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山东省儿童医院,山东省立第一医院自伤自杀行为专家

简介: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坐落在山东济南,历经百年风雨,发展成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指导基层为一体的省内功能最齐全、医疗服务能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内外知名、山东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医院。现有中心院区和东院两个院区,职工6955人,编制床位3889张。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排名居全国第20位,考核等级为A+;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第32位,所有医疗专业进入科技量值学科排行榜前100强。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依托我院的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双双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在省内尚属首例。“内分泌糖脂代谢与脑老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获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第一批建设单位、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疾病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单位、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山东),是罕见病诊疗山东牵头医院。先后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改革创新医院”、“智慧健康医疗创新驱动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人文品牌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医院历史悠久,砥砺曲折,从建院伊始便始终与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经历沦陷和战争,屈辱与光荣,从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走到了伟大复兴的新时代。1897年,德国天主教会创办“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这是医院的雏形。随后,数次迁址,先后更名“青岛守备军民政治部铁道部济南医院”、“同仁会济南医院”。1945年日本投降,山东省政府医务所改称山东省立医院,并接管“日本同仁会济南医院”。1948年,济南解放,医院被我党领导的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接管,挂山东省立医院、华东国际和平医院两块牌子。至此,省立医院走进了党和人民的怀抱,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山东省立医院改名为“山东省立第一医院”。1959年,经山东省委批准,医院又改名为“山东省立医院”。1967年被改为“山东省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直到1978年,启用“山东省人民医院”圆形印章。198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医院为山东省红十字会医院。1984年,根据山东省卫生厅通知,正式启用“山东省立医院”。2007年,建院110周年之际,“山东省立医院集团”挂牌,医院在国内率先探索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2019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揭牌,医院迈出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一代代省医人继承红色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荣使命,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推动卫生事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智慧和奉献铸就了“精诚仁和”的省医精神,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大医精诚的春秋华章。2021年,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省立医院院史馆被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遴选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是国内综合性医院首家。坚持医疗服务是立院之本。多年来,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勇攀技术高峰,不断优化服务,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2022年全院总诊疗383万人次,年出院19.96万人次,手术16万台次,平均住院日6.09天。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服务绩效评价中,病例组合指数(CMI)、疑难病例占比(RW≥2)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医院辅助生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活体肝移植技术、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耳神经与鼻颅底外科手术等国内领先,磨痂术在烧伤深Ⅱ度的应用被国内医院广泛推广。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开展预约诊疗、日间手术、多学科门诊、特色专病门诊、罕见病门诊、高端国际医疗门诊,以互联网医院为基础打造智慧医院,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诊疗服务。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护理亚专科建设,发展专科护理与特色护理服务,探索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深化内涵、拓展外延、改善服务,连续五年获评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医院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进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培养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落实职称“双自主”评价,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推动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质增效。医院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2240人,占在职职工的34.45%,高级职称1520人,占在职职工的23.38%;拥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院士工作站3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人,千人计划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5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4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16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7人。坚持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医院以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实际,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按照“错层布局、分层建设、抓优扶强、突出特色”的思路,逐步构建结构合理、优势显著、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现有46个学科学术体系,妇科、产科、内分泌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烧伤科、疼痛科、中医肾病科、临床护理、消化内科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1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2个(居全省第一)。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跻身复旦大学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耳鼻喉科、烧伤科、整形外科获提名;心外科、妇产科跻身北京大学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总目标,医院打造系统完善的医学科研创新体系,制定科研创新发展规划,理顺科研创新工作机制,在完善科创政策机制、科创平台提升、科研立项突破、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屡创佳绩。2020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名中,我院所有医疗专业进入科技量值学科排行榜前100强,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均位列全国第9;妇产科位列全国第16,骨外科位列全国第19。科创平台支撑坚强有力,现有省部级科创平台30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8个以及其他各类省级研究中心12个。已建成6个专病数据库,拟建专病数据库不少于10个。科研立项和论文发表连续突破。近3年来,国家自然基金连续年立项超过40项,三年总立项128项,优青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重大、重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不断立项,科研经费连续破亿元大关。三年SCI(E)收录论文近2000篇,其中2019年,SCI第一作者第一单位论文收录数量638篇,居全国医疗机构第23位,全省第1位。2020年省自然基金立项128项,居省内医疗机构第一位;2021年省自然基金立项167项,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快速起步,三年实现成果转化29项300余万元,授权专利123项。坚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工作,理顺教学管理机制,强化师资队伍,改善硬件设施,为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了一批批创新能力优秀、临床技能突出、社会认可度高的医学人才。医院教学渊源始于1932年成立的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53年承担着山东医学院60%的临床教学任务。目前,承担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培养任务,是国家级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西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基地和住培重点专业基地(儿科、妇产科、外科、口腔全科)。近年来,医院教学管理体制不断理顺。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架构,涵盖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等医学教育全周期。持续加大教学投入,教学环境和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打造了一支教学意识强、教学本领硬的骨干师资队伍。医院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2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08名,住培指导医师840名、责任导师522名,取得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书865人。每年带教本科见习、实习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及专业医师等近3000名。近5年,毕业博、硕士研究生、住培医师2500余人,150余人获评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坚持国际视野,注重加强与国外医疗机构、科研院校的交流,开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医院和大学建立医疗、教学、科研密切联系,开展人员互访与学术交流。鼓励专家学者外出考察进修学习,提高前沿思维、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此外,医院还通过选派技术骨干、远程医学服务等方式,向坦桑尼亚、塞舌尔、汤加、布基纳法索、乌克兰等多个国家提供医学国际援助,提升了医院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公益导向,切实发挥龙头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担支援欠发达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重要活动医疗保障等的任务,开展志愿服务和惠民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大爱的责任担当。目前,已与省内77家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牵头成立了疼痛、产科等55个专科(病)联盟,入盟的专业科室4090个。挂靠在我院的山东省远程医学中心,实现联网2604家医疗机构,其中省内2626家,省外85家,远程医疗服务省内覆盖率达100%,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援重庆14区县、青海省海北州、新疆喀什地区、西藏日喀则等中西部地区医疗机构,提升当地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面筑牢院内防控体系的同时,圆满完成了驰援湖北、院内防控、省内指导、国际援助等应急救援任务。拼搏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将按照上级要求,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充分发挥龙头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推动医院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奋力走在前,开创新局面,为健康山东、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省医智慧和力量。。

李强 主任医师

面颈部除皱,年轻化,重睑,隆鼻,隆下巴,隆胸,缩胸,瘦脸,瘦小腿,肉毒素注射,玻尿酸注射,自体脂肪注射,抽脂手术,体形雕塑,腋臭微创手术及黄金微针治疗等;光子嫩肤,各种激光治疗,祛各种色斑,祛痣,祛疣,血管瘤,痤疮,脱毛治疗,各种瘢痕、疤痕疙瘩治疗等;各种难愈性创面,美容创伤,烧烫伤等。 衰老,皱纹,体型塑形,各种色斑,各种瘢痕

好评 99%
接诊量 1207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面颈部除皱,年轻化,重睑,隆鼻,隆下巴,隆胸,缩胸,瘦脸,瘦小腿,肉毒素注射,玻尿酸注射,自体脂肪注射,抽脂手术,体形雕塑,腋臭微创手术及黄金微针治疗等;光子嫩肤,各种激光治疗,祛各种色斑,祛痣,祛疣,血管瘤,痤疮,脱毛治疗,各种瘢痕、疤痕疙瘩治疗等;各种难愈性创面,美容创伤,烧烫伤等。 衰老,皱纹,体型塑形,各种色斑,各种瘢痕
更多服务
高昆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咽喉及头颈部肿瘤(喉癌、下咽癌、甲状腺肿瘤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声带息肉、咽喉部血管瘤、早期喉癌、早期下咽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161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耳鼻咽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咽喉及头颈部肿瘤(喉癌、下咽癌、甲状腺肿瘤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声带息肉、咽喉部血管瘤、早期喉癌、早期下咽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更多服务
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临床工作十余年,主要从事于皮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其他损容性皮肤病诊疗与皮肤美容咨询。

好评 100%
接诊量 239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临床工作十余年,主要从事于皮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其他损容性皮肤病诊疗与皮肤美容咨询。
更多服务
陈黎明 副主任医师

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神经症,血脂异常,先天性心脏病

好评 99%
接诊量 1668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神经症,血脂异常,先天性心脏病
更多服务
陈修德 主任医师

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和预防,如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亦有独到的研究。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和预防,如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亦有独到的研究。
更多服务
李晓明 主治医师

肺部感染 肺结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炎的诊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1196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肺部感染 肺结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炎的诊疗
更多服务
孔磊 主任医师

1.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指导,糖尿病口服药用药指导,胰岛素用药指导,儿童糖尿病,妊娠糖尿病)2.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3.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急性甲状腺炎)4.高血压 5.血脂异常 6.高尿酸血症、痛风 7.内分泌疑难杂症(脑垂体瘤,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疾病)8.肥胖症 9.消瘦待查 10.骨质疏松症

好评 100%
接诊量 726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1.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指导,糖尿病口服药用药指导,胰岛素用药指导,儿童糖尿病,妊娠糖尿病)2.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3.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急性甲状腺炎)4.高血压 5.血脂异常 6.高尿酸血症、痛风 7.内分泌疑难杂症(脑垂体瘤,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疾病)8.肥胖症 9.消瘦待查 10.骨质疏松症
更多服务
王珺楠 副主任医师

各种慢性疼痛和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包括颈、肩、腰、腿疼痛,骨关节炎和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会阴痛,癌痛,面肌痉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性疼痛等各种慢性疼痛,尤其擅长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带状疱疹神经痛,癌痛的微创治疗,如脊髓电刺激,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射频,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椎间盘微创消融术,椎间孔镜,超声引导穿刺技术,银质针,PRP等技术。

好评 100%
接诊量 26
平均等待 11小时
擅长:各种慢性疼痛和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包括颈、肩、腰、腿疼痛,骨关节炎和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会阴痛,癌痛,面肌痉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性疼痛等各种慢性疼痛,尤其擅长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带状疱疹神经痛,癌痛的微创治疗,如脊髓电刺激,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射频,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椎间盘微创消融术,椎间孔镜,超声引导穿刺技术,银质针,PRP等技术。
更多服务
王晖 副主任医师

对胸外科各种疾病,包括肺结节在内的肺部肿瘤、食管肿瘤、纵隔肿瘤、肺大疱以及胸外伤等胸部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不同患者设计最佳治疗方案,专注患者的术后全程管理,尤其擅长肺小结节的诊断和精准肺段切除手术。

好评 100%
接诊量 1429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对胸外科各种疾病,包括肺结节在内的肺部肿瘤、食管肿瘤、纵隔肿瘤、肺大疱以及胸外伤等胸部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不同患者设计最佳治疗方案,专注患者的术后全程管理,尤其擅长肺小结节的诊断和精准肺段切除手术。
更多服务
张露 副主任医师

擅长妇科常见良恶性疾病的诊治,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病变和子宫颈癌、卵巢囊肿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尤其擅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规范化治疗及长期管理,擅长妇科微创手术如腹腔镜、宫腔镜和经阴道的手术操作。

好评 99%
接诊量 841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擅长妇科常见良恶性疾病的诊治,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病变和子宫颈癌、卵巢囊肿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尤其擅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规范化治疗及长期管理,擅长妇科微创手术如腹腔镜、宫腔镜和经阴道的手术操作。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他们看不起我,经常变着法欺负我,捉弄我,编造谎言诬蔑我,孤立我,没有人真正理解我的感受,能够替我做主,没有人可以真正帮助到我.....

 “我感觉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一切都毫无意义,然后我这样做了,当看到血流下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是活着的......”    

这些,都是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内心的声音。

有研究资料显示,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占社区人群的比例为1 5 % 〜32.7%。非自杀性自伤在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群体中都具有很高的发生率,日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心理发展对于整个人生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此期孩子的内心冲突非常激烈。因此,部分青少年采取非自杀性自伤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负性情绪。 

那么,什么是非自杀性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个体出现蓄意直接并且没有自杀意图的伤害自己的身体的行为。表现形式有切割/割伤、烧伤、抓伤、拔头发、殴打自己、撞击伤等。

非自杀性自伤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个人因素

1.人格特征

人格是个体精神活动较为稳定、持久的特征。在预防自我伤害的同时,要关注个体人格差异。

2.性格特征

性格通常影响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方式。研究表明,具有以下性格特征,如 :情绪不稳定、内向、自卑、攻击性强、冲动的青少年更易发生NSSI。另有研究表明,“书呆子”不会增加NSSI的风险,爱运动的青少年可减少NSSI的发生。

3. 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又称“情感难言症”,指个体在识别情感,使用语言描述或表达情感方面存在缺陷,并且难以将身体感觉与情绪情感区分开来,缺乏幻想,思维方式较为现实刻板。研究表明述情障碍和自我伤害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都存在较高的情绪管理的缺陷。

4. 性取向、性行为、跨性别因素 。

研究表明,15岁前发生性行为、同性恋、双性恋、同性性行为会增加NSSI的风险。另外,跨性别人群更容易受到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得到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更少,因而也更容易发生NSSI。

5.负性生活经历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日趋成熟,情感逐渐稳定,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膨胀。在与外界接触过程中,若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欠佳,当遇到伙伴关系不良、自然灾害、性虐待等负性生活事件时,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部分青少年倾向于采取过激的行为和消极的应对方式来惩罚自己或缓解不良心境,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大大增加NSSI的发生率。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养方

父母的管教方式过于严厉,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抑郁情绪和攻击行为,易增 加NSSI的发生。而过度溺爱和保护孩子、家庭暴力、对孩子关注太少,易使他们适应不良、不自信,部分青少年为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或得到更多的关注而采取此行为。

2.家庭成员结构 

完整的家庭结构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使青少年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从而使其人格发育更健全。相反,单亲家庭的子女更容易出现自卑、自责、焦虑、抑郁、逆反等心理问题,从而增加青少年NSSI的发生。

3.文化程度、经济状况

研究表明父母较低的文化程度、家庭较差的经济状况均导致其子女更容易发生NSSI 。究其原因,当青少年遇遭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且不能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4.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父母患有抑郁症其子女容易发生NSSI。父母、亲属等长辈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如家庭成员有 NSSI史,则青少年为改善负性情绪或逃避责任,很可能效仿此行为。

三、社会因素

1.学校环境 

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都可成为NSSI的促发因素。青少年易受同伴的影响,如果其同伴中有NSSI行为者,则很可能从同伴处习得,或为了使同伴认同自己而采取该行为。

2.书籍、媒 体、网 络影响 

目前大量文字描述NSSI情节的书籍充斥市场,而媒体、网络上的过度渲染,使得部分青少年受其暗示,效仿或加重NSSI。同时,由于青少年认知水平低、识别能力差,若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

四、生物学因素

大脑皮层的5-羟色胺水平降低,功能失调就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和认知的改变,从而导致危害性行为的发生。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可以缓解自伤行为给个体带来的疼痛,增加愉悦及欣快感,但可能导致自伤行为的重复出现。有研究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临床因素

研究表明在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中,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NSSI的发生率比较髙。抑郁情绪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是危险因素。

六、其他

应激事件是指由危险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青少年由于处在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应对应激等事件时策略较少,方法单一,不能很好解决问题,不善于求助而选择负性应对方式。 

非自杀性自伤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背后原因较多且比较复杂,多维度去了解青少年非自杀性自行为,才能为其提供更好更全面的预防,治疗和干预,以减少NSSI带来的危害。我们呼吁全社会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建立有效的家校社医四方联动机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净化书籍、网络环境,共同为青少年心身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愿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再有伤害! 

       

#自伤自杀行为#烧伤
18

 

摆脱自伤行为

 

在你有自伤行为时,没人否认你的痛苦很深。一些有压迫性情绪的人说,自伤行为能暂时地缓释他们的痛苦感受。这或许是真的,但这些行为一旦走向极端,可能造成严重的永久伤害甚至死亡,这也是事实。

 

 

想想你生命中经历的所有烦恼,想想所有在身体上、性行为上、精神上和语言上伤害过你的人,你继续更深地伤害自己,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吗?开始自我疗伤,拯救自己不是更有意义吗?如果你真的想从经历的伤痛中恢复过来,你的第一步就该是停止自伤,这个做起来可能有点难,在你自伤时,自然分泌的止痛内啡肽在你体内奔腾的感觉或许让你沉醉。然而,这类行为是极度危险的,当然值得你尽全力去控制。

 

 

练习:摆脱自伤的行为

 

下面是一些你可以用来摆脱自伤情绪和思想的更安全的行为。在你愿意尝试的内容前打钩,然后加上你能想到的任何健康、无害的行为:

 

 

——用手握住一块冰然后挤压它来代替你的自伤行为,彻骨的寒意能麻痹你并分散你的注意力。

 

——用红色粗头记号笔在你身上具体标出你想切割的部位来代替刀割,用红油漆或指甲油营造出流血的感觉。然后用黑笔画上伤口缝线。如果你需要更多地分散注意力,就同时用另一只手挤压冰块。

 

——你每次想自伤的时候就弹你手腕上的橡胶带,这或许痛苦,但它比刀割、火烧或残损自己的伤害小得多。

 

——用指甲掐你的手臂,但不要弄破皮。

 

——把你恨的人画在气球上,然后拍打。

 

——给你恨的人或伤害过你的人写封信,说说他们对你做过的事和你

 

——恨他们的原因,然后把信扔掉或保存下来以后再看。

 

——拼命地把泡沫球、袜子卷或枕头扔到墙上。

 

——对着枕头,或在一个不会引人注意的地方尽力尖叫,比如声音很大的音乐会或你的车里。

 

——用别针扎巫术玩偶代替自伤,你可用卷起的袜子、泡沫球和记号笔来制作巫术娃娃。或者你也可从商店买一个玩偶来扎,要那种软的易扎的。

 

——哭泣。有时人们用做其他事来代替哭泣,他们害怕一旦哭出来就停不下来,不会这样的。事实上,哭泣能让你感觉好些,因为体内会分泌缓压荷尔蒙。

 

——其他健康而无害的点子:

 

上面都是让你摆脱自伤情绪的替代行为。

 

 

“当刀片划向我胳膊的那一刻,心里的痛苦才能得到一些释放,我才能坚持活下去”。16岁的小涵低着头跟我说到,声音很小,但每一字一语都敲打着我的心,她心里得有多痛苦,才会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


她的父母听到后,诧异于原来孩子这么做不是想“自杀”,反而是为了“求生”,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转念又十分不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母亲边说边抹泪,从小她就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怕她磕着碰着,可她怎么能这样去残害自己的身体?她的父亲更加想不通,我们家的教育从来都是以理服人,是不是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太幼稚了?是不是只有我们家的孩子这样?


青少年自伤行为并不少见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诊室里,跟小涵类似的情景很常见。这种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反复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称之为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简称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中国初、高中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27%,成年后发生率逐渐下降。自伤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切割、烧灼、撞头、掐或抓自己、吞咽危险物品、用尖锐的东西戳身体等。


虽然自伤行为不是以结束生命为目的,但频繁、极端的自伤行为会导致身体残障、甚至死亡,极大地增加了自杀风险。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它,足够重视它,正确面对它,避免悲剧的发生。

 

 

 

青少年为什么会发生自伤行为?


正如小涵父母所困惑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自伤行为,到底是什么驱使他们这么做呢?

 


首先,青少年自伤行为最常见的动机是调节痛苦情绪,为了缓解和摆脱不良的情绪,比如抑郁、焦虑、愤怒、内疚、自卑、无助、绝望等。


小涵依旧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出现自伤行为是在初二的一次期末考试后,全校排名与她期待的名次相差一百多名。这种落差让她感觉非常失落、自卑,在同学中抬不起头。班主任找她谈了话;回到家后,父亲跟她说,“不要让我失望,也不要让你自己失望”;母亲跟她说,“是不是最近不够努力?以后周末不要玩手机了”。


她感到自己和考卷上的错题一样,根本就不应该存在。认为所有的错都是自己一个人导致的,这种无法诉说、难以承受的痛苦让她彻底崩溃,有了伤害自己的冲动。仿佛自伤是一个桥梁,能将困在心里的痛苦通过身体传递并释放出来。那一刻,划自己的手臂是她唯一想到的快速缓解痛苦的办法,只有这样,获得平静之后她才能继续学习。


其次,青少年也会通过自伤行为去影响人际关系,试图让自己被看到,引起关注和重视。青少年比较弱小,有时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容易被忽略、被批评。比如,孩子心情不好,想休息或者去看心理医生,父母常常会觉得孩子是“小题大做”、“青春期叛逆”、“逃避学习”。只有孩子

 

把问题严重程度升级到伤害自己身体,父母才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足够的重视,他们才有可能不去上学、并得到想要的帮助。
此外,自伤行为也能使部分青少年获得一些相对好的感受,比如获得控制感。在他们对一切都感到不如意的时候,发现身体还是他们自己的,是唯一可以自由地、完全地由自己把控的。有些青少年常常会感到麻木、空虚,无法体会到自己的感受,自伤行为给他们带来疼痛感,这种疼痛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自己还活着。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自伤?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高,主要是由生物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有些青少年存在生物学的易感性,这些孩子先天对情绪有高度敏感性。看似平常的生活琐事,就容易引发情绪波动,情绪反应剧烈,并且持久,有时无法在下一个情绪反应之前恢复,好比烧伤的患者稍有风吹即感到切肤之痛一般。


情绪高敏感性,如同青少年的肤色、身高、容貌一样,是由身体决定的,他们自己无法选择,也不是他们的错,并不是大家口中的 “心眼小”、 “矫情”、“玻璃心”。小涵曾跟我说过,“我宁愿没心没肺,也不想这么脆弱”。不过,虽然是个体特征,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降低情绪敏感性。


环境的易感性主要指不被认可的环境,包括青少年生活的家庭、学校、同辈、网络等。比如,青少年正常的情绪表达,长期被忽视、否定或者惩罚。比如,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而哭泣,家长可能会说,“你反应过度了,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家长这样的反馈会让他们陷入自我否定中,逐渐不会准确的表达情绪,促使他们情绪表达方式不断强化升级,最终以极端方式来获得父母的重视。


不被认可的环境还包括过度简单化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去了解青少年实际遇到的困难。比如,青少年考试考砸了而心烦意乱,老师有时会说,“下次多学习就好了,你会做得很好的”;家长会说,“少看点手机,成绩就上来了”。这样过度简单化的指导,并没有教会青少年学习忍受痛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有效地调节目标和行为。


当具有情绪高敏感性的孩子生活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时,他们会出现情绪失调,情绪失调后又会遭受环境的不认可,加剧情绪失调。如此相互作用,最终出现广泛、持久的情绪失调,导致自伤行为的发生。

 

 

 

我们该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行为?


青少年自伤,是成长过程中被忽视、孤独、无助、失落、失控、绝望等各种负面感受和“要活下去”的念头的无声对抗,这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这种痛不被看到、不被接纳、不被认可,是最痛的。我们如何应对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呢?


首先,要充分的认可。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接纳包容、积极关注的环境。停下来、慢下来、放下评价,试着去看到发生自伤行为时,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情绪如何、身体是怎样难受;看到他们在自伤行为之前已经做出的努力,看到自伤行为在那一刻对他们的意义;试着去理解他们,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他们。


青少年缓解痛苦的心理需求没有错,只是通过自伤行为的方式需要调整,需要改变。所以,记住,认可自伤行为发生时他们的感受和自伤行为的功能,而不认可自伤行为本身。这种认可要充分、有耐心、坚持下去,青少年才有改变的机会。


当发现青少年自伤时:


家长不要说教、批判、训斥,这只会把他们推向更痛苦的漩涡。试着陪伴他们,给他们安慰和拥抱,帮他们处理伤口,给他们找创口贴、碘伏消毒液。这并不是鼓励他们这么做,而是表达你的关心。


老师们不要惊慌,可以试着去理解他们,告诉他们,“你这么做的时候,心里肯定非常难受,你愿意跟我说一说吗?”学校也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同学们不要害怕,也不要嘲笑和疏远他们,他们也是你们中的一员,他们也一直在竭尽全力的生活。只是他们目前遇到了困难,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试着去保持同伴间一如既往的关心、问候、陪伴。


青少年发生自伤行为后,不要过度责备自己,试着停止自伤行为,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试着对此保持开放态度。看到自己一直承受的痛苦,试着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能做些什么?如果我继续选择自伤,将给我带来什么?这是否与我想过的生活是一致的。

 

 

如果不自伤,我还能做些什么让自己挺过去?


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青少年自伤行为可以单独存在,也有40-60%与青少年精神障碍伴发,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分离转换障碍、进食障碍、强迫症等。无论哪种情况,均需要专业人员的系统干预。在改善青少年自伤行为方面,优先推荐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是在传统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以辩证法、正念和行为科学为基础,注重认可和改变之间、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可以减少情绪失调和行为异常的发生。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先理解自伤行为为何发生,看到自伤行为背后的情绪、冲突与动机,家长、老师、同学、青少年自己一起努力,给予接纳、包容、理解与认可,才能促使改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阿珠, 徐耿, 苏普玉. 中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流行特征的Meta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11): 1665-70.


2、Alec L. Miller, Jill H. Rathus, Marsha M. Linehan,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with Suicidal Adolescents [M], The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 London, 2007.


3、Jill H. Rathus, Alec L. Miller, Marsha M. Linehan. DBT skills manual for adolescents [M], The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 London, 2015.


 
 内容来源

 

以上内容来源于 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

 

特别说明


以上科普知识为赠送内容

#心功能不全#自伤自杀行为
9

HN27

#自伤自杀行为
6

HN36

#自杀倾向#自伤自杀行为
8

儿童青少年自杀自残行为现状分析

#自杀倾向#自伤自杀行为
12

HZ46

刘敏(化名)现在是一名初二学生。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每次生气后,她多次用小刀划她自己的左前臂,看着自己的手臂流血,她不感觉到疼痛,可是她周围的一些人则被她的举动吓到了,无法接受,特别是她的父母亲知道以后,则担心不已,认为她患上心理精神问题,要带她去看病。
刘敏怎么啦?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帮助?
显然,刘敏心理出现障碍,她患上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这种心理障碍在青少年尤其多见,国外早已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近些年也逐渐关注这个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并且也进入了深入研究。
非自杀性自伤指主观上故意的对自己身体和组织直接的伤害,且不以自杀为目的行为。不包括以身体装饰为目的穿耳洞、纹身等行为,排除对已有的伤口因为伤口愈合不自觉的挠抓行为,儿童期对自己指甲的啃咬行为等。自伤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用利器切割身体皮肤、组织;用针刺;用火烧;撞击自己的头部;吞下有害的物质等。实施自伤行为的目的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出于对自己情感的管理;有的是自我惩罚;有的是出于对感官受损的满足感,对人际关系不满的宣泄;有的是对自我行为的自律失控等。这些自我伤害行为明显导致了多种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损害,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以及治疗。
针对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情感稳定剂以及部分抗抑郁药物。物理治疗方法有重复经颅磁刺激、迷走神经刺激、深部刺激、磁痉挛治疗、电痉挛治疗等。手术治疗目前不提倡。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手册辅助的认知治疗、针对情绪调节的团体治疗和动力结构的心理治疗等。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的管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关注焦点,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增加可促进 DSM-5 研究标准的提出,并有益于整个领域的发展;对这种行为的神经发育基础的理解或对临床护理产生极大的启示。

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心理系的 Bonnie Klimes-Dougan 博士及其同事通过一个病例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键点进行了阐述。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生物系统的紊乱与情感调节有关,涉及边缘脑区及额叶调节脑区的紊乱或许会随时间变化。此外,涉及情绪调节的羟色胺及生理应答系统中也发现了紊乱现象。

在强调安全性、建立自我安慰策略、加强情绪调节及降低人际敏感方面,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法与辨证行为疗法(DBT)联用时效果最好。神经生物标记可反映治疗应答情况,对其进行划分有助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治疗途径的确定及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背景介绍:辩证行为疗法(DBT)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极其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对目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严重情绪调节缺陷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化认同是辨证行为疗法区别与其他疗法的“试金石”。DBT 的原理是“接受”和“改变”的平衡,而“接受”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合理化认同。

合理化认同的基本要素是治疗师与病患交谈时,治疗师能懂得病患的任何反应,并能理解病患在生活中的任何情况。实际上,治疗师要接受病患,与病患产生共鸣、同理心,合理化认同要求治疗师去寻找、确认和准确反应病患对事物的反应时所能表现出的本能的妥当性或正确性。治疗师不应当掩盖或打压病患在交谈过程中反映出的任何合理情感、思想、行为,应当适时扩大病患的这些合理性,然后加以强化。如同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应当尽力了解他们,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要强化他们好的行为。

#意识错乱#症状性精神病#自伤自杀行为
18

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我们时常会接诊这样一些高风险、反复自伤自杀的患者,她们有些自幼缺乏亲密关系的陪伴,不在父母身边成长,有些遭遇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创伤性事件,有些在充满矛盾、暴力的家庭中成长,有些在过于放纵、缺乏规则的环境中长大,她们往往在青春期开始出现问题,面对自己,她们缺乏积极的自我意向,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时,她们无法有效的管理情绪,自伤自杀往往成为她们缓解内心焦虑的方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往往发展为反复多次的自伤行为。

案例一:

一个随访 4 年的患者,今复诊,4 年前因反复多次自杀予我处就诊,经过这几年治疗,情绪稳定,然后开始开挂的人生,尽管我知道患者疗效好,用药也单一,但因患者外地工作,近 2 年一直是患者妈妈代为取药维持治疗,今日是近 2 年第一次再次看到患者,精神状态之好令我动容,患者的成长最应感谢的是自己及家属的付出、陪伴、耐心与坚持,作为医疗工作者参与到其中,经历了其中的风险、无助,波折,同时也深刻感悟到生命之花绚烂而美丽。

案例二:

本周我所管理的病区收治的另一位患者,一周内多次自杀行为住院,医生有些无可奈何,家属更是愁容满面。这场景颇有些像 4 年前当时接诊案例一的场景。

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些治疗极少数失败的案例,总体来说,专业的陪伴与治疗,医患双方有效的坚持、度过那些特别困难的时点,给专业予时间,我们看到的是多数患者都在康复的路上。

以下视频连接我相信会给各位患友及家属带来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