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是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省级儿童专科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部平行二级学科单位,是一所专业特色突出,集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全面发展的专科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协同单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党建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单位,获批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在2023年公布的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中居A++等级,位列全国第16名,山东省第1名。2023年公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五年总科技量值中,心血管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进入全国前50;其中,心血管外科学位列五年总科技量值全国第16位,全省第1。在2023年公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妇产、儿童医院”中位列全国第17位,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综合榜单位列全国第48位。医院开放床位2452张,年门急诊量300余万人次,出院人数8万人次,手术量3.5万例,年分娩量1.5万例。现有国务院特贴专家5人,泰山学者2人,省市突出贡献专家13人;博士点5个,硕士点18个;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81人;高级职称553人。设妇产科、儿科及综合类专业临床及保健科室63个、医技科室16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科4个,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3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1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孕前保健特色专科1个,市医疗卫生攀峰学科2个,临床重点专科8个。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3项,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厅级课题70项。医院分设六个院区:辽阳西路院区以临床医疗为主,发展临床支柱学科,突出妇女儿童医学特色;铁山路院区为妇幼保健院旧址,打造孤独症国际医教中心(青岛)和儿童康复中心,关注关爱孤独症和脑瘫患儿,体现公共卫生和社会职能;武定路院区为儿童医院原址,现为国际部暨青岛新世纪妇儿医院,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高品质服务和中高端医疗服务;海泊路院区为原商业职工医院,于2019年底整建制并入,是血液肿瘤治疗与安宁疗护中心,突出中晚期癌症治疗、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特色;西海岸院区由政府投资25亿元建设,占地110亩,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拟设床位1100张,拟于2024年启用,将为西海岸新区乃至日照、临沂、潍坊等周边地区妇女儿童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城阳院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由政府投资建设,占地87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总床位1200张,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7.2亿元,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于2021年1月28日正式启用;二期投资16.68亿元,建筑面积12.68万平方米,床位700张;同步建设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科创基地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已于2021年12月22日顺利奠基,功能定位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妇儿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区域性综合医学中心。医院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声医学工程中心合作建设东北亚国际微无创诊疗与研发中心,入选国家首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山东省第一批省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是青岛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青岛市产前诊断中心、青岛市胎儿医学中心、青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青岛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青岛市新生儿疾病会诊中心、青岛市儿童疑难疾病会诊中心等多个区域性诊疗中心,为岛城及周边地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及疑难疾病诊疗服务。医院以“质量、安全、创新、发展”为主线,坚持对内以职工为中心、对外以患者为中心的“双中心”建设理念,抓住管理、技术、人才、文化和品牌五个发展要素,以人才带动学科发展,持续推进医院标准化建设;以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重点,形成了产前产后一体化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体系以及危急、疑难重症多学科联动治疗体系。医院始终秉承“厚道尚医,取信于民,造福百姓”的办院理念,按照“一院多区集团化、技术同质化、管理一体化”的办院模式,“强专科、强综合,建设一流医学中心”的办院方向,不断提升尽快迈入国家专科医院第一方阵的能力,向着国内一流医学中心的目标笃定前行。亚急性肝衰竭是指急性肝损害或慢性肝损害急性发作,并在发病2~26周内出现的肝衰竭综合征。,1.肝炎病毒,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在中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 2.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 3.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异烟肼、利福平、抗代谢药、化疗药物、乙醇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4.严重或持续感染,如败血症、血吸虫病等。 5.自身免疫性肝病。 6.其他,如休克、充血性肝衰竭、创伤等。6周,肝,1.治疗原则 (1)识别并去除肝衰竭的病因。 (2)改善内环境和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为肝脏再生提供条件。 (3)积极防治并发症。 (4)及时进行肝移植,提高手术成功率。 2.内科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加强病情监护,予以高糖、低脂、适量蛋白饮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病因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应尽早使用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对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应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再给予相应治疗。 (3)免疫调节:可用胸腺素等免疫调节剂,以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4)其他: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减少肠道细菌移位或内毒素血症等。 3.人工肝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联合使用,包括血浆置换、血液透析、持续性血液净化等。 4.肝移植 适用于经内科和人工肝治疗效果欠佳者。 5.并发症防治 亚急性肝衰竭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颅内高压、感染等。 (1)肝性脑病:应去除诱因,如感染、出血等;适度限制蛋白质摄入;服用乳果糖等酸化肠道,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使用支链氨基酸纠正氨基酸失衡。 (2)颅内压增高:应用高渗性脱水剂。 (3)合并感染:先联合应用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给予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血小板减少显著者可输注血小板并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1)急性肝衰竭:①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期及以上肝性脑病;②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③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④出血倾向明显,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的出血;⑤肝进行性缩小。与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鉴别是发病特点不同,后者多于起病2~26周内出现肝衰竭综合征,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 (2)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有失代偿性腹水,可伴有肝性脑病。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的出血。,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体格检查 伴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可有神经活动迟钝、嗜睡、躁动、扑翼样震颤等表现,严重者可表现为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 (2)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3.组织病理学检查 (1)急性期(发病约2周):表现为肝脏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坏死局部改变与急性重型肝炎一致,可见坏死区肝血窦扩张,内含红细胞。 (2)进展期(发病4周后):肝组织内同时存在新旧坏死灶,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少量胶原纤维沉积。坏死范围大者,肝组织内形成宽窄不一的纤维性间隔,部分或全部分割残存肝细胞,后者呈不同程度增生或形成结节状团块。新生或残留肝细胞团周缘带可见细、小胆管增生,腔内有胆汁淤积,管周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再生结节形成和肝内明显胆汁淤积是亚急性肝衰竭的突出特点,同时可见强烈的再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