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上海六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低血糖所致精神障碍专家

简介:

百年潮起,医道煌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创于1904年,其前身为上海西人隔离医院,是一家历经百余年积淀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2月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正式并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启了两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目前,医院设有徐汇、临港两个院区;核定床位2366张(批复床位3226张),其中徐汇院区1766(批复床位2026张)张、临港院区600(批复床位1200张)张;临床医技科室52个。近五年来,医院年门急诊量最高突破50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最高达到近15万人次,年住院手术最高超过11万人次。医院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连续六届17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15年上海市级医院绩效考核全A。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最高25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最高26名。在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排名37名。在2021年自然指数年度学术机构榜单中,医院首次进入医疗机构NATURE指数全球前100名,排名第90名。医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践行医疗联合体探索与实践,2000年开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宏伟征程,实现了集团医院机构能级、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社会认可“四提升”。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号召,旨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疗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分别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大专科、小综合”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安徽医院,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这里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完成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研究并成功实施“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被世界誉为“中国手”的诞生地,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近年来医院又涌现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技术创新:骨科先后首创以桥式交叉吻合血管及穿支皮瓣游离组织移植术为代表的系列显微重建技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及肋软骨移植修复骨坏死系列技术、胫骨平台骨折三柱理论及内固定系列技术、复杂肩膝关节韧带损伤重建与微创松解系列技术、肘关节僵硬功能重建系列技术等系列技术创新;内分泌代谢科创新发展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体系、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新技术,创建了国际上首个CGM正常标准并首次提出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成为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新指标,创新了代谢手术治疗肥胖症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完整的标本库及随访队列,首次构建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预警及降糖药物疗效预测模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国际上首次运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难治性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迷路瘘管,首次开展儿童耳道上径路耳蜗植入技术,建立并日常运用双颌前移、ZPPP及ZPPP联合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鼾症系列前沿外科技术,收集OSA生物样本22000余例,完成OSA全基因组检测6400余例,发现17个OSA相关基因位点;超声医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多种泌尿、盆底及介入超声新技术,肌骨超声检查量上海第一,并改变了部份疾病的临床诊治路径,起草上海市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管理及操作规范,建立2项国家相关检测标准,创制了系列超声相关仪器设备,部分实现成果转化。医院设有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骨科新材料与修复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国上海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上海市医学超声培训中心、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东方泌尿修复重建研究所、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历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成果奖291项,其中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2020年以第一承担单位获院外纵向课题26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3项。2020年中信所发布的2019年我院SCI数据库收录论文456篇,其中,Article&Review405篇。近五年,我院发表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最高排名第16、上海排名第2、交大医学院排名第2。1980年,陈中伟教授因在骨科断肢再植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遗传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贾伟平教授因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杰出成就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医院还拥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4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骨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针推伤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1个(妇产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个(耳鼻咽喉科学、医学影像学),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个(四肢显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影像学),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振龙头”系列2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展两翼”系列1个(医学影像科),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1个(药剂科),上海市卫计委中医临床优势专科1个(中医学),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5个(麻醉学、康复医学、儿科学、临床药理学、营养学)。医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上海市传染病专科诊治中心挂牌单位,是上海市病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中,骨科位列第2名,内分泌代谢科第6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7名,超声医学科第8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我院共有25个学科上榜,其中,骨外科学第2名,内分泌及代谢病学第3名,耳鼻咽喉科学第8名,5个学科入榜11-20名,1个学科入榜31-40名,5个学科入榜41-50名,3个学科入榜51-60名,6个学科入榜61-70名,2个学科入榜71-80名。“十四五”及2035期间医院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准对标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标准和要求,着力打造“金字塔式”学科体系:高树骨科、内分泌代谢科两大“塔尖”;全面加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超声医学科、急诊医学科“三大高峰”建设;着力推进普通外科、肾脏内科、药剂科、护理学科“四大高原学科”建设;优化提升区域感染性疾病预防诊疗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中国泌尿修复与重建临床和科研中心、上海市脑卒中及颅脑创伤中心、血液内科MDS诊治中心、人工智能影像中心、胸痛中心、上海市呼吸应急诊疗中心8大诊疗中心能力建设;夯实“大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基地,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58名。医学教育教学成果丰富,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五年来,医院师生荣获国家级、上海市级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与奖项百余人次,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7年医院还通过了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医师学院国际模拟项目认证。百年薪火相传。医院始终坚持“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历年来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百十六院,风华正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向加快建设医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低血糖,脑,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当药物无效或不能使用时,可以选择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忌饮酒,体格检查、眼底检查、精神心理评估量表测定、尿常规、血常规、脑脊液检查、X线片、脑CT、MRI、脑电图,。

秦晖 副主任医师

儿童的创伤,骨病,畸形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各种疑难复杂骨折,肢体和脊柱复杂畸形的手术纠正

好评 -
接诊量 12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儿童的创伤,骨病,畸形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各种疑难复杂骨折,肢体和脊柱复杂畸形的手术纠正
更多服务
李连喜 主任医师

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疑难甲状腺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47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疑难甲状腺疾病。
更多服务
姜晨轶 主治医师

髋膝踝关节损伤疾病 股骨头坏死 创伤骨科 运动损伤

好评 100%
接诊量 68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髋膝踝关节损伤疾病 股骨头坏死 创伤骨科 运动损伤
更多服务
王津 主治医师

骨关节炎,机器人辅助髋膝置换

好评 100%
接诊量 67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骨关节炎,机器人辅助髋膝置换
更多服务
魏小康 主治医师

急诊及慢性运动损伤的诊治,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损伤,骨髓水肿等;四肢骨折及骨不连的诊疗;足踝部慢性部疼痛的治疗;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268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急诊及慢性运动损伤的诊治,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损伤,骨髓水肿等;四肢骨折及骨不连的诊疗;足踝部慢性部疼痛的治疗;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邓宇豪 主治医师

擅长肩膝关节疾病的保守治疗和关节镜微创治疗,包括膝关节痛、半月板损伤、滑膜炎、软骨损伤、骨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肩关节痛、肩峰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冻结肩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21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擅长肩膝关节疾病的保守治疗和关节镜微创治疗,包括膝关节痛、半月板损伤、滑膜炎、软骨损伤、骨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肩关节痛、肩峰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冻结肩等。
更多服务
吴狄 主治医师

擅长肩膝关节运动损伤,脊柱侧弯,腰腿痛,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骨科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33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擅长肩膝关节运动损伤,脊柱侧弯,腰腿痛,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骨科疾病。
更多服务
关俊杰 主治医师

四肢骨折及骨不连,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等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好评 99%
接诊量 1110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四肢骨折及骨不连,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等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更多服务
张弛 副主任医师

复杂四肢骨与关节创伤的治疗,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手术,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畸形愈合的治疗以及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保膝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7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复杂四肢骨与关节创伤的治疗,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手术,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畸形愈合的治疗以及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保膝治疗
更多服务
朱云霞 副主任医师

常见老年病科相关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肌少症、营养不良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979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常见老年病科相关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肌少症、营养不良等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我考试前突然头晕眼花,心悸,出大汗,会不会是低血糖?
16
2024-09-17 11:43:52
我最近心情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甚至无故哭泣,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恐惧和害怕,总是小心翼翼,想知道是抑郁症还是低血糖引起的?患者男性30岁
67
2024-09-17 11:43:52
我今天早晨吃饭时噎住了,突然眼前发黑,晕倒了。起来后感到疲惫乏力,经常熬夜到一两点钟睡觉,做了脑CT、心电图和验血,结果都正常。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患者男性35岁
55
2024-09-17 11:43:52
81岁老人患有精神病和癫痫病,想了解具体原因和治疗方法。
26
2024-09-17 11:43:52
患者需要开具5盒同仁堂的巴戟天寡糖胶囊,之前已在省城医院开过,现因疫情原因无法前往,请求在线精神科医生帮助开具处方并提供购买建议。
58
2024-09-17 11:43:52
患者主诉消瘦,经医生询问后发现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医生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检查,并考虑药物治疗。患者表示血糖未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医生认为焦虑和抑郁可能是导致消瘦的原因之一,建议患者继续观察并考虑心理科就诊。
11
2024-09-17 11:43:52
患者的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已经从其他医生处获得了相应的治疗和用药建议。患者希望从本次咨询中获取更多关于儿童智力糖浆的信息,并询问是否有其他药品推荐。
5
2024-09-17 11:43:52
患者在给儿子缝伤口时突然晕厥,经医生询问,排除了低血压、低血糖等基础疾病的可能性,初步诊断为应激障碍导致的晕厥。
60
2024-09-17 11:43:52
我最近经常头晕、呕吐,甚至有时候会大小便失禁,怀疑是低血糖引起的,想知道具体原因和处理方法。
16
2024-09-17 11:43:52
我是一名学生,近一年来经常出现手抖、胸闷、牙齿紧咬等症状,甚至有时会昏迷,检查结果显示低血糖,但我担心是否是其他疾病所致?
50
2024-09-17 11:43:52

科普文章

#糖尿病性低血糖#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糖尿病
6
真相一:不同人的低血糖诊断标准不同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和没有糖尿病的人比起来,危险更大。
 
所以,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
 
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血糖<2.8 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 就是低血糖。
 
真相二:低血糖常比高血糖更凶险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大家都比较清楚,也非常重视。相比之下,对于低血糖的严重危害却往往不够重视。
 
其实,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轻度低血糖,可能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
 
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老年人低血糖,还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
 
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所以,低血糖更加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真相三:饥饿感 ≠ 低血糖
许多糖尿病人都以为,一旦肚子饿,就是低血糖了。特别是发作过低血糖的朋友,知道低血糖发作的难受,这时候常常忙不迭地开始吃东西。其实,这样的处理是不对的。
 
因为,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身体缺乏胰岛素或者对胰岛素利用不好,葡萄糖被细胞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
 
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应该做的是及时监测血糖,判定血糖高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真相四:低血糖不一定都有症状
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会出现明显症状,有些患者症状轻微,有些患者则完全没有症状。
 
有些糖尿病人,低血糖发作时没有任何先兆,不饥饿难受也不心慌手抖,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昏迷状态,非常危险。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某些脆性糖尿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为了预防「无症状性低血糖」,刚刚提到的这些朋友,一定要记住这 2 点:
 
加强全天候的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不要过严。
 
这也是丁香医生和大家强调,血糖控制需要结合自己的疾病情况,拟定个体化目标的原因之一。
 
真相五:低血糖可能有多种表现
发生低血糖的时候,不仅仅是大家熟悉的饥饿、心慌、手抖等,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不好好喝奶、容易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噩梦易惊、遗尿等,由于症状不典型,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就要多多留心了。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等。
 
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要么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要么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抽搐、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
 
 
真相六: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很多
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很多。
 
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用药后没有及时进餐是常见的原因,过度控制饮食、运动量过大、空腹喝酒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所以,糖尿病治疗讲究饮食、运动、用药的规律和相互配合,这也是常常强调每个人的治疗方案不同,不能随意加药、换药的原因之一。
 
有些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常常出现进餐后期(约餐后 3~5 小时)发生低血糖,原因在于胰岛素分泌水平与餐后血糖变化不同步,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所致。
 
真相七:「中药」治疗也有低血糖风险
在很多患者看来,中药比较安全、没有毒副作用。
 
但实际上,目前药店里销售的中药降糖制剂大都「名不副实」,里面往往掺有降糖西药。
 
如果糖友们对此不了解,随意加大用量,就很容易导致严重低血糖,尤其对于年纪大、消瘦、患病时间长、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是如此。
 
真相八:人对低血糖的感受值可能变化
正常情况下,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一般当空腹血糖高于 3.9 mmol/L 时,可以判断为没有低血糖。
 
但是,长期高血糖会使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升高。长期高血糖患者,在治疗时,如果一味用「猛药」,使血糖下降速度快,常常血糖还没降到平时诊断低血糖的血糖水平,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我们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当然,随着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血糖下限值也会随之下降。
 
 
 
 
真相九:低血糖有很多「兄弟姐妹」
虽然我们常说「低血糖」,其实涵盖了三种不同的情况,即低血糖、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
 
这就再一次说明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而且,我们在监测血糖的时候,不单单是要看血糖值是多少,血糖的变化趋势、变化速度也很重要。
 
真相十:发生低血糖,吃干粮不如吃糖
当低血糖症发生时,快速救治是很重要的。
 
对低血糖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因为这类食物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
 
而馒头、饼干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起效比较慢。特别对于吃了 α-糖苷酶抑制剂(比如阿卡波糖)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单糖(如葡萄糖、蔗糖),因为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低血糖性昏迷#反复低血糖发作
14

低血糖,我们并不陌生,是以血糖偏低为主要表现,那对于哪些情况可以导致低血糖,影响血糖值,是老百姓一直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讲一讲,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低血糖!

第一,胰岛功能亢进症患者,这类患者一般多出现胰岛β细胞增生,出现腺瘤或者癌瘤,比如,常见的胰岛细胞母细胞瘤,胰岛素β细胞分泌的缺陷,有潜伏期的糖尿病,家族遗传的多发型内分泌腺瘤等。

第二,其他与内分泌系统相关的腺体疾病,比如,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与此同时,有肾上腺疾病的患者,比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腺垂体功能较低,胰岛α细胞损伤致胰高糖素缺乏等。

第三,一些重大疾病,比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肝坏死,一些先天遗传基因病等,都可以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第四,消化系统疾病对低血糖的发生有影响,比如,胃肠手术的术后,消化道出血溃疡,急性吐泄,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以及一些消化道肿瘤都会导致血糖偏低,甚至出现低血糖症!

第五,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一般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当中,由于打胰岛素过量,或者注射胰岛素时未进食,而出现低血糖,口服一些降糖药也可以导致低血糖,比如磺脲类降糖药,有优降糖,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等。还有由于长期消耗疾病,比如长期卧床导致的低血糖,以及其他病变引起的低血糖!

总之,低血糖很危险,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及时纠正,居然后果不堪设想!

#糖尿病性低血糖#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
9
低血糖并非都是降糖药使用不当所致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除见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以及用药后未及时进餐以外,还常见于节食过度、运动量过大、空腹酗酒等情况。
 
此外,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早期可表现为进餐后期(约餐后3~5 h)低血糖,原因在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与餐后血糖变化不同步,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所致。
 
这也提醒我们,对于那些进餐后期反复出现低血糖的人,应警惕是否存在2型糖尿病。
 
“低血糖反应”也应按低血糖处理,临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慌、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时,即刻测血糖并不低,在排除心脏疾患的前提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由于低血糖反应同样会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因此,也要按照低血糖紧急处理。
 
那种认为“低血糖反应”不是低血糖,因而不需要处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糖尿病性低血糖#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
3

解除低血糖症状,吃干粮未必都有效

对低血糖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因为这这类食物吃进去以后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其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另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简单糖(如葡萄糖、蔗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低血糖”、“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不是一回事

这 3 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①“低血糖”是一个单纯的生化指标,表明患者血糖水平达到低血糖诊断标准,但它不涉及症状的有无。换句话说,患者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后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②“低血糖症”是指患者血糖水平达到低血糖标准,同时还伴有低血糖症状。

③“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具有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如心慌、出汗、手抖等),但对其血糖值没有规定要求,多数情况下低于正常,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

因此,“低血糖”和“低血糖症”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应”则不然。

#糖尿病性低血糖#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
7

低血糖可以有多种“面孔”

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易激惹好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易惊、遗尿等,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等;

老年人的低血糖要么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要么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抽搐、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

不是所有低血糖都与糖尿病有关

尽管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但却并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临床上,诸如胰岛β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如肺癌)、晚期肝硬化、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Addison 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样也可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性低血糖#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
7

 一、饥饿感≠低血糖

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二、低血糖不一定都有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某些脆性糖尿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低血糖性昏迷#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
7

不同人群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也不一样

由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危害更大。因此,为安全起见,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2.8 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 是低血糖。

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凶险

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晕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低血糖性昏迷#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
9

症状性低血糖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科系统疾病之一,症状性低血糖指的是低血糖的患者伴有一些相关的症状,当正常人群血糖的值小于二点八毫摩尔每升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值小于三点九毫摩尔每升时,就可以认定为低血糖症,此时会发生一些相关的症状如:心慌,气短,乏力多汗,饥饿感明显,身体颤抖,面色苍白,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力不集中,躁狂以及会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食物治疗

  • 对于低血糖的患者如果出现相关的以上症状,应该马上进食一些高糖的食物和甜点,也可以吃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从而缓解低血糖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其中包括:一些糖块、巧克力、糕点、士力架、冰糖、含糖碳酸饮料可乐、雪碧等。

药物治疗

  • 对于较为严重的症状性低血糖应该采取口服葡萄糖溶液或者是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即刻的缓解低血糖,在临床上一般会选择 10%的葡萄糖 20 毫升临时口服,对于较为严重不能缓解的低血糖症状,可以选择 10%的 20 毫升葡萄糖静脉推注来缓解低血糖所带来的症状和严重的后果。

总结,对于症状性低血糖应该选择积极对症治疗的方式,不要耽误病情而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的方法大致以上几种情况,通过抢救和积极的治疗,相信症状性低血糖会得到良好的缓解。

#糖尿病性低血糖#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
15

低血糖容易导致晕倒

怀孕以后,准妈妈的代谢速度一般会加快,部份准妈妈会容易出现老是吃不饱或容易饿的现象。如果医生让你控制体重,只要忍着,这就容易出现低血糖,也会导致晕倒。解决的方法是总量控制,少食多餐,缩短空腹的时间间隔。

还有少数准妈妈既没有体位的改变,也没有贫血,还刚刚吃过东西,也还是会突然气透不过来,眼前一黑,晕了过去,这是咋回事?这种找不出原因的晕厥可能是神经性的,无法确认,也被称为特发性的,或者是原因不明的晕厥。

无论是何种孕期的晕倒,多数是生理性的,多数没有问题,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晕倒以后,不要马上扶她起来,让她暂时平躺一会,很快就会恢复。对于经常晕倒的准妈妈,除了上面提到的有针对性的处理以外,身边最好经常有人在,以避免发生继发的意外。

#糖尿病性低血糖#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药物性低血糖不伴有昏迷
3

低血糖时有什么表现?

虚汗、头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严重低血糖可出现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甚至可以引发昏迷。

 

测血糖值常常低于 3.8 mmol/L,但对于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在血糖值较高时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该怎么办?

1. 迅速补充血糖

嚼 1~2 粒方糖、果糖,或者吃面包 1~2 片、饼干 5~6 块,如效果不理想,可以再吃一次,并及时就医

 

2. 如身边的人低血糖发作,应迅速为其测量血糖

如果病人清醒,可喂糖水,如已昏迷,可以在口腔内涂蜂蜜等

 

3. 短时间内没有缓解,拨打 120 或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低血糖?

1. 糖尿病人要养成吃饭定时定量和定时测血糖的习惯,不擅自改变用药剂量,不擅自减餐;大量运动前咨询医生,制定合理的用餐计划。

 

2. 正常人注意一日三餐,确保适当的能量摄入,不可盲目节食。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