为多见,应勤剪指趾甲,清除污垢,减少细菌入侵途径。当链球菌感染全身性症状时,应选用青霉素等药物。晚期淋巴水肿并发皮肤皲裂可采用油膏外敷保护并润滑皮肤。 国外学者证明在注射伤寒三联疫苗时,输出淋巴管中的淋巴球增多,血液中的丙种球蛋白也有所提高,有防止发生永久性淋巴阻塞的作用。 2.慢性淋巴水肿 包括非手术治疗的烘绷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 (1)烘绷疗法烘绷疗法是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是利用持续辐射热,使患肢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局部组织间隙内的液体回入血液,改善淋巴循环。 (2)手术治疗约15%的原发性淋巴水肿最终需行下肢整形手术。现有手术方法均不能治愈淋巴水肿,但可明显改善症状。,无,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食海鲜,忌酒。,1.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 皮下水肿组织液的分析,有助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检查通常用于慢性粗大的肿胀肢体,只需注射器和细针即可操作,方法简单、方便。 2.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剂,摄片显示淋巴系统形态学的一种检查方法。 3.同位素淋巴管造影 由于淋巴管X线造影不能提供淋巴系统功能的定量动力学资料,也不能提供来自不同肢体部位淋巴引流的简单情况,因此目前开展一种有价值的静态淋巴系统内烁造影(核素显象),将99m锝鍊硫化物胶物0.25ml(75MBq)注射到双足第二趾蹼皮下组织。用r照相机正对患者下腹部和腹股沟区,分别在1/2、1、2和3小时作静态图像扫描,再分别计算髂腹股沟淋巴结摄取的同位素量。用同位素显象研究慢性淋巴水肿的淋巴功能,提示患肢淋巴回流的减少程度与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严重淋巴水肿,同位素摄取率几乎为0,而在静脉静脉性水肿淋巴回流的吸收百分比显著增加。 4.其他检查 此外,超声血管无损伤检测技术也有助于静脉性水肿和淋巴性水肿的鉴别,作为门诊筛选检查方法,既简单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