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120急救、传染病防治和精神卫生为一体的盟市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历史可追溯至1946年阿拉善王府在定远营(即今巴彦浩特)设立的阿拉善地区首家官办西医机构--“阿拉善和硕特旗卫生所”。1999年4月,经盟行署批准,原“阿拉善左旗人民医院”和“阿拉善盟医院”合并组建“阿拉善中心医院”,隶属阿左旗卫生局。2007年1月,阿拉善中心医院整体上划为盟级事业单位并更名为“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同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2008年7月,阿拉善盟中心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在巴彦浩特东城新区开工。2011年11月,新建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201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准入为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1.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6.95万平方米。可开放床位500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345张。设有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9个,管理科室22个;医院核定人员总量544人,其中编制人数341人,备案制额度101人,副处级领导职数1名,科级职数18正1副,编制科室15个。现有在职职工591人,其中副处级领导2人,科级领导17人;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473人,高级职称173人,中级职称102人,初级198人;同工同酬69人,编外管理2人,临聘职工13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4人。医院拥有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全自动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仪、全自动生化仪和数字影像系统DR、数字胃肠X光机、电子腹腔镜、电子胃镜、彩超、碳-13检测仪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50多台(套)。医院紧紧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把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社会效益放首位作为医院的根本宗旨和发展方向,把彻底解决群众就医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改善就医条件,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努力为患者、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把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加强科室建设和发展、打造重点专科与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专科建设逐步向特色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临床科室共设学科分组28个,一批新技术、新业务快速发展,在盟内率先开展了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骨关节置换术、血液净化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阿盟医疗技术的多项空白。心血管内科、眼科、检验科、康复医学科为院内重点专科,其中康复医学科集传统康复理疗与现代康复治疗为一体,发展迅速,正在积极申报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医院重视与区内外各大医院建立战略协作关系,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集团、自治区人民医院集团成员单位,是解放军第302医院、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作医院,并与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先后加入了中日友好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西部眼科联盟、内蒙古自治风湿免疫专科联盟、精神卫生专科联盟、结核病专科联盟,与北京、上海地区建立了远程医学会诊平台,为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与西安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展检验服务项目200余项,并合作共建阿拉善盟区域检验医学与病理诊断中心。医院于2017年牵头成立了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科研工作的开展,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推动学科发展,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保障。近年来,医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参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组织的国家重点支撑的大型项目:“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回顾性病历登记研究”,被授予“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网络单位”。近年来获得盟级获科技进步奖多项,有1人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被评为“阿拉善英才”。卫生部科研课题《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在非妇科细胞学的临床应用研究》目前亦正在顺利实施当中。医院年均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每年有多篇论文在盟科协举办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医院“智慧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医院按照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深度、电子病历应用等级五级标准等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进行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建设,信息化建设包含了门诊服务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系统、智能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医院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医患关系系统等多项内容,同时积极探索分级诊疗和院际协作系统的建设。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建成的智慧医院信息化平台共涵盖了65个业务系统和10个相关接口,覆盖临床、医技、行政、后勤、公众服务等业务,不但改变了以往信息孤岛的局面,还使得医院各信息化业务系统有机融合,打造成诊疗数据互联互通的“信息群岛”,实现了更加精细和高效的人、财、物精细化管理模式,患者自助服务、诊间结算、门诊电子支付等功能的实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便捷的服务,为真正实现医患共享“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基础更加坚实,逐步形成爱院如家、无私奋献、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范。医院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区卫生应急先进集体”等全国、自治区和盟级集体奖多项,有多人分别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起点上,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发扬“严谨、规范、诚信、奉献”的医院精神,牢记医者的社会职责与使命,继续奋发拼搏,积极进取,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迎来医院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新腾飞。抑郁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指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精神颓废的状态。心中极其压抑,时常感到十分烦躁不安。会走极端。,不明,脑,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27.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