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99年(光绪25年),是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广州消化疾病中心”。1997年挂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2017年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100强榜单”,并在“中国医院竞争力•省会市属医院100强榜单”位列前三,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进入华南地区前20,2021年获得全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新锐医院称号,2022年获得全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公立医院10强)称号。医院现由院本部、南沙医院和鹤洞分院三个院区组成,现有编制床位共2970张,2022年全年门急诊总诊疗230.82万人次,全年出院病人8.83万人次。2022年底职工人数43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07人,高级职称87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2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其他省市级人才97人次。医院学科齐全,共有专业学科73个(其中临床专业学科56个,医技专业学科17个),其中消化内科、老年病科和泌尿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病学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普外科、骨科、麻醉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儿科、烧伤科、肾内科、医学影像、肿瘤科、临床护理、检验科、急诊科等19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分子医学及分子诊断实验室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消毒供应培训基地,拥有24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个国家试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专业设备总值超9亿元,拥有双源CT、3.0TMRI、PET-CT、达芬奇手术机器人、DSA等。医院新建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科研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一期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设立公共基础、细胞培养、光学影像、脑科学、免疫学、纳米科学、病理学和质谱影像等功能平台。共购置100多种、300多台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耗资逾亿元。其中单价百万元以上设备19台,包括超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全自动高通量智能玻片扫描仪、双光子共聚焦活体成像显微镜、超高速分选型流式细胞仪、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等。生物岛科研平台按照统筹规划、开放共享、集约管理、有偿使用的工作理念,以科研项目为基础,以科研业绩为导向,实现所有设备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我院进驻广州国际生物岛还可与其他研发平台产生协同效应,开放合作、共建共享,为医院科研项目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医院作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的公共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工程转化中心等科研平台对医院完全开放共享。近五年来,医院获各级课题立项700余项,资助经费近1.5亿元。共获得国家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项,共发表SCI论文543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分论文38篇。科研成果方面,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广州市科普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医学会第三届广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和广东省护理学会第四届科技奖三等奖1项。学科建设方面,消化病学、医学影像与实验室设诊断学、老年医学科获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医院与国外著名医疗机构和学术机构开展协作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和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疗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医院讲学及开展技术项目合作研究,主办、协办各类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医院还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养,每年选送中青年技术骨干出国研修培训1-3年,至今学成归来的优秀人才近百名。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医院客座教授。近年来,医院进入高水平建设新征程,人才队伍素质大步提高,医疗指标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019年医院获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授牌,医院检验科顺利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评审,多学科诊疗工作案例获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银奖。医院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西藏、新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7省共20余家医疗机构结成对口帮扶关系。2021年医院获评“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医院以广州消化疾病中心为龙头,构建了具有引领效应的一批高水平专科群如广州老年疾病诊疗中心、广州心脏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广州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中心、广州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广州老年骨科微创诊疗中心、广州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广州血液净化中心、广州分子诊断中心等。多方发力,团结一致,孜孜以求,按照省市各级领导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依据高水平医院建设目标及进度,着力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打造一流医学学科、率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全面发力,强劲发展,将市一医院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研究型综合医院,助力百年名院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一起勇攀高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与南沙区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是南沙区目前唯一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于2008年开业,纳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体化管理。医院总占地面积10.05万平方米,开设床位1000张。目前医院配备价值超9亿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南沙医院的开设完善了南沙地区的医疗服务配置,立足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鹤洞分院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首家直属分院,是芳村地区一所以五官科为主的专科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同时与总院共享CT、MR等大型医疗设备;全院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并利用光纤与总院联网,可实现各项诊疗数据共享和远程会诊。产后出血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剖宫产者超过1000毫升。,子宫收缩乏力 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子宫会及时收缩关闭血管;如果子宫收缩不好或收缩不及时,血管始终保持打开状态,将导致出血。以下情况常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全身因素:产妇体质虚弱、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高龄产妇、肥胖、精神过度紧张等。 药物因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子宫收缩抑制剂或麻醉剂等。 产科因素:产程延长导致消耗过多、滞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宫腔感染。 子宫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子宫肌壁损伤(如剖宫产史、肌瘤剔除术后等);子宫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等)。,阴道,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防止感染。 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 一般治疗 子宫按摩或压迫法:可采用经腹按摩或经腹经阴道联合按压,直到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后停止按摩,应配合使用宫缩剂。 药物治疗 宫缩剂 缩宫素 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能够选择性的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及收缩力。 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水中毒等。 麦角新碱 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作用强而持久,稍大剂量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 可发生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他心血管病者禁用。 前列腺素制剂,包括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甲酯等。 止血药物 如果宫缩剂止血失败,或者出血可能与创伤相关,可考虑使用止血药物。 常用氨甲环酸,具有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特别提示】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换药、减量或停用。 手术治疗 一旦药物治疗失败,应尽早采用手术止血,防止发展为严重的产后出血。包括保留子宫治疗和子宫切除治疗,前者包括宫腔填塞、子宫压迫缝合、盆腔血管结扎、经导管动脉栓塞等。 宫腔填塞术 包括宫腔水囊压迫和宫腔纱条填塞。 阴道分娩后宜选用宫腔水囊压迫,剖宫产术中可选用宫腔水囊压迫或纱条填塞。需要注意的是,水囊或纱条放置24~48小时后应取出,注意预防感染。 子宫压迫缝合 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异常性产后出血,子宫按摩和宫缩剂无效并有可能切除子宫的患者。 盆腔血管结扎 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和髂内动脉结扎。 适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尤其是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因素所致的出血,经宫缩剂和按摩子宫无效,或子宫切口撕裂而局部止血困难者。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适用于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各种难治性产后出血(包括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和胎盘因素等),且产妇生命体征稳定。 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经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保留子宫治疗无效者,出血危及孕产妇生命时。 一般为子宫次全切除术,如前置胎盘或部分胎盘植入子宫颈时行子宫全切除术。 胎盘因素的处理 胎盘滞留伴出血:对胎盘未娩出伴持续阴道流血者,可立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并加用强效宫缩剂。 胎盘残留:对胎盘、胎膜残留者,应用清宫术。 胎盘植入:胎盘植入伴持续阴道流血,剖宫产者可先采用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局部楔,本病可根据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相关症状确诊,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但明确病因可指导治疗。 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如按摩子宫及应用缩宫剂后,子宫变硬,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可确诊。 胎盘因素所致: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娩出或娩出不全,阴道大量流血,通过常规检查胎盘及胎膜可明确。 软产道裂伤所致:可通过体格检查,如宫颈、阴道及会阴处检查,了解有无撕裂伤。 凝血异常所致:可通过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明确。,无,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 了解失血情况、凝血功能。 检查前无须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