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多重人格障碍专家

简介: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37年,时称鬱林卫生区省立医院,1950年改名为鬱林专区人民医院,1997年改称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在80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医院遵循“厚德重生,至亲至善”的院训宗旨,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桂东南地区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高水平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广西首家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广西首批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广西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医院,玉林市“120”急救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玉林市乡村医师培训基地、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基地、玉林市医学人才小高地。医院占地237.3亩,建筑面积30.19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16.2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467张。医院在职职工29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74人,高级卫生技术人员529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699人,取得研究生学历395人,博士10人(含在读博士6人);研究生导师19人,硕士点10个。医院各医疗学科齐全,具有较高的综合诊疗水平和专科能力,有广西临床重点专科6个:儿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及护理专业;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科;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3个:创伤外科、老年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3个: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急诊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培育学科2个: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心胸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肿瘤科、介入科、急诊科等专科达到区内或区外先进水平。在急性心梗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救治、卒中救治、脑血管介入治疗、超声与放射介入治疗、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治、肿瘤介入治疗、腔镜下治疗各种疾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断肢再植、钬激光治疗泌尿道结石、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肿瘤微波消融术、危急重症救治、严重创伤救治、各类中毒和蛇伤救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鲜明特色。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向上能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69家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开展远程会诊,向下可为集团成员医院、医联体成员医院及其他15个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医院配备有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天玑骨科机器人)、德国西门子电子直线加速器(LA)、飞利浦3.0T核磁共振系统(MRI)、飞利浦及佳能1.5T核磁共振仪(MRI)、德国西门子64排双源螺旋CT、美国G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SPECT)、西门子双平板数字化医用血管造影系统(DSA)等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设备规模位于区内同级医院前列,为开展临床诊疗和科教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近年来不断派出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参加学术会议及进修,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医德良好的医护人员和具有领先技术的专业科室。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近5年来,共开展科研立项近200项,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医药卫生适宜推广奖等近50项;发表论文474篇,其中,核心期刊132篇,SCI论文21篇。医院以仁爱、敬业、责任、卓越、奉献为价值追求,全力打造广西区域医疗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健康管理示范中心。医院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多途径推进医联体建设,发挥优势,积极带动其他成员单位践行医改工作要求,在构建分工协作机制、分级诊疗、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等工作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MPD),在某些出版物种也称之为解离性人格疾患。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本病的主要病因为严重心理社会因素,脑,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症状可能有变化或减轻,但疾病本身不会自发缓解.药物会有助于缓解某些症状,但对疾病本质不起作用。所有成功的治疗都是使用针对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特殊心理治疗,促成病人人格的整合.有些病人不愿意或拒绝人格整合,对于他们,治疗目标应放在促成病人各种人格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上,以减轻症状。这种治疗十分艰巨和痛苦,各种人格间的相互作用暴露出病人所面临的危机,而病人对创伤性的记忆会感到痛苦。一次或多次住院可以帮助病人渡过困难时期,或者渡过其痛苦回忆时期。催眠可以用来了解各种人格特征,促成彼此间的沟通,使得它们协调平稳。催眠也用来发掘创伤性经验,减轻它们的消极影响.有时眼球运动失感觉和重新恢复试验(EMDR)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他使病人回忆起创伤性经验,并将对自我的负性思维替代为积极的思维。,其他类型人格障碍,无,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合并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并发症的阳性结果。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辅助实验室检查。,。

蒋昭丹 副主任医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心病、肺栓塞、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心病、肺栓塞、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何丽 主任医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心病、肺栓塞、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不明原因胸水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心病、肺栓塞、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不明原因胸水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钟景斌 主治医师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疾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李森 主治医师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别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有长期的临床经验

好评 99%
接诊量 416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别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有长期的临床经验
更多服务
颜雯雯 住院医师

擅长糖尿病,甲亢,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救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糖尿病,甲亢,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救治
更多服务
蒋璋 住院医师

擅长体表肿物美容切除、美容缝合、激光疤痕修复术、脂肪抽吸术、肉毒素注射、婴幼儿血管瘤相关治疗等。尤其擅长乳腺整形与乳腺癌相关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8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体表肿物美容切除、美容缝合、激光疤痕修复术、脂肪抽吸术、肉毒素注射、婴幼儿血管瘤相关治疗等。尤其擅长乳腺整形与乳腺癌相关治疗。
更多服务
钟腾飞 住院医师

擅长膀胱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67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膀胱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更多服务
钱冲 主任医师

小儿泌尿,先天性尿道生殖畸形,生殖男科,尿流动力学,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小儿泌尿,先天性尿道生殖畸形,生殖男科,尿流动力学,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
更多服务
詹利华 住院医师

儿童常见疾病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童常见疾病诊治!!
更多服务
杨力 副主任医师

重睑、眼袋、隆胸、瘢痕矫形、器官再造、疑难创面修复等整形美容、创面修复手术有丰富的治疗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重睑、眼袋、隆胸、瘢痕矫形、器官再造、疑难创面修复等整形美容、创面修复手术有丰富的治疗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我有多重人格,第二人格有时会接管主体人格,伴随着情绪低落、睡眠问题和胡思乱想等症状,已经持续两年多了。请问如何治疗?患者男性17岁
8
2024-11-18 21:54:05
患者描述有神经问题,感觉有两个自己在对话,持续两年,一个月出现一次,询问症状对生活的影响。患者男性26岁
30
2024-11-18 21:54:05
我最近总是感觉自己像两个人一样,非常困扰。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我是2024年8月14日的患者。
29
2024-11-18 21:54:05
2019年开始出现多重人格,副人格今年3月份才出现,每次出现都会头痛,副人格冷漠,主人格躲起来。患者女性24岁
34
2024-11-18 21:54:05
行为和想法不一致,感觉自己像有两个人格。患者女性19岁
11
2024-11-18 21:54:05
我有时感觉被附身,有不同的名字和性格,经常感到悲伤和抑郁。患者女性22岁
13
2024-11-18 21:54:05
我想了解人格分裂的医学定义和是否属于精神疾病?患者女性23岁
35
2024-11-18 21:54:05
患者因情绪波动大等疑似多重人格病症状咨询医生,提供具体症状后,医生分析可能为焦虑抑郁情绪,建议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医生面诊和检查。患者男性19岁
50
2024-11-18 21:54:05
我最近发现自己有三个性格,感觉自己很讨厌人类,不想当人类,有时候会有消极的想法,已经一年半了。患者男性17岁
48
2024-11-18 21:54:05
我感觉自己有多重人格,经常控制不了自己,情绪也不稳定。有时候会听到脑子里有声音在和我交谈。请问这是什么病?患者男性22岁
14
2024-11-18 21:54:05

科普文章

#糖尿病#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
14

HZ14

#多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混合型人格障碍
67
       人格障碍,这个词听起来不那么好听,好像在说一个人品格不好或者像个怪物。其实,它往往用来指代一个人长期而普遍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困难。
       如果一个人总是缺乏朋友、与人相处困难、社交隔绝、关系质量不佳或是难以建立恋爱关系都提示人格障碍的诊断。虽然他们很少直接因为关系的困扰就诊,但却经常以抑郁焦虑的症状就诊,因为他们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失望和不安。只是国内医生由于多种原因极少去诊断人格障碍,而只会诊断他们表面存在的抑郁焦虑状态,其实正是人格的困难隐藏在他们抑郁焦虑症状的背后。
       人格障碍其实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发病率高达15%(也就是说6-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远高于抑郁症的发病率,而且人格障碍长期破坏着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正确诊断和治疗人格障碍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先说说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用来定义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以及如何与人相处。
       健康的人格意味着一个人有稳定的自尊和客观的自我评价,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渴望亲密的人际关系,能求同存异、有弹性地发展和维系和他人的良好关系。
       再说说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意味着一个人缺乏正面、客观而稳定的自我评价,他人在自己眼中也是充满了负面的特质,比如伤害、威胁、贬低、羞辱等等,所以难以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密关系。
       人格和人格障碍的形成:
       人格是在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环境中长期塑造而成的。 人格障碍是由先天的负面情绪特质和长期负面的成长环境(如忽视或情感、身体、性的虐待)所塑造而成。
       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人小时候就对忽视极其敏感,然后自己的妈妈那时正好经历了情感的困难,把很多负能量带给了孩子,没有很好地爱孩子,加上这个妈妈并不善于体会别人的情感和需要,面对敏感、情绪反应大的孩子很容易让她失去耐心,这个孩子的内心就对妈妈产生了失望和愤怒,觉得自己不值得人爱,也没人会喜欢自己。逐渐这种失望和愤怒也扩展到其他人身上,越是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好,也就经常对别人表现出疏离和不友好,结果真的收到了他人的排斥和疏远,也就这样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就这样逐渐扭曲了他经历的几乎所有人际关系,也长期感觉自己是个糟糕的人,一直活在孤独、苦闷和抱怨之中。
       人格障碍是长期的对自我、他人的负面感知和普遍的人际关系障碍,不同类别的人格障碍描述的是不同的人在对自我、他人负面的认识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不同困难。
       几种常见分类:
       边缘型人格:自我是不清晰不稳定的、不被爱的、终会被抛弃的。人际关系在理想化和贬低中摇摆,在恐惧、愤怒和渴望中挣扎。
       自恋型人格:自我是渺小的却表现出(或在幻想中流露)相反的优越、夸大,和人相处的模式是贬低、蔑视同时害怕被贬低、羞辱和无视,需要被赞扬。
       强迫型人格:自我是犯错的、不够好的,在关系中否认关系的重要,完美主义和过度控制地要求自己和别人,难以变通。
       依赖型人格:自我是脆弱的、无法独立的,与人相处像孩子依赖父母一样依附于别人,难以自己做决定和选择。
       分裂样人格:感到自己并不需要人际关系,面对与人亲密的感觉让他们很焦虑,所以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疏离、独来独往。
       回避型人格:自我是缺陷的、能力不足的、不被人接纳的,人际关系中由于害怕别人的批评所以总是回避社交。
       争议:
       其实人格障碍具体如何分类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按美国的DSM-5(2013年)诊断标准分成十种人格障碍(上文列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六种)之后,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病人都不只符合其中一种诊断,这样就好像一个人一下子得了好几种病一样,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常常同时存在自恋型人格的特征,有时还会存在依赖型人格和强迫型人格的特征,还有些人每个人格障碍的标准都似乎达不到,但分别具有几个人格障碍的表现,也有些病人的症状很难用这十种来描述。其实,无论存在几种人格障碍的特征仍然还是一种病:人格障碍,来定义这个人的主要困难是长期的与人相处的模式,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独特的基因和经历使其不同于别人,难以只用一组症状表现来归类一个人。其实这些分类只是为了帮助医生理解病人遇到的困难,纠结一个人到底符合哪几个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没有什么帮助,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人长期在用刻板的方式看待自我和他人,同时与人相处或建立亲密关系存在困难,这就是人格障碍,我们只需要在治疗中去理解他具体的感受和困难就好。所以最新的国际诊断标准ICD-11(2019年)放弃了过去的分类,只要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格障碍,之后只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再轻一些达不到人格障碍的叫人格困难),然后判断在负性情绪、疏离、冲动、对抗、强迫哪些方面存在困扰 (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当于中到重度人格障碍,具有负性情绪、冲动和对抗的特征),而不再分成细化的类别,我觉得是一种进步。心理治疗已经针对轻中重的人格障碍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其实这就足够了。诊断的目的就是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不是为了给病人贴上更多耻辱的标签。
       严重程度:
       人格障碍的严重程度一部分取决于人际关系损害的程度,是涉及到与多数人相处困难,还是涉及到与所有人的关系,还取决于这个人能否相对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否适应自己有能力从事的学习或工作。
       治疗:
       并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人格障碍,药物只能帮助缓解人格障碍相关的抑郁、焦虑等症状。心理治疗是治疗人格障碍的主要方法,一般推荐进行一年以上的长程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图式治疗都可以治疗人格障碍。频次每周一到三次, 每次五十分钟左右。心理治疗带来的改变可以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内在的感受、逐渐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逐渐发生。
       举个例子:
       一位无法维持恋爱关系也不希望生孩子的青年女性,小的时候经历了单亲母亲情感上的忽视和语言暴力(比如“我就不应该生你”),长大之后她总是感到身边的人讨厌自己,并最终会背叛和抛弃自己。她每次新交一个男朋友时一切都好,但很快就发生争吵随后分手,她对此感到绝望,感到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伴侣。经过两年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治疗师不断帮助她理解与人相处困难的未被觉察到的原因,她逐渐理解了自己的怀疑、恐惧以及渴望。治疗师在她心中也经历了理想化和贬低的大起大落,治疗初期她很愿意和治疗师讲自己的故事,似乎治疗师能提供完美的陪伴,但随后开始批评治疗师不够聪明、能力不足,就像当年她的妈妈批评自己一样。治疗师一直站在她的身边,在她心中慢慢变成了一个不完美但是也值得去信赖的人,她生活中的其他人在她心中也慢慢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两年的治疗后,虽然还有问题存在,但是她有了一个关系稳定的男朋友,并产生了建立家庭的想法。
       疗效和预后:
       其实多数人格障碍如果能坚持治疗预后良好。可惜的是首先国内绝大多数人格障碍没有被诊断,更谈不上接受应有的治疗,有能力和资质治疗人格障碍的治疗师也很有限,即便诊断正确,也能找到合适的治疗师,很多患者却并没有改变的动机,也许是出于无法相信治疗师,也许对接受治疗感到羞耻,也许是害怕改变或是不相信自己可以被治疗,所以即便接受治疗也常常戛然而止或过早结束。
       哈佛大学横跨75年的研究发现不是财富和名誉,而是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人的幸福感,也决定了我们的健康(见Robert Waldinger教授的TED演讲视频,他也是哈佛麻省总医院的心理动力学治疗专家)。
       人格障碍普遍存在着人际关系质量的损害,人格障碍并不像抑郁或者焦虑那样是阶段性出现的短期困扰,相反影响着一个病人的每一天,影响着他们的每一段关系,影响着病人的一生。无奈多数患者除了没有接受治疗,就是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存在人格障碍。人们当然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也包括选择是否接受治疗。心理治疗虽然不会像魔术一样让情况一夜之间改变,需要患者积极耐心的长期参与,但心理治疗确实有希望去逐渐改变患者的人际关系,提升关系的质量,提高自尊,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曾经负面的经历持续损害着接下来的人生,让他们过上更快乐、健康、本属于他们的生活。

       感谢阅读。

作者:陈伟医生 哈医大一院心理科

#多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混合型人格障碍
10

1.什么是人格?

人格指的是个体如何表现他们的想法和见解以及与他人的相处。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吗?

所有个体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令他们独一无二、不同于他人。这些特质是持续的模式,有关个体如何思考以及如何与他们自己的、他人的世界和自我相处。一些个体很外向;其他个体则很害羞。一些个体自信;另一些个体则谦卑。这些特质能够很好地帮助每一个个体,但如果强烈地表达,可能在关系中导致一些困难。

3.人格障碍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

有人格障碍的个体在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中经常倾向于机械、极端和紧张。他们经常不能以健康的方式对生活的改变和要求做出反应。他们可能困惑或不确定如何定义他们自己,他们难以设置和达到目标,而且他们发现难以处理与他人在工作上、学校里或社交环境中的关系。许多有这些障碍的个体没有意识到他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不正常,而且他们经常为自己的问题责备他人。

4.人格障碍是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吗?

人格障碍反映了更深的、更严重的问题,可显著损害个体如何思考、感受、生活、工作和理解以及爱他人的方式。有人格障碍的个体经常在相信他人方面有困难,而且他们可能忽略自己的安全,或拿他人的安全冒险。他们可能表现为伤害性的方式。有时会伤害自己或违反法律。

人格障碍的特征

所有类型的人格障碍有以下共同特征:

  • 紊乱的行为模式极端不同于此个体所处的文化,表现为以下至少 2 个领域:
  • 思考自己、他人和事件的方式。
  • 在不同的情境,产生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包括情感的范围和强度。
  • 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 控制感受和行为的方式。
  • 这种模式在个人和许多社交情境中相当一致。
  • 这种模式导致显著的痛苦或社会生活、工作和其他部分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这种模式始于青春期或成人早期。
  • 这些行为不是由于其他精神障碍或物质或其他躯体疾病的效应所致。

DSM-5 人格障碍的分类

人格障碍基于特征和症状被分为 3 类。

A 类——看起来古怪或怪异(以古怪或奇怪的想法、感受或行为为标志)

  •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对他人普遍不信任和猜疑以至于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的心理行为模式。
  •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一种脱离社交关系,以及情感表达受限的心理行为模式。
  •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对亲密关系感到强烈的不舒服,且认知或感知扭曲以及行为古怪的心理行为模式。

B 类——看起来戏剧化、情绪化或反复无常(以感受上戏剧性的、极端的转移,以及行为上频繁的改变超出了正常范围为标志)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心理行为模式。
  •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表现出显著冲动行为的心理行为模式。
  •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过分情绪化和追求他人注意的心理行为模式。
  •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自我夸大的、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心理行为模式。

C 类——看起来焦虑或害怕(以恐惧或担心为标志)

  •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社交抑制、自我感觉能力不足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心理行为模式。
  •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与过度需要他人照顾相关的顺从和依附行为的心理行为模式。
  •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专注于有秩序、完美以及控制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障碍的患病率

人格障碍影响了人群中 10%~15%的个体。它们通常从儿童期开始,而症状出现于青少年期或成人期。

对不同群组的患病率估计显示: A 组障碍为 5.7%, B 组障碍为 1.5%, C 组障碍为 6.0%,以及任一类型的人格障碍为 9.1%,提示不同组人格障碍的高共病率。

来自 2001-2002 年的美国国家酒精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约有 15%的美国成年人有至少一种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治疗

经过治疗,许多有人格障碍的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好。有些个体随着年龄渐长有所改善。有特定类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很少自己寻求治疗。当确信要去寻求帮助时,他们经常可能获益。

对这些障碍的治疗,经常包括许多类型的心理治疗——既有个体治疗,又有团体治疗。许多类型的心理治疗都对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一种能令个体显著致残以及包括高风险行为的障碍)的个体有效。

没有药物被证实是针对任何人格障碍的主要或唯一的治疗手段。然而,药物可用来治疗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抑郁或倾向于冲动行事,在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个体中很常见。可帮助治疗人格障碍症状的药物类型如下:

  • 抗抑郁药帮助情绪低落或感到无望、内疚或无价值。
  • 心境稳定剂可帮助减轻极端的心境或从高到低的心境转移。
  • 抗精神病性药物可以被用于改善古怪的想法、对他人的不信任,或错误的信念,例如,在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中。

关于人格障碍的概念以及人格障碍如何被诊断,曾存在许多争论。找到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之间的界限涉及了许多问题。人格障碍很复杂,属于发展中的研究领域。

#多重人格障碍#老年精神病态#混合性人格障碍
5

表现 1:“老好人”形象

在人际关系中,“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一个“老好人”,但是人际关系未必就一定很好,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时间久了可能会感到不舒服。

与这样的人相处,一开始是很容易的,“老好人”通常对同事、对朋友都很热心,表现得善解人意,也喜欢帮助别人,有点什么好处也总是让着别人,显得特别大公无私、替人着想。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他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感谢,假如没有得到这些,那“老好人”的内心会非常痛苦,也会有愤怒,只不过这愤怒他只是让自己知道,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介意,“老好人”总是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对别人好。

表现 2:自我牺牲去成就别人

除了在一般的人际交往关系中,“迎合型人格障碍”在婚姻等亲密关系中也比较常见。

“迎合型”的人有可能在婚姻中过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取悦伴侣,以此证明自己对伴侣是非常有帮助的人。

在这种婚姻关系中,伴侣很难不去不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激之情———你对我是多么好!我是多么感激你!你为我做出了这么多牺牲,你是一个多么好的爱人!

“迎合型”的人在婚姻中对伴侣通常都是非常宽容的,无论伴侣做了多么出格的事情,“迎合型”的人都可能去忍受和说服自己。

但是这种忍受和说服与真正的宽容是有区别的,真正的宽容是允许伴侣犯错,并且敢于去面对错误进行沟通和处理,是一种真正的接受。

而“迎合型”的人的所谓“宽容”,其实是根本不给对方一个承认错误的机会,哪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不敢去面对存在于伴侣之间的未处理的愤怒与内疚等冲突,反而是回避自己内心的痛苦,用压抑自己情绪的方式“抹煞”双方沟通的可能性,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婚姻中的问题。

表现 3:巧妙控制

“迎合型”的人和人建立关系的方式是“讨好”,这种“讨好”在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可能会给人一种很舒服、很愉快的感觉,但久而久之,与“迎合型”的人工作或生活在一起,便会越来越感觉到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说不出来,但总感觉到被对方用一根无形的绳子在牵着走,会越来越感到是一种束缚而不是舒服,因为总是要感激、总是觉得亏欠对方、总是要做些什么,否则便会感到内疚。

举个例子,在亲子关系中,孩子更多地从养育者身上感觉到这一点,比如最常听见的一些话:我们都是为了你……没有良心的东西……假如不是因为你,我早就……

在类似上述这种表面上的迎合与自我牺牲的背后,是一种让人窒息的控制。

#多重人格障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病态
25
反社会倾向 ——儿童的求救信号
原创 YH 海的心理工作号 2018-07-17
反社会倾向
 
           ——儿童的求救信号
 
 

 

 
 
近来媒体报道了几起严重的社会危害事件,文章中频繁的出现反社会这个词。这个词究竟表达了什么呢,一个人是如何发展出或者说具有这样的倾向,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下。
 
 

 

 
 
在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反社会被定义为人格障碍,归为人格障碍的B类。诊断的标准中包含了这些关键词,漠视、侵犯他人、不守法、欺诈、说谎、斗殴、伤害、虐待等。漠视、侵犯他人是这类人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反社会倾向与剥夺是紧密联系的。反社会行为,如偷窃、吸毒等,表⽰示在相对依赖阶段环境的失败。反社
会倾向表明,婴儿在绝对依赖阶段曾体验到够好的环境,但是后来他缺失了。因此反社会⾏行为是希望的信号,表明个体希望重新发现丧失以前的够好的体验。
 
 

 

 
 
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如偷窃、破坏、撒谎、争斗等行为最初表达了被剥夺儿童的一种无助感,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方式填补良好环境连续性的断裂,这种反社会行为是向养育者发出的求救信号,是对环境失败阻碍情绪发展的一种补偿。反社会行为在儿童成年后往往发展到犯罪行为。一个正常儿童在婴幼儿期,如果对父母有信心,会想尽一切办法表现出反社会倾向,做点坏事,而父母对儿童原初攻击性的反应是核心。如果父母容忍了婴儿的攻击性,就会促进婴儿成长的能力。同样父母没有给予边界的儿童会感到不自由,相反,他会感到焦虑。如果这种反社会行为的潜意识交流没有被环境所理解,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就有发展为犯罪的危险。
 

 

 
 
 
反社会倾向代表着被剥夺儿童的希望,是向环境发出的求救信号,希望断裂的环境可以连接起来,而对于犯罪者希望已经丧失,心理治疗就已经太迟了。那些以相对轻松的心态适应新环境的儿童,是遭遇了更为彻底的绝望;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的儿童,往往问题更严重。有症状的儿童至少还相信环境有变好的可能性
 
 
 
作者,海,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执业医师
 
#多重人格障碍#老年精神病态#混合性人格障碍
6

药物治疗必须与行为矫正、心理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联合运用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通过药物治疗,患者睡眠改善,攻击行为减少,冲动性降低,情感控制能力提高,心境好转。

但是,药物不能改变患者的思维定式,不能改变患者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所以,必须继续进行长期的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希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认知;即使不能改变认知,学会有技巧的沟通,学会应用相对成熟的心理防御也是可取的。

综合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确立现实的生活目标,发挥特长等。近年来人格障碍的治疗进展可以概括为:常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以理论为基础的方法,现正让位于以循证为基础的干预和治疗。该领域已从疗效的总体问题,转移到了如下关键性问题:治疗一个特殊问题或精神病理成分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导致改变的机制是什么?如何将不同的干预措施整合为一个完善的治疗模式,以便形成更完整的治疗手段?等等。

#多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混合型人格障碍
18

人格( personality )或称个性( character ),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或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关系密切。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定义至今没有精确的界定, Kraepelin 认为,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使他人不便、烦恼或蒙受损害; Schneider 以“害人害己”来概括人格障碍的特征。近年来,精神医学工作者倾向于人格障碍是人格特质的过分发展或病理性增强,这种极端发展的人格特质招致严重的适应不良和显著的功能障碍。

DSM-IV(1994 )和 ICD-10(1992 )指出,人格障碍具有三个要素:①于童年或少年起病;②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③对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也就是说,此类患者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通常表现在多方面,如情感、警觉性、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患者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而且这种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使得患者社交适应不良。另外,患者不仅为自己的社交效果苦恼,还会干扰他人正常的社会生活。

生理性喜欢才是爱的前提吗?告诉你们一个扎心的真相:生理性喜欢才会更持久。

如果你因为对方的长相而喜欢,这就叫生理性喜欢,就是那种一见面就想亲想抱就控制不住那种,这样即使分的再难看,以后你再见到这张脸,你还是会心动。

相反,如果是因为对方对你好而喜欢的,闹掰之后你肯定不想再见到他,就像我朋友,她和她老公吵架之后,她老公坐在沙发上,她看到之后她就会笑出声。

所以我想生理性喜欢可能就是基因的选择,要不然怎么会有所谓的一见钟情呢?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据路透社报道,一项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有超过8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几乎是之前估计数字的两倍。《柳叶刀》发表的研究发现,到2022年,全球约有8.28亿18岁及以上的人患有1型和2型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在3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4.45亿人(占比59%)没有接受治疗。

黄晓明在《戴假发的人》和《阳光俱乐部》这两部电影里,简直两模两样!这是一个“黄晓明”一个“黄日尧日月”吧!

为了无限贴近角色,去呈现电影《戴假发的人》里的孟中,被司法考试、被生活、被父亲和普世价值观等施以的多重压力而致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瘦弱面色颓唐,每日浑浑噩噩,麻木机械的角色状态。

黄晓明在拍摄两部电影前后减重再增重几十斤,一个男演员甚至一度减到了不到130斤的体重,在一碗碗“西红柿胡萝卜汁”“苦瓜汁”“菠菜黄瓜汁”“苦瓜黄瓜汁”面前,晓明哥疑似失去所有力气和手段!

也难怪当初尹正会满眼心疼的看着黄晓明,说出那句“你裤衩都小了吧”。这样能做到真正为角色和故事服务的演员,本体是橡皮人吧!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