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南大二附院专家

简介: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于1927年,是江西省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公立医院,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东湖院区、红角洲院区两大主院区,开放床位3945张。医院是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近年来,获批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省域重点疾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等各类重大建设项目,医院迈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阶段。在2018-2021年连续四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尤其是在2020年位列全国第19名,创江西历史最好成绩。专科建设,实力雄厚。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甲状腺外科等数十个学科均为省内首创学科,省内第一台肾、肝、心移植,第一台人工低温体外循环等一大批诊疗新技术在此诞生。现拥有临床医技科室57个,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心脏外科等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7个,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27个。心血管病、神经疾病、肿瘤、眼科等专科特色显著,已形成心脑血管诊疗中心、急救创伤中心、神经系统疾病中心、中国卒中中心、中国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等多中心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胸痛中心多项工作指标位列全国前五,连续7年蝉联中国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省级医疗质控中心8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质。医院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开展疑难多学科MDT团队73个,涵盖100余个病种。在心脏介入治疗、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甲状腺肿瘤诊疗、主动脉介入手术、器官移植技术、机器人微创技术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罕见病基因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中心。有效推出日间手术中心、多学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院前急救等一系列创新服务模式。主要医疗指标居全省前茅,2022年门急诊(含核酸)348万人次,出院患者16.34万人次,手术5.83万台,平均住院天数7.08天。DRGs组数728组,CMI值1.1897。与122家医疗单位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成立26个专科联盟,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的400余家医院。集智聚力,人才强院。医院现有职工4095人,其中,专技人员3955人(占比96.58%)。现有博士生导师111人、硕士生导师402人。拥有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卫生部、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各类国家级人才43人次;有省“赣鄱英才555工程”、省“双千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双高工程”、省“高校井冈学者”、省主要学术学科带头人、省政府津贴专家、二级教授、省突出贡献人才等各类省级人才100余人次。多人荣获中国医师奖、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西省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江西省名中医等荣誉称号。此外,还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学会主委、副主委等。医学教育,追求卓越。医院是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具备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生等完整的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智能医学工程等本科专业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级住培基地28个、国家级专培基地3个。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博士研究生280余人、硕士研究生1800余人、社会型住培学员150余人。学院获批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2支、江西高校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1支、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临床医学)1个、国家级住培重点专业基地2个、省级住培重点专业基地2个、全科基地荣获国家级优秀全科专业住培基地;教师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二等奖、省赛特等奖等荣誉,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华东赛区特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等多个大赛奖项。科技创新,奋勇争先。医院以国家级人才为核心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级科研平台31个。近五年获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152项,人均科研经费居全省医疗单位首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经费1243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410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60篇,医工研究成果在材料学顶刊《AdvancedMaterials》发表,胸腔镜手术临床研究成果被国内外权威肿瘤诊疗指南高频次引用,完成全球首例全腔内微创技术治疗双主动脉弓畸形并B型主动脉夹层,并在重症医学顶刊《IntensiveCareMedicine》发表,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的心梗研究在全球顶刊《柳叶刀》发表。2022年,斩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创造江西省医疗领域科技奖“双冠”记录。2023年,7项成果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囊括医疗卫生领域近50%奖项。10项科技成果获得第二届江西医学科技奖,是唯一取得西医组和中医组一等奖双冠的单位,也是唯一取得全部设奖类型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大步提升,荣获《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2022)》专利申请量全国第13名、进步最快榜单全国第17名、综合排名全国第35名的佳绩。现有20个学科科技量值入围全国百强,6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50强。坚守公益,崇德为民。作为省内最早的公立医院、江西省医疗龙头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使命担当,一直以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融入和服务大局,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彰显公立医院责任担当,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南极科考医疗保障、疫情防控救治、卫生支农、乡村振兴等各项社会事业、应急事件处置当中表现突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管理创新医院”以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江西省抗疫先进”“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等多项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

卢和丽 副主任医师

失眠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疾病及婚恋等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1754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失眠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疾病及婚恋等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
更多服务
赵晶 副主任医师

癫痫、神经重症

好评 100%
接诊量 116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癫痫、神经重症
更多服务
李正宇 副主任医师

头晕、头痛,脑血管病,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涉及脑出血、帕金森病相关RNA的功能及机制的探讨、人工智能与医学疾病诊断,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74
平均等待 -
擅长:头晕、头痛,脑血管病,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涉及脑出血、帕金森病相关RNA的功能及机制的探讨、人工智能与医学疾病诊断,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更多服务
姜美英 主任医师

过敏性疾病、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白癜风等)、化妆品皮炎、老年性皮肤病、梅毒、尖锐湿疣等

好评 99%
接诊量 509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过敏性疾病、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白癜风等)、化妆品皮炎、老年性皮肤病、梅毒、尖锐湿疣等
更多服务
钟林 副主任医师

临床肾移植。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临床肾移植。
更多服务
陈锋 副主任医师

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法国CHIVA手术、射频、激光),静脉血栓,脉管炎,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老烂腿,血管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动脉狭窄,动脉血栓,动脉瘤,动脉夹层等血管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35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法国CHIVA手术、射频、激光),静脉血栓,脉管炎,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老烂腿,血管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动脉狭窄,动脉血栓,动脉瘤,动脉夹层等血管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周为民 主任医师

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布加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内脏动脉瘤、血管损伤、血管畸形、动静脉内瘘及失功的处理、缺血性卒中、肺栓塞

好评 92%
接诊量 15
平均等待 -
擅长: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布加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内脏动脉瘤、血管损伤、血管畸形、动静脉内瘘及失功的处理、缺血性卒中、肺栓塞
更多服务
卢洁 主任医师

内科-神经内科

好评 100%
接诊量 9
平均等待 -
擅长:内科-神经内科
更多服务
冯潜 副主任医师

腹部外科疾病,腹痛,阑尾结石阑尾炎,疝气,肝胆胰脾外科疾病,胆囊结石,右上腹痛,胆囊息肉,胆囊癌,肝炎,肝硬化,肝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占位性病变,肝脏血管瘤,肝癌,肝脏其他肿瘤,肝囊肿,脾脏肿大等脾脏疾病,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腹部外科疾病,腹痛,阑尾结石阑尾炎,疝气,肝胆胰脾外科疾病,胆囊结石,右上腹痛,胆囊息肉,胆囊癌,肝炎,肝硬化,肝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占位性病变,肝脏血管瘤,肝癌,肝脏其他肿瘤,肝囊肿,脾脏肿大等脾脏疾病,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等。
更多服务
占伏良 副主任医师

擅长于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妇科微创治疗以及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深谙中医和西医治疗妇产科疾病各自擅长。

好评 100%
接诊量 15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擅长于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妇科微创治疗以及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深谙中医和西医治疗妇产科疾病各自擅长。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丙肝抗体阳性是指在血液中检测到了丙肝抗体,其提示人体可能感染了甲肝病毒,但并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丙肝抗体检测是临床上针对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因为其检测方法简便,因此常用于针对丙肝的快速筛查,但此种方法并不能作为疾病的确诊依据。

针对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 RNA 的检查,若依然为阳性,则可确诊为丙肝;若没有条件检测丙肝病毒 RNA,可进行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检查,若为阳性,则同样具有确诊价值。

丙肝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若不慎罹患本病,需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进展。

#慢性丙肝#慢乙肝
2

丙肝其实跟乙肝类似,也是一种病毒感染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肝脏的感染。但是丙肝所造成的肝硬化,根据临床经验比乙肝更厉害,而且发生肝癌也很厉害,以前在对丙肝治疗是存在困难,很多时候没有特别的药物,然后用的就是干扰素。现在对针对丙肝,有特异性的药物了,建议具体就要去看肝病科的医生,还要涉及到丙肝病毒的基因检测,看它的基因分型,根据不同的基因分型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慢性丙肝
0

丙肝是近十年治疗进展最快的,有一个直接口服药物治疗,叫DAA治疗。丙肝最主要的是抽血检查一下丙肝病毒的基因,只要是根据丙肝病毒的基因,选用不同的抗丙肝的药物。抗丙肝药物主要是以索氟布韦一类药物为主的,叫做蛋白酶抑制剂类的抗病毒药物。而且疗程固定,大概都是12周左右,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慢性丙肝
12

丙肝3B型,一般来说,现在丙肝还是比较好治疗的。因为现在有很好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不像以前要打干扰素,打的人非常难受。丙肝如果3B型,可以用原来所谓的吉三代丙通沙,吉三代丙通沙治疗以后,一般来说12周的时间,95%以上的都可以治愈。

关于维帕他韦片合用利巴韦林,治疗丙肝的效果有什么优势的问题。首先丙肝的治疗它其实最重要的是丙肝的基因分析,中国最常见是3A型,3A型以外的像丙肝的抗病毒,是要根据基因分型来选利巴韦林。它能够减少发生复发的几率,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优势。

#慢性活动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肝
5

提起肝炎,很多人会想到甲肝、乙肝。而丙肝,排行老三,生性孤僻,寡言少语,虽不太起眼,却常常引起轩然大波。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 3.5 万例。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未来 20 年内与 HCV 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通常,丙肝的潜伏期为 2 周到 6 个月,所以 80%的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暗地里病毒依然在作恶,渐渐地侵蚀肝脏。如果没经治疗,10%-15%的患者在感染后 20 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衰竭或肝癌。

2.一起吃饭会不会传染丙肝?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 HCV。

3.HCV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血液传播
  • 性传播
  • 母婴传播
  • 其他途径:见于 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丙肝患者感染后,大多数症状比较轻微,如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少数具有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还有部分患者为隐匿感染,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很多患者感染丙肝后并不知晓,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就诊,而等到出现肝硬化、肝癌时才发现感染了丙肝。

由于丙肝的不可预防性、发病的隐匿性和常规体检中没有检查丙肝这一项,且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依然偏低,所以,很多患者都是到了疾病晚期才到医院就诊,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平时常见的体检、孕检等检查中,如果仅仅有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 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或乙肝五项检查中,是无法检查出丙肝的。只有检查单中包括丙肝病毒抗体即抗 HCV 和丙肝病毒定量血清 HCV-RNA,才能了解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进而发现“被忽视的杀手”的踪迹。

丙型肝炎持续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全世界丙肝人数估计有7100万。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使得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全球感染丙肝病毒的育龄女性和孕妇人数在增加,而妊娠期活动性丙肝与妊娠期胆汁淤积以及母婴传播的风险增加相关。有些指南和国家建议在怀孕期间进行更普遍的丙肝筛查,许多研究者也在对怀孕期间进行丙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了调查。

 

妊娠期丙肝的流行病学

对欧盟2005-2015年数据进行的系统评价估计,孕妇中丙肝的患病率为0.1%-0.9%。在非洲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估计,从2003-2015年,孕妇中丙肝的患病率为3.4%。最近对美国所有活产婴儿的评估显示,丙肝感染率从1.8/1000名活产儿增加到4.7/1000名活产儿。美国CDC对2000-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全国分娩女性中丙肝感染率增加了400%以上,从0.8/1000增至4.1/1000。在波兰等国家(从1998-2012年)进行的研究也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孕期间丙型肝炎的患病率有所上升。

 

既往推荐孕期的丙肝筛查是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不过也有越来越多国家考虑孕期采取更普遍的丙肝筛查。更普遍的筛查需要考虑到成本效益,也要考虑到初始筛查后何时重新筛查的问题。目前欧洲肝病研究协会和亚太肝病研究协会都还是推荐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没有针对更普遍筛查更新推荐意见。

 

丙肝的母婴传播风险

妊娠期丙肝得到诊断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了解母婴传播风险。2014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对1997-2012年109项丙肝女性研究进行了分析,估计母婴传播率为5.8%,合并感染HIV女性的母婴传播率明显更高,达到10.8%。此外,在对接受HIV治疗的女性进行的观察研究中,发现母婴传播率降低了,表明抗HIV治疗可能是降低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一种潜在有效的干预措施

 

最近,一项来自美国的队列研究报告了丙肝母亲中的母婴传播率为3.6%。西班牙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丙肝合并HIV感染母亲的母婴传播率为7%。然而,鉴于婴儿中的丙肝检测率较低,关于丙肝母亲所生婴儿中丙肝真实患病率的数据有限,因此准确估计母婴传播风险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在对8119名丙肝女性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只有84名(16%)婴儿接受过丙肝检测。同样,在另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只有30%的高危婴儿接受过丙肝检测。在一项对3000名孕妇的前瞻性研究中,母婴传播风险远远高于回顾性研究中的发现,3000名女性中,丙肝阳性女性有46例,其中8例新生儿出现了母婴传播(17.39%)。高母体病毒载量被确定为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

 

丙肝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感染丙型病毒与不良的产科结局相关。在一项对超过400万名女性进行的大型荟萃分析中,有5000多人感染了丙肝病毒,结果发现早产和丙肝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样,瑞典一个纳入了2000多名丙肝新生儿的注册研究报告,在调整产妇年龄、吸烟、BMI、糖尿病和饮酒等因素后,丙肝与早产和新生儿死亡存在关联。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可能是最具确定性的丙肝相关的妇产科结局,妊娠前患有丙型肝炎的女性发生ICP的风险明显更高。考虑到这一风险的显著增加,以及ICP与不良胎儿结局的关联,患有丙型肝炎的女性应该在产前就这一潜在风险进行咨询。但目前尚不清楚妊娠期丙肝治疗或清除是否会降低ICP或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孕期直接抗病毒治疗(DAA)的注意事项

以前的AASLD/IDSA指南建议避免怀孕期间进行治疗,但目前的建议更新为:在患者和医生讨论潜在的风险和益处后,可以考虑在怀孕期间进行治疗。理想情况下,女性应该在怀孕前接受治疗,但如果在怀孕期间诊断出丙肝,就应讨论何时能够开始治疗丙肝。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在怀孕期间接受DAA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

 

孕妇的安全是最重要的。真实世界的数据有限,许多动物生殖研究表明DAA在这种情况下的安全性,即没有发现索非布韦疗法或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疗法(G/P)会导致新生儿不良发育结局。因为动物模型中显示DAA是安全的,目前众多研究在探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立即使用DAA的疗效和安全性。最近,匹兹堡开展了首个针对怀孕期间进行HCV治疗的试验。9名妊娠中期和晚期的患者入组,并接受12周疗程的索非布韦/雷迪帕韦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安全有效且耐受良好。但是,该研究的样本量还是太少了。其他研究还正在开展中。

 

因此,在还没有足够的安全性数据的情况下,许多医生在考虑孕期使用DAA治疗时犹豫不决,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定DAA在怀孕期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众所周知,药物暴露的最高潜在致畸风险发生在妊娠早期,因此非常有必要评估妊娠早期的治疗安全性(以及母乳喂养期间)。现在的指南建议,怀孕期间的治疗需要孕妇和医生基于获益/风险来共同决策。

 

总结

在过去十年中丙肝的流行病学发生了变化,需要加强对育龄期女性和怀孕期间丙肝感染的关注。尽管一些地区已经建议在怀孕期间普遍进行丙型肝炎的筛查,但尚不清楚这些建议是否会在国际层面上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也不清楚在怀孕期间全面筛查是否会导致丙肝诊断显著增加。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评估妊娠期进行DAA治疗的成本效益、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开发最佳的诊疗模式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参考文献:

J Hepatol. 2020; S0168-8278(20)33814-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慢性活动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肝#丙型肝炎
18

丙肝,这是肝病类型中很常见的一种。对于有过输血或是献血的人群,存在有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以及长期血液透析以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都属于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在预防丙肝方面,更要多加上心,降低可能患病的概率。


最近有一项关于丙肝疾病的调查显示,丙肝高危人群达到77.9%。而在这其中,仅有22%的人做过丙肝检测,多数患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肝病方面的专家表示,丙肝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对于高危人群而言,要进行丙肝病毒(HCV)感染筛查。

 


丙肝的3类高危人群


1、有过输血或是献血史的人群,尤其是在1996年前接受过输血或有反复献血的人群,即为丙肝高危人群。


2、对于存在有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进行丙肝筛查时,需要注意排除抗-HCV假阴性。


3、对于长期血液透析以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在进行丙肝筛查时,尤其要注意排除抗-HCV假阴性。


三种方式可以预防丙肝病毒:

 

1、禁止毒品:


静脉注射毒品的人群,多数都会共享针头或其他工具,容易造成丙肝病毒传播。若是需要进行静脉注射或其他医疗用途,需要借助无菌注射器。临床研究发现,静脉注射与一半以上的新发丙型肝炎病例有关。避免使用不洁净的注射器时防止丙肝扩散的重要方法。


2、不共用牙刷:


牙刷很容易被血液污染。对于有口腔溃疡与牙龈出血的人,在刷牙时,其牙刷上很容易被沾染血液。多数人都不会与他人共用牙刷,但是部分人群不重视。

 


3、不共用剃须刀:


比起共用注射器,人们在生活中注意单独使用自己的物品,能够很好的降低患上丙肝疾病的风险。常见的如剃须刀、牙刷、指甲剪等。要注意,只要是存在有血液,就有被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共用剃须刀。


临床上,丙肝疾病在出现之后,是有会比较强传染性的,给患者本人以及身边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丙肝疾病,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加关注相关预防和患病后应对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疾病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疱疹病毒性肝炎#慢性丙肝
102

什么是丙肝,丙肝有什么症状?丙肝是有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丙肝症状比较不明显,即使出现丙肝症状也比甲肝、乙肝的症状轻微,所以很难被发现。


1、急性丙肝丙肝慢性率达50%左右。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

 

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体征伴有肝大、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病情持续发展,丙肝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丙肝:此型丙肝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丙肝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更隐匿,丙肝症状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有些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丙肝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丙肝,无黄疸型占2/3之上。急性丙肝症状同样比急性甲肝和乙肝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多数丙肝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umol/L。


2、丙肝有什么症状?


慢性丙肝急性丙肝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丙肝病毒携带史而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丙肝表现者。

 


慢性丙肝症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严重时丙肝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丙肝可合并乙肝感染,丙肝合并乙肝感染时往往表现为丙肝症状突然加重,应防止肝衰竭的发生。


上述内容介绍了什么是丙肝,相信大家现在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知道丙肝有什么症状了吧,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详细解答。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所导致。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丙肝属于乙类防控管理传染病之一。HCV 病毒携带者以及急、慢性丙肝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人群对 HCV 病毒存在普遍易感性。

丙肝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流行病学史、以及病原学化验。丙肝传播途径以输血及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不正规的血液透析、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途径为主。那么,血液透析患者为什么容易感染丙肝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一) 血液透析患者多出现代谢产物的过度堆积,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可以出现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皮肤、粘膜生理性防御屏障的破坏等。
  • (二) 血液透析患者多并发一些慢性的基础疾病,可以出现蛋白的流失的,存在机体营养不良等症状,血液透析患者抵抗力降低也是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丙肝的原因之一。
  • (三) 血液透析一般为长期的开放性血液系统治疗。一般多患者共用透析仪设备,透析器反复使用,设备消毒不严格,对高危人群没有进行分机透析也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丙肝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合以上所叙述的几方面的内容,丙肝需要积极预防,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感染丙肝的风险比较大,积极增加自身免疫力的同时注意就诊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透析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